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不等式的性质(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1.2 不等式的性质(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7 18:3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9单元 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2)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不等式
教学 目标 1、会根据“不等式性质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学会运用类比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根据“不等式性质”正确地解不等式。
教学 难点 根据“不等式性质”正确地解不等式。
导学 环节 课堂 流程 时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1′)
自主学习 温故 知新 1′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互助 释疑 4′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点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 1、若设小希上午x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则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你会解这个不等式吗?请说说解的过程. 你能把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设了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增强亲和力.经历由具体的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既可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
探究 出招 13′ 1、分组探讨:对上述三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作出记录,最后各组派代表发主。 2、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x应满足的关系是:≤8 (2)根据“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减去,得:x+-≤8-,即x≤ (3)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我们在表示的点上画实心圆点,意思是取值范围包括这个数。 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3x < 2x+1 (2)3-5x ≥ 4-6x 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上述求解过程相当于由3x<2x+1,得3x-2x < 1;由3-5x≥4-6x,得-5x+6x≥4-3.这类似于解方程中的“移项”.可见,解不等式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主同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能力 强调“≤”与“<”在意义上和数轴表示上的区别。 类比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觉不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展示交流 班级 展示 4′ 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在班级内展示讨论的结果,并纠正错误。最后由教师完整地板书解题过程.
点拨升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释疑 解惑 3′ 课本19页例2 师生共同解答
总结 提高 2′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
扩展 提升 5′ 1、某容器呈长方体形状,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继续向它注水.用V cm,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个命题成立吗? 教师引导,然后小组内合作完成。
课堂作业 达标 训练 5′ 课本119页练习题 对应配套练习的部分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挑战 自我 5′ 课本120页第9题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