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实验班)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龙山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实验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02 12: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8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懵懂(méng) 簌簌(shù) 陨落(y n) 宿营(sù)
B.骚乱(sāo) 讪笑(shān) 奔丧(sāng) 勒转(lèi)
C.蹒跚(mǎn) 唾手(tuò) 够呛(qiàng) 掷下(zhì)
D.气氛(fēn) 呼吁(yù) 束缚(fù) 颓唐(t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祸不单行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自相鱼肉 妥贴
B.立椎之地 寄人篱下 背乡离井 吴下阿蒙 狼藉
C.俯拾皆是 雄心壮志 文质彬彬 闻鸡起舞 赋闲
D.呆若木鸡 喋喋不休 顽固不化 门庭若市 轻篾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在文学的熏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清冽 幽香 醇厚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醇厚 幽香 清冽
4、“只要老老实实扪心自问,我们都可以找到出现警报的地方。”这句话放在下面的语段中最合适的一处是( )(3分)
①人生就是如此,②被小石子打中如果不能及时醒悟,一味置之不理,就会被砖块打中。③如果任然执迷不悟就会被大石头狠狠击中。④但我们还是会厚着脸皮说:“为什么老是我遭殃?”
A.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句后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使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痕迹吧。
C.《墨子》是一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墨子言行和言论的书。
D.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
6、与下面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不一致的选项是( )(3分)
有一位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有人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点灯呢?”盲人笑着说:“我点灯当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明,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A.赠与人玫瑰花的手上,常有一缕芳香。
B.助人就是助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C.生存就是共存,可以说合作就是生存的最高法则,它几乎是万能的。
D.生活中,为了他人的利益,有时候浪费也是必要的。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7⑴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_______。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十五从军征》用夸张手法,极言从军之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十五从军征》表现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朝天子·咏喇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满江红》写出诗人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实践题(8分)
读下面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典故杂吟
沧桑世事见天壤,唇齿衔环今古情。.
缘木守株贻笑柄,枕戈尝胆赞英名。
七擒三顾效汗马,八斗五车能点晴。
投笔击楫钦裹革,移山填海尚鹏程。
8、参照示例,在颔联中写出两个成语典故。(2分)
示例:守株—守株待兔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9、颈联中“七擒三顾效汗马”包含的两个故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与三国历史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联。请再写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根据尾联写出两个有名的神话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 ⑵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 ⑶莫不私王_______
1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吾孰与徐公美 B. 吾妻之美我者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君美甚
1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3分)
⑴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指出“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未必完全符合史实,作者以夸张的一笔收束全文,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背影》的节选,完成下列各题(9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6、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三)阅读《微笑的可乐》回答问题(15分)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跑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在也没有走进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里。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确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还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那段热的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的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的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的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和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吐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在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在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地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开头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4段“我已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的大山”一句中的“一座山”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品析语句,回答问题。(3分)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有家无长》回答问题(15分)
⑴请问你的家长是……?
⑵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⑶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⑷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⑸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⑹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⑺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⑻……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⑼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⑽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⑾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则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千年。
⑿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⒀一家之中,谁最最重要?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⒁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⒂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⒃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⒄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⒅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24、联系文章回答第⑻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说出第⒀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⒃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⒄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分)
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仿照第⑼段划横线的句子,仍然以“家”为对象,再写出一组句子,表达出你对“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3分)
例句: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题目 以“______________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从“趣”、“美”、“情义”、“做人”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词语。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考虑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15意在点明纳谏成效之大,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16.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17.不是。这一句议论表明作者从父亲的"踌躇"中感受到了父亲一直把我当孩子关怀照料的深情。(意近即可)
18 C
24答:无限的“支付宝”、免费的“家政工”、全天候的“出气筒”等。
25.答:确定某个家庭成员为最重要和核心之后而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答出“最重要和核心”2分,答出“矛盾冲突”1分)
26答:不能用圣人、伟人的操行标准作为依据来指导家庭生活;不能用书记、省长的行政命令作为要求来组织家庭生活;不能用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作为教条来规范家庭生活。 (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3分,)
27答:理由:他(她)本来就在“家”,《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1分),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堪当此任。(1分)好处:恰好突出了家长地位低下、角色尴尬,但又不可缺少。(或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和 反思。)
28答案示例:家应该是明媚的春天,是美丽的花园。可有时家也是阴晦的冬天,荒凉的沙漠。(符合仿写要求,酌情给分)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等,违者试卷作O分处理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等,违者试卷作O分处理
-----------------------------装----------------------------订----------------------------线----------------------------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等,违者试卷作O分处理
----------------------------------装------------------------------------订-------------------------------------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