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7 23: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房颤(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危害严重且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质之间的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核孔
B.房颤可能是某些RNA输出细胞核障碍所致
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单位核膜面积的核孔数目越多
D.核孔是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放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定有水产生 B.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
C.一定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D.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3.《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能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是人体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主要来源
B.“五畜”富含的蛋白质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C.“五菜”中的纤维素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
D.“五果”富含葡萄糖、淀粉和果糖等还原糖
4.野鸡体型较小、细长,能短距离飞行。人们对野鸡进行长期的人工选择后,逐渐得到了体型更大、更臃肿的家鸡,但家鸡只能扑腾几下而不能飞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人工选择使鸡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B.对野鸡进行人工选择时,直接选择的是其基因型
C.人工选择使控制鸡体型和飞行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D.鸡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其变异都能遗传给子代
5.如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简图,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Ⅲ是非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X、Y染色体联会行为
B.若等位基因位于I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联
C.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Ⅲ区段
D.若基因E、e位于Ⅰ区段,则种群中相关的基因型有7种
6.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太空育种的发展。我国科学家将水稻宽叶KY品系的萌发种子暴露在太空中,获得了窄叶突变体zy。此项研究主要遵循的原理及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 )
A.基因突变  →RNA→蛋白质 B.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C.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D.染色体变异DNA→RNA→蛋白质
7.3月4日,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1站)暨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在黄山市举行,鸣枪开赛时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会有明显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心率加快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机体产热明显增多,但产热量和散热量仍基本维持平衡
C.行进过程中摆臂的动作会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
D.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8.植物能对多种环境因素的变化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春化作用有利于冬小麦避免在寒冷条件下开花后无法结实
B.光照能改变光敏色素的结构,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平衡石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中的生长素不再进行极性运输
9.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可以是双向的
B.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C.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10.群落内两个生态位很接近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不同的食性、不同的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上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
B.群落内生态位重叠加剧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
C.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
11.土壤中的部分细菌处于“寡营养”状态,若这些细菌过度摄入营养物质,则会破坏细胞的结构甚至导致死亡。在人工培养基上,高浓度营养物质比较适合生长快的微生物,但可能会抑制那些生长较慢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寡营养”状态微生物时,可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B.培养时间延长可能有利于生长缓慢的微生物生长
C.与普通培养基相比,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一般较少
D.细菌的生长只受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的影响
12.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培养的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培养基的成分有所不同,但都能得到优良个体
B.为了得到单细胞悬液,两者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有所不同
C.在两者培养的过程中,往培养基中加入的酶不同
D.为获得杂交细胞,两者使用的诱导方法有所不同
13.下列实验中运用了“加法原理”的是( )
A.研究分泌蛋白加工过程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放射性3H标记的亮氨酸
B.胰岛素发现过程中班廷把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
C.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时在待测样液中加入新配的斐林试剂
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在细胞提取物中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或酯酶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我国科研团队使用一种无转基因、快速和可控的方法将人类多能干细胞(PSC)转化成为8细胞阶段全能性胚胎样细胞(简称8CLC,相当于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全能干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8CLC的全能性高于PSC,体外培养时可能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B.有丝分裂后期的8CLC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
C.PSC转化为8CLC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8CLC发育为人类胚胎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会发生凋亡
15.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B.心跳与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
C.眼睛瞳孔扩张 D.胃肠蠕动加快
16.如图为某种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17.下列关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降低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8.“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会将母亲的所有核基因传递给后代
