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7 23: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民版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这反映出宗法制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D.使周天子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2.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不能战胜邪恶);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得不到惩罚)。”这种观念属于
A.庄子 B.荀子 C.孔子 D.商鞅
3.据文献和西汉墓壁画像等考古资料可知,耦犁的犁铧较大,有犁辕、犁壁等装置,由二牛牵引,三人操作,一人牵牛把握方向,一人掌犁辕调节深浅,一人扶犁。后来经过改进,二牛三人的耦犁法逐渐为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取代。这反映出当时
A.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 B.农学知识比较丰富
C.小农经济已基本成熟 D.农耕区域逐渐扩大
4.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人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为自己所掌控的中朝。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有利于决策的民主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丞相的权力
5.唐朝设立三司使一职,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
A.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B.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分化事权皇权得到强化 D.导致冗官冗费现象产生
6.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应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由此他提倡
A.个性自由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7.书院产生于唐代后期,是民间私人隐居读书或藏书的地方。当时书大多由人亲手抄录,成本很高。到了宋代,书院正式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并广受民间青睐。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宋代
A.商品经济较唐代发达 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C.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印刷技术得到发展
8.宋朝科举有如下规定。这表明
糊名 把考卷最上端考生信息予以密封,判卷官因此不能获知答卷者为谁
编排 去掉试卷卷首的考生信息,以字号为顺序编排试卷
复考 初考官用朱笔考校试卷、定出等第后,密封送复考所,由复考官和复考点检试卷官复审,用墨笔再定等第后,转送详定所
A.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B.考试程序逐渐严密
C.朝廷吏治清明高效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9.下表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表中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 商业发展的表现
唐朝 城市商业区城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
北宋 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10.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以致“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B.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
C.宰相制度得到重建 D.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
11.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彩瓷的发展也飞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色彩发展到后面极为华丽。而且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极具收藏价值。这些现象反映了
A.明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繁荣趋势 B.郑和下西洋全盛时的特点
C.手工业发展促进民众审美变化 D.手工业产品国际化的程度
12.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他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
A.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 B.脱出了儒家思想樊篱
C.吻合了官方意识形态 D.体现了人民主权学说
13.公元前487年,雅典改革了执政官的选举方式,将执政官由公民直接选举改为由享有选举资格的成员从抽签中选出。七年之后,雅典废除了一切关于行政官职任选的财产限制,不久,贵族会议的权力也被剥夺。对这一进程解读最准确的是,古代雅典
A.贫富悬殊不断拉大 B.民主政治渐进发展
C.成为希腊人的学校 D.平等观念深人人心
14.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政治 B.质疑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
C.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 D.主张雅典应实行寡头政治
15.公元前五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A.扩大贵族权力 B.保护私有财产
C.限制平民权益 D.扩大统治基础
16.15世纪的意大利诗人瓦拉认为圣徒所褒奖的贞操美德“是一种侵犯人的本性的暴力,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人的痛苦”。这一思想
A.追求宗教信仰自由 B.关注人的世俗生活
C.认为知识是道德本源 D.强调了人性本恶
17.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灵魂得救靠的不是教会,不是教士,更不是赎罪券,而是自己虔诚的信仰。这一主张
A.冲击了基督教会的权威 B.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感情
C.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社会影响
18.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
A.新航路开辟缺乏有利条件 B.美洲人与大洋洲人身体素质最弱
C.人口流动推动疾病的传播 D.所有欧洲人都已经接种相关疫苗
19.1650年,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大约5英镑,而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这一变化
A.反映了国际贸易日趋繁荣 B.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
C.表明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 D.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
20.“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这些法案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权,而国王所失去的一些权力,主要被支配着议会两院的贵族们所把持着。据此可知,这些法案
A.极大削弱了新兴阶层势力 B.实质上并未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
C.导致传统保守势力的复辟 D.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势
21.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称:“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等于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其核心要义是
A.追求科学知识 B.主张社会契约
C.倡导三权分立 D.提倡天赋人权
22.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这一规定体现了
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总统与国会的矛盾激化
23.源于古希腊哲学传统的“存在之链”思想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近代进化论思想明确提出人是由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人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人的心智是动物的类似能力的发展,对人的研究也应该纳人到生物学范畴之中。可见,进化论思想
A.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B.将人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
C.不利于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深人 D.降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4.下表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这反映了
国家 英国 法国 俄国 美国
