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7 20: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表(语文四年级下册)
单元 主题 第七单元 人物品质
单元 解读 与分 析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 光》《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古诗三首》表现 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 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黄继光》展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气概;《挑 山工》表现了普通劳动者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 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 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盲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方 面介绍自己。三年级下册已经有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练习,本次习 作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 特长,并且以“写得像”作为评价标准,并引导学生听取家人意见,根据评价标准进一步修 改习作。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 二,教学古诗重在读通、读懂、熟读成诵,不拔高要求。第三,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 情,作有针对性的背景资料补充。
单元 目标 1. 认识 30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23 个字,会写 10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 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 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6. 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 7. 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 明。 8. 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9. 能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品质。 10. 认识“蔼、慷”等 9 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11. 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12. 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1
13. 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
单元







) (
教学调整



)
(
任务

识伟人
(单元导读)
【教学目标】
1
.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了解单元内容,勾勒学习路径
2
. 认识“蔼、慷”等 9 个生字, 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表现人物品质和心情
的词语。
3
. 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4
. 学习从动作、语言中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流程】
1
. 大家知道哪种人是伟人吗?

来书上 101 页告诉了我们答案
2
. 请生读并分享
3
. 所以伟人都有伟大的品格,例如这些。(出示园地 1 19 页识字加油

)
4. 大家有什么发现

5. 总结特点: 第一排人物品质, 第二排是心

6
. 出示日积月累, 了解名言意思
7. 积累更多名言
8
. 熟读成诵
9
. 了解伟人还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深入了解,请自己阅读 1 19 页中的交流
平台部分
10. 生总结方

