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张PPT)
手工工场时期
第十四单元
第34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时空重点
资本主义萌芽
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哥伦布到达美洲
其他海上航线支线
14、15世纪
全球航路的开辟
16世纪
全球人口的迁移、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大西洋的“三角贸易”、太平洋的“丝-银贸易”
疾病的传播
殖民侵略扩张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1.全球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随着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愈加强烈,西欧人开辟了海上新航线。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造成亚非美地区长期的落后。
主题概览
内容导航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课时精练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经济根源: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社会根源:《 》在欧洲广泛流传。
(3)精神动力: 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的狂热。
(4)政治根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
(5)技术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6)直接原因: 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马可·波罗行纪
人文主义
奥斯曼帝国
思维点拨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5世纪,欧洲社会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封建王朝、天主教会、贫困市民等斗争激烈,但在开辟新航路问题上,却意见一致。因此,新航路的开辟是各种社会势力出于各种不同目的而共同推动的产物。
2.主要航线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家 方向 开辟的新航线
1487年 _______ 葡萄牙 从欧洲向东 抵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从欧洲向东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从欧洲向西 开辟了通往_____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船队 西班牙 从欧洲向西 完成了环球航行
迪亚士
麦哲伦
美洲
3.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2)航线开辟
区域 支持国家 时间 航海家 开辟航线
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 英国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发现_________
法国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 —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俄罗斯 — —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纽芬兰岛
南半球 英国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荷兰 1642—1643年 _______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塔斯曼
(3)主要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材料 不同的因果分析方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早期西方的探险和殖民征服上。……文化决定论同样也介入其中。在某种程度上,欧洲的扩张与文艺复兴所导致的创新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欧洲的扩张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在对欧洲扩张原因的分析上,那种比较简单的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也占有一席之地。按照这种观点,欧洲人的成就皆赖于他们掌握了几项新的技术发明。然而,与所有决定论一样,这种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所带来的问题同它所回答的问题一样多。为什么偏偏是欧洲人做好了采用新发明的准备?
重点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评析运用因果分析方法所得出的“文化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合理,表述清晰。)
答案 “文化决定论”“技术决定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和冒险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传播基督教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造船技术的进步,罗盘(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的改进和应用,都为远洋航行和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但以上两种观点都未能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奥斯曼帝国威胁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西方对于黄金的渴望、民族国家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2)表现: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
(3)影响:美洲的 人口减少;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印第安人
2.物种交换
(1)背景:新航路开辟,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选必2,第2课子目1)
①美洲物种传入欧洲
粮食 玉米 16世纪中叶,在_____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南欧
蔬菜 番茄 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作食用栽培。
18世纪末,经过欧洲改良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辣椒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②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选必2,第2课子目2)
物种 种类 历程
作物 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苹果、 、甜橙、柠檬。 蔬菜类:黄瓜、豌豆。 经济类:甘蔗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面粉食品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
水稻:由 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葡萄
西班牙人
禽畜 鸡、牛、驴、马、猪、羊等 这些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思维点拨
欧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的影响
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推动形成了独特的美洲文化,如感恩节文化、西部牛仔文化等,甚至还影响了政治文化,如美国的驴象之争。
(3)影响(选必2,第2课子目3)
①积极影响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 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玉米、马铃薯、甘薯也可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马铃薯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 等外来农作物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玉米
②消极影响:马、牛、羊等动物来到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3.疾病的传播
(1)因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2)表现:欧洲人将 、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响: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特点: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提升,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天花
2.表现
(1)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大西洋贸易: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和“ ”。
(3)白银输入中国。
3.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三角贸易
图解历史
三角贸易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
(1)葡萄牙: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2)西班牙: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 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3)荷兰、英国和法国: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菲律宾
2.影响
对非洲和美洲 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对亚洲 亚洲古老帝国受到冲击
对欧洲 引发 和价格革命。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 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 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的时代
对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商业革命
资本主义
大变革
概念阐释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材料 马尼拉帆船贸易是指1565至1815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航运贸易。这一时期,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社会经济嬗变为中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终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贸易循环体系:先通过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艺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运销到阿卡普尔科港,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西班牙人用这些白银采购中国商品,由此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1553年后澳门也成为另一个中转港。19世纪初,墨西哥爆发了独立战争,阿卡普尔科港被焚毁。1813年西班牙宣布终止马尼拉帆船贸易,1815年“麦哲伦号”从墨西哥驶回马尼拉标志着贸易的结束。
——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
重点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尼拉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答案 背景:新航路开辟,航海路线增多,航海技术发达;西欧列强殖民扩张,菲律宾、拉丁美洲及澳门成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拉丁美洲物产丰富,金银产量高;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艺高超、商品经济繁荣。
影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货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大大丰富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加剧了财富掠夺;垄断太平洋航线,获取暴利;作为中转地,马尼拉等地区发展迅速;加强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双向联系与发展,推进了早期全球化进程。
