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丫丫”启程回国:
归来仍是“顶流”,欢迎回家!
新闻素材
当地时间4月26日上午,旅居美国的大熊猫“丫丫”启程离开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踏上回国旅程。
“丫丫”将乘坐国际货运公司专机,在当天中午左右起飞,飞往上海。据专家介绍,“丫丫”目前食欲良好、体重稳定,已提前适应专门定制的运输笼,将顺利完成返回祖国的适应过渡阶段。
这无疑是它“熊生”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在过去的岁月里,“丫丫”虽经历了许多故事,但归来仍是熊猫界“顶流”。
不到3岁旅美,喜欢与人亲近
2000年8月3日,雌性大熊猫“丫丫”在北京动物园出生了。
2003年4月,不到3岁的“丫丫”和另一只来自上海动物园的雄性大熊猫“乐乐”从北京出发,经过长途飞行,抵达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动物园,开始了旅居生活。
孟菲斯动物园2022年2月9日发布的“丫丫”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孟菲斯动物园官方社交媒体截图
作为“亲善使者”,活泼可爱的“丫丫”和“乐乐”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熊猫热潮”。
在工作人员眼中,“丫丫”很聪明,适应性也很强。
此外,它还是一只喜欢与人亲近的大熊猫,看到工作人员时,会过来打招呼,“你似乎真的能在它的脸上看到微笑”。
租借协议到期,网友急盼“丫丫”回国
孟菲斯动物园于2022年12月宣布,由于同中方的租借协议即将到期,“乐乐”和“丫丫”计划在未来数月内返回中国。
未料,在2023年2月,25岁的“乐乐”不幸离世。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与美方专家共同完成尸检后,中国动物园协会通报称,专家组观察到“乐乐”心脏病变,初步判定这是其死亡原因。
中国网友为“乐乐”哀悼的同时,发现“丫丫”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和人们印象中胖乎乎、毛茸茸的大熊猫不同,在孟菲斯动物园的“丫丫”身材瘦弱、毛发脱落。
虽然专家评估认为,“丫丫”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食欲良好,粪便性状正常,体重稳定,但近段时间以来,急切希望“丫丫”能够早日回家的呼声不断增强。
有网友表示,每天在镜头前关注“丫丫”的情况,感觉“心都碎了”,“我们失去了乐乐,不能再失去丫丫”,希望“丫丫”能尽快回到中国接受治疗,并号召各方共同声援。
为迎“丫丫”回家,中方做足准备
为进一步细化回国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安全稳妥护送“丫丫”回国,美国时间3月16日,中国专家组成员、北京动物园的兽医和饲养员抵达孟菲斯动物园,熟悉了解“丫丫”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情况,与美方工作人员共同做好“丫丫”的饲养护理和健康评估。
据此前报道,“丫丫”回国后,要先到上海进行隔离检疫。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曾介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规定,入境动物需要进行隔离检疫。因此大熊猫从国外回来也需要这一步。按相关规定,隔离检疫的时间一般是30天。
孟菲斯动物园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宣布当地时间4月8日为“丫丫”举办送别派对。图片来源:孟菲斯动物园社交媒体账号截图
此外,“丫丫”回国后的居住和饲养环境也备受关注。3月8日,中国动物园协会曾回应称,北京动物园已从饲养场地、饲养方案、医疗保障、饲料供应等方面,做好了迎接“丫丫”回家的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目前“丫丫”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整体状态相对平稳。中方已做好了迎接“丫丫”回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立意分析
时代使命
从历史角度来看,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国宝,享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大熊猫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文献记载。但由于种种原因,大熊猫曾经遭遇过严重的生存危机。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保护大熊猫,并将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Ⅰ中,此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开展了多项大熊猫的保护合作。因此,丫丫回国也是大熊猫保护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表明了中国对于大熊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文化传承
从文化角度来看,大熊猫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大熊猫象征着和平、友谊和团结。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熊猫已经成为了中外交流的桥梁和文化使者。中国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大熊猫文化,使得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刻。同时,由于大熊猫的珍稀性和可爱性,也使得它成为了许多儿童心目中的偶像。因此,丫丫回国也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回到自然和谐相处
从环保角度来看,大熊猫是“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熊猫是昼行性动物,栖息在竹林中,以竹子为食,因而也被称为“竹熊”。竹林的保护,就是大熊猫保护的关键所在。而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行了若干保护政策,通过提高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意识和参与度,逐步改善森林资源的状态,从而保证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因此,丫丫回国也是对于大熊猫所在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真题鉴赏
1.(2022·四川成都·校考三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2021年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体系,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绿色增长,中国实践凸显了中国智慧。你将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举行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理解材料大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
各位来宾:
大家好!作为中国代表,我很荣幸能够与各位在这里共同探讨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
21世纪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为我们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环境问题。
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所以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近千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平均一小时有一种物种在灭绝;南极臭氧层空洞正逐步增大,温室效应正渐渐加剧,地球气温不断增高;南极冰冠开始溶化,海洋平面将不断升高,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岛屿和大量土地,将会被无情的海水吞没;全球近50%人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面临着生活缺水的困难,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近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朋友们,地球在颤栗!
