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学会解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必备解题模板系列(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学会解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必备解题模板系列(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7 16:04:49

文档简介

08 方程式综合计算题
一、根据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必须是纯净物,如果不是纯净物,应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按题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4)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应用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代入计算。
(5)解题过程要完整规范。
(6)关于混合物的计算(只要求掌握混合物中有一种成分参加反应的计算)。
例1.(2022湖南益阳中考)(6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1.(2022北京中考)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 Ca+Cl2↑,若制得40kgCa。请计算: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2022山东枣庄中考)(4分)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常用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称取20.0g样品,加热至恒重(质量不再变化),称得固体质量为13.8g。(已知:样品中杂质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1)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二、涉及溶液的综合计算
(1)认真分析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情况,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注意问题:若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沉淀或反应物中有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等情况时,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即: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物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质量。
例2.(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下图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NH4NO3+NaOH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2)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4.(2022年云南省中考)学习小组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浓度。取该硫酸溶液20g,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计算。
(1)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温馨提示:)
5.(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在使用前一般需测定其中HC1的质量分数。现取200g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pH=7(常温)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0g,求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
三、坐标曲线型计算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为从图像中找到已知量,然后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找已知量的方法有三种:
(1)拐点对应的横坐标(某些情况下需要经过换算才能代入,如横坐标为溶液的质量,需要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
(2)拐点对应的纵坐标(多为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量,可直接代入)。
(3)起点和拐点对应的坐标差。
例3.(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某厂生产的NaC1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6.(2022湖北黄石中考)某氢氧化钠固体因保存不当部分变质生成了Na2CO 3,取该样品12.5g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75g溶液。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x=______g;
(2)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数。
7.(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8. (2022辽宁营口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__;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_________g时,恰好完全反应;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四、分析表格型计算题
(1)明确表格中的各栏表示的意义,要会比较相同的数据,体会相同数据代表的意义,要从化学反应角度分析数据的变化。
(2)会比较相邻的数据,明确相邻数据差异的原因。通过数据的对比,确定出恰好完全反应的量(即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
例4.(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医用碳酸氢钠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某同学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定实验数据如表。
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盐酸的质量/g 40.0 4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3.3 1.1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_g。
(2)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2022山东济宁中考)(4分)为测定某实验废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三只烧杯中倒入50g废液,并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实验结束后,测得的数据见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反应前加入铁粉质量/g 5.6 8.4 11.2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3.2 3.2 6.0
反应后质量(H2)损失/g 0.1 0.2 0.2
请回答:
(1)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   (填化学式)已全部参加反应;
(2)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   ;
(3)经计算,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10.用克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 ______克。
取克某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用电子秤测其质量,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表所示。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逸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反应时间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11.(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铝碳酸镁咀嚼片(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下图所示装置,对该咀嚼片中的铝碳酸镁含量进行测定。先取足量稀盐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20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已知AlMg(OH)3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请计算: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读数(g) 198.4 197.8 197.4 196.0 195.8 195.7 195.7 195.7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2)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g)?
五、通过计算分析混合物成分
例5.(2022湖南邵阳中考)(8分)化学药品在实验室中者保存不当,可能会发生变质,某学校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药品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有关实验。
【猜想与假设】
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有下面3种可能情况: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称取m克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     猜想一不成立
为了进一步验证是猜想二还是猜想三成立,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
实验如下: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忽略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若猜想二成立,则n的取值范围是    。
【反思与交流】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12.(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人类研发使用可降解塑料,是防治“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以聚乳酸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餐具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小组对这种餐具组成元素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这种餐具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1:这种餐具由碳、氢元素组成,猜想2:这种餐具由_____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硫酸铜粉末吸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实验验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餐具碎片,按图连接各仅器(夹特装置已略去),开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_____的现象,可证明这种餐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3)实验过程中通N2的作用是_______。
(4)测得装置C中餐具碎片的起始质量为0.72g,反应后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无固体残留。装置D增重0.36g,装置E和F一共增重1.32g。经计算确认猜想_______成立。
【评价与改进】小组内有同学指出餐具碎片可能未完全燃烧,产物为CO,CO2,H2O的混合物,从而影响对其组成元素的测定,建议______。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按图Ⅰ所示方案进行实验。中缓慢产生气泡,、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且中有白色不溶物产生。
图Ⅰ实验中取用镁条的仪器是 ______填“药匙”或“镊子”。
同学们经过讨论获知:水能解离出少量、,且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同学们接着对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和均为白色不溶物。
和均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和加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可溶于水,且不稳定,易分解为、、。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猜想二: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______。
