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义内容。
3、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义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梳理故事情节,赏出“趣味”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我们今天的智慧课堂。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的第二课时。(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需要大家把这节课的人物梳理清楚,以及把故事情节理清楚,完成思维导图,你们做到了吗?
师:噢,完成了,谁来展示展示?好,请你来。(课件出示学生思维导图)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评?请你说,是啊,周瑜和鲁肃是吴国的,要是在这再加上一个“吴”字就更完整了。
师:来,请你说。噢,是啊,诸葛亮可是蜀国派来联合吴国对抗曹操的。你的学习很充分!
师:那关于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谁完成了?看你自信满满的样子,就请你来。(出示学生思维导图)
师:经过你的思维导图,我们发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你很会学习!
小结: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故事当中的人物和情节理清楚,这种阅读方法就叫做“梳理”,这对于我们阅读古典名著是很有帮助的。(板书:梳理)
板块二:诵读精彩对白,尝出“韵味”
师:大家看,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故事人物相互关联,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故事的结果出人意料。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有的同学刚读到诸葛亮和周瑜的这段对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来演一演。先请大家自己小组内练一练,和同桌之间分角色,先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完成了?看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你们先来。这位演诸葛亮的孩子真不错,把诸葛亮那胸有成竹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给你点赞!
师:你们组也想表达,请你们来。嗯,旁边这位同学你听得可认真了,请你点评一下他们的表演好吗?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发现这位表演周瑜的孩子把周瑜那满腹心事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演一演吗?那这样吧,我们请这一大组的同学,你们演诸葛亮。这一大组的同学,你们演周瑜,我们合作试一试好不好?嗯,我们一起来演周瑜。
师:这边的同学做好准备。(师生合作读)
师:同学们,大家表演的可真不错,来,掌声送给自己。刚才我们通过诵读更加体会了人物的特点,这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诵读)
板块三:揣摩人物细节,悟出“人味”
师:同学们,诸葛亮和周瑜在三国群英会当中,那绝对是占据c位的大咖。说说看,你更喜欢哪个人物?
师: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是诸葛亮,文中哪一个词具体形容了诸葛亮?
师:请你说,是的,“神机妙算”。同学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当中,诸葛亮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完成思维导图。孩子们,开始。
师:我看大家声音渐渐小了下来,也坐端正了。完成了是吗?来哪个小组最先说?最后面那一组,请你来,你们找到的是诸葛亮识人心的部分,讲解得很详细。(课件出示图片)
师:那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能够把诸葛亮识鲁肃的部分具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你找到了这一句,组内还有没有补充?嗯,不错。(课件出示句子)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把这3句话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来读,你发现了什么?你举手最快,请你说,噢,你知道了鲁肃忠厚老实的特点。咦,那这和诸葛亮“识人心”有什么关系?还是得请你们组来解答,你说。
师:是呀,鲁肃他可是周瑜的部下,诸葛亮却请他帮忙,说明诸葛亮对鲁肃是十分了解的,这不就是“识鲁肃”嘛。
师:看看诸葛亮除了解鲁肃还了解谁?你说哦,曹操这么厉害的人物也被他算准了,说说看。前面说曹军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后面果然如此,不错,你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曹操也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
师:你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你想说,你还关注了这个“笑”字?请你说说看,是啊,鲁肃在那急得团团转,诸葛亮却笑着说,读——(出示句子)。
师:别急别急,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除了鲁肃和曹操,想想看诸葛亮他还了解谁?