B.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C.捐献者携带的细胞核中致病基因都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D.三亲婴儿的培育需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雌性子宫内继续发育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0分)光照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人员将大豆分为三组,在相同的时间内,A组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持续照光处理,B组照光后进行弱光逆境处理,C组进行照光―荫蔽锻炼一照光一弱光逆境处理;检测三组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叶绿素a含量/(mg·g-1) 叶绿素b含量/(mg·g-1)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A 1.754 0.408 4.62
B 1.577 0.466 9.78
C 1.749 0.543 10.81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主要吸收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B、C两组大豆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A组大豆的,其原因可能是弱光条件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的含量,从而使大豆能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等物质用于暗反应,提高净光合速率。
(3)研究表明,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可以更好地提高大豆在弱光环境下的产量。结合题表信息分析,依据是__________。
20.(14分)野生黄瓜的叶片和果实都有苦味,苦味主要是由葫芦素造成的。虽然果实的苦味令人不悦,但叶片中合成并储存的葫芦素可以抵御虫害。黄瓜中葫芦素的合成主要受三种基因Bi、Bt和Bt2控制,其中Bi控制叶片苦味,Bt和Bt2控制果实苦味。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的叶片有苦味与果实无苦味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2)野生黄瓜的果实都有苦味,让某野生黄瓜突变体与Bt、Bt2基因纯合的黄瓜品种杂交,再让杂交所得的F1自交,F2中果实有苦味与无苦味的分离比例符合13:3,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由此可推测,F2果实有苦味的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发现了野生黄瓜的一个Bt基因突变体,可彻底避免苦味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①科学家已利用这一发现,培育出抗虫且符合生产要求的黄瓜新品种,据题意可知,该新品种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
②若基因突变后,其编码的肽链变长,则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_________。
③若Bt基因突变,则会使__________酶不能与基因结合,导致Bt基因不能转录和表达,从
而使果实无苦味;该酶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21.(11分)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免疫,物质Ⅱ为__________。
(2)细胞B、C、D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DC细胞外还有图甲中细胞_________(填字母)等。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免疫。
22.(12分)被誉为“荒漠警察”的虎鼬是捕鼠高手,一年能捕杀一千只以上的鼠。下图是新疆某沙漠荒丘上虎鼬捕鼠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虎鼬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有呼吸释放的热能不能为生物利用和_________等。鼠和虎鼬的同化量之和_________(填“>”“=”或“<”)图中植物的同化量。
(2)虎鼬遇到天敌时会从肛门分泌出臭液自卫,臭液属于_________信息,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
(3)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短时间内鼠就可恢复到原有的数量,也可通过减少鼠的食物来源等方法控制鼠害。除此之外,请再提出一种治理沙漠荒丘鼠害的较为持久的方法:__________。
23.(12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含有一种抗虫基因(Bt基因),通过产生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Bt抗虫蛋白),破坏鳞翅目昆虫的消化系统来杀死棉铃虫。科学家将该细菌的“杀虫基因”转移到棉花里,培育出了抗虫棉,让棉花也能产生Bt抗虫蛋白抵抗虫害。下图中箭头处为EcoRI或BamHⅠ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把Bt基因称为_________,可利用PCR技术获取并扩增B基因,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B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这是因为__________。
(2)构建重组质粒时,可将Bt基因连接到质粒的T-DNA序列中,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
(3)实际操作中,一般采用EcoRI和BamHI两种酶进行切割。与只采用EcoRⅠ酶切割相比,用两种酶切割的优势:一是避免_________,二是避免造成反向连接。
(4)检测到Bt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后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Bt毒蛋白,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还要对棉花进行__________检验。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1.【答案】A
【必备知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综合;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1
【详解】A、自由扩散属于跨膜运输,物质进出核孔并没有穿过膜,A错误;B、房颤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故可能是某些RNA输出细胞核障碍所致,B正确;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越频繁,故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单位核膜面积的核孔数目越多,C正确;D、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2.【答案】A
【必备知识】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过程;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1
【详解】A、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过程中有CO2产生,却没有水产生,A错误;B、有氧呼吸也可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在生物膜上进行,C正确;D、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过程中有CO2产生,场所却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3.【答案】D
【必备知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糖类的种类及分布;糖类的功能;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1
【详解】A、五谷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B、动物富含蛋白质,动物蛋白含有多种氨基酸,有利于人体补充必需氨基酸,B正确;C、蔬菜中的纤维素具有润肠通便等作用,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C正确;D、水果中富含糖类,但淀粉是非还原糖,D错误。
4.【答案】A
【必备知识】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A、人工选择可以有目的地淘汰某些人类不需要的类型,保留人类需要的类型,这样某些基因的频率会上升,另一些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长期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A正确;B、对野鸡进行人工选择时,直接选择的是其表型,B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生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生物的变异既有可遗传的变异,也有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生物的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子代,D错误。
5.【答案】D
【必备知识】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难度】2
【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X、Y染色体联会行为,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不存在联会现象,A错误;B、若等位基因位于I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也有关联,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性状均为雄性,所有隐性性状均为雌性;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性状均为雌性,所有隐性性状均为雄性,B错误;C、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位于Ⅱ区段,C错误;D、若基因E、e位于Ⅰ区段,则种群中果蝇有7种基因型,即XEXE、XEXe、XeXe、XEYE、XeYE、XEYe、XeYe,D正确。