任务二
悟品

活动一:悟古
代诗人品质
【教学目标】
1.
认识“芙、蓉”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壶”“雁”等
8
)
2
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够借助“古诗学习任务单”,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隐藏在人物语 言和行为中的高洁志向与英雄气概。 【教学流程】 板块一单元导读,揭示课题 1.单元导读: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第七单元的学习之旅。先翻开本单元的 单元导读页,看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各是 2.接下来我们学习第 21 课《古诗三首》 板块二 统整对比,感悟言行 1.课前导学,揭示诗题。 (1)我们先来读读《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这两首唐诗。 (2)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对这两首诗有哪些了解? 我们借助“课前导学任务单” 来交流一下。
课前导学单
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 《 塞 下 曲》
题材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一般是按时 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诗歌题 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 边 塞 诗 , 又 称 出 塞 诗 , 是 以 边 疆 地 区 军 民 生 活 和 自 然 风 光 为 题 材 的诗。
知识链接 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类似题材的古诗, 你能想到哪些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 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送别画面。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的饯行场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在歧路,儿 女共沾巾”的临别场景。 《 凉 州 词 》 — — “羌笛何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关”的 离 愁 别 恨。 《 从 军 行 》—— “醉卧沙场 君 莫 笑 , 古 来 征 战 几 人回”的 豪 迈 旷 达。 《 出 塞 》 ——“但使 龙 城 飞 将 在 ,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3
山”的英 雄 气概。
2.任务导读,初读感知。 (1)自己对照注释读读这两首诗, 读懂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 (3)这两首诗虽然简短,内涵却不简单。诗中有人、诗中有景、诗中有情怀。 请借助“古诗学习任务单” (见表 2),小组合作学习, 看能有什么新发现。
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 学习任务
《芙蓉楼送辛渐》 人物: 王昌龄、辛渐 环境: 芙蓉楼、寒雨连江、楚山孤 言行: 一片冰心在玉壶(语言) 情感、品格:离情别意、洁身自好
《塞下曲》 人物: 戍边将士、单于 环境: 月黑、雁飞高、大雪 言行: 欲将轻骑逐(行为) 志向、品格:英勇威武、英雄气概
(4)小结:借助人物、环境、言行、品格等四个要素,能够帮助我们初步了解 古诗的多重内涵,体会到古诗的简约之美。 3.链接背景,领悟表达。 诗人是如何借助语言或行为表达自己的志向、赞颂伟大的品格呢? 让我们联系 创作背景品词析句, 走进诗人内心,去感悟诗人字里行间隐含的情感和品格。 (1)品读《芙蓉楼送辛渐》。 ①链接背景:王昌龄曾在朝廷做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 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 顽强斗争,这首诗是他第 二次遭贬时所作。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你觉得透过一个“寒”、一个“孤”,仅仅 表达的是诗人的离愁别绪、内心孤寂吗? 表面意思: 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引申含义: 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 深层含义: 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②对比言行:即便世态寒凉,王昌龄仍旧“一片冰心在玉壶”。你怎么理解这句 诗? “玉壶”: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在古代,人们把玉比作君子。晶莹剔 透、表里如一, 这就是君子的品质——纯洁、正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有一个词语叫冰清玉洁。 ③感悟品格: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志向? (板书:洁身自 好。) ④背诵积累: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 一起背背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一片冰 心在玉壶”。 (2)品读《塞下曲》。 ①链接背景:在军营中, 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 粗犷豪迈的将士,深受感染, 描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图画: 在静穆中蕴藏着呐 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 ②对比言行:匈奴单于趁夜逃走,戍边将士又是怎么做的呢?哪个词语给你留 下深刻的印象? 说说感受到什么。 ③感悟品格:从这两句诗中, 你体会到诗人赞扬了戍边将士怎样 的品格? (板书:英勇威武。)戍边将士如此英勇威武, 源于他们的一腔热 血、赤子之心; 他们视死如归,源于他们心无旁骛、意志坚定。 ④诵读积累: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这首诗。
4
(3)领悟表达。 小结:前两首诗,诗人起句写景奠定情感基调,继而叙事引出人物,然后借助 语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行为(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 刀。 )抒发情志、赞颂伟大的品格, 正所谓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板块三 迁移运用,解读言行 1.再来读读《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 2.简介题画诗。 3.想想王冕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品格和志向的,完成“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学习任务单
古诗 学习任务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 树, 朵朵花开淡墨 痕。 不要人夸好颜 色, 只留清气满乾 坤。 事物: 墨梅 环境: 洗砚池边 言行: 不要人夸好颜色(语言)只留清气满乾坤(行 为) 品格: 清白正气
链接背景:王冕自幼家贫, 苦读成才, 却不愿巴结权 贵,只是作画为生。
解读言行: 墨梅是真的梅花吗?请说明理由。 墨梅并非真的梅花, 一个“墨”字,道出了这是用水墨 画的梅花。
感悟品格: 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诗人为什 么尤爱这不着颜色的梅花呢? 诗人以墨梅自喻,梅的清气即人的清白正气。(板 书:清白正气)结合诗人生平,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 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人与梅花一样清”,表现他 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领悟表达: “只留清气满乾坤”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的 表达方法是什么? 这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不管是王冕,还是王昌 龄,无论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是“一片冰心在玉 壶”,诗人都在托物(墨梅、玉壶冰心) 言志,表达自 己的高洁志向。
4.小结:诗人王冕是元代诗人、画家,他一生清贫却不向世俗献媚。诗人借墨 梅自喻, 通过语言(不要人夸好颜色)和行为(只留清气满乾坤) 表达自己不 媚俗, 坚守内心追求的高尚情操, 可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播放音乐, 生有感情诵读 板块四 总结梳理,延展提升 1.古诗学到这里,我们发现了这三首诗的异同,见表 4。
古诗三首
诗题 品读言行 感悟品格 领悟表达
《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一 片冰心在 玉壶。(语言) 洁身自好 托物言 志(玉壶 冰心)
《塞下曲》 欲将轻骑逐,大 雪满弓 刀。(行 为) 英勇威武 环 境 烘 托 (大 雪)
《墨梅》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清白正气 托 物 言 志 (墨
5
色,只 留清气满 乾坤。 (语言、 行为) 梅)
相同之处:言行皆为心声,这三首诗都借助语言或行为表达自己的志向、赞颂 伟大的品格。 不同之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首诗或借助代表性的事物托物言志,或运用环 境烘托,融情于景, 抒发志向、彰显品格。 2.带着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的敬意,诵读三首诗。板块五规范写字, 夯 实基础指导书写“壶”“雁”两个生字。 板书: 反思: 活动二:悟黄继光视死如归、英勇顽强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 6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晕”, 会写“射弹启荣爆炸”6 个 字,会写“战场、持续”等 20 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和敌军火力猛烈的相关语句, 体会对表现人物 品质的作用,从中感受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运用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的读书方法,阅读其他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5.能仿照例句, 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走近英雄 1.谈谈心中的英雄。 同学们, 从古至今, 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 物? 师小结: 许多的英雄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今天, 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英雄, 他的名字叫——黄继光。 2.了解课文中的英雄。 师简介黄继光及本文写作背景。 3.介绍抗美援朝战争背景 板块二 整体感知,了解英雄 1.出示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注意读准生字“役”。 (2) 出示上甘岭战役的相关资料,感受其激烈程度。 2.让学生默读第 2~4 自然段, 找一找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朝鲜战场上最 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1)组织学生交流, 随机理解“阵地战”“高地”等词语。 (2)结合学生的交流,抓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大炮在轰鸣”“凶猛地
6
