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一轮练习题-常用的金属和盐
一、单选题
1.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治理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
C 鉴别酒精和醋酸 闻气味
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3.如图的六角形图案中相邻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F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C、D常用于配置波尔多液,E常用于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盐酸
B.B和C反应时,溶液颜色会变浅
C.F可一步转化为D
D.图中化学反应涉及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不断加入盐酸 B.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样品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5.以下关于NaCl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由NaCl分子构成
B.NaCl的溶解度为36g
C.NaCl固体是纯净物,NaCl溶液也是纯净物
D.NaCl可用于除积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HCO3俗称小苏打 B.CaCO3可用作补钙剂
C.Na2CO3俗称火碱 D.K2CO3属于钾肥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FeCl3 B.FeCl2 C.MgCl2 D.ZnCl2
8.物质的性质确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易溶于水,可用作干燥剂
B.铁粉易和潮湿的空气反应,可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氖气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可制航标灯
D.氮气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起防腐作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B.煤、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C.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D.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水体污染
10.铁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铁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F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85g
②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4
③铁在自然界以铁的单质形式存在,铁粉可以做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
④磁铁矿为混合物,含有有少量硫、磷等元素,冶炼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所含主要成分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8
⑤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⑥铁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容易导致贫血
⑦生活中常见的不锈钢为铁的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⑧铁的年产量大于铝和铜,工业上用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来冶炼铁
⑨铁在氧气、水的作用下容易生成氧化铁,俗称铁锈,其中水为铁生锈的催化剂, 铁锈可以用来做颜料,生活中常用醋酸除去铁锈。
⑩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有大量棕黄色的氯化铁烟雾生成
A.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⑤⑥⑦⑧
C.④⑤⑥⑦⑧⑨ D.⑥⑦⑧⑨
11.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氧气 通过炽热的铜网
B 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C 铁粉中混有少量铜粉 加稀盐酸溶解,过滤
D 氯化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晋代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取白炭灰(熟石灰)、荻灰(草木灰)等分煎合……可去黑痣”。荻灰在农业生产中可作为肥料,它属于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D.复合肥
二、填空题
13.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1)请从C、H、O、Na、Ca五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②一种食品干燥剂__________,
③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④熟石灰中的阴离子________。
(2)目前“OFO”等品牌的共享单车成为城市新一轮热门话题。共享单车不仅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更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下图是一款共享单车示意图:
①所标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答一个即可)。
②请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给自行车打气,空气能被压入车胎内的原因________。
③下列空气成分与钢铁生锈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水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写出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小苏打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含有__________离子(填离子符号)。
15.请从C,H,O,S,Cl,Ca,Fe等7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硫酸亚铁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白色沉淀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写出一个生成氢气的置换反应:________;写出一个生成CO2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2g铜粉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右图。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的氧化情况,又进行以下实验:
①兴趣小组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全部取出,称量后,置于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将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相关数据见下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反应前固体质量 2.016g 2.016g 2.024g
反应后固体质量 1.936g 1.936g 1.904g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E 均为氧化物,B的固体俗称干冰且B、E 组成元素相同;C、D为酸、碱、盐中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1)B 的化学式为是________;E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
(2)C→A 的反应属于______基本反应类型;D→A反应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F。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F的化学式是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A属于______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图中反应B→D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小红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①试管②导管与橡皮塞③煤气和煤气炉④托盘天平⑤筷子⑥铁钉⑦铜丝⑧食盐⑨食醋⑩石灰水11硫酸铜12水请你与小红一起完成如下实验:
(1)若要探究氧气的助燃性,需要用到的物品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2)若要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除上述物品外,还需要的物品是_________;
(3)若要利用上述物品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4)请利用上述物品设计实验,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某一方法的有效性,我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
20.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素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法国医生吕布兰(N. 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
II、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素尔维法,原理如下:;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特其稳定后,打开K2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K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加热最终得到较纯的碳酸钠
(5)装置中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装置中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上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___。
(7)实验过程中浓氨水滴在生石灰上可以得到大量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这样制取氨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某化学实验小组要检测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同学们取20g黄铜样品,向其中分三次共加入15g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盐酸质量 5g 5g 5g