返 回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1.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对贵重金属的渴求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追求。
2.所谓早期殖民扩张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
3.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4.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国家,他们虽然掠夺大量财富,但没有将其转化为资本。
易错提醒
1.多视角审视新航路的开辟
精准读背
视角 内容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殖民掠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社会转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之间的关系
(1)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西欧的思想界,有利于思想解放。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3)14到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共同根源,这两大事件又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推动作用
市场空间范围扩大 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
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 美洲的玉米、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市场联系便捷 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加快,运载量迅速扩大
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
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市场主体力量增强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欧洲具有主导性 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
内容具有丰富性 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范围具有全球性 美洲的物种陆续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其他地区的物种传入美洲
结果具有两重性 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
时间具有长期性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返 回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6月浙江选考)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1
2
3
4
√
5
6
据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哥伦布欲从西到达东方,即他深信“地圆说”,故选A项;
达·伽马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
哥伦布没有到达东方,排除C项;
哥伦布抵达美洲,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
1
2
3
4
5
6
2.(2022·广东卷)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1
2
3
4
√
5
6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海外贸易发达,17世纪荷兰画家作品中出现的场景亦是受此影响,由此可见荷兰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A项正确;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B项错误;
荷兰凭借东印度公司的力量逐渐取代葡萄牙在东方的商业垄断,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强调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3.(2021·天津卷)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
1
2
3
4
√
5
6
据材料可知,葡萄牙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种植园为奴隶,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故选C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6
4.(2017·北京卷)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1
2
3
4
√
5
6
根据题干信息“《新发现》(NOVA 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北美洲,可知这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标志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
1
2
3
4
5
6
5.14世纪胡椒作为奢侈品受到贵族青睐,但16世纪价格下降后,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贵族将目光投向原产于美洲的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物种交流影响饮食结构
B.价格革命引发阶级变动
C.传统经济关系濒于瓦解
D.封建贵族经济地位下降
1
2
3
4
√
5
6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作为奢侈品的胡椒走入了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而且美洲的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也传入欧洲,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影响饮食结构,A项正确。
1
2
3
4
5
6
6.(2022·福建莆田二十五中模考)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
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D.极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
1
2
3
4
√
5
6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物种交流,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B项正确;
材料中小麦在美洲的种植、传播与近代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
奴隶贸易在15世纪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小麦种植主要服务于欧洲殖民者,“极大改善了原住居民的生活”说法错误,排除D项。
1
2
3
4
返 回
5
6
课时精练
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追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折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该航海家
A.得到葡萄牙王室支持
B.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C.经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D.成功到达东方实现了发财梦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依据材料“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可知,与发现美洲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B项正确;
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而非葡萄牙,排除A项;
哥伦布发现美洲没有经过太平洋,排除C项;
D项是麦哲伦及其船队的环球航行,排除。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下图为“英国发行的货币银便士的含银量(单位:公分)”。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银便士含银量的变化
A.源自美洲贵金属大量流入
B.巩固了庄园经济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推动了物价上涨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含银量的不断减少,使得银便士贬值,推动了物价上涨,故选D项;
银便士含银量急剧变化发生在1300年之后,此时美洲贵金属尚未流入,排除A项;
庄园经济中领主收取的是固定的地租,银便士含银量的变化会削弱庄园经济,排除B项;
银便士含银量的变化,扰乱了传统经济关系,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价格革命,更加扰乱了传统经济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3.(2023·嘉兴高三模拟)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A.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B.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C.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D.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非水稻传入美洲,并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即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故选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2022·杭州高三模拟)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 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 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每岁所入(美洲白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委托进行远洋航行,发现了美洲新大陆,①正确,②错误;
根据材料“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③错误;
从美洲掠夺白银为欧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④正确。故选B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2023·杭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下列国家人口结构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秘鲁——黑人人口占多数
B.美国——白人人口占大多数
C.海地——混血人种占多数
D.巴西——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如表是某历史著作的目录(局部),有学生在①②处填上下列标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章节 章节标题 章节内容
第23章 ① 欧洲人对世界各大洲的探险
近代早期亚洲的贸易和冲突
全球性的交流
第24章 ② 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
集权国家的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与启蒙运动
第25章 新世界 美洲的殖民社会
欧洲人在太平洋
A.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欧洲转型
B.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启蒙运动
D.三角贸易;宗教改革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全球性的交流”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因此①应当是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
根据材料“科学与启蒙运动”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近代以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欧洲社会的思想逐步得到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思想基础,因此②是欧洲转型。
综上,A项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在英国,茶叶原是贵族享用的奢侈品。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茶叶主要产自东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得到发展,大量茶叶进入英国市场,使“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不能体现茶叶贸易中心在英国,故C项错误;
