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
2.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从数据的整体变化,如最大、最小以及变化情况等角度,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积累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平均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分析数据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准备了自己近两年的身高数据,回家认真准备的请举手!
师:很好,表扬这些同学,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了,那么老师想问一问,现在你有多高了?你的身高和去年比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1:今年身高145厘米,去年身高142。长高了3厘米。
生2:今年身高150厘米,去年身高145。长高了5厘米。
师:看来每位同学的身高和去年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关于身高的变化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研究身高每年增长百分之几。
生2:我想拿自己的身高和其他同学做对比。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一下:身高的变化(板书课题)
师:淘气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他把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身高情况都整理到统计表里了。他想把自己的身高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进行对比。现在我们就帮助他来比一比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师:根据表中的信息能比较出淘气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吗?怎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画统计图进行比较。
师:从这个统计图中能看出什么?
生:能看出淘气在各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
师:要想看出淘气在各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较情况,这个统计图合适吗?
生: 不合适。
师:分小组讨论一下,整理好了思路之后在练习本上画出你们小组的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并画出统计图(两张统计图分别画出淘气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变化情况,一张统计图上两种数据)
师:选择两组同学的统计图在大屏幕上展示,并讨论思考:从折线统计图中只能看出淘气的身高增长变化情况,却看不出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较情况,怎么办呢?
教师明确: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体现。
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并补充完整。
思考:纵轴上每一大格应该代表多少厘米呢?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可以按照每格10cm来表示身高。
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情况。学生自主按照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如何表示淘气的身高才能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区分开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师:复式统计图中,为了区分两种不同的量,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或颜色的线来表示两种不同的量,并在统计图的上方标明图例。
最后,根据淘气的身高数据绘制出淘气的身高变化情况。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绘图的过程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我们可以逐一绘制两种量,并用不同的颜色或形式进行区分。为了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可以在每个点的旁边标注数据。绘制完成后要在统计图的上方标明图例。
课件出示教材63页的问题。
学生明确题意,小组内合作完成。
师: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 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
组内讨论,进行估计。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引导,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完成教材64页“试一试”。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学生交流后明确比较方法。
预设
生1:我们组要比较的是两个班的最高身高。
生2:我们组要比较的是两个班的平均身高。
生3:我们组要把两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进行分段比较。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根据整理的数据描出一种量的点;
(2)连接各点;
(3)根据整理的数据描出另一种量的点;
(4)连接各点;
(5)在各点旁标明数据;
(6)标明图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