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6 22: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的能力;通过激励引导,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预习导航:
1、自读课本第81—84页,完成“优化设计”69页“快乐学习”。
2、查找资料,了解新中国建国之初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活动。
导入新课:
史料展示:
材料一:展示旧中国外交漫画。(播放)
这是一张反映旧中国外交的漫画,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学习过的近代史,用几个词来形容旧中国的外交。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生:屈辱、不独立、不平等……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师:我们可以看出,弱国无外交。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了解新中国是怎样结束百年的屈辱外交,开启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的。(板书课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课导学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二)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尝试着用三个“一”来概括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一个(政策);一项(原则);一次(会议)。
(三)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个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生板书)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展示材料: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建国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思考: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交流明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
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展示: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学生观察“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当时美国的对华态度。
交流明确:战后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①军事上包围②外交上孤立③经济上封锁、禁运。
过渡:当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对华态度又是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课本82页的内容来谈一谈。
交流明确: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
意义: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孤立和封锁、争取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请看图:(展示)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
思考: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标志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
教师拓展:考考你:
1、中国陆上邻国有几个?(14个)
2、中国的哪一个省级行政区与印度相邻?(西藏)
展示: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
2014年3月在德国回答关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问题时,习近平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过渡:我们与“邻居”乃至地球村里的各个国家搞好关系需秉持什么原则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播放视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学生阅读课本82页,完成下面表格:
首次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正式确定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尼赫鲁和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核心、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目标)
史料展示:“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问题:此材料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是谁?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交流明确:印度总理尼赫鲁、中国总理周恩来。有利于处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一次会议:万隆会议(播放视频《万隆会议》)
学生结合课本83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万隆会议
原因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时间 1955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中国代表 周恩来
会议特点(性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会议主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问题
过渡: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我们通过史料来看看。
展示材料:历史再现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土耳其代表法丁·吕斯图·佐罗:世界 还没有达到和平、安全和稳定状态 的罪过,完全归咎于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过渡:在危急时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力挽狂澜。大家看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
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泰国代表旺亲王:谁说周恩来是土匪?他是中国的绅士、王子,他是天才的外交家。
结合课后活动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讲述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课堂总结
1、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实行妥协投降的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 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3、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考验,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昨天的阴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四、当堂检测:(表现突出者给予特殊奖励:见课件)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D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3、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B )
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5、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包括:( 1 2 4 )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
由本节课表现出色的几名学生选择:你想要那项奖励?
说明书、电影、马路……、钢笔、who is he 友谊奖
备注:(具体内容见课件,每个对应一个知识点)
板书设计:(课堂教学中由学生随机完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个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一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个方针: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