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7 21: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其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体会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橡皮、尺子、转笔刀、文具盒、铅笔图片贴片)
学具:橡皮、尺子、转笔刀、文具盒、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数学课么?喜欢上数学课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刚刚举的是哪只手呢?
(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认识左右手。)
谈话:我们的右手除了可以举手之外还能干什么呢?(预设:写作业、拿勺子……)
刚刚我们说的都是右手,右手很能干。我们看看另外一只手,这只手叫?它可以来做什么呢?(预设:端碗、压书……)
设计意图:本节课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举手”出发,结合左手、右手在生活中的功能体现,有效的唤醒学生对左、右在学习生活中的记忆。
二、操作中感知
1. 展开认识,找一找、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那我们身上这样一左一右的还有哪些好朋友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反馈:
①左边一只眼睛、右边一只眼睛;
②左边一只耳朵、右边一只耳朵;
③左边一只脚、右边一只脚;
……
师:老师发现你们刚刚都是指着左边和右边说的,看来你们都认识左边和右边,你们是怎么分清左右的呢?老师生活中就很容易将左右混淆,谁能来教教我。
(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有效解决)
学生自主探究并反馈:
①拿笔的那只手就是右手。
②我压本子的那只手就是左手,因为有左手压书、右手指字。
③坐姿端正的时候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大范围缩小到学生身体上的小范围,让学生找一找身上的左、右,并且说一说身体上用左、右形容的一对器官或组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习惯,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游戏体会
听“口令”,做动作。(开展‘我说你做’游戏,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活动可以由易到难,先做方向一致的,再做方向不一致的,然后混合练习,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
举起你们的左手,举起你们的右手;抬起你们的左腿,抬起你的右腿;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肩,左手拍右肩……(速度由快到慢)
谈话:有些同学分的很清楚,有些同学却有点乱了,没关系,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感受到身体上左右器官到接下来的身体展开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自己身体的左右,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身体上的数学发现所带来的乐趣。
3.摆一摆、猜一猜、说一说
(1)动手操作
师:刚刚我们活动了全身,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我们的双手,请出我们的学具宝宝,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在黑板上摆一摆?其他小朋友可以在你们的课桌上进行摆一摆。(做到全员卷入式教学)
师:小朋友们你们先取一块橡皮,橡皮的左边摆一根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文具盒,接下来在文具盒的左边摆一把直尺,最后在文具盒的右边摆上一个卷笔刀。(根据摆好的物品教师提出问题串,引导学生回答)
师:在这么多的学具,我要问一问同学们了,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呢?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引导并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师:直尺的左边有什么?直尺的左边是什么?
预设:橡皮擦和铅笔都在直尺的左边;橡皮。
师:直尺的右边有什么?直尺的右边是什么?
预设:文具盒、铅笔;文具盒。
师:从左数橡皮擦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擦是第几个?谁能上来数一数?
预设:从左数橡皮擦在第二,从右数橡皮擦在第四。
师:现在老师又有疑问了,同样是橡皮擦,为什么一会是第二个,一会是第四个,难道他会变魔术吗?
设计意图: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行为。
(2)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3)学生反馈:
①因为第一次是从左说,橡皮擦排第二;第二次是从右数,橡皮擦是排第四的。
②数的方向不一样,顺序就不一样。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数的方向不一样,他的顺序就不一样
(板书:数的方向不同:顺序不同)
(4)同伴交流,举一反三。
师:在这些文具中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文具盒,文具盒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同学们你能不能找到你最喜欢的文具说一说他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谈话:刚才这两个学生讨论的特别好,他们做到了很小声地在交流并且他们很有顺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刚刚用左右找到了讨论最棒的小朋友。我想听听你们介绍你的相邻两边都有谁?在介绍之前迅速将学具收好。
预设:及时评价(在介绍的时候加上手势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从文具的‘摆一摆’到‘数一数’再到‘说一说’,将操作、语言表达以及观察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让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4. 做一做、玩一玩
(1)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的好朋友真多呀,小猫和小兔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小猫要去小兔家做客,怎么走呢?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小猫去小兔家做客小猫应该怎么走?)
(2)思考操作并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用学具在格子上摆一摆,说一说。鼓励学生上台演示,描述走的路线时,可以先横行向左向右,再竖行向上或向下;反之也可以先竖行再横行。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
学生反馈预设:
①小猫向上走三格,再向右走两个格子;
②小猫可以先向右走两个格子,再像上走三个格子。
(3)创设问题,引发思考
①老师还想知道如果是小兔想去找小猫,小兔该怎么走呢?
②那如果它们都想去找机灵狗,(指定机灵狗的位置)该怎么走呢?(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适当的拓展,不局限于课本上单一的小猫找兔子一个情景。加深对左、右的正确理解,引导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
三、实践应用
谈话:脑袋灵光的我们要注意了,现在停车场的叔叔遇到麻烦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几辆车呢?(课本67页第4题,课件出示停车场的图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你的思路?(加强引导)
学生反馈预设:
①画数学符号;
②接数法,第6辆,第7辆;
③列算式解答,2+1+4或3+7或2+5。
……
教师对算法进行整理。
四、总结延伸
1.面对面举右手
谈话:都这么厉害呀!再考考你们,比赛举右手。
(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举手)
师:咦,我们怎么举得不一样呢?难道老师举错了么?我举的就是右手呀。
学生反馈预设:
①大家举得都没有错。我们是相反的。
②我们是面对面的,不一样。
③你的左边就是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是我的左边。
师:面对面怎么就不一样了?能验证一下么?
预设:转一下,面向黑板。
(老师进行向后转的动作,启发学生发现当人与人面对面的时候,方向是相反的。)
小结:那当我们面对面站的时候。我的右边就是你的左边,你的右边就是我的左边。所以当我们面对面举右手的时候,我们看起来是相反的实际上是一样的但我们都是正确的。 当我们方向一样的时候,我们的左右就一样了。(板书:面对面时:左右相反 ;方向相同:左右一致)
设计意图:从产生矛盾冲突到解决矛盾冲突,以老师演示为主轴线,以学生为主体,经历方向的变化,体验:“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左右的相对性。
2.跟我一起来做操
师:我们听讲很认真,也很辛苦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做操活动一下吧。老师的要求是你们的左右要和老师的左右完全一样。我举右边你们也要举(右边),边举边说。
示范练习:我举左边你们举(左边)
(示范)播放快乐的小青蛙音乐大概40秒。
及时评价:大家反映真快,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是跟老师的左右是一样的,我举右手的时候你们也在举右手,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并喜欢的音乐,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放松,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3.左右相对性的拓展提升
出示上下楼梯的短视频。
(女孩子在下楼梯,男孩子在上楼梯)
师:我想问一问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女孩子也靠右行么?
(与同桌进行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反馈预设:
①因为她们和男孩子面对面,都是靠右行。
②面对面的时候男孩子的右边是女孩子的左边。所以女孩子也是靠右行的。
师:我们来体验一下。
(全体起立,举起右手准备上楼梯了。依然举起右手转个方向准备下楼梯。)
小结:虽然表面看上去方向是不一样的,但实际都是靠右边走的。谈话:平时老师经常要求孩子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行,知道为什么?为了安全,不管是上楼梯还是下楼梯,我们都要靠右行。所以养成习惯,行走时都要靠右行。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突破难点,同时,又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五、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反馈预设:
①认识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②当我们同方向时左右是一样的;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相反;
③我们上下楼梯时,走人行道时都要靠右行,注意安全。
……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观察一下放学的路队男孩子站在哪边,女孩子站在哪边;站路队时,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记录下来,向同伴们说一说。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将生活实际结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