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的确,在人类肆无忌惮的索取下,这颗具有生机的星球变得怒气大发。从太平洋东岸的赤潮现象到美国的四月飞雪,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到2012年的中国四川地震,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地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朋友们,这一现象怎不令人担忧,叫人着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掉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朋友们,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治愈地球的创伤,为了让全人类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我们携起手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爱护动物,低碳生活,交流经验,融合智慧,共同保护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各利益攸关方进行真诚的沟通与协同合作是目前推动环境治理的最优路径。而各国在政府决策层面对于多边环境协定的实施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最有效方法。为推动环境治理目标的达成,我们需要通力合作,通过持续真诚有效的沟通,将环境治理措施融入政治决策中,为实现人类共同利益而做出协同努力。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我们可将持续的沟通、谈判与合作放在首位,以确保在回应人类共同利益问题上达到最大化的协同增效。不为别的,只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朋友们,为让那一片蓝天永远保持蔚蓝,为让大自然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为让碧波荡漾的河水永远明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绿色家园!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指出,我国建立了完备的自然保护系统,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熊猫种群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材料二引用了《孟子 梁惠王》中的话意思是,不过分向自然和环境索取物质,让自然万物生生不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从联合国举行的论坛名称来看,题目是要求考生思考“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凸显中国智慧的操作性很强的实践经验,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就是有力的证明。中国先民强调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肆无忌惮地向自然攫取,让自然生物不断繁衍生长,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百姓才能源源不断获得生存的资源,社会和经济才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可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反观当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出现了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大气、水、土壤、海洋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诸如大熊猫等物种濒危,人口数量激增、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大自然都给予了人类一定的报复和惩罚。所以,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携起手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文体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根据论坛的主题“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考生可以在文中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并向与会代表发出倡议。作为演讲稿,脉络要清晰,主旨要鲜明。
立意: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携手并进,共创绿色家园。
3.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4.与自然万物一起生生不息,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
2.(2022春·安徽滁州·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被誉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潘文石,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觉得他与一般的科学家不同,他带领一帮热血沸腾的学生研究野生动物、为环境保护摇旗呐喊,从1985年扎根秦岭荒山研究大熊猫开始,几十年来,潘文石与大熊猫、白头叶猴、白海豚朝夕相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朗读者3》中他说,“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生灵同生存。”
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如何理解潘文石在《朗读者3》中所说的话。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
——给人类的一封信
亲爱的人类朋友们:
你们好,地球上最后一条长江白鲟在死前给你们写信留言。不久前,关于我们灭绝的消息在你们的朋友圈里刷屏了,不少网友都在为我们的离去而痛心难过,我们也很遗憾。抱歉,此后我们终将不再相见,不再呼吸同一个世界的空气,欣赏同一方世界的日月星辰、潮起潮落。
人类,说实话,我们本自同根生,你们知道吗?
我们的祖先曾于同一方区域上生存,我的祖辈们的踪迹曾涉及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我的先祖在水中嬉戏,你们的先祖在岸边田地里劳作。如今几千年过去了,你们依旧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存,可我们以及我们其他的野生动物朋友们却不得不与这个世界告别。你们还记得白暨豚、长江鲥鱼吗?你们听见澳大利亚火海中动物的哀鸣了吗?你们看见亚马孙热带雨林火灾过后留下的遍地尸骨了吗?人类啊,我们是朋友啊!我们同样是生存成长于地球怀抱里的生灵,为什么要被你们这样对待呢?
人类,我恨过你们。什么时候,野生动物们成了你们的盘中餐?
我曾通过贝壳与海风听见了猴子的哀鸣,它说你们中的一部分喜欢活生生地敲开它们的脑壳去食用他们的脑髓;小河给我带来了一只穿山甲的泪水,它的丈夫和孩子都被人类抓走了,生死未卜。我的孩子曾因贪玩偷偷离开了我身边,等我再找到他时他已被你们弄得奄奄一息,我心痛,可我无能为力。
人类,请记住:“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是的,每一次过度的索取,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们都会要求回报。近年来地震、泥石流多发,这是大自然的警告,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以及早前的埃博拉病毒是野生动物的报复,异常的天气与气候是葬身于火海的动物们最后的反击。人类,请记住,你们与野生动物、大自然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你们才能走得更远。
人类,很高兴,我也曾爱过你们。
你们在建造青藏铁路时为我的动物朋友留出了迁徙的道路与时间,你们在港珠澳大桥施工时实现了海洋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你们中有人用几代人的努力创造了林海奇迹,也有人为了保护藏羚羊牺牲在偷猎者的枪下。谢谢你们,人类,很高兴你们明白了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的真理与智慧。
往事已逝,我们的灭绝已成事实。我只希望你们能从我们的灭绝中汲取教训,善待自然与野生动物,不要再让灭绝动物的名录上加入新的名字,这样,我们的灭绝才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与数据,更是一座警钟与里程碑。
请善待自然万物,我相信,我们的灵魂终会在硝烟散尽、万物共存的世界重逢。再见了,人类朋友!
一条长江白鲟
2022年3月29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国大熊猫之父”潘文石的事迹,与野生动物朝夕相伴,为环境保护呐喊。然后提出了潘文石在《朗读者3》的一句话“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生灵同生存”。想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需要对潘文石的生态研究与生态观有所了解。一直以来,潘文石都在思考人和自然,人和动物的关系,“热爱生命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个部分,我们祖先来自一个荒野,保存这个荒野就是保存我们的未来,因为所有的荒野才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下去的洞天福地。”潘教授一直到传统意义上“含饴弄孙”的人生阶段,也一直是荒野中的斗士,野生动物的保护者,他注定要在荒野中继续自己的人生。后期,他的研究与思考亦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深刻、更广阔的生态理念阶段——人类与自然、万物生灵和谐相处的关系。而潘教授在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的经验证明,只要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克制盲目的欲望,保持谦卑的理性,那些源于自然与天性的物种可以和人类一起和谐共存和进化,可以继续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而生态保护的工作、生态链的平衡,靠的并不只是单纯地“保护”一种动物、一个物种,而是要提高整个地区、整个生物圈的福祉,这成为潘教授对野生动物研究保护工作的新航标。
所以,针对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这一议题,写作时不能从居高临下地从施舍或利用的角度去谈保护,而必须把人与动物、人与其他生灵放到整个环境、整个天地间的平等地位进行思考,论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有怎样的关系。
立意:
1.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保护生物就是保存我们的未来。
3.(2021·云南大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野生动物,云南15头大象在北上及返回的40天旅途中“消费”了680万;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等等,中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请结合材料,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共筑生态长城 文明永续发展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灵魂与山川的低语共鸣。人与万物共生共长,我们都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当今,我们正处于发展十字路口,正处于历史的交汇点上,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重视生态,用生态建设为发展赋能,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
我们从出生之时就接受着自然的馈赠,大自然用一捧捧金黄的粟粒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女儿。凭着这肥沃的土地,我们在上面建立了文明;凭着这山光水色,诗人在山川间留下动人的诗篇。而今,经济发展的浪潮澎湃,工业化的呼声迭起,在山光水色中孕育的灵魂开始变得狂热躁动。当王维的空山被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宁静,当杜甫的沙鸥被暗处窥伺的猎网笼罩,当柳宗元的小潭不复清澈与静幽,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满目疮痍的山河?当黄沙漫天,不见青山之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面貌去看待我们的文明,又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我们的未来?