射击起来”“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等语句,引导学生 体会战斗的激烈。组织学生朗读第 2~3 自然段, 注意读准生字“屡”。 (3)引读第 4 自然段, 注意读准生字“启、摧”。 3.让学生自读第5~12 自然段,把握课文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 借助课后识字表, 读准生字“雹、膛”和多音字“晕”。 (2)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4.组织学生交流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三、体会动作及火力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第 5~11 自然段, 找到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语句, 圈画关键词, 作 简单批注。 (2) 联系上下文中描写敌人火力的语句, 感受黄继光的精神品质。 2.组织学生交流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语句,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设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 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 “参谋长, 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1)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导其抓住“愤怒地注视”“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 长说”等描写黄继光神态、动作的语句,读出黄继光对敌人的仇恨和完成任务 的坚定决心。 (2)让学生联系第 1~4 自然段, 再谈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黄 继光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 2:他们冒着浓烟, 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1) 出示图片或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匍匐前进”。 (2)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在交流后,指名朗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自己的阅读体 会。 (3) 出示上文“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 炸”, 让学生联系描写敌军火力的语句,再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4)教师小结:敌军火力猛烈、情势危急,黄继光和战友们正是在这样的情况 下“匍匐前进”,这是何等的艰难。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齐读第 7 自然段, 感受敌军火力的猛烈,黄继光和战友们的顽强。 预设 3:他用尽全身的力气, 更加顽强地向前爬, 还有二十米, 十米……近了, 更近了。 (1)引导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导其抓住“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 顽强地向前爬”等关键词句, 读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2)出示上文“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让学生联系描写敌军火力和黄继光负伤的语句, 聚焦“还有二十米, 十米……近了,更近了”一句,再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教师小结:这些描写敌人火力和黄继光顽强前行的语句,都能够凸显黄继 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齐读第 8 自然段,用朗读表现黄继 光的品质。 预设 4: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导其抓住“暴风雨一样的子弹”“站 起来了”等关键词句,读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2)出示“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火力点里的 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这两句话, 圈出“雨点” “冰雹”“暴风雨”等词语, 让学生联系描写敌人火力的语句,再谈此刻的感 受。 小结:在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烈的情况下, 黄继光却毫不退缩,为了战斗的胜 利,他不顾身体负伤,站了起来, 这是何等顽强的战斗精神! (3)基于阅读交流,抓住两个“站起来了”和三个感叹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这句话。
7
预设 5: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 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聚焦“又站起来了”,让学生联系前文“黄继光晕倒了”“天快亮了,规 定的时间马上到了”等语句, 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情势的危 急,有感情地朗读第 10 自然段和第 11 自然段前两句话。 (2) 结合学生的交流,抓住“张开双臂”“猛扑上去”“堵住”等一连串动 作,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第 11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黄继光没有丝毫犹豫,体现他奋不顾 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按事情发展顺序,师生配合朗读, 再次体会动作描写对表现黄继光英雄品质 的作用。 (1)主动请战:教师朗读第 1~4 自然段,表现战斗的激烈的语句,学生读描 写黄继光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 (2)顽强战斗:教师朗读描写敌军火力猛烈的语句,学生读描写黄继光动作的 语句。 (3)壮烈牺牲:教师朗读体现当时情势危急的语句,学生读描写黄继光动作的 语句。 4.组织同桌讨论:文中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语句直接体现了人物的品质, 第 7 、8 自 然段中两处描写敌军火力猛烈的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基于学生的交流,小结: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炮火硝烟,黄继光并没有退 缩,而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这些描写敌军火力猛烈的语句,从 侧面烘托出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板书: 火力。 6.出示第 7~8 自然段, 学生朗读描写敌人火力猛烈的语句,教师朗读描写黄继 光的语句, 再次体会黄继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7.引读第9~11 自然段, 再次回顾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四、拓展练笔 1.原来动作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品质,那现在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句, 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书 120 页词句段运用部分 2.你有什么发现? 原来连续的动作更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3.那现在我们来尝试写一写 4.请生展示, 相机点评 五、巩固识字, 练习写字 1.认读生词,巩固字音。 出示: 战役、屡次、启明星、摧毁、冰雹、胸膛。 2.联系生活及阅读经验,正确认读多音字“晕”,区分两种读音表示的不同意 思。 3.练习写字,重点指导“射、爆” 板块三 品读感悟,感受英雄 一、回忆方法, 简要复述 1.布置任务: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特级英雄, 我们要能够简要复述课文, 把他的事 迹传扬开去。上学期,我们就学习过如何简要复述,组织学生回忆方法。 2.基于学生的交流, 教师小结并出示: 14 分钟前 (1) 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 (2)重点部分“顽强战斗”要说得详细一些。 (3) 可以借助关键词句,进行简要复述。
8
3.组织学生讨论:文中哪些词句提示了事情发展顺序, 简要复述时要关注? 4.结合学生的发言, 引导学生圈画“第五天夜晚”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天快亮 了”等点明时间变化的词句。 5.聚焦“顽强战斗”,组织学生讨论: 这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要复述得详细一 些,哪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复述? 6.结合学生的发言, 引导学生关注并圈画文中描写黄继光动作和敌军火力猛烈 的语句中的关键词,如“愤怒”“注视”“爬去”炮弹”~爆炸”“烈火”匍匐 前进”“子弹像冰置一样”“顽强地向前爬”“暴风兩一样的子弹”“站起来 了,又站起来了”“张开双臂”“猛扑”堵住”等 7.让学生借助圈画的关键词向,采用表格、提纲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在语文本上 完成简要复述的准备。学生练习简要复述。 8.四人小组内展示交流。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四人小组内依次进行简要复述展示,展示时尽量不看提示 (2)以“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能把主要内容说详细、能有感情地说”为标 准,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展示。 (3)展示评价 板块四 拓展延伸,学习英雄 一、拓展阅读, 自主学习 1. 布置任务: 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还有的人为了建设祖国而克服 重重困难回国, 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的故事。 出示学习要求: (1) 默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圈画出你感触最深的词句,想一想钱学森 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2)四人小组交流: 先说说你觉得钱学森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再说说你是抓住 哪些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 2.组织学生交流,重点围绕第 2 自然段、第 4 自然段钱学森的决定及向美国联邦 调查局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感受钱学森对祖国真挚、强烈的爱。 3.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黄继光和钱学森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 牲和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找并阅读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板书: 反思: 活动三: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 13 个生字, 会写“窿、卑”等 15 个字;梳理小标题并概括主要 内容。
9
(
2.
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 感受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等品质

