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古代世界 综合提升(四) 课件(39张PPT)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新教材浙江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部分 古代世界 综合提升(四) 课件(39张PPT)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新教材浙江专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7 22: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综合提升(四)
第四部分
内容导航
纵横关联
大题攻略
纵横关联
一、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
1.多样性的表现
(1)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凭借大河流域灌溉之利,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国家,创造了文字,形成各具魅力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
(2)美洲大陆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形成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个印第安文化中心,丰富了人类文明。
(3)希腊城邦民主制、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制为欧洲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4)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统一性
(1)这个统一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本质。如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基本的物质(衣、食、住、行等)、精神生活(文字、文学、思想、艺术等)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即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是多样性的本质和依据。
(2)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自身的文明特点,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针对训练1 (2022·惠州模考)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独立发展”不是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
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
针对训练2 (2023·淄博质量检测)古希腊人经常遇到人多地少的挑战,这迫使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海外移民,一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矿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建筑、美术、日用陶器等工商业;而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为解决人地矛盾则发明了“浮动园地”,至今还在使用。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A.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发展
B.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
C.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D.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统一性

根据材料可知,在世界不同的地域,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做着几乎同性质的探索,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和统一性,D项正确;
古代文明各自封闭独立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
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二、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比较
文明区域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
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发源地区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
文明基础 发达的农业 繁荣的工商业、航海业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对外交往 很少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基本特征 经济上:农业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权 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上:民主政治
特点 封闭型 开放型
针对训练3 (2022·大连质量检测)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时期有专门的农人历书指导农业生产,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保障农业的发展,这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无法得出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没有体现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排除C项。
针对训练4 (2023·邵阳模拟)公元前8—9世纪,从东方传来的(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图案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装饰上。西亚的象牙雕刻工艺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这说明
A.希腊文明开放包容
B.西方文明开始萌芽
C.西亚技艺领先世界
D.世界文明交流频繁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手工产品受到了东方艺术风格的影响,体现了希腊文明的开放包容,A项正确;
“开始萌芽”和“领先世界”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C项;
仅根据希腊和东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无法说明世界文明交流频繁,排除D项。
三、中古西欧文明的特征
1.多元的社会结构。中古西欧的社会结构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1)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三者鼎立。
(2)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
(3)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在西欧封建制下,封臣与封君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封臣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但是只存在上下两级之间。
3.相对独立的庄园
(1)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庄园经营的目的十分明确,它只是为了满足封建主消费所需,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这种庄园经济带有很大的自然经济性质。
(2)在中古西欧的庄园里,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4.追逐自由的城市
(1)城市的“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2)市民的自由是中古西欧城市的突出特点。
5.宗教的禁欲文化和世俗的贵族文化:中古欧洲在文化上表现出两大特征,即宗教的禁欲文化和世俗的贵族文化。
(1)禁欲文化使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贵族文化则通过骑士的浪漫英雄主义得以体现,这就是所谓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的核心是忠诚,这保证了下级封臣对上级封君的服从。
针对训练5 (2023·邯郸模拟)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B.封君权力至高无上
C.封君封臣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D.王权逐步得到强化

据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也要有正式的仪式”可知,封君对封臣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反映出封君封臣之间具有一定契约关系,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封君权力至高无上,排除B项;
封臣需要封君给予平等地位才可以平等,排除C项;
王权逐步得到强化,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针对训练6 (2022·淄博质量检测)在中世纪城市史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从12世纪起出现的“异端邪说”,无一不是在城市中有人皈依;也有学者说,城市人口集中,汇集了各种革命性的思想,经演说家一煽动,人们的革命欲望之火就很容易被点燃。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开始产生
B.宗教神学受到挑战
C.城市发展推动新思想的萌芽
D.自治城市大量兴起

材料“城市人口集中,汇集了各种革命性的思想”体现的是城市的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产生,C项正确;
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产生无关,排除A项;
近代科学的产生挑战了宗教神学,排除B项;
材料与自治城市大量兴起无关,排除D项。
四、中古时期中西方的社会对比
1.时间上:中国封建社会始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封建社会开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约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结束。
2.形成背景上: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则是古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人入侵和基督教影响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3.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
4.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地主与农民是两大对立阶级;西欧封建社会则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显著特征,领主与农奴之间矛盾尖锐。
5.城市发展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起源早、类型多、无自治权,其发展受封建制度的压制;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有着相当的自治权和独立性。
6.思想文化上: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长期垄断文化教育。
针对训练7 《何为封建主义》中写道:封臣诚实地履行对封君效忠的誓言,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效忠的封臣做事。如果封君没有做到,将被视为不讲信义而受到谴责。这说明
A.封君封臣的义务是相对的
B.封君要保护封臣
C.封君封臣之间相互依存
D.封君实际上是最高统治者

由材料“封臣诚实地履行对封君效忠的誓言,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效忠的封臣做事”可知,封君封臣是一种相对关系,但封君并非最高统治者,A项正确。
针对训练8 (2023·汕尾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中国与西欧的“封建”不应被视作相同的概念,“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中西“封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体系更加完善
C.东西方社会制度发展有很多差异
D.西欧封建制度有利于近代社会到来

材料中该学者指出中西“封建”不应被视作相同的概念,“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说明东西方社会制度发展有很多差异,故C项正确;
西欧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力的分散,先秦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存在与西欧相类似的封建制度,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讨论古代中国和西欧哪种社会体系更加完善,排除B项;
“西欧封建制度有利于近代社会到来”说法错误,排除D项。
返 回
大题攻略
自主设计探究类
内涵阐释
根据生活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此类题目的设问结构,一般是:“如果让你……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如果让你对此予以……你应该如何设计”。                
典题 (2022·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一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一、图二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10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
第一步:审设问,明考向
解题思路
知识范围 古代世界、中古世界和近代世界
所及素能 侧重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以及信息提取解读、知识转化建构、探究设计和形象思维等能力的考查
涉及热点 文明冲突、国际关系、经济(粮食)安全等
第二步:读材料,抓关键
解读材料 充分利用地图时间和图例等信息,调动相关背景知识予以分析解读
运用技巧 注意结合材料所示两幅地图的相关元素,明确设计的基本要求,地图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要与材料所示地图建立起一定联系,形成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线索
第三步:理角度,组答案
第(1)问:找角度 图一:从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的角度作答;从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角度作答
图二:从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作答
第(2)问:按要求 设计:主题设计恰当、准确,反映人类文明整体特征,并有进一步的介绍。
理由:说明契合主题,叙述完整、充分,表述准确
答案 示例
(1)图一:亚非欧古代文明存在一定的区域联系;图二:1500年前后的世界虽然有地区上的差异,但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较低。
(2)设计: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以西欧,尤其是英国为中心,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
理由: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期的亚非拉广大地区依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美。
解题模板
返 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