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推断题
推断题解题步骤和一般思路
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1.物质的特征颜色。黑色的物质:CuO、C、Fe3O4、MnO2、铁粉。紫红色溶液:KMnO4 溶液。红色的单质:Cu 或红磷。红棕色:铁锈(或 Fe2O3)。红褐色沉淀: Fe(OH)3。绿色的物质:Cu2(OH)2CO3(铜绿)。浅绿色的溶液:含有 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溶液)。蓝色的溶液:含有 Cu2+的溶液(如:CuSO4、 CuCl2、 Cu(NO3)2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 CuSO4 5H2O);蓝色沉淀: Cu(OH)2 。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Fe2(SO4)3、FeCl3、 Fe(NO3)3 溶液)。白色沉淀:CaCO3、BaCO3、 Mg(OH)2 、 Al(OH)3、BaSO4 、AgCl(不溶于酸)。
2.物质的用途特征:氧气 O2 可作助燃剂、供给呼吸;二氧化碳 CO2 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 CO、氢气 H2、碳 C 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 Ca(OH)2 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 HCl是胃酸主要成分帮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 NaCl 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 NaHCO3 可制作发酵粉等。
3.元素的特征: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 CO2 和 CO;O2 和 O3;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 H2O2 和 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 FeO、Fe2O3、Fe3O4 等。
4.典型反应条件:“通电” 指水 H2O 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 H2 和氧气 O2;“高温”①指碳酸钙 CaCO3 高温分解成氧化钙 CaO 和二氧化碳 CO2;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例:一氧化碳 CO 还原氧化铁 Fe2O3;“MnO2 作催化剂” 指双氧水 H2O2 在二氧化锰 MnO2 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5.物质的典型性质:浓硫酸 H2SO4 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固体氢氧化钠 NaOH 溶于水温度升高额以及它能吸水潮解;生石灰 CaO 与水反应放热;硝酸铵 NH4NO3 溶于水温度下降;氢气 H2 是最轻的气体;氧气 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水硫酸铜 CuSO4 遇水变蓝;二氧化碳 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黑色 CuO 变红(或红色 Fe2O3 变黑)的气体是 H2 或 CO,固体是 C;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反应等。反应特殊现象:镁 Mg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木炭 C 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白磷、红磷P 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 Fe 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等;硫 S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则发出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气体: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SO2、HCl、 H2S。
6.元素或物质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 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 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最常用的溶剂是 H2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一、推断题解题方法之顺推法
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例1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图中A~C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E、F是气体且A、D组成元素相同,B是红色固体,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液体溶剂(“→”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请写出物质D的一个用途_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2022山东枣庄中考)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K2SO4、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可能有Na2CO3、K2SO4
2.(2022湖南郴州)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B俗称火碱,C是黑色固体粉末,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对应实验现象如下:
反应1:A+B→E+G,无明显现象;
反应2:A+C→D+E,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反应3:B+D→G+F,溶液蓝色消失,生成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把固态的E和液态的E混合得到的物质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列举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2022天津中考)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C.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若气体1为混合物,测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二、推断题解题方法之逆推法
逆推法就是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例2 (2022天津中考)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1. (2022辽宁营口中考)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
(1)物质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E的过程中会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物质D所属类别是________;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2022江苏泰州中考)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和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B可以产生温室效应,C为一种红棕色固体,C能与A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B和金属单质D,E和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G的稀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且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G的稀溶液能与C反应生成F和H。请回答以下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G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
(2)E在C的催化作用下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向盛有足量G的稀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C,实验现象为_____。
(4)物质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B和F,则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填元素符号)。经测定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且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10,推测X的化学式可能有_____。
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
三、推断题解题方法之分层法
分层法是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例3. (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2CO3、Ca(OH)2、CaCO3、AgCl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判断理由是_______。
(2)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以上实验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种组合。
1.(2022山东枣庄中考)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K2SO4、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可能有Na2CO3、K2SO4