3.
联系
生活实际,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 【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
板块二
言行对比,感受品质
1.
自读提
示: 默读课文

救人
”“
牺牲

部分(第
10~45
自然段) ,画出描写船长语


动作的语句,联系当时的情境以及其他人的表现, 对比读一读。
(1
)想一想
:感受到船长怎样的品质? 从哪儿感受到的

(
2
)用一两个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
3
)先自读批注,再小组交流。
2
.
全班反馈, 加深理解。
(1
)感受到

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
学生感受: 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


(2)

点拨: 作者是怎么表现哈尔威船长的这些品质的

我们先从正面看哈尔威的


言行, 再从侧面对比其他人的表现。
(
3)
品读船长的语言。
品读第一处语言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
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
女先走,其他乘客跟
上,船员
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船长说了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内容?
船长说了四
句话:稳住局面一指出方法一安排顺序一最终目标。


长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安排?联系当时的情景以及其他人的表现对
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反馈: 乘客惊慌失措,
情况十分危急, 而船长却临危不惧。

小结

品读语言方法

:我们通过

分析人物语言
”“
对比其他人表现

,感受


难的一瞬间出现的混乱场面,更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带着对船长的敬佩,齐读船
长的话。
(
4
) 品读第二处语言: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
船长叫我吗?
”“
炉子怎么样
了?
”“
海水淹了。
”“
火呢?
”“
灭了。
”“
机器怎样?
”“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
点拨:
①“
巍然、屹立

一般形容什么?
在这里用来形容人, 形容哈尔威船长, 你感受
到什么
? (船长稳稳地坚守着他的岗位,高大的形象像山峰一样不容动摇,他
的命令
不容置疑。
)