诚然,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大趋势,每一个人都无法抵挡,也不必刻意抗拒。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与生态割裂,更不意味着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背道而驰。人类只有真正地把自身融入自然发展的脉络,在追求经济开发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类的文明才能走向成熟;而那些目光短浅,以短期利益为由牺牲生态建设的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掘坟墓。生态就是经济,生态是经济的背面,是可持续的代名词。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是当今中国经济从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生存的重要保障。
从“科学发展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在这生态建设的浩大工程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共同勇毅担当,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牛玉琴为代表的治沙英雄向风沙勇敢宣战,在莽莽戈壁中植树两千万棵;阳关林场造林两万余亩,让昔日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免遭风沙的侵蚀。治沙英雄们“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从“沙老虎”的口中争夺沙化的土地,一寸寸地推进绿色屏障,筑牢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城。
时代变换,我们愈加明白生态文明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国家设立诸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生态多样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民心,花费680万只为保护云南15头大象返回家园……
一个个举措,一个个故事,表明我们中国人把发展的雄心藏在了绿色和诗意里,共筑生态长城,文明才能永续发展。
勾勒经济发展的蓝图,绿色永远是不变的主色调。共筑绿色的生态长城,才能让诗文中的山川灵秀浸润民族的文脉,才能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愿有一日我们垂垂老矣时,我们能无悔地站在子孙的面前说:我曾播种春天,我无愧于大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绕“生态与发展”审题立意。
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为了让野生大象回归家园而花费680万,为了保护生物而设立国家公园,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发展与生态的密切关系,下定决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也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题目要求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写作,考生要找到“生态”和“发展”之间的桥梁。过去,我们以为“生态”与“发展”是一对矛盾体,此消彼长;但是现在我们知道,“生态”与“发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国家开始行动,从理念到行动,从政策到措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不仅在我们国家积极谋求生态文明,而且参与世界事务,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大国责任。
写作时可以从我们的传统文化入手,展现中国文化的先进;可以反思我们曾犯过的错误,从反面论证不保护生态就无法真正发展;可以展现当下我们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努力,并呼吁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同谋求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立意:
1. 筑生态文明,绘发展宏图。
2. 发展为要,生态优先。
3. 中国担当,绿色样板。
4.(2022·湖南·湖南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本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春节期间,“故事里的中国”将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搬上荧屏。该档电视栏目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时代精神,迅速点燃了众多观众的收看热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一套名为“熊猫丛书”的中国文学译作在海外传播开来。每本书的封面上,都有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它象征着中国。 在这只熊猫的陪伴下,老舍、沈从文、汪曾祺、王蒙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摆上了外国读者的书桌。
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加快,中国需要认识自己,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时代生活写-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站在新时代的洪流之中,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迈向伟大复兴。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成为国人当下的重要使命。
习总书记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源泉。“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只有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家国情怀,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同样地,我们只有将中国故事摆上世界各国读者的书桌,才能让世界了解到一个更客观更真实、意趣盎然的中国,展示中国爱好和平、兼收并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外化中国风骨,展现中国气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然而社会思想的多元多样也带来了一些隐忧,造成了对本土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感召力与凝聚力,我们只有讲好中国故事,立足时代实践,在中国故事中展现主旋律,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全体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与理想信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大有作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使世界对中国的好奇与日俱增,莫言、余华等优秀作家顺时而为,将真实、和平、友好、有担当的中国形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展现给全世界。“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增强文化互通、政治互信与经济互惠,让中国为更多的国家所接纳、信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当今疫情肆虑的现实形势,我们更应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抗疫中的政府担当与人性光辉,凝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不仅要使国内人民坚定信心,还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让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人人都应争做中国故事的创作者、叙述者与传播者,与国家同频共振,共圆伟大中国梦。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一、审题要点
(1)本材料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是由湘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引出“故事里的中国” 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故事和时代精神,迅速点燃了众多观众的收看热情。第二个材料介绍20世纪80年代,一套名为“熊猫丛书”的中国文学译作在海外传播开来。熊猫象征着中国,在这只熊猫的陪伴下,老舍、沈从文、汪曾祺、王蒙等中国作家的作品摆上了外国读者的书桌。材料一偏重国内,材料二侧重对外,合起来就是“认识自己”和“了解中国”。这也是写作目的。根据这两则材料及后边的提示语“今天,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加快,中国需要认识自己,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可得出本作文的立意中心是“讲好中国故事”。
