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整理
2014年
第2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上海卷)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丙酮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脂肪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子组成。丙酮酸中只含有C、H、O,氨基酸有C、H、O、N,脂肪酸中只含有C、H、O,核苷酸中有C、H、O、N、P,所以选B。
(上海卷)28.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一CH2一COOH),则该多肽
A.有38个肽键 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至多有36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应用39个肽键,A错误;因为谷氨酸的R基上没有游离氨基,又不知其他的R基的情况,则可能没有游离氨基,B正确;由于谷氨酸的R基上有4个游离羟基,则至少有4个游离羧基,C错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一般为20种,所以D错误。
(课标Ⅱ卷)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解析】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DNA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对细胞染色,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
(海南卷)2.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答案】A
【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错;蛋白质在核糖体、内质网的高尔基体上合成,D错。
(海南卷)5.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D
【解析】植物体内的水分具有运输功能,能参与无机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即为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B 正确;自由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许多化学反应,C正确;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与休眠种子相比,前者自由水相对含量高于后者,结合水相对含量低于后者,D错。
(四川卷)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A.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故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生成的水中氢的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OH,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H,故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也来自糖等呼吸底物的分解,故C错。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D正确。
(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答案】A
【解析】tRNA分子为“三叶草”型,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ADP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蛋白质分子不同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C错误。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D错误。
(江苏卷)2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AB
【解析】用5mL量筒量取2mL斐林试剂比用10mL量筒更精确,A正确;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才能保证试管内液体受热均匀,B正确;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C错误;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D错误。
(广东卷)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第10天时,有可溶性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A错;第20天,细胞正常代谢需各种酶存在,而大多数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能出现紫色反应,故B错;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高,加入苏丹III试剂后,出现橘黄色颗粒,故C正确;第40天时,淀粉的含量降至0,因此加入碘液后,不会出现蓝色,故D错。
2013年
第2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2013新课标卷II)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C
【解析】DNA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RNA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如tRNA三叶草构象,双链区域也含氢键,A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B错误;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C正确;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具有DNA,核糖体含rRNA和蛋白质,D错误。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的对核酸基础知识的识记,难度不大。
(2013重庆卷)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答案】A
【解析】人体活细胞中水含量最多,因而H原子也最多,A项正确;DNA碱基种类有A、T、C、G,RNA碱基种类有A、U、C、G,B项错误;多糖在细胞表面可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C项错误;脂质中的固醇和磷脂中含有N元素,D项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组细胞的物质组成,属理解识记层次,难度较小,容易得分。
(2013广东卷)1.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 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答案】C
【解析】糖类主要在叶绿体中合成,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无此反应,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是由葡萄糖合成的,C正确;胰岛素抑制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因此答案为C。
(2013江苏卷)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A错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D错误。
【试题评价】该题对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行考查,涉及面较宽,但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2013江苏卷)16.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答案】C
【解析】贮藏的种子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A错误;水分通过导管由根系向地上部分运输,而导管是死细胞的细胞壁,B错误;高渗溶液中,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能通过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缺水时,动物体的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分的散失,维持水盐平衡,D错误
(2013江苏卷)20.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正确;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可能相似,比如酶,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的顺序可能不同,方式相同的,因此C正确,D错误。
(2013江苏卷)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1、2、3、5为蓝色、4号为砖红色、6号为紫色,因此答案为AD。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2013海南卷)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答案】C
【解析】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为C、H、O,不含磷元素,C项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组成和考生的识记归纳能力,容易得分。
(2013海南卷)23.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答案】C
【解析】一分子蔗糖于酶作用下水解可以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一分子乳糖水解可以产生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而纤维素是多糖,其组成单体为葡萄糖。一分子麦芽糖水解则可以产生二分子的葡萄糖。故题中的四个选项中A、B、D正确,C是错误的。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单糖、二糖和多糖的相关知识。
(2013上海卷)2.图l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有A
①多肽 ②淀粉 ③纤维素 ④脂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上海卷)6.图3显示了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其中物质Z直接参与了过程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X是葡萄糖 B.Y是丙酮酸 C.Q是甘油 D.Z可以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
(2013上海卷)16.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如图6)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5,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A
A.13278 B.13286 C.13294 D.15500
2012年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
(2012北京卷) 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解能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2012安徽卷)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实验材料为切入点,涉及生物实验中常用染色剂的作用及颜色反应,重点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基础实验的识记。
【思路点拨】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细胞质应该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应该被染成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经苏丹Ⅲ染色,看到的应该是脂肪,而不是蛋白质。
(2012广东卷)3.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2012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作用,在细胞内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A错;脱氧核苷酸由C、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脂肪酸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错;主动运输使细胞能对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能维持细胞内元素的平衡,C正确;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也非常重要,D错
(2012江苏卷)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糖原为多糖,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不发生颜色反应,核酸包括DNA和RNA,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