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张PPT)
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
第十六单元
第43讲
近代西方人口迁徙和文化的扩张与交融
人口迁徙和文化扩张: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在回应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过程中,被殖民者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也会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其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主题概览
内容导航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课时精练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一、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选必3,第7课子目1)
1.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族群变化
(1)原始居民: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传染病,造成美洲________大量死亡。
印第安人
(2)外来族群
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②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3)新兴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3.影响
(1)文化方面: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2)人口结构
①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
②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③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④混血人种成为 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拉丁美洲
思维点拨
地理大发现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1)从人口迁徙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徙。
(2)从人口迁徙的规模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
(3)对非洲黑人采取强制性国际间集体移民。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选必3,第7课子目2)
1.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 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
2.结果
(1)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3)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欧洲文化
思维点拨
英美等国在19世纪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黑人奴隶不断起义,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废奴运动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美等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英美等国一些政治家的长期努力。
材料 欧洲、非洲和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表(%)。
重点探究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16.08亿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指出三个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欧洲人口占比不断扩大: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两次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非洲人口占比不断下降: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美洲1750年之前人口占比减少,之后则不断扩大: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原住居民大量死亡;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选必3,第7课子目3)
背景 19 世纪初, 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概况 开始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____
______
美国 (1)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
澳大利亚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黑奴贸易
华工
出国
影响 在各地形成 ,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人街
二、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选必3,第12课子目1)
1.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
(1)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文化:多元性。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美利坚民族与 的形成。
2.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1)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残酷的殖民战争和掠夺,到19世纪上半叶,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
(2)社会居民: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美利坚文化
(3)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
①西班牙、 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② 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③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④在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大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 ,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⑤战争促成了战后 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葡萄牙
拉丁舞
奴隶制
考迪罗
概念阐释
考迪罗
考迪罗制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普遍出现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统治的独裁者的专制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考迪罗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期拉美独立战争时期,大多为推翻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作出贡献。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在拉美各国相继独立后考迪罗逐渐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障碍。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选必3,第12课子目2)
1.背景: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1)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________
___》,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2)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 和民族独立要求。
拿破仑法
典
民主意识
知识归纳
《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1)对于巩固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立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2)法典对于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肯定,赢得了法国广大农民的支持,成为拿破仑粉碎国外复辟势力,进行一系列战争的坚强保证。
(3)在对外战争过程中,拿破仑又把这一法典的许多条文和原则推广到广大被征服地区,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______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法治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俄国爆发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___
_____的武装起义,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波兰民族起义 1830年11月,华沙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德意志争取民族统一 1848年2月和3月, 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农
奴制
奥地利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选必3,第12课子目3)
1.概况
(1)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 、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民主
2.殖民侵略下的印度文化和埃及文化
(1)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博弈
①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 、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②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③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
(2)埃及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①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实行 。