猜想三:白色不溶物是、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取该白色不溶物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不溶物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则猜想 ______不成立。再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加热分解,并将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由这两个小实验得出猜想 ______成立。
【拓展探究】
如图Ⅱ,称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克于热分解装置中,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吸收,实验后测得装置增重克,装置增重克,若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表示,则:______。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14.(2022贵州贵阳中考)(11分)某探究小组同学对物质的组成进行探究。
探究一:探究甲烷的组成
(1)设计并实验: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上的现象为
   。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甲烷含有氢、碳元素。
(2)提出问题:甲烷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
设计并实验: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段时间N2,点燃酒精灯,通入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不含甲烷和氧气),反应结束后,再通入一段时间N2。(已知:甲烷质量为a克)
结论:甲烷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①B装置的作用是    。
②得到此结论,需要收集的实验证据有    。
探究二: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及物质的成分
【实验一】
(3)向稀盐酸、稀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向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
(5)向镁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反应后的溶液分别置于A、B烧杯中。
①向A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由实验可得溶质的成分为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向B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不断搅拌。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是    。
【实验三】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MgO、Mg(OH)2、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n克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粉末完全溶解,继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n克,可以推测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组成情况有   。
(7)由以上实验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    。08 方程式综合计算题
一、根据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必须是纯净物,如果不是纯净物,应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按题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4)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应用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代入计算。
(5)解题过程要完整规范。
(6)关于混合物的计算(只要求掌握混合物中有一种成分参加反应的计算)。
例1.(2022湖南益阳中考)(6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H2O。
(2)设消耗CO2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x 96g
x=132g
答:消耗CO2的质量为132g。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H2O。
(2)设消耗CO2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x 96g
x=132g
答:消耗CO2的质量为132g。
1.(2022北京中考)钙在冶炼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钙的方法生产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 Ca+Cl2↑,若制得40kgCa。请计算: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x=111kg
答: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111kg
【解析】
见答案。
2.(2022山东枣庄中考)(4分)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常用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称取20.0g样品,加热至恒重(质量不再变化),称得固体质量为13.8g。(已知:样品中杂质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1)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答案】答:(1)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2)偏小。
【解析】(1)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为20g﹣13.8g=6.2g。
设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x。
2NaHCO3 Na2CO3+H2O+CO2↑
168 18 44 18+44=62
x 6.2g
x=16.8g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4%。
(2)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测定的剩余固体的质量偏大,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答:(1)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2)偏小。
二、涉及溶液的综合计算
(1)认真分析反应前后溶液的组成情况,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注意问题:若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沉淀或反应物中有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等情况时,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即: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物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质量。
例2.(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下图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7.3%
【解析】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g+100g-106g=4.4g。
(2)解: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4.4g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NH4NO3和Ca(NO3)2,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NH3)。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NH4NO3+NaOHNaNO3+NH3↑+H2O;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计算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
(2)计算滤液中NaNO3的质量。
【答案】(1)10%。 (2)7.65g。
【解析】
根据氨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硝酸铵的质量,还有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解:样品中含有硝酸铵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

  x=0.8g
  y=0.85g
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答: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10%。
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硝酸钠的质量。再算出两个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的总质量;
解:设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z

  z=6.8g
则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0.85g+6.8g=7.65g
答:滤液中NaNO3的质量为7.65g。
4.(2022年云南省中考)学习小组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浓度。取该硫酸溶液20g,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计算。
(1)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温馨提示:)
【答案】(1)24.5% (1)4
(2)24.5%
【解析】
(1)消耗的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10%=4g;
(2)解:设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24.5%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5.(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在使用前一般需测定其中HC1的质量分数。现取200g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pH=7(常温)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0g,求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
【答案】18.25%。
【解析】
当溶液pH=7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计算。
解:设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答: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为18.25%。
三、坐标曲线型计算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为从图像中找到已知量,然后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找已知量的方法有三种:
(1)拐点对应的横坐标(某些情况下需要经过换算才能代入,如横坐标为溶液的质量,需要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
(2)拐点对应的纵坐标(多为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量,可直接代入)。
(3)起点和拐点对应的坐标差。
例3.(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某厂生产的NaC1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95
(2)10%。
【解析】
(1)由图可知,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0.58g,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
解得
故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0.95g;
(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解得,
氯化钠总质量=20g-0.95g+1.17g=20.22g,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6.(2022湖北黄石中考)某氢氧化钠固体因保存不当部分变质生成了Na2CO 3,取该样品12.5g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75g溶液。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x=______g;
