(共17张PPT)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起,从农村到城市)
改革的起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的标志:
3.含义:
4.特点:
5.全国普遍实行:
6.作用:
年, 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78
安徽凤阳小岗村
(小岗村)由于(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严重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粮食产量极低,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天9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共有20户人家,115人……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赵海均《30年》
进退两难的抉择、敢为人先的改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特点:
①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
②土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改革后的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文革时的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慌,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入凤阳。
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①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热情;
②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大解放;
③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⑤促使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5.全国普遍实行:1983年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事件 核心内容 影响
1. (1950—1952年)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 (1953—1958年) 土地转变为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 (1958—1984年) 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4. (1978-今) 土地公有、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启示: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农业合作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
1.基础:农村改革成功,为城市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积累了经验。
2.重点:
3.政策依据:
1956年夏天,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企业没有自主权,生产效益低下;
员工“吃大锅饭”,缺乏劳动积极性严重限制企业发展,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请给我们松绑,给我们必要的权力。”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企的改革
4.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管理方式 权力高度集中,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 “吃大锅饭”,平均主义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
按劳分配
5.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6.意义:
①通过改革,企业有了自主权;
②实行经营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大大调动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③推动我国城乡出现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的焦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2.发展:
3.意义: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
内容: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前提);
②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小结
重点:国企改革
《我生在1978》
我生在一九七八
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
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
早春的雷声震憾了华夏
……
新时代的四大件
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城乡发展二元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民生问题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所伴随的阵痛,也应该在改革中不断改正和完善,建设出一个美丽中国。
留守在家的儿童老人
贫困山区读书的孩子
辛苦劳动的农民工
散布满地的白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