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D广泛应用于治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C和E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
3.(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A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写出工业上由B制得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C与氯气(C1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D是温室气体之一,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的俗称是____,B物质分类属于____。(填“酸”或“碱”或“盐”)
(2)A生成C的反应中能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写出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四、推断题解题方法之剥离法
剥离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例4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
1.【2022辽宁抚顺】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氧化物,A、E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D的类别为 (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E的一种用途 。
(4)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22河北中考)我国力争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态的俗称为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3.(2022湖南邵阳中考)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物质F的用途是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含相同的金属元素,B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D、E均为氧化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
(2)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
(4)E→D的反应类型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5.(2022年河北省中考)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态的F俗称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6.(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小明在学完初中化学知识后,把常见八种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连接成如下图所示。已知A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F、G、H三种物质的类别相同。(“→”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请写出E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07推断题
推断题解题步骤和一般思路
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1.物质的特征颜色。黑色的物质:CuO、C、Fe3O4、MnO2、铁粉。紫红色溶液:KMnO4 溶液。红色的单质:Cu 或红磷。红棕色:铁锈(或 Fe2O3)。红褐色沉淀: Fe(OH)3。绿色的物质:Cu2(OH)2CO3(铜绿)。浅绿色的溶液:含有 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溶液)。蓝色的溶液:含有 Cu2+的溶液(如:CuSO4、 CuCl2、 Cu(NO3)2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 CuSO4 5H2O);蓝色沉淀: Cu(OH)2 。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Fe2(SO4)3、FeCl3、 Fe(NO3)3 溶液)。白色沉淀:CaCO3、BaCO3、 Mg(OH)2 、 Al(OH)3、BaSO4 、AgCl(不溶于酸)。
2.物质的用途特征:氧气 O2 可作助燃剂、供给呼吸;二氧化碳 CO2 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 CO、氢气 H2、碳 C 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 Ca(OH)2 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 HCl是胃酸主要成分帮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 NaCl 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 NaHCO3 可制作发酵粉等。
3.元素的特征: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 CO2 和 CO;O2 和 O3;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 H2O2 和 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 FeO、Fe2O3、Fe3O4 等。
4.典型反应条件:“通电” 指水 H2O 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 H2 和氧气 O2;“高温”①指碳酸钙 CaCO3 高温分解成氧化钙 CaO 和二氧化碳 CO2;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例:一氧化碳 CO 还原氧化铁 Fe2O3;“MnO2 作催化剂” 指双氧水 H2O2 在二氧化锰 MnO2 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5.物质的典型性质:浓硫酸 H2SO4 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固体氢氧化钠 NaOH 溶于水温度升高额以及它能吸水潮解;生石灰 CaO 与水反应放热;硝酸铵 NH4NO3 溶于水温度下降;氢气 H2 是最轻的气体;氧气 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水硫酸铜 CuSO4 遇水变蓝;二氧化碳 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黑色 CuO 变红(或红色 Fe2O3 变黑)的气体是 H2 或 CO,固体是 C;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反应等。反应特殊现象:镁 Mg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木炭 C 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白磷、红磷P 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 Fe 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等;硫 S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则发出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气体: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SO2、HCl、 H2S。
6.元素或物质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 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 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最常用的溶剂是 H2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一、推断题解题方法之顺推法
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例1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图中A~C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E、F是气体且A、D组成元素相同,B是红色固体,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液体溶剂(“→”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
(1)物质E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请写出物质D的一个用途_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O2
(2)人工降雨、灭火、作肥料、化工原料、制饮料等
(3)
【解析】
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液体溶剂,则为水。且A、D组成元素相同且为气体,A和红色固体B高温下反应生成D和C,所以A是CO、B是氧化铁,C是铁,D是二氧化碳。EF是气体,可以和G水相互转化,E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铁可以转化为F,所以E是氧气,F是氢气。
(1)根据分析E是氧气,化学式O2。
(2)D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作肥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饮料,也可作化工原料等。
(3)反应①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2022山东枣庄中考)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K2SO4、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可能有Na2CO3、K2SO4
【答案】D
【解析】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