作者连续用了

指挥着
”“
主宰着
”“
领导着

三个词语,层层深入,写出了船长
对所有人,甚至是灾难、船舶下达命令
。你从中能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

定自若、忠于职守
、坚定不移
……
)



牺牲

的动作:
抓住

纹丝不动
”“



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哈尔威船长此时的心理活动,体会到

长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伟大品格。

小结

品读动作
方法

:我们通过

关注人物异常举动
”“
想象人物内心活动


感受到船长在危难时刻, 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深深影响着所有人


总结

品读言行方法

(见图
1
)。
) (
今后, 遇到写

记事类的作品,同学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感受人物品质。
板块四:
联系生活,价值升华、
1.
围绕英雄展开讨论,探
寻生命意义。
(1)
船长、老村长有没有
逃生的机会?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
2)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英雄

(3
)在我们
生活中, 有没有像船长、老村长一样的英雄?
(
4
)讨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设: 学生可能围绕

奉献
”“
舍己为人
”“
忠于职守
”“
拯救他人

等来谈。
2.
出示关
于生命价值的名言,引导分类积累。
最高

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 ——雨果
生命的意
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高尔基
一个人的

值, 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书:
) (

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
二十分钟。
”“




船长说,

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
吗?
”“
在,船长。
”“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自由朗读这部分对话, 想一想,从哪儿感受到船
长的镇定自若?这部分对话
与我们平时读文章、
写作文时写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话语简短有力、大多没

提示语。)

分小组加提示语试试,

原文对比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
简短、有力的对
话才是最合适
的,如果加提示语,反而不能表现情况的危急以及船长的果断、
勇敢了

)

