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赤壁赋 登泰山记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阳谷皆入汶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道皆砌石为磴
C.多平方,少圜 举匏樽以相属
D.方其破荆州 中谷绕泰安城下
【解析】 A项,冯,同“凭”,乘;B项,缪,同“缭”,盘绕、围绕;C项,圜,同“圆”;D项,无通假字。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
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后,最终
白露横江 横:笼罩
D.哀吾生之须臾 哀:悲哀
正襟危坐 危:端正
【解析】 D项,“哀”,应为“哀叹”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 D.至于泰安
【解析】 B项,“遨游”古今义都为“远游、漫游”。A项,“徘徊”,古义为“明月停留”;今义为“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C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D项,“至于”,古义为“到、到达”;今义为“表示另提一事”。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顺流而东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道少半 D.击空明兮溯流光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5.下列对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句)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省略句)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解析】 A项应为定语后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古代用“阳阴”表示地方的位置。“阳”表示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表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解析】 “阴”与“阳”解释反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的语句是“__哀吾生之须臾__,__羡长江之无穷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寄蜉蝣于天地__,__渺沧海之一粟__”。
(3)《登泰山记》中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这一特征的句子有“__自京师乘风雪__”“__苍山负雪__”“__大风扬积雪击面__”等。
二、拓展阅读训练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泰山封禅是帝王向天地报功,展示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是封禅的重要内容。唐玄宗就曾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勒碑于岱顶大观峰。但八次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却在泰山之巅树立一块无字碑,引发后人无数猜测。
常言道:“树碑立传,是寻常;树碑无传,则非常。”汉武帝为什么树立无字碑?请合理推测,概括两点理由。
答:__内容:功过任后人评说的谦逊、淡然,功高自诩的自信、霸气,对奇伟泰山的敬仰无以言表等。__形式:树碑无传,形式新颖。__效果:引起探究兴趣。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擅长
C.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就:靠近
D.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反:同“反”,返回
【解析】 反:违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解析】 “乎”是句末语气词,因此应在其后断开,“乎”和“力”不能连用,排除A、D两项。“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句指出只知死记硬背者无法为人师,因此“记问之学”和“不足以为人师”是两个分句,分隔号应在“学”和“不”之间。“然后”表示承接,因此应在“问”之后断开。排除C项。
1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解析】 文本二中,原文相关语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的意思是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而非指严格。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__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__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译文:__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__
13.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①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②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__
参考译文:
文本二:
执政者发布政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样可以得到赞誉,但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君子就应该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每年会招收学生,隔一年会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入学第一年会考查学生断句分章、辨析中心思想等基本阅读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博学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这一阶段达到这样的学习标准叫“大成”。只有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才能让周边的人诚服,远方来的人也会诚心归顺,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时也有课余作业。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杂乐,课内就很难将琴弹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设譬取意,课内就很难将诗文学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服饰弁冕知识,课内就很难将礼仪学习好。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因此,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休息在家也要将各种杂艺学好。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团结同学,并深信所学之道。即便离开老师和同学,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尊师重道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做到尊重老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知识。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按照礼法,天子在召见这两种人的时候,可以将朝见君王的礼节免去,为的就是尊师重道。
死记硬背一些零碎的知识,是成为不了一位优秀的老师的,要有渊博的知识,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疑惑。学生如果没有提出问题,最后诱导他从某一方面开始研究;告知以后,还是理解不了,就不要继续往下说。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焉。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
文本二:
呜呼!海内万士,于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群。余始畏焉,曰师非友。辱君下交,以为吾偶。自处京师,君日从语,执拒相诤,卒承谐许。或岁或月,以事间之。清辞酒态,靡不可思。余与君诀,乙未之春,有言握手,期我古人。