6.【答案】A
【必备知识】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将水稻宽叶KY品系的萌发种子暴露在太空中,获得了窄叶突变体zy,利用的是太空环境引起的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包括DNA分子的复制(复制过程中DNA解旋为单链,易发生突变)和转录、翻译过程,故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
7.【答案】B
【必备知识】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控制相应的生命活动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A、心率增加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B、竞走过程中机体产热明显增多,但体温维持基本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仍基本维持平衡,B正确;C、行进过程中摆臂的动作会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C错误;D、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D错误。
8.【答案】D
【必备知识】植物对温度、光周期等的响应;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A、冬小麦开花需要长时间环境低温的诱导,该过程称之为春化作用。因此有利于冬小麦避免在寒冷条件下开花后无法结实,A正确;B、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B正确;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说明“淀粉体”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C正确;D、植物中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因素影响,依然可以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9.【答案】B
【必备知识】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A、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A错误;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B正确;C、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能进行循环利用,C错误;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的食物就越多,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10.【答案】A
【必备知识】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A、生态位的分化会使不同生物分别利用不同的资源,减少竞争,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B、群落内生态位重叠程度加剧使环境中有些资源得不到利用,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B正确;C、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出现生态位分化,导致重叠程度降低,D正确。
11.【答案】D
【必备知识】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关键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难度】2
【详解】A、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所选微生物的特点确定培养基的配方,筛选“寡营养”状态微生物时需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A正确;B、培养时间延长,随着营养物质浓度的下降,可能有利于生长缓慢的微生物生长,B正确;C、与普通培养基相比,选择培养基只适合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一般较少,C正确;D、细菌的生长除受主要营养物质影响外,还受pH、特殊营养物质、O2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
12.【答案】A
【必备知识】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关键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难度】3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营养成分不同,动物细胞培养基中含血清和血浆、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培养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大量细胞,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将细胞分散开,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将细胞分散开不需要用酶处理,B正确;C、在两者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对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了得到单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而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不需要,C正确;D、为获得杂交细胞,两者使用的诱导方法有所不同,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是灭活病毒促融,D正确。
13.【答案】B
【必备知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分析;
【关键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难度】1
【详解】A、研究分泌蛋白加工过程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放射性3H标记的亮氨酸,属于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B、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胰岛素发现过程中班廷把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运用了加法原理,B正确;C、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时在待测样液中加入新配的斐林试剂,不属于运用加法原理,C错误;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在细胞提取物中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属于运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
14.【答案】ABC
【必备知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A、8CLC相当于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全能干细胞,其全能性高于PSC(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对全能干细胞进行培养时,可能诱导分化出多种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A正确;B、人类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会出现92条染色体,B正确;C、细胞分化(或脱分化)都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PSC转化为8CLC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8CLC发育为人类胚胎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同时也有细胞的凋亡,因为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D错误。
15.【答案】ABC
【必备知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A、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A符合题意;BC、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同时使眼睛瞳孔扩张,BC符合题意;D、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胃肠蠕动,而人在紧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胃肠蠕动减慢,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C
【必备知识】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异同;
【关键能力】析图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是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C、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D、图丙细胞中的M、m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D错误。
17.【答案】ABC