先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再全班反


(
4)
品读船长的行动

品读

救人

的动作
)
1
反思: 活动四:悟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教学目标】 1.认识“泰、杖”等 5 个生宇。 2 .能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的话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 理解题意 1. 板书: 挑山工。 2. 播放一段关于泰山挑山工的视频。 3. 教师简介:泰山在山东省泰安市,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并列为我国五大 名山,称为“五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 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 “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二、检查预习,鼓励质疑 1.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 指导读准“杖、敞”两个字的读音。 (3) 默读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根据提示标出 段落的起止 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我的感悟 总结: 第 12 自然段先写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却不慢, “我”对 此很疑惑, 第 3 一 6 自然段写“我”登山的经历,通过与挑山工的对话,揭开 心中的疑问。第 7 自然段 “我”画了一幅关于挑山工的画,用来激而自己。 2.引导学生读课文第 1 、2 自然段, 结合课文相关语向,说 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尝试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图 (2) 梳理登山要点:搭、甩(保持身体平衡)、走折尺形路线(担的东西不碰台阶、 省些力气)、路线曲折(路程约比游人多一倍) 。 (3)默读第 2 自然段, 思考:作者的疑问是什么? 预设: 为什么挑山工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不比游人慢? 三、 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 以读释疑:为什么挑山工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 却不比游人慢?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 3 一 6 自然段,找到挑山 工的话,圈面下来,进行思考。 2. 出示挑山工说的话:从挑山工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什么? 预设一:游人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总停下来,挑山 工一个劲往前走。 3.提问:“个劲”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一个劲往前走或者一个劲做事情的时 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4.文中哪些句子是说挑山工一个劲往前走的?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3 一 6 自然段, 思考回答 提供思路:
1
山脚下—— 回马岭——五松亭 5. 默读填表: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的不同 挑山工 游人 对比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目标不紧迫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而挑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山工目标专注、一心向前、步步 一个劲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踏实、坚持不懈 总结: 挑山工认定目标, 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不半途 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含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6.组织学生讨论:第 7 自然段最后一向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 是什么? 总结: “它”, 字面上看指“画”,背后意思指挑山工的精神(目标专一, 踏实 向前)。不仅“我”“需要它”,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它。 7.语言积累。 (1) 我们的生活道路宛如挑山工之路,需要我们长途跋涉,需要我们一个劲往前 走。 (2)无论做什么事, 只要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脚踏实地地前进,就一定能 实现 目标。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 不怕千万事。 板书: 反思: 任务三 立志向 活动一:认清自我 教学目标: 1. 收集习作素材, 帮助学生认识更真实的自己 2. 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了解真实的自己吗? 我们可以按照表格上的内容去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出示表格:
认清自我
外貌特点
主要特格特点
最大的爱好或者特长
其他情况
1
2.请生收集 3.我们来看看一位小朋友眼中的自己 出示 120 页词句段运用部分 看完大家有什么发现? 预设: 他在介绍自己的爱好, 但是有一些病句 3. 请生尝试修改 4. 回顾修改符号 5. 评讲 活动二: 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对象和目的进行自我介绍。 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 完善自己的介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借图导人 1. 出示图画,认识新朋友。 导人: 今天要请大家帮个忙。有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 她叫小文。 2.观察:大家看一看图画,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小文很苦恼。 3.引人:小文刚刚转人一所新学校,老师让她向全班同学 作自我介绍。她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有些苦恼。大家一起 给她出出主意, 帮帮她。 二、讨论交流, 明晰交际要点 1.提问:如果你是小文, 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先同桌问商量,再大家一起交流。 2. 交流。 预设: (1)让全班同学了解你,和大家尽快熟悉起来。 (2) 姓甚名谁,来自哪里, 学习状况如何, 兴趣爱好有哪些等。同时,我们还 可以借助课前收集的表格内容来介绍自己。 (3)仪态: 大方、自信。 3. 总结:归纳自己要明晰介绍的目的、要点和要求。 三、自由演练, 体悟交际方法 1. 提出要求:现在你就是小文,按照介绍的目的、要点和要求, 来替小文向大 家作个自 我介绍吧。当然了,也可以把小文的名字换成自己, 向大伙儿做介绍。 预设: 同学们好! 我叫小文,来自××小学,上四年级。我不是学霸, 每次考试成绩在班 级 10 名左右。我爱好阅读,爱好跳舞。我特别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谢谢大 家! 2.师生相机点评:这一简短的自我介绍整体不错, 包含姓名、来自哪里、学习 状况、爱好等信息, 如果能把年龄再介绍一下就更好了。 四、顺势而为,模拟应聘小记者 1.模拟应聘小记者, 小组讨论应如何介绍自己。 点拔: (1)内容上,要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爱好和能力都介绍出来呢? 要点: 重点是介绍与做小记者相关的爱好或者能力。 (2)声音上,要不要像在教室内对同学自我介绍那样洪亮呢?
1
