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示范教案 六年级下册 数学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示范教案 六年级下册 数学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6 18: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结合“设计巨人教室”的具体任务,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能利用方格纸按照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观察图片,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 4∶1。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 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放大,该如何设计呢?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们班教室的高是 3 米,“巨人”教室的高是它的4倍……
生:“巨人”用的课桌 长与我们课桌长的比是4∶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巨人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探究新知
师: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 4∶1 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试一试,与同伴交流。
师:仔细观察,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方形的长是6个方格,宽是3个方格。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要求什么?
生:按4∶1的比画出这个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师:题中的4∶1是什么意思?
生1:表示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4倍。
生2:比例尺的前项是图上距离,我认为4∶1表示把长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
师:图形按比例放大时,要使放大前后图形对 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请大家再想一想,应该怎样来画呢?
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4倍,原来的长是6格,放大4倍后应该画24格;原来的宽是3格,放大4倍后应该画12格。
……
师:好,请大家按4∶1的比画出放大后的长方形。
学生交流、画图,教师巡视。
生:先在方格纸上画出一组邻边,再根据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特点画出另一组邻边,就画出了放大后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按4∶1的比把图形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得到放大后的图形。下面请大家再认真观察一下放大前后的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
师:说得不错!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大小变化了,形状不变。
师:把一个图形放大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下面我们来研究图形的缩小。如果右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 1∶4 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生:比例尺的前项是图上距离,1∶4表示把三角形的底和高缩小到原来的。
……
师:应该怎样来画呢?
学生独立思考、画一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
师:请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
生:把三角形的底和高缩小到原来的,原来的底是8格,缩小到原来的后应该画2格;原来的高也是8格,缩小到原来的后也应该画2格。
师:好,让我们再来看缩小前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缩小了,但形状没变。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发现“数学真好玩”,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注:这个图片是动画缩略图,通过演示三种图形按比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其中的变化,体会其中的数学道理。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知识点解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巩固练习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
(1)把一个长方形按4∶1进行放大,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
(2)一个正方形按1∶3缩小后,边长和面积都缩小到原来的。
(3)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形状不变。
2. 下面的每个方格表示1cm ,将下面的正方形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1:3。
3. 下面的每个方格表示1cm ,将下面的长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2: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的理解,会运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只有长和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或者所画图形的各边与原图各边的比相同,才能画得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建立本节课完整知识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