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二课时
搭石
1. 教 材 分 析
2. 学 情 分 析
3. 教 学 目 标
4. 重 点 难 点
5. 教 法 学 法
6. 教 学 过 程
7. 板 书 设 计
教材分析
走进著名乡土诗人刘章的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犹如那铺在水中的一排排搭石,凸显着一幅幅平凡而又美丽的画面。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返回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但五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强,还需要教师扶着走。
返回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通过不起眼的小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手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并积累喜欢的句子。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指导学生理解。
2、多读、有感情朗读,以读促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心灵,教育学生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返回
重点难点
从重点词句品析中,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返回
教 法 :
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和“想象理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学 法 :
1、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想象画面,体会搭石蕴含的人性美。
2、从重点句段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课文内容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返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二)品读文本,感受“美”
(三)学习写法,区分“美”
(四)拓展延伸,抒写“美”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 复习本课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什么是搭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搭石?
3.配乐出示风景优美的 “小山村”图片,引出 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美”
1、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学生交流喜欢的语句,析词品句,欣赏风景:
结合学生找到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美” 、寻找“美” ,(学生找到哪儿讲到哪儿)。除课文文本本身的美外,还要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画面美,感受文本后面的心灵美;适时指导朗读,注意读的形式应多样,不能太单一;教师适时板书相关内容。
析词品句,欣赏风景
1. 老人调整搭石
2. 一行人“走”搭石
3. 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4. 背老人“过”搭石
(三)学习写法,区分“美”
1、大家刚才找出来的语句写得都很美,但是文中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心灵美,请大家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是画面美,哪些是心灵美,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拓展延伸,抒写“美”
1、我引用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承接,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布置小练笔: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既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又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返回
板书设计
搭 石
家乡的
一道风景
摆搭石 一定…… 直到……
走搭石 有序 谦让 尊老
景美
人更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