【必备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能力】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A、建立生态农业,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系统总能量利用率,A错误;B、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会破坏环境,具有抗药性的病虫会保留下来,不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错误;C、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C错误;D、“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D正确。
18.【答案】CD
【必备知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A、母亲的核基因的一半会传递给后代,A错误;B、三亲婴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精子),B错误;C、捐献者提供细胞质,因此捐献者携带的细胞核中致病基因都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C正确;D、受精卵还需进行培养,获得的早期胚胎需移植到雌性子宫内继续发育,D正确。
19.(10分,每空2分)
【答案】(1)类囊体薄膜蓝紫光和红光(2)叶绿素bATP和NADPH(3)与B组相比,C组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后,其净光合速率更高
【必备知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2
【详解】(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参与光反应的进行。(2)由表对比A组(对照组)与B、C两组可知,弱光条件提高了叶绿素b的含量,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从而使大豆能产生更多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3)据表可知,与B组相比,C组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后,其净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可以更好地提高大豆在弱光环境下的产量。
20.(14分,每空2分)
【答案】(1)不是(2)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3/13(3)叶片有苦味,果实无苦味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RNA聚合(使DNA的双链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依次连接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必备知识】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瓜的叶片有苦味与果实无苦味不属于同一性状,所以不是相对性状。(2)由题意可知:让某野生黄瓜突变体与基因型为Bt、Bt2的纯合的黄瓜品种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F2中的果实有苦味与无苦味的分离比为13:3,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基因Bt与Bt2独立遗传,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F2中果实有苦味与无苦味的分离比例符合13:3”可推测,在F2植株中,果实有苦味的植株占13/16,果实有苦味的纯合子植株占3/16,所以F2果实有苦味的植株中,纯合子占3/16÷13/16=3/13。(3)①由题意可知:Bi控制叶片苦味,Bt和Bt2控制果实苦味;叶片中合成并储存的葫芦素可以抵御虫害。我国科学家发现了野生黄瓜的一个Bt基因突变体,可彻底避免苦味对黄瓜品质的影响。科学家已利用这一发现,培育出抗虫且符合生产要求的黄瓜新品种。综上分析可推知:该新品种的性状表现为叶片有苦味,果实无苦味。②在翻译过程中,随着核糖体沿mRNA移动,使正在合成的肽链不断延长,直到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肽链的合成才告终止。若基因突变后,其编码的肽链变长,则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延迟出现。③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识别并与DNA中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结合,使转录过程得以进行。若Bt基因突变,则会使RNA聚合酶不能与基因结合,导致Bt基因不能转录和表达,从而使果实无苦味。RNA聚合酶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使DNA的双链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依次连接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21.(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体液(1分)抗体(1分)
(2)B、C(1分)
(3)信息交流 A、C
(4)(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
【必备知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1)由图示中抗体的形态可知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物质Ⅱ为抗体。(2)细胞B、C、D依次为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即B和C。(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受体发生结合,进而激活信号分子,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且B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即图甲中的细胞A和细胞C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能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22.(12分,每空2分)
【答案】(1)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营养级的顺序不可逆转(或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
(2)化学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利用鼠的天敌或寄生关系进行生物防治
【必备知识】生态系统综合
【关键能力】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1)同化量=细胞呼吸消耗量+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虎鼬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由于呼吸释放的热能不能为生物利用和捕食关系不可逆转等,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设植物的同化量为a,则鼠的同化量小于0.2a,虎鼬的同化量小于0.04a,故鼠和虎鼬的同化量之和(0.24a)小于植物的同化量(a)。(2)臭液是有气味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虎鼬利用臭液自卫,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可直接杀死鼠,短期效果好而长期效果不好。若利用种间关系等降低鼠的K值,可以将鼠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因而生物防治是控制鼠数量,维持生态平衡较为持久有效的手段。
23.(12分,每空2分)
【答案】(1)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要两种引物,合成引物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2)T-DNA序列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
(4)抗原─抗体杂交抗虫接种
【必备知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综合;
【关键能力】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难度】3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含有一种抗虫基因(Bt基因),为生产抗虫棉,则Bt基因称为目的基因;PCR技术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技术,由于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要两种引物,合成引物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故利用PCR技术获取并扩增B基因,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B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2)T-DNA序列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构建重组质粒时,可将Bt基因连接到质粒的T-DNA序列中。(3)基因工程过程中,通常采用双酶切,其优势是:一是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二是避免造成反向连接。(4)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其最终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故检测到Bt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后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Bt毒蛋白,常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表达成功;转基因棉花是否培育成功还要对棉花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验:对棉花进行抗虫接种检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