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合格考)
2023 年 4 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 的人口多得多。 ……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 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 ……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 ”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2.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 1700 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 109 行) 是目前所知
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 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 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3 .古希腊雅典法律规定,2/3 的进口谷物必须送人雅典城内;如果雅典城民向其他任何港 口私自运送粮食,视为重罪。法律还明确限定了谷物交易的利润上限, 粮食交易在市场监 督下进行, 奖励举报谷物交易中的不法行为。这些法律规定表明雅典( )
A.城邦非常注重粮食的安全 B.谷物是主要对外贸易商品
C.商业贸易中自由精神缺失 D.限制贸易以维护城邦利益 4.元青花中的重要图案——藤曼最早来自古埃及, 后来传入希腊、罗马,此后这种图案也 融入伊斯兰文化,而阿拉伯人很喜欢白色和蓝色, 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中国元朝诞生的 青花瓷器大量采用了这种白底蓝色葡萄藤的图案。元青花的形成反映了( )
A.元朝商品经济繁荣 B.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战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5.庄园制以农奴服劳役为纽带, 农奴丧失了自由身份。虽然他们遭受经济剥削,但生活更
为安全,领主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庄园城堡可以为农民提供庇护。 9— 10 世纪,外 来入侵频仍,社会动荡不安,获得保护比拥有自由更为重要。据此可知,庄园制( )
A.利于保障人们生产生活 B.使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C.导致农民失去私有财产 D.遏制了西欧土地私有化
6 .10~11 世纪, 西欧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 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
售协议;随后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 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说明( )
A.当时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土地是维系西欧封建制的纽带
C.庄园主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 D.封臣与封君只有经济上的联系
7.下图为汉字楷书、草书与日文平假名的对照图。该图可直接印证( )
A. 日本语言文化缺乏本土化因素
C.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B. 日本全面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
D. 日文平假名与汉字草书的联系
8.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 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 讲学和访问。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 )
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他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 肥沃, 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 7 次收成。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古代( ) A.埃及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阿兹特克人
10 .1518 年 3 月, 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朕愿下令赐 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 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据此可知( )
A.契约精神维护了社会秩序 B.经济利益推动新航路开辟
C.分赃不均埋下了矛盾隐患 D.麦哲伦等人具有双重身份
11 .16 世纪以前, 威尼斯曾是欧洲香料贸易的中心,之后香料贸易几近崩溃,1514 年威尼 斯从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香料。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欧亚贸易新商路的开辟 B.地中海商业地位的崛起
C.贵金属货币的极度短缺 D.欧洲出现严重香料危机
12.下图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资料。据此可知,该研究主题应是( )
艾尔弗雷德 ·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阿图罗 · 吉拉尔德斯《贸易: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 化经济的黎明》 刘军《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 刘景珍、傅利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A.世界联系的加强 B.世界人口迁移加速
C.白银帝国的建立 D.自由贸易体系构建
13.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两个关于北美奴隶制的法律实践的记录如下表
1 1640 年, 弗吉尼亚三名契约劳工移民一起逃离种植园被捕,其中的两名欧洲白人被 判延长劳役,黑人约翰 ·庞奇被判终身为奴。
2 1653 年, 弗吉尼亚黑人契约劳工移民约翰·卡索起诉黑人雇主, 以契约到期为由拒绝 继续服务。但因未能出示契约原件, 历经多轮诉讼,最终于 1655 年被判终身为奴。
据表可知( )
A.当地司法背离普通法传统 B.北美劳动奴役的起始时间
C.黑人的人权意识逐渐觉醒 D.劳力需求刺激奴隶制发展
14 .16 世纪,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因为不满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离婚, 英国王
位的继承权可能旁落到其对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 所以在英国发起宗教改革,英国教会脱 离罗马教会,英国国王把自己封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英国宗教改革( )
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创建了英国特色的宗教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15.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 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
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 彼此制衡。据此可知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原则是( )
A.主权在民 B. 自由平等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16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 人口增加的郡 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降低选民的财 产和身份要求。关于英国这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助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②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顺应了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 ④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 .中世纪的英国, 女性的阅读是少数的、被局限的。 18 世纪中期出现女性杂志,专门以女 性为消费对象。 19 世纪才华横溢的四大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夏洛蒂 ·勃朗特、艾米莉 ·勃朗 特和乔治 ·艾略特“谱写了英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殖民扩张的推动 B.学校教育的进步
C.女性地位的提高 D.工业革命的进行 18.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 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 克隆普 敦是纺织工人, 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 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9 .“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
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这次发生在巴 黎的革命(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20.《共产党宣言》写到:“随着大工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 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密不可分的。 ”这反映了