要点: 面对小部分人,音量要适中。 (3)体态上,要不要有一些动作? 要点: 可以适当地点头微笑, 但不宜有过多动作。 2.模拟演练应聘校报小记者。 (1)学生在座位上互相练习。 (2) 师生台上模拟练习, 同学们做评委, 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 交际要点提示:情境变,目的变, 介绍的内容也要变;说话的 音量、称呼和语气都应做相应调整 五、升级体验, 拓展交际内容 1 PPT 出示多个交际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交际话题, 进行个人自我演练, 交际任务, 如参加电视《我是小歇手》选拔;去车站按不认识的人,先在电话里 向他做自我介绍;学校来了客人, 向客人做自我介绍。 2.同桌演练,互评, 互相学习、补充、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3. 选择 2-3 组学生上台演练, 并简要说明自己为什么这么介绍。 4.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自我介绍,又要怎么进行应变呢?回 到家里和家人模拟一下, 进行自我介绍训练。 板书: 反思: 活动三: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能主动与他人分享习作。能对照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创设真实情境, 1.联系生活猜一猜。 同学们, 口语交际课上,许多同学的自我介绍特点鲜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这节课,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请看这些词语,猜猜 这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 依次出示: (1)大脑门热心肠足球迷游泳健将 (2)黑框眼镜急脾气科学迷诗词达人 (3)高个子假小子动漫迷投篮高手 (4)锅盖头乐天派掰手腕小书法家 3.小结:这几位同学用关键词概括出了自己的主要特点,所以大家很快就能猜 出他(她)是谁。 板块二 明确习作要求,找准主要特点
1
1 自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2.交流习作要点,师点拨、总结。 预设 1:习作的题目是“我的“自画像””,介绍的目的是让新来的班主任更好地了 解自己。 预设 2:我们可以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多个方面,把自己的 特点写出来。 预设 3 :可以介绍自己的优点,也可以介绍自己的不足。 预设 4: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特点。 预设 5 :写完之后要请家人或同学评价写得是否像。 3.小结: 我们不仅要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特 点,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性格或爱好,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更真 实,更丰富。 4.找准主要特点,打开习作思路。 (1)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特点时,要有选择性, 注意抓住最主要的特 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2)结合课前填写的“人物卡片”,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准备介绍哪几个突出的特 点。小组内评一评, 议一议: 这是不是他(她)的突出特点? 5.根据小组成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人物卡片”,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块三 写好典型事例,凸显主要特点 1.围绕特点选事例。 (1)确定了自己最突出的特点,那么,怎样选取事例,才能更好地突出自己的 特点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要领。 如写“热心肠”的性格特点,你认为选取哪个事例最恰当, 最有说服力?说说理 由。 事例 1 :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事例 2 :搀扶一位意外摔伤的、素不相识的同学到学校。 事例 3 :给同桌讲数学题。 事例 4:周末陪爷爷奶奶爬山。 (2)小结:第 2 个事例更特别,一般人做不到,更有代表性,更能突出热心肠的 特点。 2.抓住言行写特点。 (1)出示佳作片段(见板块四学生例文第 3 自然段), 自由读一读。 (2)交流: 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我是个热心肠”? 引导学生关注“跑过去、拽起来、伸出右手、扯下书包、拎在手里、挽着、扶 着、一步一步挪”这些具体动作,以及恰当的语言描写。 (3)小结:一个人的性格、爱好与他的言行具有一致性。我们也要像小作者这 样,使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和恰当的语言描写,让自己的性格特点更鲜明。 3.完成习作片段。把你最想介绍给新班主任的性格特点写具体。 4.小组内互评。依据目标,相互评价: 是否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了性格特点? 5.推荐几位同学全班交流。生生互评, 教师点评。 6.学生修改自已写的片段,把事例写得更具体,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得更生 动。 板块四 理清习作思路,提升习作能力 1.例文引路,理清思路; 从段到篇,落实要素。 (1)出示学生例文。 我叫赵东雨。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语文课代表。我的长相很有特点,可以用“小”字来概 括。小脸庞,小脑门,显得我很秀气;小眼小嘴。显得我很文静;小手小脚,显得我很 温柔;再加上小小的个子,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机灵。每天早晨,当我系好红领巾,腰板挺直 地在穿衣镜前一照,我都对自己满意至极,这一天都充满活力。
1
我天生是个热心肠。不管是谁请我帮忙,我都鼎力相助,即便素不相识,我也毫不犹 豫。今年冬天的一个早晨,路面积了厚厚的一层冰。上学路上,一个高年级的大哥哥脚底一 滑,整个身子狠狠地摔在了冰面上。路人行色匆匆,我连忙跑过去,用力地将他拽起来,关 切地询问他的伤势。我伸出右手从他背上扯下书包拎在手里,左手轻轻挽着他,让他试探着 走几步。看到他没有大碍,我才放了心。就这样,我扶着他小心翼翼地在雪地中一步一步挪 到学校。我把他送到学校卫生室抹了点活血的药,又叮嘱他说:“哥哥,要是疼得厉害,就 让你爸妈来接你吧……” 我最喜欢读书。每次进书店,我恨不得永远待在里面不出来;每次拿起一本好书,就恨 不得一口气读完。有一次,我读《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时,读着读着便沉 浸其中,不能自拔。我左手拿书,右手捞起一把直尺当作金箍棒,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一 会儿把“棒”一横,一会儿当头一劈,一会儿抢“棒”一扫……仿佛自己也变成了神通广大 的齐天大圣。在我看来,书比任何鸡鸭鱼肉、生猛海鲜都有营养。老师评价我“想象力十分 丰富”,同学说我“四字成语运用自如”,其实这些成绩都归功于读书。 小小巧巧,爱玩爱笑,能动能静,手不释卷——这就是不一样的我。 (2)交流:你觉得小作者的写作顺序安排得合理吗?说说理由。 你关注到了小作者的哪个特点 说说理由。 预设:写作顺序很恰当,先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外貌特点,再写主要性格和 最大爱好, 很有条理。 (3)小结:按照从外貌到性格,再到爱好的顺序介绍一个人,更符合我们的认 知规律。介绍特点时,要抓住言行写好典型事例。 2.结合星级评价表和课上习得的方法, 把习作写完整。 我的“自画像”星级评价
评价标准 星级
1.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
2.能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介绍自己的特点。 ◎◎◎
3.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表现自己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
板块五 交流欣赏,评价反馈 1.根据星级评价表, 小组中互评互改。 2.将修改好的习作贴于班级习作展示墙上, 全班交流, 评出班级习作之星。 板书: 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