(2)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数。
【答案】(1)64.7 (2)57.6%。
【解析】(1)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g,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75g溶液,则恰好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75g+2.2g-12.5g=64.7g;
(2)解: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z
氢氧化钠质量为12.5g-5.3g=7.2g
答:样品中NaOH的质量百分数57.6%。
7.(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2 (2) NaCl CaCl2 (3)8.8%。
【解析】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待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像一开始增加的是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40g,则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根据图像可知,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从40g-120g,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在120g时,恰好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而在80g时,氯化钙过量,所以在8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
(3)根据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
解: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
8. (2022辽宁营口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__;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_________g时,恰好完全反应;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5.8 (2)80
(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
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解析】
(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
(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
(3)见答案。
四、分析表格型计算题
(1)明确表格中的各栏表示的意义,要会比较相同的数据,体会相同数据代表的意义,要从化学反应角度分析数据的变化。
(2)会比较相邻的数据,明确相邻数据差异的原因。通过数据的对比,确定出恰好完全反应的量(即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
例4.(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医用碳酸氢钠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某同学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稀盐酸(该实验条件下杂质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测定实验数据如表。
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盐酸的质量/g 40.0 4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3.3 1.1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_g。
(2)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4.4 (2)84%
【解析】
(1)第一次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3.3g,第二次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1g,故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3.3g+1.1g=4.4g;
(2)解: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8.4g
样品中碳酸氢的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9.(2022山东济宁中考)(4分)为测定某实验废液中硫酸铜和硫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三只烧杯中倒入50g废液,并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实验结束后,测得的数据见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反应前加入铁粉质量/g 5.6 8.4 11.2
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3.2 3.2 6.0
反应后质量(H2)损失/g 0.1 0.2 0.2
请回答:
(1)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   (填化学式)已全部参加反应;
(2)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   ;
(3)经计算,50g废液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为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CuSO4;
(2)0.2g;
(3)9.8g;16%。
【解析】(1)对比第一、二组数据,第一组中加入5.6g铁粉,生成0.1g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第二组中加入8.4g铁粉,生成0.2g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2g;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一组实验结束后,废液中的CuSO4已全部参加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3.2g。
(2)第二组中加入8.4g铁粉,生成0.2g氢气;第三组加入11.2g铁粉,生成0.2g氢气;通过分析第二、三组数据,50g废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为0.2g。
(3)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g
x=9.8g
Fe+CuSO4=FeSO4+Cu
160 64
y 3.2g
y=8g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00%=16%。
10.用克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 ______克。
取克某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用电子秤测其质量,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表所示。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考虑逸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反应时间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 。
【解析】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设生成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铝碳酸镁咀嚼片(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下图所示装置,对该咀嚼片中的铝碳酸镁含量进行测定。先取足量稀盐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20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已知AlMg(OH)3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请计算: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读数(g) 198.4 197.8 197.4 196.0 195.8 195.7 195.7 195.7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2)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g)?
【答案】(1)2.7
(2)0.50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4g-195.7g=2.7g;
(2)解:设20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x
x≈9.9g
故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9.9g÷20≈0.50g
答: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0.50g
五、通过计算分析混合物成分
例5.(2022湖南邵阳中考)(8分)化学药品在实验室中者保存不当,可能会发生变质,某学校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药品的成分,进行了下列有关实验。
【猜想与假设】
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有下面3种可能情况: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称取m克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     猜想一不成立
为了进一步验证是猜想二还是猜想三成立,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
实验如下: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g(忽略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若猜想二成立,则n的取值范围是    。
【反思与交流】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分析】【猜想与假设】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分析;
【实验探究】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设mg固体全部是碳酸钠,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沉淀与m关系,结合题干信息分析;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猜想与假设】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可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故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没有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部分变质;猜想三:只有碳酸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有碳酸钠,故称取m 克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设mg固体全部是碳酸钠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m n
n=
猜想二成立,则mg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质量和,则生成沉淀质量小于,大于0,即0<n<m;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有白色沉淀产生;0<n<m;
【反思交流】2NaOH+CO2=Na2CO3+H2O。
12.(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人类研发使用可降解塑料,是防治“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以聚乳酸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餐具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小组对这种餐具组成元素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这种餐具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1:这种餐具由碳、氢元素组成,猜想2:这种餐具由_____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硫酸铜粉末吸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实验验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餐具碎片,按图连接各仅器(夹特装置已略去),开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_____的现象,可证明这种餐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3)实验过程中通N2的作用是_______。
