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匆匆》
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课文简说。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课文围绕“匆匆” 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一、结构精巧,层次清楚,首尾呼应;二、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教学难点 学习散文,重点在语言。而《匆匆》一文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优美语言。因此,我会将重点放在语言的体味和理解上。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采用了排比句式,在描绘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又如: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的水滴,于是日子就显得渺小,时光流逝,无声无息。因此,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全课教学。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句子内涵,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基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渗透三种学习方法: 1、读(课文)、思(问题 )、划(重点词语)、悟(感受)的学法。 2、读写迁移法:在朗读的时候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然后说说你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3、从阅读中联想你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温情导入,引出“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小学生活过去了还能再回来吗 那么,是谁带走了我们的往日?是谁让我们就要和小学生活说再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匆匆》。这里揭示课题,引出课题。(在这里,我会板书题目)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雪朝》、《背影》、《荷塘月色》等
(三)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分别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会适时正音,提醒注意节奏。注意:“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 ”等词语的读音。
(四)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在这一环节我会指导学生自主朗读,通过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新的了解和认识。在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为之感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同时,我会积极引导,适当表扬。
(1)阅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你的眼前看见了哪些画面? 在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月缺月圆,花谢花开都是自然现象,是时间飞逝的痕迹,那么你想想看作者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现在是怎样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指导学生用心再读课文。
(2)分析第二自然段。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 在这里引导学生体会具有惋惜之情的重点句子: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为何“头涔涔”?为何“泪潸潸”?让学生重点体会“我的手渐渐空虚”的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们的生活是怎样匆匆而逝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样的不经意间消逝的?让学生从切身体会说说自己是怎样感受时光匆匆,永不停歇的。抓住“跨、飞、溜”等动词,对句子进行解读。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通过仿写,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知识的迁移。
(4)深入作者内心深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如此匆匆而逝,却又了无痕迹的日子作者觉醒了吗?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指导学生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和淡淡的伤感。 这时提问:日子除了“如轻烟”、“如薄雾”还像什么?你能说出更美的句子吗?
(5)统观全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
(6)小结:朱自清先生一生成就却仍在叹息时光的虚度,作为小学生,我们在珍惜时间的问题上又该怎么去做呢?你愿意让你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思考后引出文章最后一环节——
(五)以读促写,升华“匆匆” 学了这篇散文以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新的认识和打算吗?作为一篇随笔写下来,并在课后相互交流。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