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探究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探究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8 00: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影响。
4.掌握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了解他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
不平等、不独立、自主权逐渐丧失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和国外共缔结过近1200个条约,基于“弱国无外交”这一基本丛林法则,这些条约基本都是不平等条约,涉及对中国的割地、赔款、租界、驻兵、关税、法权、传教权......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特点?
屈辱外交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毛泽东建国前夕提出的外交思想——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坚持独立自主,实质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根据自身利益和国情所选定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内外政策,坚持由自己解决内部事务,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曾说:……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材料二: 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周恩来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材料一:
新中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以来新增建交国家曲线示意图
1949年10月2日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建国初外交环境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毛泽东和斯大林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签署互助条约及有关协议,1950年2月14日
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一)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次建交高潮)
1950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印度共和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瑞士联盟、芬兰共和国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
影响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Cold War  
1947年-1991年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积极主动的走出去
中国的邻国大都是中小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与中国大相径庭,他们担心中国会实行扩张主义,谋求地区霸权,因此对中国存在种种疑惧和不满,加上边界等敏感问题,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迫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始想办法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材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4:1949年-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材料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材料3:
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材料1:
1.背景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目的:
发展同邻国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3.形成过程: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正式确立;
4.内容: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目标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依据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对中国: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影响:
包容性
开放性
尊重
和平
平等
【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
“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持续高涨,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认识到 只有相互支持,团结一致才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 万隆会议:
1. 背景:
(1)召开:
(2)地位: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会议
结合课本,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会议中
会议前
困难
代表团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特务机关安置了炸弹,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幸免遇难。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史料链接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针锋相对坚决驳斥置之不理沉默是金如果你是周恩来总理,该如何化解危机呢?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求同存异!
同:①遭遇相同: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面临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展示的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气度,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与会的各国代表的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对万隆会议,印尼开国元勋苏加诺有过一段十分著名的论述:如果中国的龙同菲律宾的水牛、越南的多头蛇、缅甸的孔雀、泰国的白象、印度的神牛、埃及的人面狮身、印度尼西亚的野牛合作的话,那么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必将全部消灭。
团结合作、友好相处,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万隆精神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3. 万隆精神: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 背景:
2. 万隆会议:
(1)召开:
(2)地位:
(3)结果:
(4)意义: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合作探究:
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我们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维护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习近平
1954年6月19日,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首次谈及两国建交问题
1963年10月,周恩来会见戴高乐总统代表特使、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中)。商讨中法建交大计。
课外拓展:1964年中法建交始末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图为当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递交国书后合影。
中法建交公报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这份公报仅有两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45个字的建交公报,也许是中国外交史上,措辞最为简洁的建交公报。法国成了西方阵营中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资本主义大国,中法建交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评价为是一次“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后,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
——被称为“外交核爆炸”的中法建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 存异”
时间:
1953年底
内容:
时间:
意义:
1955年万隆会议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用: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③万隆会议 ④日内瓦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C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A
4.从中国政 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 )
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 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5.“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链接中考
1.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这一时期(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2.下列选项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被毛泽东形象地比喻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C.1953年12月,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寻求走近欧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A
A
3.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一种正式文书。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 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该是
( )
A.美国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4.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把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外交的基石 ④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C
A
5.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具体是指周恩来提出了 ()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互不干涉内政方针
6. 史实和史论是构成史学的重要因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的评论。下列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
A.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1953-1956年,我国相继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
D
7.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下列对“开花结果”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C.“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中日恢复邦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8.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里“中国的声音”主要指 (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