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A正确;
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沉淀一定只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故B正确;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故C正确;
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和硫酸钾,一定不含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D。
2.(2022湖南郴州)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B俗称火碱,C是黑色固体粉末,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对应实验现象如下:
反应1:A+B→E+G,无明显现象;
反应2:A+C→D+E,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反应3:B+D→G+F,溶液蓝色消失,生成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把固态的E和液态的E混合得到的物质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列举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答案】(1)CuSO4 ;(2);(3)是 ;做溶剂或饮用或灌溉等(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推断A是浓硫酸,B俗称火碱,则B是氢氧化钠,C是黑色固体粉末根据A与C能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推断C是氧化铜,反应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根据A与B即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两个反应都有E生成,故推断E是水,则G是硫酸钠,D是硫酸铜,则反应3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则F是氢氧化铜,代入题中验证,符合题意。(1)根据分析可知,D是硫酸铜,化学式是:;(2)反应2 是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分析可知E是水,固态与液态是水的不同状态,分子本身没变,故混合后属于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水可做溶剂或饮用或灌溉等,故填:做溶剂或饮用或灌溉等。
3.(2022天津中考)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答案】(1)稀盐酸 ;(2) ; (3) ;(4)①②
【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
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C.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若气体1为混合物,测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答案】C
【解析】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镁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活泼。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加足量水得到沉淀1,向沉淀1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1、溶液2和沉淀2,说明沉淀1和沉淀2中一定有铜,则原固体中一定有镁和硫酸铜。
A、若滤液1呈无色,固体粉末中含有硫酸铜、镁,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得到硫酸镁溶液为无色的,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Mg2+,故说法错误;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可能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铁与稀盐酸或者是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故说法错误;
C、若滤液2呈浅绿色,滤渣1中含有铁、铜,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说法正确;
D、若气体1为混合物,所以气体1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氢气,沉淀1可能是碳酸钙、镁和铜,也可能是碳酸钙、镁、铁和铜,故说法错误;
故选C。
二、推断题解题方法之逆推法
逆推法就是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例2 (2022天津中考)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答案】(1)稀盐酸
(2)
(3)
(4)①②
【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这五种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余无明显现象。因为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所以E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B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法确定。
(1)根据分析,A为稀盐酸。
(2)由分析可知,A为稀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溶液,E为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①②。
①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色,则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氯化钠和氯化镁不反应。
③两种溶液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铁粉,因为铁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及氯化钠溶液都不能反应,所以都无明显现象,该方法无法鉴别这两种溶液。
1. (2022辽宁营口中考)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最常用的溶剂,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
(1)物质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E的过程中会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物质D所属类别是________;
(4)写出F→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1)CuCl2
(2)放热 (3)盐
(4)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则A是水;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盐酸;A、B、C、D、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E、C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D、E、C是单质、碱、盐其中的一种,且E和G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并能和水相互转化,则E是氢氧化钙;D能够生成水,则D是一种盐;G可以由HCl反应得到,并含有铜离子,则G是氯化铜;C能和氯化铜反应,则C是一种比铜活泼的金属,可以是铁;F能和盐、金属单质反应并且能生成盐酸,则F是硫酸。
(1)物质G的化学式是CuCl2。
(2)A→E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的过程,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物质D所属类别是盐。
(4)F是硫酸,B是盐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故F→B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22江苏泰州中考)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和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B可以产生温室效应,C为一种红棕色固体,C能与A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B和金属单质D,E和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G的稀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且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G的稀溶液能与C反应生成F和H。请回答以下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G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
(2)E在C的催化作用下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向盛有足量G的稀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C,实验现象为_____。
(4)物质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B和F,则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填元素符号)。经测定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且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10,推测X的化学式可能有_____。
【答案】(1) CO2 ; H+ ;(2);分解反应;(3)固体消失,溶液变黄;(4)C、H;C2H6、CH2O