氢气质量 0.04g m 0.02g
请计算:(1)第二次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m= g。
(2)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
22.某化工厂分析由氯化钠和硫酸钠组成的产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现将4克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50.66克水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氢氧化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是蚊虫分泌的蚁酸与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除去水垢是利用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中和反应的特征是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2.D
【详解】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会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除去氧气,能达到目的,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使水温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时水温无明显变化,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C、酒精由特殊气味,而醋酸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通过闻气味鉴别,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较多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较少不能燃烧,点燃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答案为:D。
3.C
【分析】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是盐酸;E常用于灭火,则为二氧化碳,C、D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且D和E能发生反应,则D为氢氧化钙,C为硫酸铜,B能和盐、酸同时反应,则B属于除钾、钙、钠之外的氢前金属,D、F属于同一类别,则F可以是氢氧化钠,代入验证。推导合理。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正确;
B、由分析可知,则B属于除钾、钙、钠之外的氢前金属,C为硫酸铜,金属B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盐,溶液颜色会变浅,故正确;
C、由分析可知,D为氢氧化钙,F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可以通过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B与A盐酸、C硫酸铜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硫酸铜与D氢氧化钙,A盐酸与F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4.B
【详解】A、一定质量的碳酸钠中不断加入盐酸,当碳酸钠反应完后CO2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错误;
B、金属的活动性Zn>H>Cu,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样品中不断加入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待锌反应完全后,样品的质量不再减少,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和氧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只要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就有氧气生成,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错误;
B.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需要添加对应的温度,故错误;
C.溶液均属于混合物,NaCl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NaCl可用于除积雪,故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CaCO3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A
【详解】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知,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A. FeCl3。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FeCl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8.A
【详解】A、氯化钠无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符合题意;
B、铁粉能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故铁粉可做食品保鲜吸氧剂,不符合题意;
C、氖气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可制航标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起防腐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一股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煤、石油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电线老化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D、农药、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不能禁止使用,应适量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①Fe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而不是55.85g,该说法不正确;
②铁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核外有26个电子,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失去3个电子,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3,该说法不正确;
③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以铁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该说法不正确;
④磁铁矿为混合物,含有有少量硫、磷等元素,冶炼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所含主要成分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是+8,该说法不正确;
⑤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说法不正确;
⑥铁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较少,但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容易导致贫血,该说法正确;
⑦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该说法正确;
⑧铁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大于铝和铜,工业上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该说法正确;
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铁锈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以用醋酸除去铁锈,该说法正确;
⑩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有大量棕黄色的烟生成,该说法不正确;
由以上分析,正确的是⑥⑦⑧⑨;故选:D。
11.C
【详解】A、因为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铜反应,所以可以除掉氧气,故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D、碳酸钾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正确。
故选:C。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B
【详解】植物的杆秸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则荻灰中也含有大量的钾元素,所以荻灰应属于钾肥,故选B。
13. CH4 CaO Na2CO3 OH- 塑料或橡胶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AB 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1)根据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氧化钙是一种食品干燥剂,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熟石灰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进行解答;(2)根据合成材料的定义、分子的性质、钢铁生锈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进行解答。(1)①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②氧化钙是一种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③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④熟石灰中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符号为OH-;(2)①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塑料、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塑料把手或橡胶轮胎;②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所以可以把空气中含有的分子充入轮胎内;③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故选AB。④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14. NaHCO3 OH-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详解】(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化学式为OH-。
【点睛】学会正确的使用化学用语来表示微粒或者书写化学式。
15.