(2)材料一、二中的电视节目和“文学丛书”、只是故事讲述中的一两个(种)平台和方式,考生应考虑到作文不仅限于此。“讲好中国故事”具体内容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3)考生审题时要注意,不止是“讲故事”,还要“讲好”,重点要落在“好”上:好故事、好观念、好形式、好效果等。
(4)根据材料内容“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考生理解到作文应该从青年视角来写,讲述正面有积极意义的中国故事,体现时代精神、人文风貌、价值观念等,传递正能量。
二、参考立意
1.讲中国故事 彰中国精神
2.讲中国故事 显人文风貌
3.讲中国故事 传递正能量
三、参考素材
1. 坚持开放姿态,积极拥抱世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共司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振兴与新辉煌。要想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就不能局限于中国本土,而要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大至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小至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中国熊猫、中国文学,中国故事正从世界的东方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拥抱过后,太平洋也不算距离,偏见误解终将化作烟云。2.我们读《氓), 听取两千多年前一位妇人的悲喜;我们读刘过的《唐多令》, 细品那份欲买桂花同载酒、韶华不再的怅然若失;我们读《红楼梦》, 携手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过一回……我们读《史记》, 可梳理出夜空中繁乱星子般的英雄人物;我们读《旧唐书》, 头脑里浮现胡姬旋舞、金樽清酒的大唐气象。我们读(四书》《五经》,我们读唐宋经史,零零碎碎、细细密密地拼接出一个中国,一点一滴、一针一线地缝制出与这个国家的情感纽带。曾经的故事,曾经的讲述者,低声响响,让我们在一个个中国故事中认识到,我与他们同在。
3.几年前莫言领取诺奖的余热似乎还未散尽,世界又因摘下雨果奖桂冠的《三体》而将惊艳的目光看向中国文坛。余华、沈从文在欧美收获大批读者,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世界通过一篇篇“中国智造”的故事,了解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文明古国。我们不仅有翻译大家许渊冲,将唐诗以最具音韵美的方式,不失本色地呈现给外国友人,我们还有活在桃花源的李子柒、将传统古琴古乐翻新的自得琴社、与故宫共同成为人们心中“网红”的单雾翔。
四、结构模式:
本文由“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引出立意: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成为国人当下的重要使命。接着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得出只有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家国情怀,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然后分析得出在中国故事中展现主旋律,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全体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与理想信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再论述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增强文化互通、政治互信与经济互惠,让中国为更多的国家所接纳、信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总结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1.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
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
3.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4.结尾申明主题
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
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
题目猜想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一百多年前,中国文化一度面临衰亡的危机,当时中国遭受列强凌辱,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提出要全盘西化。如今国人的文化自信力日益增强,这离不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离不开国人不断地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并在生活中激活传统文化。
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你有何好的建议?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传承优秀文化,共创未来芳华
有一种财富,它集古人之智慧蹚历史之长河,它传古今之血脉、精深而悠久,它深刻隽永、意蕴丰富,它开放包容、永葆活力。它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熔铸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似纽带般联结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理念,如火炬引领光明和方向,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与信念。如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一脉相承,一路繁花。民族节日是民俗民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促成异彩纷呈的节日景象。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万众举杯,普天同庆,共度良宵,北方饺子南汤圆,晚会年俗庆团圆。各民族丰富的民俗活动点亮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集聚着古今沿袭的智慧风采。三年疫情,隔断了亲友们的密切接触,隔不开亲情爱心相连;学习任务阻止了丰富的实践活动,阻不开民族自豪情涌。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佳节意识也不可淡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不可漠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书册上,我们更应浓情泼洒、大笔构画更加绚烂的蓝图。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文化不应是一潭死水,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的活力,才能更焕生机。古往今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共呼吸,与时代共脉动。古人的治国理念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成为盛世未来的理念源泉,古人的思想智慧在时代发展中传承发展,成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借鉴。我们应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正如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中书法的意蕴、色彩的氤氲,传统优秀文化之所以永葆生机,是因为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等的不断创新变化。执创新之笔,谱变通之曲,创造更加辉煌绚烂的优秀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使我们的文化更加繁荣丰富,同时也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繁荣多样,为世界文化舞台增添中华之彩。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应明理晓情,励志笃行,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以创新来丰富,以信念去坚守。在中华大地的广阔沃土上,厚植文化力量,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共写未来芳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材料第二段一百多年前和当今对比,百年前因为国家实力不足,中国文化也一度面临衰亡的危机,而今,我们的综合国力提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力也日益增强,也就是说,文化自信与国家实力有着密切关联。
这两段材料实际上告诉我们,要想增强民族自信,需要加大文物和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还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并能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当然更要增强国力。而这些告诉我们,要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可以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如果写成一篇文章,可以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方面进行写作。