总人口(万人) 约1800 约3600 约5900 约2300
农村人口(%) 48% 75% 93% 87%
城市人口(%) 52% 25% 7% 13%
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B.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 D.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唐代通用货币是始铸于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其仿汉五铢钱,每十钱重一两。起初由于经济贸易不频繁,百姓多以绢帛代替货币,较少使用钱币。进入开元、天宝之世(713~756年)后,商业步入隆盛时期,绢帛便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钱币遂成为主要流通手段。开元、天宝共计44年,在此期间,全国共开炉99处,每年铸钱三十二万七千贯;此后又有所增加。据统计,从天宝时期(742~756年)至唐末,共铸“开元通宝”钱四百亿(贯)左右。唐后期,随着商品流通的加快,沉重的钱币在储藏及运送方面已成大问题。于是专替商人与官僚保管钱物的“柜坊”出现了,类似于今天的汇票的“飞钱”(又称“便换”)也出现了。
——摘编自重光《唐代商业活动中出现的新因素》
材料二 南宋时期的临安府店铺林立,已经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了,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商品交易是多么活跃。商业活跃又推动了商业信用扩大,并进一步刺激货币需求激增。宋王朝为防北方辽、西夏、金人的威胁,被迫养重兵以为备,这导致其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需依靠发行纸币以弥补开支,而这又促进了纸币的进一步发展。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当时造纸业和印刷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能够造出专用纸张来印制纸币。
——摘编自王耀萱、常杰《两宋纸币的产生及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业活动发生的变化。(4分)
(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廷发行纸币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宋货币发展的相同影响。(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12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启蒙思想家已摆脱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崇古思维,他们大多相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将会开创一个不断进步的全新时代。“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思想就这样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而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摘编自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的思维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文精神发展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8分)
永寿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根据材料“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君统宗统的合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体现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
2.B 材料引文意为:“刑罚要以教化为基础,只靠刑罚诛杀而没有教化的话,那么用刑再多也无法战胜邪恶和禁绝罪恶;教化也非万能,如果只有教化而没有刑罚,那么坏人也就得不到惩罚”,这一观念将道德与刑罚问题并重,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这一观念属于隆礼重法的荀子,B项正确;老子和庄子都不关心刑罚问题,也不追求实现社会道德,而是主张远离纷争,排除A项;孔子的思想重点强调道德,排除C项;商鞅的主张重点强调刑罚,排除D项。
3.A 由材料可知,耕犁的结构、重量得到改进,犁耕法出现进步,可见农业生产技术取得新发展,A项正确;农学知识是否丰富,无从得知,排除B项;材料耕犁变化反映的是农具的进步,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小农经济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范畴,包含在生产关系的范畴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耕区域,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中朝设立后,军国大政的决策越来越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利于决策的民主,排除B项;中朝的设置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比较,排除C项;汉武帝设立中朝,中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决策职能被分割甚至剥夺了,沦为政令的执行机构,丞相的权力被削弱了,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宋朝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通过分化事权,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掌握行政权,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从而达到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宰相权力的分割,无法得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旨信息是设置三司使是为了分化事权强化皇权,无法得出国家财政收入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信息是设置三司使是为了分化事权强化皇权,与冗官冗费现象无关,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信息某思想家认为应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境界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王阳明,其提倡致良知,C项正确;个性自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强调关注社会现实,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技术得到发展,使得书籍大量流传,促使书院正式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对书院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书院的变化,而不是反映城市生活,排除C项。
8.B 根据材料“糊名、编排、复考的信息”可知,体现了宋代科举考试的实施程序更趋严密,B项正确;宋代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是科举制,材料体现不出官员选拔方式多样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吏治清明高效的信息,表述有误,排除C项;防弊措施流于形式,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固定的市镇是由草市发展而来,而草市是城市扩大到城外发展而来的,从而可以看出,市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域,是连接二者间的桥梁,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唐宋时期市场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出政府对经济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草市、市镇的发展,有涉及到空间,但没有涉及到时间,排除B项;从市镇的发展看不出重心的南移,且材料中没有具体指哪个区域,排除C项。
10.D 材料反映的是内阁又获得了票拟权,阁权之重很像汉唐的宰相,比较可知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即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非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与六部的效率无关,排除B项;宰相制度得到重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1.C 明代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反映出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众审美的变化,C项正确;明代市镇经济与制瓷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虽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顶点,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以上产品是否用于国际贸易,不得而知,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根据材料信息“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他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其思想带有民主色彩,发展了传统的民本思想,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脱出儒家思想的樊篱,排除B项;黄宗羲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排除C项;黄宗羲的思想并未突破封建制度的框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体现人民主权的学说,排除D项。