师:你想说,哦,周瑜。说说你的理解,既然诸葛亮一开始知道这是周瑜的诡计,为什么不点穿他?是啊,有道是看破不说破,这点破了就影响联吴抗曹的大忌了。
师:孩子们,我们继续交流。你们组的思维导图我看到了,来,请你展示给大家。(出示学生思维导图)先说说“知天象”这个部分,你们找到了这一处,说说看。
师:是啊,那个时候又没有天气预报,诸葛亮却能够在三天前算准必有大雾,看来诸葛亮真是十天相啊。
师:其实我对你们这一组的“雾中定位”我比较好奇,什么是“雾中定位”?请你们组解释一下。噢,是啊,你们关注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靠近”,跟大家说一说。
师:他说的很详细。是啊,在这大雾漫天的江上,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却能够清楚的知道曹营的位置,还能够慢慢地靠近他。看样子诸葛亮对这里是十分了解的。要知道诸葛亮可是蜀国人,居然对这东吴的地形也如此的了解,说明他“晓地理”,不错。
师:你有补充,你说,是啊“雾中定位”这个点可不好找,得找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让曹操的箭刚好射得到,逃跑的时候又让他想追也追不上。嗯,便于逃跑。不错,看来诸葛亮比我们现在的北斗导航还要准。
师:大家看这一组还把他们的巧安排编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师:“小船布置心思巧”这当何解释?你们关注的是这一段,说说看,为什么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多名军士?你来说,没错,可以造成佯装进攻的假象,同时逃跑的时候又不影响速度,说明这三十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师:来后面那位同学,请你说,你关注到的是二十条船和一千多个草靶子,这有什么用?受箭。那后面这两样东西用上了吗?你在文中找到句子,没错,每条船上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十万多支。这不,箭来了,任务就完成了。
师:请你们接着说。擂鼓呐喊也是一个巧妙的安排,说说看。是呀,擂鼓呐喊,这不就让曹操以为敌人要来进攻了吗?抓住曹操这谨慎多疑的性格,让他射箭,咦,箭就有了!
师:那这“头尾朝向具匠心”,你们组又如何解释?你们找到的是这几处?我很好奇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摆来摆去的?请你说,去的时候逆风逆水,回的时候顺风顺水,便于逃跑。
师:来,你还有发现,你说是啊,要是只让一边受箭,船只失去平衡,那可就糟了。
师:你有补充,你说,是这样两边受箭不就能够受更多的箭了吗?所以说他巧安排。
师:同学们大家看,诸葛亮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识人心、晓地理、巧安排。难怪周瑜要说,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像这样,我们对故事当中的人物一步一步的进行揣摩,去了解他内心更独特的地方。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也经常用到。(板书:揣摩)
板块四:比读故事细节,品出“文味”
师:同学们,根据注释,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进行改写,既然是改写,那肯定就与我们的原文有所不同。其实老师在课前就已经把第四十六回的原文放到大家的课桌里面了,快拿出来读一读,把你认为最精彩最特别的地方多读几遍,孩子们开始吧。
师:完成了,是吗?你有疑问?说说看。你关注的是这一句,说说你的理解。对呀,在我们的课文里面,诸葛亮神机妙算,无所不能,在这却叫“子敬只得救我!”。“子敬”就是鲁肃,为什么叫他救自己?你说,就是抓住了鲁肃这老实心软的特点,所以说明他识人心。
师:请你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处?你找到的是这一句,说你的理解。
师:是啊,其实这就是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要求,他觉得作为一个将领必须要会这些事情,所以他在卧龙的十年时间也是不断的学习积累,这才有了他神机妙算的品质。课后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读一读诸葛亮在卧龙的故事。同学们,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标红句子)
师:是啊,诸葛亮不仅不是庸才,他还是一个人才,更是一个天才。
师:大家看原文是不是很特别?如果说改写的版本和这原文相比,你觉得你更喜欢读哪一种?你说改写的让你更读得懂,可以,读懂了之后再去读一读原文好不好?嗯,你说原文更加精彩,我也觉得。那遇到读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改写的版本去了解它,好吗?嗯,大家看,我们通过将改写的版本和原文进行比较阅读,这也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板书:比读)
板块五:交流阅读方法,激出“兴味”
师:三国演义,它是一部谋略之书,更是一部智慧之书。说说看我们这节课用了哪些方式品读三国风云,希望大家将这样的阅读方法用到我们今后的学习当中去,更多的品悟经典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