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导:
什么是情节?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小说情节常考题型有三类:①情节概括题; ②情节手法题;③情节作用题。
小说情节复习
第一课时
情节概括题
学习目标:
1.掌握情节概括题题型。
2.掌握情节概括题答题方法。
高考真题展示
[2020全国1]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海明威《越野滑雪》)
[2016江苏卷] 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沈从文《会明》)
[2013重庆卷]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徐树建《枪口下的人格》)
明辨题型:
明考型:题干中有“情节”“脉络”“思路”“梳理”“概括”“分析”等字样
高考真题展示
[2021全国1]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谈歌《秦琼卖马》)
[2018全国3]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刘慈欣《微纪元》)
明辨题型:
暗考型:题干中有““心理过程”“心理变化”“心理历程”“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字样
精准审题
分清题干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是要求梳理情节脉络还是情感心理变化。
梳理“情感心理变化”题,并不是单纯的情节梳理概括,还融合了人物形象概括,解答时需要“四注意”:
1.简单划分文章的层次,注意抓住文中情节变化的标志性词语,先概括小说情节,再挖掘每一情节背后隐含的人物心理活动。
2.注意抓住文中直接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
3.注意侧面的烘托,尤其是次要人物或环境的烘托等。
4.注意分析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背后隐含的心理活动。
知识储备
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传统小说结构模式 单线结构 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双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这种情节往往扣人心弦,极具魅力。
对话式 以人物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结构简洁紧凑。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知识储备
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外国小说结构模式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突转”式 (欧·亨利式) 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
“横截面”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意识流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按照心理时序任意往来。
知识储备
方法导引
情节概括四方法:
明考型 结构连贯法 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场面连贯法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线索连贯法 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各个阶段的内容。
暗考型 细节连贯法 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
情节概括题“三步走”
第一步: 审题干,明方向。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 依内容,理层次。 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 巧概括,规范答。 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规范答题
情节概括题答题术语
(1)按照“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小说先写了……,接着写……,又写了……,最后写……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注意:
(1)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概括,而且要前后贯通。
(2)叙述、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真题训练
(2021·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琼卖马
谈 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真题训练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
真题训练
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真题训练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 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
真题训练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
(2)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
(3)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思维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概括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属于情节概括题型中的暗考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此题要求分析“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就是要求从杨成岳的角度梳理情节的发展过程,要特别注意“买卖瓷盘的过程中”这一限定范围。基本的解题思路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浏览与杨成岳有关的文字,重点分析和把握他在买卖瓷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状况;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他的心理变化进行适当的“切分”,并准确概括;最后形成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链条”。
思维点拨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要根据情节的发展,对杨成岳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切分”,并准确概括关键信息。
买卖瓷盘的过程 心理变化
验看瓷盘 杨成岳看了半刻,先是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 ”然后说:“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从结尾可知,这六个瓷盘是赝品,此时杨成岳已经看出来了,但是他并没有直说,而是委婉地表示了拒绝。
得知处境 看到生计困难的王超杰失望的表情,杨成岳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然后执意留王超杰吃饭,并安排他住进上等客栈。这些言行表明杨成岳内心已有所触动,有意要帮助王超杰了。
听过戏文 听到王超杰自比秦琼“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的悲凉戏文,又听到王超杰“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的失落,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然后说“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说明杨成岳已经决定帮助这个自己仰慕的“北方铁嗓”。原因有二,一是出于对戏剧的热爱,二是结尾处他对世道人生的看法。
思维点拨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紧扣“买卖瓷盘的过程”和“心理变化”两个关键信息,依次提炼、概括,要注意心理变化的连续性。
(1)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
(2)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
(3)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