“17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A.暴力掠夺,开拓市场 B.武力侵略,输出资本
C.野蛮暴力,劫掠财富 D.鸦片走私,抢夺财富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据材料“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属于封建殖民帝国,殖民扩张的直接目的是为奢侈享乐,所以大多采用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的方式,故选C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将原区域内发达的分工贸易扩展到了全球,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由此可见,运输成本的降低
A.推动了全球贸易分工
B.标志着分工体系最终确立
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增加了世界各国的出口额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提到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才最终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故A项正确;
运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贸易分工体系的形成,并非分工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故B项错误;
由“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可知,当时应为殖民扩张时期,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
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各国的出口额增加的结论,故D项错误。
10.(2022·江西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一位同学为了研究一个主题进行地图材料搜集,搜集到下面的这幅地图。
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从分散到整体世界的形成
B.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
C.经济全球化完全实现历程
D.科技革命与世界交通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6
17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
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材料展现了1400—1800年世界的贸易和世界贸易交通的状况,这一状况展现了世界各地从彼此隔绝到紧密联系局面的形成,A项正确;
B项以偏概全,排除;
经济全球化完全实现是在苏联解体、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事件之后,排除
C项;
材料主题是世界贸易与世界交通,体现不出科技革命,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资产阶级思想
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
C.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D.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接受基督教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中“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等信息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传播天主教,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2022·金华十校高三模拟)哥伦布曾在其航海日记中记载:“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下列关于哥伦布航行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传播新教是哥伦布航行的精神动因
B.“两位陛下”指的是葡萄牙的国王和王后
C.地理知识的进步为哥伦布航行提供理论支撑
D.哥伦布为世人留下了了解印度情况的珍贵史料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所学,随着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说开始流行,哥伦布是地圆说的坚定信奉者,C项正确;
传播的是天主教而非新教,排除A项;
哥伦布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排除B项;
哥伦布并没有到达印度,排除D项。
13.(2023·湖州高三一模)“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随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选择题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据材料“1500年时……交流中心”可知,公元1500年左右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故①正确;
伏尔泰在巴黎的普蔻咖啡馆讥刺封建贵族,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而不是推动民族意识觉醒,故②错误;
据材料只能得出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不能得出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故③错误;
“巴黎的普蔻咖啡馆……伏尔泰之类……可恶”说明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4.(2022·嘉兴高三测试)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神学理论遭受冲击且教会权威被沉重打击
C.加剧了亚非拉等广大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
D.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
15
16
17
欧洲人对美洲和非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因此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D项正确;
人类社会的交流与资本主义的曙光不符,排除A项;
B项是进化论带来的影响,排除B项;
C项不是强调殖民扩张对于资本主义的好处,与“曙光”不符,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15.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他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做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情。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A.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选择题
15
16
17
当时人们的思想尚未得到空前解放,故A项错误;
航海和造船技术是新航路开辟的优势,材料考查的是这种优势的原因,故B项错误;
资本原始积累是影响,并非原因,故C项错误;
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是以经济作为强大的支撑才会使欧洲人能为所欲为,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16.(15分)来自世界市场的白银深刻影响了明朝的社会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开辟新航路之时,就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上升的时候。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在西属美洲发现了两座大银矿,分别位于秘鲁的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西班牙人开采的白银主要运往两个地方,一个是西班牙,另一个是现在的菲律宾吕宋岛。白银运回西班牙,工业更发达的英国和荷兰等国把工业品卖给西班牙换回白银,之后这些白银又跟着印度洋航线被运往马六甲、菲律宾,后来葡萄牙甚至直接把白银运到了澳门。而吕宋(岛)则由于中国商人的帆船贸易,成为大量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要口岸。这两种贸易线路,我们现在叫作环南海的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银聚集地。很多研究著作指出,当时世界上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摘编自刘志伟《白银与明代国家转型》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二 中国在商业经济的扩张中似乎对白银有一种无限的渴求。白银由明初的不合法状态,到了晚明成为合法的货币。尽管白银的货币化并没有出现在明初的皇帝的诏令中,然而它却通过一个“过程”从无到有,即官方接受了白银并使之货币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照理会引起通货膨胀,但实际上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有能力吸收更多的白银,扩大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就业和生产。
——摘编自王国斌《白银资本·序二》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三 《明史·食货志》高度概括了正统初年以后的白银货币化过程,但赋税的折银并不始自正统。而赋税的货币化,也并不始自正统初国家法令向全国的推行。考诸历史事实,大规模的货币化是在成、弘以后在全国展开的,白银货币化极大地扩展,迅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赋役征收的货币化,而这更促使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推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货币化。根据白银货币化过程的分析,可以认为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既是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又是白银货币化的一个结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齐头并进的两大新兴海路贸易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1492年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并列举“环南海地区”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要港口。(5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名称: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
航海家:哥伦布。
港口:澳门、马尼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朝货币体制的演进历程,分析白银货币化与商品经济的关系。(5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历程: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关系: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3)指出正统年间“赋税折银”的表现。综合本题线索,试以一条鞭法的背景和内容为例,论证“明代一条鞭法的实行,既是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标志,又是白银货币化的一个结果”这一观点。(5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表现: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论证: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是中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化。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5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开放海禁;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
(2)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5分)
答案 主要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
原因:英国确立海上霸权;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5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影响: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