②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法律体系
君主立宪制
思维点拨
战争对文化的影响各有不同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分别以欧洲文化为基础,形成了融合性的新文化,新文化重构了美洲文化。拿破仑战争使被侵略地区接受了启蒙思想,推动了被侵略地区的近代化;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被侵略地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
材料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三任美国总统。杰斐逊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保护自由特别是新闻出版自由的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态度,纵观他的一生,不改初衷。——摘编自《杰斐逊集》等
重点探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杰斐逊的观念及原因。
答案 观念:信仰天赋人权的理念,主张依靠法律保护自由;主张新闻出版自由,用以监督政府。原因:杰斐逊受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的影响,坚持民主共和的观念(监督政府防止暴政)、分权制衡和人民主权思想,这也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返 回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1.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到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
2.19世纪中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欧洲是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移民是迫于生存压力。
易错提醒
1.近代欧洲移民的原因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1)原因: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们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工具的革新,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入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掠夺,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丰富了美洲文化。
精准读背
2.美国文化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1)相同点:都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深受宗教的影响;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存在着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和歧视。
(2)不同点:美国文化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主体,吸收世界各种族各地域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不是本土的文化,是外来文化;拉丁美洲文化既包括外来文化,又保留了一部分本土文化传统。美国文化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观念;而拉丁美洲文化则体现了土著居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美国文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出现了拥有独裁权力的考迪罗。
3.评价拿破仑战争
(1)前期的战争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促进了欧洲封建势力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革命性。
(2)后期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利益,掠夺和奴役各国人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具有为资产阶级利益而向海外和欧洲大陆扩张争霸的性质。
返 回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18世纪,东印度公司共进口2.15亿件瓷器到英国,瓷器茶具成为英国家庭的常用器皿。最初中国的茶杯是无把手的,后来英国人学会了制瓷,并为烫手的茶杯加上了把,又将这一技术传回中国。这反映出
A.经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B.茶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念
C.中国茶文化得到英国人广泛认可
D.文化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
1
2
3
4
5
√
6
英国人吸收了中国用瓷器喝茶的文化习俗,在饮茶中,又改进了茶具,向中国输出,体现了文化在互相借鉴中向前发展,故选D项;
材料看不出“主要”,排除A项;
材料看不出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不能体现“广泛”,排除C项。
1
2
3
4
5
6
2.(2022·临沂模拟)据统计1851-1861年澳大利亚的全部黄金产量大约价值1.24亿英镑,相当于当时世界黄金产量的40%,在1854-1870年,有价值3 531 956英镑的886 065盎司的黄金和价值560 627英镑的黄金制品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输往中国;仅在1856年,就有116 903盎司黄金和价值50万英镑的黄金制品流往广州。对于大量黄金流入中国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外国对中国进行的资本输出
B.反清势力用金钱支持太平天国
C.中国在对澳贸易的出超地位
D.在澳华工积累的财富汇往国内
1
2
3
4
√
5
6
材料反映了1854-1870年大量黄金从澳大利亚输往中国,D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列强主要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并非资本输出,且材料未体现投资,排除A;
当时广州并不属于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排除B;
材料没有中国输出的情况,无法得出“出超”的结论,排除C。
1
2
3
4
5
6
3.(2022·烟台模拟)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单位:百万)
1
2
3
4
5
时间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撒哈拉以南 拉丁美洲
1400年 70 74 52 60 36
1600年 110 145 89 104 10
1800年 330 180 146 92 19
A.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的趋势
B.近代殖民活动影响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
C.撒哈拉以南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
D.殖民侵略导致亚非拉人口下降与生产破坏
√
6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近代殖民侵略,贩卖非洲人口、屠杀拉丁美洲原住居民,使其人口下降,生产遭到破坏,D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人口有上升趋势,但拉丁美洲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排除A项;
1
2
3
4
5
时间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撒哈拉以南 拉丁美洲
1400年 70 74 52 60 36
1600年 110 145 89 104 10
1800年 330 180 146 92 19
6
通过表格只能看出近代殖民活动导致拉丁美洲人口减少,并不能看出其人口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
表格只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人口先增多后减少,未表示传染病入侵使其人口减少,排除C项。
1
2
3
4
5
时间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撒哈拉以南 拉丁美洲
1400年 70 74 52 60 36
1600年 110 145 89 104 10
1800年 330 180 146 92 19
6
4.(2023·郴州月考)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
C.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D.移民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
1
2
3
4
√
5
6
根据材料可看出,美国的移民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来源较广,这种移民格局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的形成,A项正确;
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白人移民占主导的地位被改变,排除B项;
“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项。
1
2
3
4
5
6
5.(2022·沈阳模拟)有学者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的华工》一书中指出,19世纪60年代,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4/5的工程,工种除了体力工程外,还有重要的技术工作,如爆破、铁匠、驾车、中医等,华工的死亡人数至少有1 200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无情
B.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和影响
C.北美最早铁路与华工血泪
D.海外华裔族群的发展历程
1
2
3
4
5
√
6
1
2
3
4
5
美国华工是海外华裔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60年代,美国华工参与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D项正确;
材料与资本主义制度无关,排除A项;美国种族制度诞生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排除B项;
中央太平洋铁路不是北美的最早铁路,排除C项。
6
6.(2022·滨州月考)1910年,墨西哥爆发了反对波菲利奥·迪亚兹独裁统治的革命,导致“大批难民从普雷西迪奥入境美国寻求避难”。要求避难的人数之多,以至于在1915年出现了210名受伤的墨西哥军人非法进入美国的现象。这表明
A.世界大战引发难民问题
B.民主进程决定移民方向
C.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移民
D.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
1
2
3
4
5
√
6
1
2
3
4
