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用教材 湖南文艺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
章节名称 第1课 三轮车 课 时 第1课时
组织教学运用的技术 希沃白板计时器;2.照片上传;3.蒙层;4.课堂活动知识配对;5希沃白板手机遥控移动授课。
一、教材分析 《三轮车》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中国童谣,歌词简洁生动,拟声词诙谐幽默,具有鲜明的形象,旋律明朗流畅,描绘出三轮车富有动感的画面和老太太可爱有趣的形象。全歌为大调式、四四拍子,单乐段结构。高声部上、下两句旋律结构规整对称,低声部以固定的旋律和歌词不断反复,模仿三轮车行进时的声响,增添了歌曲的趣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能够演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三轮车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童谣的乐趣,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二声部的学习与演唱,学会与他人合作。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设计意图 《三轮车》是一首由童谣改编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情绪轻快、活泼,歌词诙谐、幽默。结合童谣的特点,融入思品、美术到课堂中,让孩子们不光能学会演唱,表现歌曲,还能在课堂中体会劳动最光荣,要尊重劳动成果的美好情操。能够通过绘画作品,画出生活中的真善美。
五、教学设计亮点 1.情境创设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三轮车拉着老太太”的画面 当中。通过语境的引导,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感受,在歌唱中体会,通过老奶奶的举动来学习劳动最光荣的道理。2.通过简单的作品,提升学生听辨节奏的能力,稳定音高的能力以及画出心中的人物故事的能力。3.文化传承渗透,童谣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当好文化传承人。
六、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七、教学准备 黑板、希沃白板、智能手机、电子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作用及分析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提高师生的配合度
感受歌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 视频欣赏 生感受歌曲并回答问题 (价值观引导导语:为什么要五毛给一块?是的,因为老奶奶尊重车夫的劳动成果。) 老奶奶有哪些优良品德? 视频播放(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故事情节,) 希沃白板课堂活动中的知识配对。 (更有指向性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胆小的学生有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 欣赏视频,探讨老奶奶的优良品德,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学习低声部旋律 1.听一听找出三轮车发出的声音 2.模仿声音动作。 3.学习低声部旋律,唱一唱、动一动。 ①随琴唱旋律一遍。②难点处理。③观察乐谱,休止符在这个情境中像什么? 4.完整表现低声部。导语:大家都具备了骑车能力,可以在教室道路实习行驶。 注意:红灯,不碰撞,到站刹车。(放伴奏音乐) 音频 通过引导孩子们反复听音乐,找出模仿三轮车的声音,通过模仿声势律动的方式学会歌曲的低声部。
两声部合唱 1.唱一唱 旋律声部 ①跟唱一遍②师生分工唱③老师遮盖住一些歌词学生演唱④将歌词全部遮住学生背唱。 2.创设情境,分声部表现。导语:每一首童谣都有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咱们 来把老太太和三轮车的故事演绎出来吧。 ①聆听范唱,找到自己的声部并默唱。 ②情境创设,尝试第一次合作。 3.细节处理,再次表现。 使用了蒙层功能 (逐步去掉一些歌词,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记住简单的歌词,达到全部记住歌词的效果,为二声部合唱打下良好的铺垫。) 有感情的背唱旋律声部,采用师生、学生分组分工合作演唱高低声部的方式,在挑战中完成二声部的合唱。
歌曲创编 引导想象,画一画并根据作品即兴创编新童谣。 导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真善美,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哦,你来发挥一下想象力,将你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心目中的真善美画面画下来并根据绘画作品即兴创编一首新的童谣唱一唱吧。 希沃计时器(课堂40分钟,分分钟都宝贵,有了计时器,让课堂时间能够更精准的把控) 照片上传 (实时上传孩子们的创编画作,方便展示和点评) 通过三轮车的学习,孩子们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绘画的方式画一画,并根据画作创编新的童谣。
课堂小结 童谣里的故事被我们用歌声表现得很有趣,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童谣因为有了你们的传唱变得有了意义。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热爱音乐、美术,学会用音乐、美术表达生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们一定会变得更加快乐、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湘版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合唱入门歌曲,《三轮车》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是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歌曲,活泼欢快、诙谐有趣,短短的四句,配了一个固定音型式的二声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赋能,如何让学生在“固定动作”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使其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素养知识,需要反复思考。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充满想象力,观察力,是加强思想品德意识最关键的时期,教师如何运用学生能听懂的话语,创造好的语境,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美术作品的表达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堂好课应当是“带着老问题来,带着新问题走”,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追问,激发学生兴趣并产生热爱,又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