这个作文适合写成并列式结构,比如简洁引入开篇,即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然后主体安排成三个分论点的形式:一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易于人们接受。可以举例《中国诗词大会》以新的形式呈现,人们更加喜欢这种形式,从而更加喜欢诗词;二是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传统文化,比如李子柒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人民展示古老东方文化的美妙,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三是传统与现代结合,比如故宫开发文创产品,它不再是古老、庄严的代名词,而是变成了“网红”,用它自己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更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最后再照应开篇即可。
立意:
1.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2.汇入源头活水,让传统之河永不干涸。
3.兼收并蓄,传承文化。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开口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材料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燃尽一生,终成巨制。历尽人生百态,道尽世事无常,醒来终是空梦一场。《红楼梦》是一本不读就是人生遗憾的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从任何角度和眼光去读,都可以有所得的书。
材料三:“汲取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结局,或平淡,或激烈,或渺小,或凄凉…… 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红楼梦》像是一个富矿,永远也开采不尽,其意蕴之深,永远值得我们去发掘。”
学校将举行“汲取红楼文化,芬芳精彩人生”的演讲比赛,请你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红楼梦、少年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红楼梦、少年情”。
现在的我们当谈到爱情时总是退避三舍、谈虎色变。但我个人认为在我们这个年纪对于爱情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是很重要的。
青春年少的悸动是美好的,我们都会为自己幻想一段或轰轰烈烈或溪水长流的爱情。殊不知,这世界本就是残缺的,哪里有那么多的圆满结局呢?许多时候,你看到的开始有多么美好,它的结尾就有多么凄凉荒芜。
《红楼梦》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离散,读过后心中总是泛着难以言说的痛感。这就是悲剧的力量,越是美丽的事物,毁灭时越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书中最让我遗憾的是宝玉和黛玉的有缘无分。明明是天造地设的木石之盟,最终却一个芳魂归天,一个遁入空门。
以前总觉得黛玉和宝玉应该像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和王子一样,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毕竟黛玉死前的凄凉以及那句未完的“宝玉,宝玉,你好……”实在是太令人心酸。但现在我觉得他们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书中有写,神瑛侍者下凡时,绛珠草修成的女体便在警幻仙子案前说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凡为人,我也跟着下凡去,把我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算偿还得过他了。”所以说,从一开始,便注定了黛玉宝玉之间是一场悲剧。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黛玉的性格并不适合做贾宝玉的妻子。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和她那多愁多病的身体造就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时不时还会耍耍小脾气,即便才情过人,又有着倾国倾城的貌,但到底少了宝钗的温婉大气、通达世事、她更适合恋人的角色。可夫妻是要朝夕相对的两个人,当最初的热烈渐渐蹉跎于岁月,两人之间的一点小矛盾也可能被扩大化。更何况贾宝玉是孩子一样的性格,相较于“林妹妹”,“宝姐姐”才会更加包容他。
所以说合适这个词很重要,合适意为合乎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我们要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少年之情有着小雨朦胧的美好;少年之情有着桃花吐蕊的青涩;少年之情有着雷雨过后的清爽宜人。我并不否认年少悸动的美好,但更应正确认识早恋带给我们的影响,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些众所周知的我们暂且不谈,稚嫩的我们没有余力承受感情的悲欢离合,缺乏冷静的思考,正确的判断,画地为牢使双方失去真诚的朋友和纯洁的友谊。
人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段时光,也更该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少年的脚下是泥泞坎坷,少年的前路是蜿蜒曲折,少年的未来是诗和远方。我们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踏踏实实去走。
做出合适的选择,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作文题目紧扣课本,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单元是有关《红楼梦》名著的内容。而这个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红楼梦》,并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其中,材料一从宏观角度,总体概括了《红楼梦》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意义。材料二则从曹雪芹辛苦著书的经历谈起,说明书中蕴含了诸多人生百态指经验,从而是一本必须要读的书。材料三则引用后人对《红楼梦》一书的相关评论,说明《红楼梦》、大观园中不同人的不同命运与结局,可以让我们常读常新,也可以让我们对人生有诸多启示。而写作主题“汲取红楼文化,芬芳精彩人生”说的也就是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一书中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经验的主题。
写作时,可以从《红楼梦》一书整体的艺术效果与社会发展启示来讲,也可以结合其中具体的某些人物或某一具体情节来谈其对自己的启发。比如,可以从薛宝钗写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一情节,说明我们的人生也要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比如,可以从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出发,说明我们要学习她宁愿像花朵一样维持自己的高洁,即使死去,也要清清白白的高洁傲岸,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或者,也可以从史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也宜墙角也宜盆”等的隐义说她无论是在史家绮罗丛中受到娇养,还是投靠贾府寄人篱下,说明我们要懂得适应环境,随地而宜的启发。写作时,要注意,一定要结合书中某些人的精神品质或是某些故事情节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去谈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最后联系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总结自己的看法。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阅尽红楼看奋斗,少年壮志不言愁。
2.出身不能决定命运。
3.生活再难,也要乐观。
4.你的善良,得有点锋芒。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们从美食中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在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饮食风俗,又有“孔融让梨”等做人应该懂得礼让的经典故事,还有“饮食贵有节,做事贵有恒”的人生智慧……有人认为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在班级举行的“我谈文化”的主题班会上发言。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一碗一筷诠中华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一碗一筷诠中华”。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磁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墨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茶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过年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旨在培养考生的文化认同意识与美育意识,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材料围绕“食”这一关键词展开,并引入“食育”的概念,着重将“食”这一平凡的生活话题与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等内核相联系,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回归教育”的内涵,在理顺生活、教育两者的关系的同时,充分挖掘“食”在其间的重要作用。要求能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多个角度,并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展现“食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恰当解释“回归”之义。