(4)测得装置C中餐具碎片的起始质量为0.72g,反应后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无固体残留。装置D增重0.36g,装置E和F一共增重1.32g。经计算确认猜想_______成立。
【评价与改进】小组内有同学指出餐具碎片可能未完全燃烧,产物为CO,CO2,H2O的混合物,从而影响对其组成元素的测定,建议______。
【答案】 ①. 碳、氢、氧 ②. ③. D装置中硫酸铜粉末变蓝,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D、E、F装置吸收 ⑤. 2 ⑥. 在C、D装置间增加一个盛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的装置
【解析】
提出猜想:这种餐具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元素,故该餐具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猜想2:这种餐具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解释与结论:(1)装置A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装置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说明这种餐具中含氢元素,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这种餐具中含碳元素;
(3)实验过程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使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全部被D、E装置吸收,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4)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装置E和F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这种餐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为:,0.36g+0.04g=0.4g小于0.72g,故该餐具中含有氧元素,故猜想2成立;
评价与改进: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故可在C、D装置间增加一个盛有足量灼热氧化铜的装置,将一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产生误差。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按图Ⅰ所示方案进行实验。中缓慢产生气泡,、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且中有白色不溶物产生。
图Ⅰ实验中取用镁条的仪器是 ______填“药匙”或“镊子”。
同学们经过讨论获知:水能解离出少量、,且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同学们接着对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和均为白色不溶物。
和均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和加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可溶于水,且不稳定,易分解为、、。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猜想二: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______。
猜想三:白色不溶物是、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取该白色不溶物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不溶物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则猜想 ______不成立。再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加热分解,并将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由这两个小实验得出猜想 ______成立。
【拓展探究】
如图Ⅱ,称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克于热分解装置中,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吸收,实验后测得装置增重克,装置增重克,若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表示,则:______。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答案】
镊子; ; ; 一;三; :;
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加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镁条是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由题干:水能解离出少量、,则中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猜想一: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猜想三:白色不溶物是、的混合物;故猜想二: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取该白色不溶物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不溶物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有碳酸镁,则猜想一不成立;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加热分解,并将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则有氢氧化镁,由这两个小实验得出猜想三成立;
设碳酸镁的质量为,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则中:::;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加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14.(2022贵州贵阳中考)(11分)某探究小组同学对物质的组成进行探究。
探究一:探究甲烷的组成
(1)设计并实验: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上的现象为
   。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甲烷含有氢、碳元素。
(2)提出问题:甲烷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
设计并实验: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通一段时间N2,点燃酒精灯,通入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不含甲烷和氧气),反应结束后,再通入一段时间N2。(已知:甲烷质量为a克)
结论:甲烷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①B装置的作用是    。
②得到此结论,需要收集的实验证据有    。
探究二: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及物质的成分
【实验一】
(3)向稀盐酸、稀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向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
(5)向镁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取反应后的溶液分别置于A、B烧杯中。
①向A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由实验可得溶质的成分为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向B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不断搅拌。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是    。
【实验三】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MgO、Mg(OH)2、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取n克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粉末完全溶解,继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n克,可以推测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组成情况有   。
(7)由以上实验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出现水雾;Ca(OH)2+CO2=CaCO3↓+H2O;
(2)①将甲烷可能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转化为CO2;
②装置A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装置C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装置D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3)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
(4)CuO+H2SO4=CuSO4+H2O;
(5)①2NaOH+MgSO4=Na2SO4+Mg(OH)2↓;
②pH值逐渐变大,接近于7,但小于7;
(6)Mg(OH)2;MgO、MgSO4:MgO、Mg(OH)2、MgSO4;
(7)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碱反应:酸与某些盐反应。
【解析】(1)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烧杯壁上的现象为出现水雾;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①甲烷不完全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B装置的作用是将甲烷可能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转化为CO2;
②要验证甲烷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种类不变,故甲烷中氢元素质量与水中氢元素质量相等,碳元素质量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相等,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甲烷质量,可说明装置A甲烷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故需要称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A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增加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C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增加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被装置C完全吸收,故得到此结论,需要收集的实验证据有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装置C实验前后增加的质量、装置D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3)稀盐酸、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4)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5)①由实验结论溶质的成分为MgSO4和H2SO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故ab段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SO4=Na2SO4+Mg(OH)2↓;
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根据反应实质,氢离子数目不变,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氯化镁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故向B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不断搅拌,溶液质量增加,酸性减弱。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是pH值逐渐变大,接近于7,但小于7;
(6)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守恒,故如果固体只有氢氧化镁,则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与原固体中氢氧化镁质量相等;如果固体只有氧化镁,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生成氢氧化镁质量大于氧化镁质量,故不可能只有氧化镁,如果固体只有硫酸镁,生成氢氧化镁质量小于硫酸镁质量,故不可能只有硫酸镁,故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组成情况有Mg(OH)2;MgO、MgSO4:MgO、Mg(OH)2、MgSO4;
(7)由以上实验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与碱反应:酸与某些盐反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