(选自姚鼐《祭朱竹君学士文》)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B.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C.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D.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解析】 “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是定语后置句,“世未见”是“古书”的后置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言搜辑之道”是偏正短语,作“甚备”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录取者可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赐为同进士出身。
B.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
D.小学在汉代指文字学,后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师说》中“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学”与前两个意思均有所不同。
【解析】 “二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错误,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录取者中,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朱筠性格刚直耿介,不曲意逢迎。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顾不上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
B.朱筠富有文才和雅趣。他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
C.文本一构思精心,剪裁得当,叙事简洁,善于凸显人物的“神韵”,与《登泰山记》均体现了“桐城派”散文“清真雅正”的风格。
D.从文本二可看出作者敬畏朱筠的人品,不敢以朋友相称,而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由此可突出朱筠的品格气度。
【解析】 “先生顾不上去拜访”错误,第二段“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中“顾”的意思为“却”,而非“顾不上”。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金坛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译文:__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__
(2)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译文:__聚在一起情绪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__
18.请结合文本一的第三段简要概括朱筠为人“礼贤下士,和蔼可亲”的表现。
答:__(1)称赞别人好处,掩饰别人过错,成就后进之名;(2)广交宾客(喜好交游),纵饮畅谈;(3)教导后生,平易近人。__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储存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做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文本二:
唉!海内的文士成千上万,您是其中之一。您的才气卓尔不群,无人能与您比肩。我起先只是敬畏您,以为只配拜您为师不配做您的朋友。承蒙您屈尊同我交往,我多了一位学伴。自从我移居京师,您天天与我聚谈。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可到后来总能达成谅解取得共识。我们如此相处了许多岁月,中间只是因事外出才偶尔分手几次。您那高雅的谈吐与醉酒的神态,哪一样不令人追思怀念。我与您的最后一次分手,是在乙未年的春天。您握着我的手殷殷相嘱,希望我能像古代贤人那样成就一番事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夙遭闵凶,何以堪之?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B.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C.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D.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解析】 “迹”是动词“考察”,“平生所为”是“迹”的宾语,应在“所为”后断开,排除A、D两项。“求之缙绅先生”省略介词“于”,应为“求之(于)缙绅先生”,“缙绅先生”是后置状语,后面断开,且“何可……哉”是疑问句,“何”前断开,排除C项。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讳,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遇讳不能直呼其名,书写时也不能使用这些字,只能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
B.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文中“乾隆辛未”、苏轼《赤壁赋》“壬戌”和姚鼐《登泰山记》“乾隆三十九年”均为纪年。
C.祠指供奉神明、祖先的场所。文中“祠”指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场所。古代“庙”专指祭祀神明的场所,如《登泰山记》中“岱祠”指东岳大帝庙。
D.嫡指封建宗法制度中正妻及其所生的子女。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明清时的继承顺位为嫡长子、嫡长孙、嫡庶子、嫡次孙、庶长子。
【解析】 “祠指供奉神明、祖先的场所”错误,祠指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且“‘庙’专指祭祀神明的场所”错,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后来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方祈宜家三代在楚地经商,由于父亲要赡养年迈的祖父,哥哥刚入府学求学,无人打理生意,所以他放弃学业,周游楚地。
B.方祈宜与贤能、愚笨、奸诈、蛮横等的人交往,都能诚心对待,以致有人认为他老实可欺,竟长期拖欠债务,而他不与计较。
C.方祈宜弘扬宽厚仁德的家风,在经商中能够让利于人,帮助别人时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平常悉心照顾同族或姻亲之人。
D.遭遇人生诸多不幸,方祈宜全心安葬尊长和兄嫂,先后料理三个弟弟和两个弟媳的丧事,怜惜照顾嫁到程家守寡的姊妹。
【解析】 “而他不与计较”错,原文“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意为“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辨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可见不是“不与计较”,而是辨明曲直。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毒暑,勤劬过甚。
译文:__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酷暑,辛勤劳累过度。__
(2)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
译文:__先生在这期间,侍奉汤药,办理丧事,抚养失去父母的孩子,请老师教育他们。__
23.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的特点?概括出三点即可,每点不超过5个字。
答:__①极节俭;②重孝悌;③睦亲族;④勇担责;⑤乐好施。__
参考译文:
封大夫方先生名叫祈宜,字亦桓。方家自先生的曾祖、祖父、父亲以来都在楚地经商。先生十八岁时,他的祖父年老在家闲居,他的父亲不想远离祖父,而先生的兄长祈昌刚进入府学成为学生。先生虽然天资异常聪慧,但因为家中远方的生意急需经营管理,没有办法,他只好到楚地游历。先生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聪明还是愚笨、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全都用诚心和他们结交。有人认为他容易对付,在经商中就趁机实行欺诈的手段,以至于拖欠债务达千万,旁观者都替先生愤愤不平。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辨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至于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先生更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先生家自祖上以来多是宽厚仁德的人,他们经商盈利丰厚,能够把获得的利益分给他人。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同族或姻亲中有人去世却没有能力安葬的人家,有子女婚嫁却没有能力操办的人家,都受到他的帮助。乾隆辛未年间遇到饥荒,先生在乡里倡导以钱物救济贫苦受灾的人,又捐给惠济仓粮食折合白银达三千两。郡县鼓励绅商捐资修城墙,先生又捐钱将近千缗。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酷暑,辛勤劳累过度。祠堂快要修成的时候,先生最终病重不起。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先生对长辈十分孝顺,又重视兄弟间相处,却遭遇很多不幸。他的父亲去世后,接着祖母谢安人和他的兄长祈昌又相继去世,过了一年,他的嫂子洪氏也去世了。先生接着又负责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的丧事,过度哀伤几乎损伤身体。接着又有三个弟弟,两个弟媳妇,十几年间,先后去世。先生在这期间,侍奉汤药,办理丧事,抚养失去父母的孩子,请老师教育他们,以及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先生对于社会上的事情竭尽心力做了很多,可是家庭之中,却多次遭遇不幸,他内心怎能忍受得了呢?方君有四个姊妹,那嫁到程家的姊妹,年龄很轻就守寡,有一个儿子又过早去世,之后程家更加衰落,最终姊妹以年老之身抚养孤弱的孙子,先生十分心痛怜惜她。先生快要去世时,让自己的儿子分出家产来解决他们的困难,并且为她的身后事考虑得十分恳切而详细。议论的人说:世上的读书人用诵读诗书来文饰自己,而在人伦道德,诸如孝、友、睦、姻、任、恤等方面的表现,反省自己大多会感到惭愧。至于方君这样的人,已经放弃儒术以机巧牟利了;考察他生平所作所为,到官员那里寻找,哪里能轻易找到呢?唉!先生可以算是品行质朴厚重的君子了。
116.赤壁赋 登泰山记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阳谷皆入汶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道皆砌石为磴
C.多平方,少圜 举匏樽以相属
D.方其破荆州 中谷绕泰安城下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
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后,最终
白露横江 横:笼罩
D.哀吾生之须臾 哀:悲哀
正襟危坐 危:端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 D.至于泰安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顺流而东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道少半 D.击空明兮溯流光
5.下列对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句)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省略句)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古代用“阳阴”表示地方的位置。“阳”表示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表示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这一特征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拓展阅读训练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泰山封禅是帝王向天地报功,展示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是封禅的重要内容。唐玄宗就曾亲自撰写《纪泰山铭》一文,勒碑于岱顶大观峰。但八次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却在泰山之巅树立一块无字碑,引发后人无数猜测。
常言道:“树碑立传,是寻常;树碑无传,则非常。”汉武帝为什么树立无字碑?请合理推测,概括两点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擅长
C.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就:靠近
D.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反:同“反”,返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1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焉。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
文本二:
呜呼!海内万士,于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群。余始畏焉,曰师非友。辱君下交,以为吾偶。自处京师,君日从语,执拒相诤,卒承谐许。或岁或月,以事间之。清辞酒态,靡不可思。余与君诀,乙未之春,有言握手,期我古人。
(选自姚鼐《祭朱竹君学士文》)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B.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C.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D.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录取者可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赐为同进士出身。
B.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完备的集成之作。
D.小学在汉代指文字学,后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师说》中“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学”与前两个意思均有所不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筠性格刚直耿介,不曲意逢迎。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顾不上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
B.朱筠富有文才和雅趣。他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
C.文本一构思精心,剪裁得当,叙事简洁,善于凸显人物的“神韵”,与《登泰山记》均体现了“桐城派”散文“清真雅正”的风格。
D.从文本二可看出作者敬畏朱筠的人品,不敢以朋友相称,而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由此可突出朱筠的品格气度。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金坛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文本一的第三段简要概括朱筠为人“礼贤下士,和蔼可亲”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夙遭闵凶,何以堪之?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B.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C.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D.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迹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遇讳不能直呼其名,书写时也不能使用这些字,只能用改字、改音或减少字的笔划等方法予以回避。
B.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文中“乾隆辛未”、苏轼《赤壁赋》“壬戌”和姚鼐《登泰山记》“乾隆三十九年”均为纪年。
C.祠指供奉神明、祖先的场所。文中“祠”指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场所。古代“庙”专指祭祀神明的场所,如《登泰山记》中“岱祠”指东岳大帝庙。
D.嫡指封建宗法制度中正妻及其所生的子女。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明清时的继承顺位为嫡长子、嫡长孙、嫡庶子、嫡次孙、庶长子。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祈宜家三代在楚地经商,由于父亲要赡养年迈的祖父,哥哥刚入府学求学,无人打理生意,所以他放弃学业,周游楚地。
B.方祈宜与贤能、愚笨、奸诈、蛮横等的人交往,都能诚心对待,以致有人认为他老实可欺,竟长期拖欠债务,而他不与计较。
C.方祈宜弘扬宽厚仁德的家风,在经商中能够让利于人,帮助别人时常担心自己帮助不够,平常悉心照顾同族或姻亲之人。
D.遭遇人生诸多不幸,方祈宜全心安葬尊长和兄嫂,先后料理三个弟弟和两个弟媳的丧事,怜惜照顾嫁到程家守寡的姊妹。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毒暑,勤劬过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的特点?概括出三点即可,每点不超过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