注意作文的情境是班级举行的“我谈文化”的主题班会,文体是发言稿。
【立意】1.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
2.美食能让人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
3.美食能让人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
4.在食育中体会人文温度。
5.食育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
【素材】1.外国人重于情趣,中国人则重于饮食。中国人既然能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国人甚至认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认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来解决。这就是现代中国人对千百万年前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的认识。就像是说人就叫“人口”;谋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就叫“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吃什么饭,就像书中所说的:“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与“吃”扯得上边。 饮食,说白了也就是吃饭。这些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吃饭”文化。
2.食物,是凝聚家庭繁荣重要媒介。一家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做饭,用三餐凝聚家庭,用食物慰藉家人,饮食,便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而中国,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乡村。所以要了解中国,就要从饮食开始,而要了解饮食文化,则要从中国的乡村开始。
相对于城市,中国的美丽乡村,因为手工技艺的传承,让美食更具人情和温度。中国广大的乡村,除了有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歌咏的山水田园,更有让人称奇的玉盘珍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广袤山村,农家小院,炊烟袅袅之地,往往拥有着独特的中华美食。今天《舌尖上的中国》、《乡土》等一些中央大型的记录节目,除了给我们呈现了一道道视觉的盛宴,更是以食物这种原始而纯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古朴而真实的美丽乡村。
3.我们要学习饮食礼仪,做到文明用餐。食育不仅仅在于膳食均衡,也在于餐桌礼仪。食可表意,也可传情。“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虽然是一张桌,一副碗筷,一顿饭,但其间却蕴含看深刻的饮食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饮食礼仪自古发达,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最晚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在食堂吃完饭后,同学们真的都能做到将剩菜剩饭倒进泔水桶,将碗筷整齐地摆放在蓝色的大筐里吗?然而大多数同学都只是把碗筷随手扔进筐里,剩菜剩饭倒的一地都是,更有甚者把餐具留在桌上就直接走人。食堂让同学们饱腹,我们留给食堂的却是一片狼藉,身为高中学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文明用餐。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观察尺蠖软且细长的身体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了“尺蠖之屈,以求信(通‘伸’)也”的哲思。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科技人员,创造性地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模拟尺蠖的运动,提高了火星车在复杂地形自主脱困的能力。最近有信息传出,美国宇航局最新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将以一种像尺蠖爬行一样的协调方式移动轮子,中国科学家回应:欢迎共享。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复兴中学将在五四青年节组织以“灵感·创造·共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师天法地得灵感,勇于创造爱分享
尺蠖,天地间之微之又微者也,爱思考的人观察它,获得灵感,领悟到“屈以求伸”的道理;“屈以求伸”的道理,本为人生之哲思,敢于创新的人利用它,创造出火星车的悬挂系统;这些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技术,被美国宇航局共享,让科学技术更快地传播。
这条历经千年、跨越中西的技术研发传播之路,生动地阐释了一个道理:爱思考,师天法地得灵感;勇创造,灵感落地成技术;爱分享,技术传播无国界。
灵感不是天外飞仙,不是凭空想就能获得的,它只垂青那些勤观察、爱思考的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触发灵感,开启了对万有引力的研究,但是,世间那么多人被成熟的果实砸头,看到扔向天空的石子落地,却并没等到灵感的光临,何哉?曰:懒于观察,怠于思考!瓦特看到蒸汽顶起壶盖,触发灵感,开启了对蒸汽机的改造之旅,但是,见过壶盖跳动的人何其多也,却没有赢得灵感的青睐,何也?曰:懒于观察,怠于思考!不观察,不思考,对天地之征兆熟视无睹,对世间万象观而不思,怎能与其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只有观察天地万象于眼,探求其理于心,孜孜不倦,勤思不怠,方能师天法地得灵感。
捕捉到灵感,收获新知,固然重要,若要让灵感落地,让知识发挥实际作用,还需要有创新思维,还需要有创造性运用。基础理论,是抽象的,怎样让它发生实际作用?怎样把它广泛运用?需要大胆创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本为抽象的哲学思考,但是,科技工作者却打破了思想的藩篱,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火星车的悬挂系统中,这正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带来的益处。当然,灵活离不开思考,但没有创新性的思考,有可能会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比如,庄子提到的善为不龟手之药的宋人,由于缺乏创造性思维,守着神药却世世代代只能从事洴澼絖的劳苦工作,而客得之以济三军,凭借其创造性思维,裂土封侯。
一门知识,一项技术,始于灵感,继于创造,最终,要止于共享。能共享,表现了大胸怀,大格局。知识无国界,技术无边疆,乐于分享,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四大发明,泽被四海;青蒿素治疟疾,拯救天下苍生;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填饱世界人民的肚子:这无不展现中国人的大胸怀、大格局。
能共享,也利于思想与思想碰撞、让灵感激发灵感、让技术催生技术。人类越团结,越交流,就越能让人类进步。知识,往往因共享而实现迭代升级。马斯克开源特斯拉专利,放弃版权保护,与全世界的电动汽车企业共享技术,不但没让自己的企业为此而萎缩,反而在促进全球造车水平提高的同时,让自己的特斯拉销往全球,让自己的技术迭代升级。
所以,爱思考,让人师天法地得灵感;勇创造,让人把灵感转化成成技术;愿共享,让技术惠及四方。我们要勤于思考,勇于创造,乐于共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分三个层次展现了灵感、创造与共享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层次,写的是先祖通过观察尺蠖收获灵感,总结出了屈以求伸的道理。由此可知,灵感的获得源于仔细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第二个层次,写的是中国科技人员,模拟尺蠖的运动,创造性地设计了火星车主动悬挂系统。由此可知,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可以让已有的知识、事物创造新价值、实现新用途。第三个层次,写的是美国宇航局借鉴中国火星车的设计,来设计自己的月球车,而中国科学家对此表示欢迎。由此可知,知识的共享能够给世界带来进步。
题干中设置的写作情境是参与复兴中学在五四青年节组织的以“灵感·创造·共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这既规定了主题,也暗示考生,可以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背景,站在青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捕捉灵感、勇于创造、善于共享。另外,题干中的“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也提醒考生,要注意到纵向的古今传承和横向的中西互通。
