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归纳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培养学生系统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的外交等史实,并分析外交成就取得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课本图片和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2.交流研讨法:探索归纳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爱国情感: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同时引导学生看到当前中国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要创立一个长久的和平环境任重而道远,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2.树立开放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统一大业的进展,展示了大国风范,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逐渐走向“双嬴”。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利用“中美协商贸易问题”的新闻报道,导入新课。
(说明历史与现实密切相关,有因承关系)
合作探究 了解历史
一、展示图片:
多媒体分别出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照片”四幅图片,请学生看书初步了解课本内容
二、图说历史:请学生分组说说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
(初步阅读教材,了解本课的概况)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内容及有关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为什么用“恢复”一词,而不是“加入”?为什么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我们能重返联合国?(联系《乔的笑》引导学生分析,以历史人物感情的自然流露反映乔冠华的极度自豪)
(通过本段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因祖国的迅速崛起、兴旺发达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活动:学生阅读,自主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几件大事
(多媒体出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间轴”)。
(1)1971年,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2)1971年,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3)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教师点拨,引导分析,师生共同交流:
(1)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台湾问题
(2)尼克松为什么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出示尼克松访华片断,请学生注意人物动作)
(3)中美关系发展的原因
(旨在强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中日交往
教师略述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中日两国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并引发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敌视到友好,说明中国外交的发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发展
1. 师生共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结合图片及联合国相关视频)
2. 活动:多媒体播放《大国外交》视频片断,学生谈直观感受。
(培养学生关心国事,关注时事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回顾总结 情感升华
我学我得:请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谈谈自己的感受。(强调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
练习巩固 学以致用
课外延伸作业
观看《大国外交》纪录片,详细了解我国当前的外交发展,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上世纪70年代的外交:
71年 联合国 恢复
79年 中美
敌视---合作
中日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全方位外交 大国担当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