13.B 执政官由直接选举改为抽签选举,取消行政官员任职的财产限制以及剥夺贵族会议的权力,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平民参政,而这些举措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推进,这是雅典民主政治渐进发展的体现,B项正确;贫富悬殊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雅典在希腊的地位,排除C项;扩大参政范围不等于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
14.C 根据材料“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应该是具有统治知识的人,他反对雅典抽签选举的方式,批评雅典直接民主的形式,认为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C项正确;材料显示苏格拉底在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而不是高度赞扬,排除A项;苏格拉底批评的是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而不是雅典民主的范围,排除B 项;材料中没有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寡头政治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
15.B 根据材料信息“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即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保护私有财产,未涉及贵族权力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平民权益的限制,且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项。
16.B 依据材料“圣徒所褒奖的贞操美德‘是一种侵犯人的本性的暴力,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人的痛苦’”可以看出该思想反对对人性及其欲望的压抑,说明该思想强调人性,关注人的世俗生活。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人性和世俗生活的关注,没有体现追求宗教信仰自由,排除A项;认为知识是道德本源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排除C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项。
17.A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强调人只要虔诚的信仰上帝,灵魂即可得救,从而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和传教士的作用,A项正确;“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主要是针对教会的权威,与激发民族感情无关,排除B 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可能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灵魂得救靠的不是教会”,说明在否定教会的权威,不会扩大基督教会的社会影响,排除D项。
18.C 根据材料“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前往新大陆造成美洲和大洋洲的大量人口感染传染病,说明人口迁移导致疾病的全球性传播,C项正确;材料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排除A项;B项表述脱离实际,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欧洲人对天花等免疫不是因为接种疫苗,而是这类疾病已经在欧洲流行,欧洲人身体带有抗体,排除D项。
19.A 根据材料“1650年,……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可知,与1650年相比,18世纪中叶后,茶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普通饮料,主要得益于茶叶的大量进口,反映了当时国际间贸易的发达和繁荣,A项正确;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0.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和削弱国王的权力,但是国王失去的权力却被议会的贵族把持着,说明议会通过的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势,D项正确;极大削弱了新兴阶层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实质上并未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与材料中信息不符,
排除B项;导致传统保守势力的复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21.D 根据材料“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等于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可以看出,卢梭强调的是人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也就是提倡天赋人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赋人权的主张,没有体现追求科学知识、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的主张,排除A、B、C 三项。
22.B 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同时拥有否决国会法案的权力,尤其是在国会期限届满询休会的情况下具有口袋否决权,从而使法案自行无效,可见上述规定体现了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项正确;上述规定反映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相互制约,AC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C两项;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排除D项。
23.D 根据材料“存在之链”思想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近代进化论思想明确提出人是由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对人的研究也应该纳入到生物学范畴之中,可知,进化论思想降低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D项正确;进化论强调人是由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但并未混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排除A项;进化论提出人是由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对人的研究应该纳入到生物学范畴之中,冲击了人是宇宙的中心的主张,排除B项;进化论提出对人的研究应该纳人到生物学范畴之中,有利于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深人,排除C项。
24.B 题干材料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四国在当时的城市化水平,其中英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其它三国,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可知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工业文明对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排除A项;1851年只有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排除C项;城乡人口占比情况不能说明“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排除D项。
25.(1)变化:钱币取代绢帛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柜坊”和“飞钱”出现。(4分)
(2)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信用扩大;政府财政困难(满足庞大军费开支的需要);造纸业和印刷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8分)
(3)相同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繁荣(便于商业贸易和交换);影响了民众生活。(6分)
26.(1)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或公民有充分参与政治的权利);城邦至上(或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4分)
(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6分)
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6分)
27.(1)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瘟疫、黑死病带来的死亡促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影响。(10分)(2)思维特征:提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摆脱或质疑崇古思维;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或主张人类生活的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6分)价值: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