写作的时候,可以建立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际上,三个关键词正是一项发明创造的三个阶段。可以先强调,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从平常的现象中获得启发、捕捉灵感。这里可以联系瓦特通过观察开水壶盖获取蒸汽机能量转换灵感的例子来论述。然后,强调把捕捉到的灵感转化为科学认知或实用的技术,也需要具备创造精神。最后,可以强调,要有共享精神,一是源于知识没有国界,应该服务于全人类;二是共享可以让知识形成碰撞,可以激发更多的灵感。
立意:
1.善于捕捉灵感,勇于发明创造。
2.灵感带来新知,共享实现幸福。
3.古今传承把灵感化为创造,世界能共享把知识变成福祉。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苍鹰有个本能,翅短的会刻苦地练习滑翔,颈弱的会拼命地练习俯冲,腿瘦的会竭力地练习爪力,练就过硬的本领,成为出手必获的捕猎能手。
密林中的树木会全力地让自己的主干不断地往上长,竭力地伸出顶枝,突出丛林,以获取更多的阳光雨露,长成秀立群林的参天大树。
狼在生活中往往会由善于奔袭、善于瞻察、善于阻击等各有长处的狼结成狼群,捕获猎物,防御他兽袭击,成为驰骋山林草原的百兽之强。
以上材料中,苍鹰苦练弱门,树木力长顶枝,狼群聚强而战,都成就了各自极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自然界的这些现象也能给我们人类以启示。请你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补短板强优势,聚群力登顶峰
自然界中,苍鹰苦练弱门,树木力长顶枝,狼群聚强而战,都奏响了生命的凯歌,成为了自然的强者,这启发我们要补短板强优势,方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聚集群力,方能登上事业顶峰。
学鹰,补齐短板,刻苦练就生存本领,绽放生命芳华。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整体实力恰恰由短板决定,要生存,苍鹰就必须苦练滑翔、俯冲、爪力,只有本领过硬,才能出手必获。君不见,湖南失聪女孩江梦南,从无声里突围,最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终见花开;君不见,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克服大龄和伤痛劣势,带钢钉出场,在冬奥会上完美一跳,终获冠军;君不见,第八届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大赛,李华强身残志坚,获得“物联网开发与应用项目”“优秀技能奖”,终得华冠。他们都有弱项,但生命之花都完美绽放,如果没有补短的决心与毅力,如果没有过硬的素养与实力,他们就不能如苍鹰般自由翱翔在生命的蓝天,补齐短板,催生发展的强大动能。
学树,力长顶枝,助力优秀。树木为获阳光雨露,努力伸长顶枝,傲立群林,长成参天大树,扬长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田忌赛马,随机应变,扬长竞技,最终赢得比赛;短跑名将苏炳添,爆发力突出、步频快,教练袁国强激励他扬长发展,最终打破记录,问鼎冠军;林肯充分发挥格兰特出色的军事才能,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我们能善用这“长”,扬长发展,就能探求生命的未知,带给人生无限精彩。
学狼,聚强而战,合作共赢。独木难支,孤掌难鸣。一只狼再强,也难成气候,只有融入集体,分工协作,各施所长,才能众人拾柴,烧红协作火焰,或成为百兽之强,或享誉全球。梁思成等古建筑专家引领世界潮流靠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一个人,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获得诺奖靠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一个人。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个人只有融入集体,在合作共赢的旗帜下打拼,才能享受成功的乐趣。国与国关系也是如此,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与长处,只有国国团结,各施所长,才能将世界共同面临的困难、问题解决好。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构建命运共同体,既是聚强而战,也是团结协作,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携手战胜疾病、饥饿、自然灾害,缔造和平,撞见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要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我们要学鹰,练就过硬本领;学树,努力发展自己;学狼,团结协作攀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练就过硬本领,奉献祖国人民,走向发展的春天,迎来姹紫嫣红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题三则材料,一则是苍鹰通过力补短板,成为本职能手的案例;一则是树木通过极扬长处,达到领先水平的案例;一则是狼群通过长长整合,成就强大实力的案例。三则案例的主体,采取的方式不同,但他们的做法都是切合自身具体实际的,都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它们能殊途同归,实现超越和突破,成为卓越的强者。由此可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看待补短板、扬长处、拼长项的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探讨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正确采用补短板、扬长处、拼长项的策略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材料的主体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写作时应将其迁移到人类社会,可以将笔触延伸到人类社会(包括个人、集体、民族、国家等)的不同领域,比如求学、修身、齐家、治国等领域,或经济、文化、艺术、教育、思想、军事等领域。对此,写作时,首先应概括并突出在特定的领域如何正确处理补短板、扬长处、拼长项的相关概念及其辩证关系:对于三者的高下,不能简单定性,不能一概而论、厚此薄彼、是此非彼,要结合本领域的具体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运用,以真正促进本领域的卓越发展。而在行文中间,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首先阐述个人应该如何做,如我们在学习中应努力补短锻长聚强项,识变应变求突破;实力再强也要以开放的胸襟,广泛吸纳他人长处,不懈奋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此后,则可从国家层面这一高度展开论述,说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力补短板,又要极扬长处,巧拼长项;或者说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在极扬长处的基础上,力补短板、巧拼长项;或者说面对西方的封锁和打压,中国科技发展既要自主创新补短板,又要加大力度扬长处,还要通力协作拼强力。总而言之,只要选准角度,针对性地说明在发展的道路上,扬长、补短、广纳长技,三者不可偏废这一道理即可。在行文上,议论说理要体现思辨色彩,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个人发展领域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事业发展,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泛泛而谈。
立意:
1.锻长板、补短板,广纳长材,构建发展新格局如。
2.扬长、补短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由之路。
3.力补短板、张扬长处、巧拼长项,是提高实力的三大法宝。
4.发展强项、强强联合才能脱颖而出。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两句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无论是革命导师,还是革命先烈,他们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新时代的青年应胸怀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呢?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1)面向本校同学,作国旗下的演讲;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我们的使命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使命》。
回望往昔,林觉民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责任,矢志拯救国家民族,视死如归。他拥抱时代、勇担重任、舍生忘死的人生选择,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的我们正青春,又身处和平盛世,那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使命就是提升自我,与国家与时代同频共振。