Fe3+ CaCO3 (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详解】(1)硫酸亚铁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Fe3+;碳酸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CaCO3;
(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16. 0.08g 0.12g 实验过程中,有空气进入装置,使得与铜反应的氧气偏多。
【详解】(1)稀硫酸可以与残留固体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写:;
铜在空气中受热,容易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此,由表可知,反应前固体包括铜和氧化铜,反应后固体只有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故填写:0.08g;0.12g;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与铜粉接触,完全反应,如果实验过程中,有空气进入装置,会使与铜粉反应的氧气偏多,生成的氧化铜多,由(2)可知,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多于甲、乙两组,故填写:实验过程中,有空气进入装置,使得与铜反应的氧气偏多。
17.(1) CO2 作还原剂
(2) 分解反应 产生气泡
(3)
【分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E均为氧化物,B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B是二氧化碳,且B、E组成元素相同,所以E是一氧化碳,C、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D是碳酸钠,碳酸钠会转化成氧化物A,属于A是水,二氧化碳会转化成C且C又可以转化为A,所以C是碳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
由分析可知:B(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是CO2;E(一氧化碳)的一种用途为作还原剂,故填:CO2;作还原剂。
(2)
由分析可知:C是碳酸,A是水,D是碳酸钠,C→A的过程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A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故填:分解反应;产生气泡。
(3)
B→A过程中,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Ca(OH)2; HCl; 氧化物; 复分解; CaCl2+2AgNO3═Ca(NO3)2+2AgCl↓
【详解】(1)胃液中含有F,所以F是盐酸,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A、B、C、D和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碳酸钙高温会生成A,A又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A是氧化钙,硝酸和氧化钙反应会转化成C,所以C是硝酸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所以D是氯化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氯化银沉淀,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B是Ca(OH)2,F是HCl;
(2)氧化钙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满足氧化物的定义,所以氧化钙属于:氧化物;
(3)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B→D的反应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所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aCl2+2AgNO3═Ca(NO3)2+2AgCl↓。
19. ③⑤ 植物油 Fe+CuSO 4 =FeSO 4 +Cu 置换反应 取适量相同质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有相同水量的试管,将其中一个加热,比较观察食盐溶解情况
【详解】(1)探究氧气的助燃性,需要用到加热装置和可加热成带火星的物品,可选择煤气和煤气炉和竹筷;(2)铁生锈的条件,即是铁与空气(或氧气)和水并存;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对比排除实验,即让铁只与水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植物油可以起到隔绝的作用;(3)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就是让铁与可溶性铜盐溶液发生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只要是能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方法,如加热、搅拌、振荡、水量等均可进行探究,但设计的实验必须有对比和控制条件的意识且必须在此条件下能完成;如:取适量相同质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有相同水量的试管,将其中一个加热,比较观察食盐溶解情况。
纯碱(或苏打);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Na2SO4+4CNa2S+4CO↑ 加速碳酸钠溶解 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
NaHCO3+HCl=NaCl+H2O+CO2↑ 平衡装置内气压 避免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得氨水挥发出大量氨气 操作简便
【解析】I、(1)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在高温条件下,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水浸”时搅拌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吕布兰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生成,进行分析解答;
II、(5)根据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长颈漏斗与外空气相同,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I、(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2)在高温条件下,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4C Na2S+4CO ;
(3)“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故其目的是加速碳酸钠的溶解;
(4)吕布兰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生成,会污染环境;
II、(5)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6)长颈漏斗与外界空气相同,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气压;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氨气极易溶于水,故能防止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形成酸性环境,利于使氨气充分反应;
(7)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得氨水挥发出大量氨气,所以将浓氨水滴在生石灰上可以得到大量氨气;此方法制备氨气操作简便。
故答案为:①纯碱(或苏打);②Na2SO4+4C=Na2S+4CO↑;③加速碳酸钠溶解;④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⑤NaHCO3+HCl=NaCl+H2O+CO2↑;⑥平衡装置内气压;⑦避免氨气逸出污染环境;⑧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得氨水挥发出大量氨气;⑨操作简便。
【点睛】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利用流程图中的现象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根据条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1.(1)0.04 (2)83.75%
【详解】试题分析:(1)数据的分析处理,要善于抓住数据之间的规律,很明显由于20g黄铜样品质量不变,分三次不断加入稀盐酸,从第一次可以看出,没加入5g盐酸,产生氢气质量为0.04g,故当第二次加入5g盐酸,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仍然为0.04g,但当第三次加入5g盐酸,产生氢气质量只为0.02g,说明反应结束,产生氢气的总质量=0.04g+0.04g+0.02g=0.1g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Zn + 2HCl= ZnCl2 +H2↑中Zn与H2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锌的质量,进而可计算黄铜(铜、锌合金)中金属铜的纯度
解、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Zn + 2HCl = ZnCl2 + H2 ↑
65 2
x 0.1g
65:2=x:0.1g
x=3.25g
铜的质量分数为(20-3.25)/20 =83.75%
答:黄铜中金属铜的纯度为83.75%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数据的分析处理
22.(1)解:设硫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答: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1%;
(2)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5%。
【解析】(1)
将4克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50.66克水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滴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计算过程见答案;
(2)
由图可知,A点加入氯化钡溶液50g时出现转折点,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此时反应恰好进行;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