【解析】B可以产生温室效应,则B是二氧化碳;A和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A是CO;C为一种红棕色固体,C能与A(CO)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产B(CO2)和金属单质D,则C是氧化铁,D是铁;G的稀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且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G是硫酸;G的稀溶液能与C反应生成F和H,E和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则F是水,E是过氧化氢,H是硫酸铁;代入验证,推理正确。(1)根据分析,B是CO2;G是稀硫酸,阳离子是;H+;(2)E是过氧化氢,在C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方程式是:;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产生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3)G是稀硫酸加入少量C氧化铁,两者反应产生硫酸铁(溶液中是黄色)和水,现象是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4)B是二氧化碳,F是水,物质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C、H,可能有氧元素;当不含有O时,设X的化学式是CaHb,则12a+b=30,当a=1时,b=18,因为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10,不合理;当a=2时,b=6,因为每个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10,则X的化学式是C2H6;当a=3及以上时,相对分子质量超过30;不合理;当含有O时,设X的化学式是CaHbOc,则12a+b+16c=30,则只有a=c=1,b=2合理,即化学式是:CH2O。
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
【答案】(1)AgCl;(2)Na2CO3、MgCl2、Ba(OH)2;
【解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1)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AgCl;(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三、推断题解题方法之分层法
分层法是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例3. (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K2CO3、Ca(OH)2、CaCO3、AgCl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其组成,取少量该固体进行如图实验。
(1)由步骤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判断理由是_______。
(2)步骤③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由以上实验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种组合。
【答案】(1) ①. AgCl ②. 白色固体A部分消失
(2)K2CO3+2HNO3=2KNO3+H2O+CO2↑
(3)3
【解析】
(1)白色固体A中加入稀硝酸后固体部分消失,即未溶解的固体不溶于稀硝酸,上述物质中,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是氯化银,则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银,其化学式为AgCl,判断理由是:白色固体A部分消失。
(2)由步骤③可知,无色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后溶液中产生气泡,则无色溶液A中含有可溶性碳酸盐,即含有碳酸钾,所以其中的反应是碳酸钾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K2CO3+2HNO3=2KNO3+H2O+CO2↑。
(3)由步骤②③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银和碳酸钾,由步骤②可知,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稀硝酸后固体部分消失且产生气泡,说明消失的固体是碳酸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也可能是由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还可能既含有原有的碳酸钙和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所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是K2CO3、CaCO3、AgCl,也可能是K2CO3、Ca(OH)2、AgCl,还可能是K2CO3、Ca(OH)2、CaCO3、AgCl,即原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3种组合方式,故填3。
1.(2022山东枣庄中考)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K2SO4、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
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可能有Na2CO3、K2SO4
【答案】D
【解析】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A、步骤Ⅰ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A正确;B、步骤Ⅱ中沉淀若全部溶解,沉淀一定只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一定没有K2SO4,故B正确;C、步骤Ⅱ中沉淀若部分溶解,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原固体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故C正确;D、步骤Ⅱ中沉淀若不溶解,则原固体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和硫酸钾,一定不含碳酸钠,故D错误。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D广泛应用于治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C和E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
【答案】(1)Fe2O3;(2);(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为红棕色粉末,可推出B为氧化铁,D广泛应用于治金、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可推出D为碳酸钠,C由两种元素组成,C能与B、D反应,可推出C为稀盐酸,A能与C反应,B能转化为A,可推出A为铁,C能与E反应,E能与D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2)A和C反应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和E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A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写出工业上由B制得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C与氯气(C1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3) (合理即可) 复分解反应
(4)
【解析】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则B为三氧化二铁或三氧化二铝,通过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计算,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0%,故B物质为三氧化二铁。则A、B、C、D、E均含有铁元素,且A是单质,则A是铁,A加盐酸生成C,则C为氯化亚铁。E为难溶性碱且含有铁元素,故E为氢氧化铁。B加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则D为氯化铁。据此推断回答问题。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制得铁,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铁放入到盐酸中会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并生成氯化亚铁且溶解在水中,而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看到的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为浅绿色。
(3)D是氯化铁,E是氢氧化铁,则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氯化亚铁与氯气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铁,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D是温室气体之一,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的俗称是____,B物质分类属于____。(填“酸”或“碱”或“盐”)
(2)A生成C的反应中能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写出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答案】(1)纯碱(或苏打);酸 ;(2)放出 ;(3) ;复分解
【解析】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氧化钙,D是温室气体之一,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可推出F为碳酸钠,E能与F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A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E,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F能转化为D,B能转化为D,B能与A、C反应,可推出B为酸,如稀盐酸,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F为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由分析可知,B物质属于酸;(2)A生成C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3)C和F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四、推断题解题方法之剥离法