于自我,使命是专注于提升,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个时代,日新月异。高铁展现中国速度,5G方便人们生活,北斗为出行助力,新能源汽车降低碳排放……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诸多问题:许多明星艺人品行低劣,饭圈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为膨胀的私欲知法犯法,部分青年选择躺平而不作为……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却没能提升人的品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怎可在这个车轮滚滚的时代自蒙双目,自闭心神?回望,林觉民烈士面对着“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社会,发出“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的呼喊!正青春的我们,亦要紧追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素质,拒绝平庸,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于社会,使命是无言的贡献,蜡炬成灰泪始干。
苏格拉底说:“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人生于世,如同行舟,有重物所压,才不易倾覆。林觉民爱人及人,虽难舍家中温情,但“以天下人为念”,“不忍独善其身”,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使命。消防官兵携灭火使命,在四川木里县与森林火灾搏斗,保护社会财产;青年子弟兵携救灾使命,在郑州7.20洪灾中勇敢奔赴,拯救生命。他们每一个人,担起自己的使命,做自己该做的贡献。吾辈青年,当扎根厚土,茁壮枝干,披枝散叶,润泽周边,担起自己的使命,共推社会稳步向前。
于国家,使命是矢志不渝的强国梦,任重而道远。
“你不是沧海一粟,你是整个海洋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21世纪是中国走向强国之际,不进则退。倘若我们青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宅在家里,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何谈自身的发展?何谈中国梦的实现?有这样一些人,他是顾诵芬,心怀强国梦,一步一个脚印,奠定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基础;他是彭士禄,心怀强国梦,一心为中国深潜事业,所设计的核潜艇保卫海疆;他是杨振宁,心怀强国梦,归国后为科研建设奔波,推动中国成为科研强国。他们,不畏前途漫漫,勇担强国时代使命。他们,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若海上没有狂风,浪花很寂寞。若春天没有百花,大地很寂寞。若青春没有使命,青春很寂寞。愿我们每一位,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担起使命,为青春着色,为社会添彩,为国家滚滚向前的轮毂贡献一份力量。“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从而做出人生选择的两个事例,二是新时代的青年树立人生理想时要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将个人抱负和时代要求相结合,主动承担时代使命。内容一是具体事例、学习的榜样,内容二才是立意要点。因此,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在树立个人理想、展现个人抱负时,要汲取材料一中人物精神品质,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特点,重点思考以下以个方面:新时代在某个领域陷入了困境,破除它就是我们的使命;新时代在某个方面要达到一定目标,实现它就是我们的使命;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使命,青年人应该如何践行这样的使命等。
写作时,要根据演讲稿的特点,明确格式要求,把握好写作要素。例如明确听众对象和情境场景,有的放矢;要亮明观点,并选择典型、生动、新颖、真实的素材,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新鲜感;语言表达力求言简意赅,但在语句的安排上要整散结合、长短错落,适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的气势和感染力。
立意:
1.以青春之我,担青春使命。
2.实现使命,应身体力行。
3.时代赋我使命,我以奋斗践之。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他们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认真体会他们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班会演讲稿。
【答案】例文:
我们的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使命”。
悠悠古国,千载华夏。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已经苏醒,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辉煌的成就昂立于世界之林。而这,是由无数辈青年人勇担责任和使命、共同努力奋斗出来的。
身担重责,洒下汗水,璀璨背后几人知?还记得中国“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的那一幕吗?它在祖国希望的田野留下了太空的美丽印记。这是千百航天员、万千工作者不负心中使命、国家期许,日夜辛劳换得的回报。“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成就,为世界脱贫贡献中国力量,这是扶贫干部不惧险阻,只为无愧于肩上责任,无愧于人民、国家而顽强拼搏的成果。无论是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还是落后困乏的大山深处,抑或是破败不堪的草屋陋室,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奔小康的路上,不允许一个人掉队”是他们的庄严承诺,也是他们神圣的使命。
灾祸面前,不负使命和责任,艰辛付出终长青!“非典”爆发,美丽护士长叶欣坚持战斗在护理病人的第一线,最终牺牲在病床前,用生命诠释“白衣天使”的使命;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时赶赴灾区,全力救助受困群众,成为人民心中的中流砥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他们勇敢担起医者“仁心济世”、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砥砺前行,换来了我们的静好岁月。
在中国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祖辈们用无数鲜血换来了国家的独立,父辈们用泪水和汗水成就了祖国如今的辉煌,而现在,中国复兴繁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怎可受时代发展滋生的“佛系青年”等负能量的侵蚀而消极堕落,辜负他们的血泪付出和殷切期望?
再过若干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可以松懈、自满,层出不穷的“中兴事件”“中美贸易摩擦”等不断提醒我们,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不乏巨大的挑战,而它们,需要由我们勇担使命和责任去面对、去战胜。
愿我们共同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祖国得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横绝四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话指出,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视死如归。第二句话对两个人的选择做出了评价: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
材料的第二句话概括了材料的主旨,提出了个人抱负与时代使命这个话题。可见,题目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思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承担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应该如何将个人的人生选择、理想抱负与时代使命、民族发展结合起来。材料中,马克思和林觉民虽然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在先觉了社会未来发展的动向时,在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走出小我,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幸福,以巨人似的眼光和胸襟,以天下为己任,勇挑时代重任,做出了最具格局的人生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不应只为小我而活,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之中,融入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得到高尚的快乐。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时移事易,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就是做新时代具有远 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 尚品格的接班 ,做维护 民利益的忠实践 者。
文体是演讲稿,考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标题、称呼语、开篇语、正文、结束语。考生可以在演讲稿中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这样的使命,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演讲稿,层次要清晰,主旨要鲜明。
立意:
1.新时代需要新的使命。
2.为国家谋复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3.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