《共产党宣言》( )
A.宣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 B.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1 .据统计,1871— 1914 年,英国进行了30 场殖民战争。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和荷兰至
少打了 100 场战争。这些殖民战争造成 28 万—30 万欧洲人死亡, 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 则高达 5000 万—6000 万人。据此可知, 当时( )
A.殖民战争摧毁传统霸权 B.工业革命决定战争频次
C.商业革命影响列强关系 D.帝国主义带来沉重灾难
22 .“据统计, 1914 年世界人口约 18 亿, 其中5 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
还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半殖民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 这
标志着( )
A.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开始形成 B.非洲大陆被列强瓜分完毕
C.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此同时,亚非拉争取民族独
立解放的斗争也在不断高涨,下列属于“亚洲觉醒”的斗争是( )
A.埃及的抗英斗争 B.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C.伊朗立宪革命 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24.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借反抗意大利入侵的之机, 扫荡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 力。战后, 他不但派遣了埃塞俄比亚第一批赴欧留学生, 还利用意大利的赔款加快电报 线、公路、铁路、银行、西式医院和学校建设。这反映了埃塞俄比亚( )
A.跻身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 B.主动融入近代化发展潮流
C.以民众为反侵略斗争主力 D.跳过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
25 .“战争的代价还没有被充分估算,世界的注意力就已经转向了巴黎。起初,战争双方都对
战后和解寄予了厚望,但结果,这次会议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 ”这里的“遗产”包括( )
①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②确定“大国一致”原则
③确立委任统治制度 ④德国遭到掠夺性惩罚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6.下图所列章节中涉及到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
目录第一章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 1918) 第二章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西方世界 20 年: 幻觉时期 第四章 30 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
D.联合国成立
二、非选择题(共 35 分)
27. (17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侣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 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铜, 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 天堂不在来世, 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 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 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 行政和国家法律的字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 序。
-----捅编自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 因此,要防止滥 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 【法】孟德斯鸠
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 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 因为人 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
----- 【法】卢梭
请回答: (1)掘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 指 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7 分)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4 分)
(3)据材料三, 概括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的意义。(6 分)
28. (18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 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 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 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摘编自保尔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 1770 年的 600 万吨上升到 1800 年的 1200 万吨,进而上升到 1861 年的 5700 万吨。……在 1850 至 1913 年间, 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 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 899800 公吨(其中之三用于制作肥料) 1348000 公吨和 16251213 公 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 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 工业产品, 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 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 ·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 ·· 门德尔 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 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 英雄来了!”
——摘编自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8 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 会的影响。(8 分)
(2) 根据材料二、三, 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6 分)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4 分)
2023 年春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合格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6 小题, 每小题 2.5 分,共 6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 的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A B D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D D D C D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D C B A A
27.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经济根源: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7 分)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 分)
(3)观点:卢梭,主权在民;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4 分)
意义: 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任意一点得 2 分) 28. (1)背景: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4 分)
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等。 (4 分) (2)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 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 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 加快了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对能源利用的影响: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6 分) (3)态度:歌颂。
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凸显了人的力量。 (一点 2 分,答出一点即可)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