剥离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例4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Na2CO3、Na2SO4、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则:(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
【答案】(1)AgCl
(2)Na2CO3、MgCl2、Ba(OH)2
【解析】
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1)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AgCl;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1.【2022辽宁抚顺】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氧化物,A、E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问题。
(1)D的类别为 (填“酸”、“碱”或“盐”)。
(2)C的化学式为 。
(3)写出E的一种用途 。
(4)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盐
(2)H2O
(3)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4)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解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CaCO3,考虑CaCO3的化学性质,只与酸反应或高温分解两条,D能转化为C,C是氧化物,可知C可能是水、二氧化碳或氧化钙,但C不能转化为D,所以C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氧化钙,只能是水;B是氧化物,B、D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和碳酸钙能相互转化),可知B为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E反应,且E中含钙元素,确定E是Ca(OH)2,那么A也是碱了;E可以转化成碱A,A可能是氢氧化钠等可溶碱,
(1)D是碳酸钙,类别属于盐。
(2)C是水,化学式为H2O
(3)E是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做建筑材料等。
(4)B是二氧化碳,A是氢氧化钠等可溶碱,可以是2NaOH+CO2=Na2CO3+H2O或2KOH+CO2=K2CO3+H2O或Ba(OH)2+CO2=BaCO3↓+H2O
2.(2022河北中考)我国力争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态的俗称为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答案】(1)干冰 ;(2) ;(3)复分解 ; (4)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因此是水,由图中捕获二氧化碳的途径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可推知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则为碳酸钠或碳酸钙,但由于又能与反应生成,碳酸钙不能再转化为氢氧化钙,因此不是碳酸钙,而是碳酸钠,因此是氢氧化钠,能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得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是氧化钙,是二氧化碳,带入验证满足题意; 根据推断过程,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答案为:干冰; 根据推断过程,是氢氧化钠,因此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推断过程,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根据推断过程,是,农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改良酸性土壤。
3.(2022湖南邵阳中考)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物质,可帮助消化;B、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
(2)物质F的用途是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3)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请写出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HCl ;(2)做燃料 ;(3)
【解析】胃酸的主要成为为盐酸,则A是氯化氢;C、E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D、E为氧化物,F为固体,而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则D为金属氧化物、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F为碳;又由于盐酸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且B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B为氢气。(1)A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2)F是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于做燃料和冶炼金属等。(3)D为金属氧化物,E为一氧化碳,若物质D为红棕色固体,则为氧化铁,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含相同的金属元素,B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D、E均为氧化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
(2)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___。
(4)E→D的反应类型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1)HCl(H2SO4、HNO3);(2) ;(3)灭火(合理即可);(4)不一定
【解析】B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即B为氢氧化钠,A、B含相同的金属元素,A与B可以相互转化,则A为碳酸钠,C可以与B(氢氧化钠)、A(碳酸钠),故C为酸例如HCl(H2SO4、HNO3)。D、E均为氧化物,E能转化为D,D能与B(氢氧化钠)反应,则D可能为二氧化碳,E能转化为D(二氧化碳),E能与酸反应,E可能为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铜等。(1)由上分析可知,C为酸,则C的化学式可能是HCl(H2SO4、HNO3);(2)由上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A为碳酸钠,在B→A反应即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3)由上分析可知,D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等;(4)由上分析可知,E为金属氧化物,D为二氧化碳,则E→D的反应可以为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也可以为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上述反应类型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5.(2022年河北省中考)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态的F俗称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答案】(1)干冰
(2)
(3)复分解反应
(4)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可推出C为水,A能吸收二氧化碳,A可能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为碳酸钠,B能与D反应生成A和E,可推出D为氢氧化钙,E为碳酸钙,C能与G转化为D,可推出G为氧化钙,E能转化为G和F,可推出F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F为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反应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D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6.(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小明在学完初中化学知识后,把常见八种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连接成如下图所示。已知A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F、G、H三种物质的类别相同。(“→”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请写出E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H2O
(2)
【解析】已知A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可推出A为水;B能转化为C、A,C能转化为A,B可能是氢氧化钙,C可能是氢氧化钠,C能与D、G反应,D能转化为G,D可能是硫酸,G可能是硫酸铜,D能转化为E,D能与F反应,F能与E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盐酸,F为氯化钡,H能与B、E反应,可推出H为碳酸钠,符合F、G、H三种物质类别相同的要求,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A为水,化学式为:H2O;
(2)E和H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