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太阳》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7 18: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元统整,提升表达》,我将从教学理念、目标定位、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释《太阳》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 教学理念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陈先云主编也曾强调:习作单元这种全新的单元形式的设计意图,在于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
二、目标定位
习作单元就像一个生命体,各版块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功能。(图片)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指向表达,在教学中应做到前后勾连,观照单元整体,为习作训练提供基础性的铺垫。同时在确定目标时,我们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关注语文要素 明确单元任务
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看,主题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语文要素与课标要求一致,且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之间的联结极为密切,阅读为习作提供了方法支撑。(出示单元导语页)
另外从最后的习作过程中也指出了明确的单元任务(出示习作页)
(二)了解文本特点 确定教学重点
《太阳》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中第一篇精读课文。(单元图片)也是一篇说明文,本文结构清晰,语言平实,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表达上借鉴性较高。
从本课的课后习题来看,课后的两道习题与单元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示习题图与单元任务对应图)
(三)顺应学生实情 确定教学起点
五年级学生对说明性文章并不陌生,从三年级开始,课内学习的说明性文章达14篇,平时生活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对常见的说明方法也能判断出来。结合本单元为习作单元的特点和学生起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并渗透如何在习作中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基于以上考虑,《太阳》第一课时设定如下目标:
1. 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
3.能结合太阳的特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并初步尝试运用。(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太阳》在习作单元中, 作为精读课文,就要充分考虑与“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及习作例文的关联、整合,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为了落实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版块:
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品读语句,习得方法
运用方法,初试身手
课堂小结 延续所学。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图片引入,先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神奇的色彩,再学习课文时就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更加认识到说明文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了解单元导语,并勾连交流平台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便于更好发挥教材功能和聚焦单元目标,让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所得。
2.字词开火车检测,将时间留给孩子理解、体会说明方法,并尝试运用。
3.抓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提供方法,也为学生理解、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如何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品读语句,习得方法——运用方法,初试身手
版块三和版块四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教——扶——放——用”的方式。
教:重点指导太阳距离地球“远“这一特点时,我采用找一找、换一换、比一比等方式来体会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好处。
扶:链接习作例文中的片段并借助表格,让学生用刚教的方 法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提炼方法“找句子——批注方法——体会好处“的基础上,再次借助表格,小组合作学习作者是如何说明白了太阳“远”“大”的特点的。并小结方法,为初试身手作铺垫。
本堂课上,我设计了三次运用:一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一种说明方法来说明株洲智轨内部的宽敞。二用:勾连初试身手,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在用的时候也设计了一定的梯度,第一步:先看图文说说明方法并体会好处。第二步:出示资料同学互说月亮的特点。
三用:自己找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身边事物的特征。从尝试用一种说明方法到尝试用多种说明方法,从提供资料参考到自主选择事物来写,步步推进,步步提升。教-扶-放-用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设计意图: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还要创设情境、搭架支架、化难为易,从而真正达到“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运用语言”的效果。在学生活动中,也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互助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四)课堂小结 延续所学
总结本课方法,并链接初试身手再次布置练习,既有对课堂知识的延续递进,也有单元知识的统整教学。
在这堂课上,我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设计有效练习,步步推进,单元整合教学,为习作教学铺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