5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爆发革命,引发大规模的避难潮,这表明政局变动是影响墨西哥人向美国迁移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北美洲基本没有影响,排除A项;
B项“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不涉及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的信息,排除D项。
返 回
6
课时精练
1.(2022·泉州月考)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反映了
A.印第安文明被欧洲白人文明所同化
B.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C.印第安人的文化发展进程被殖民侵略打断
D.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程度与其他大陆相近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部分地区已经发展出了较高的文化,如果不是被征服,中南美洲会出现一个不亚于其他洲的文化,这说明欧洲殖民者打断了印第安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
2.(2023·赣州模拟)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人口流动
B.西方国家贩卖黑奴贸易的泛滥
C.美国实施种族歧视政策
D.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0% 2.40% 18.30%
1750年 19.20% 1.60% 13.10%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人的残酷屠杀,尤其是屠杀印第安人,主要是为了满足欧洲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早期殖民扩张使美洲人口锐减,贩卖黑奴又使非洲劳动力锐减,所以导致美洲与非洲人口比重严重下降,欧洲人口比重相对上升,D项正确;
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揭开序幕,排除A项;
黑奴贸易主要是把非洲的人口贩运到美洲,无法全面解释材料中美洲人口比重下降的问题,排除B;
在1750年,美国还没有成立,排除C项。
3.(2023·衡水模拟)“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道路中的先行官,对加快太平洋铁路在1869年的通车做出无可替代的历史功绩的,正是远涉重洋沉默奉献的攻无不克的冲锋队和敢死队的外来中国农民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运输决定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B.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C.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D.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强调的是铁路运输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官,而太平洋铁路建设者是华工,据此可知,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B项正确;
“决定了”“贡献最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
材料反映的是华工对太平洋铁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不能代表华工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排除D项。
4.(2022·太原质量检测)下表是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据此可知,外来移民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人)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 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 781—12 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 926—21 196
A.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主 B.与美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相关性
C.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D.主要受到了美国新兴产业的吸引
√
根据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可以发现,移民从1851年到1882年增长很快,而同时专利证书也实现了同样的增长,可见移民与美国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故选B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人)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 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 781—12 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 926—21 196
5.(2022·怀仁模考)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而且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
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
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
6.(2023·福州月考)下图是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墨西哥的历史时这样评价:“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的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
A.文化碰撞与融合
B.文化侵略与反抗
C.文化创新与继承
D.文化交流与借鉴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大神庙、西班牙殖民者的教堂和墨西哥独立后的外交部大厦组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墨西哥“混血民族”形成的历史,体现了近代以来欧洲殖民扩张在美洲引起的文化碰撞与融合,A项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2023·佛山模考)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原住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北美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项;
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8.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分成3部分: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岿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这说明拉丁美洲
A.文化具有多元性
B.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
C.人口具有等级性
D.欧洲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依据材料“跳拉丁舞时,上半身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可以看出,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种族歧视,排除B项;
材料不能体现人口的等级性,排除C项;
材料不能反映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9.(2023·保定月考)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认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了,分裂了,而且易受攻击,所以白人统治者看起来不再能统治殖民地的人民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自己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更加不愿意成为顺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臣民。”他意在强调
A.一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
B.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拿破仑战争传播启蒙思想
D.二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战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A项;
材料与拿破仑战争无关,排除C项;
一战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排除D项。
10.下表是英国奴隶贸易过程中的大事摘录。这反映了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时间 大事
1562年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A.英国人权观念的普及 B.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
C.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
√
表格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由奴隶贸易大国到最终废除奴隶制的过程,16、17世纪,英国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所以大力进行奴隶贸易,18、19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过渡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以开拓市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目的,加上启蒙思想的传播、废奴运动等因素,英国最终放弃了奴隶贸易,整个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故选C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2022·大连月考)下图是16—19世纪美洲人口构成的变化。其中美洲原住民人口的变化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美洲
原住民人口下降,这既减少了原住民对殖民者的
抵抗,也使得欧洲殖民者开启了黑奴贸易,故选A。
美洲被纳入世界市场的表现是美洲的原产作物进入
欧洲,排除B。
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对殖民地的掠夺,这和美洲人口锐减关系不大,排除C。
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
12.(2022·聊城模考)在美洲奴隶较多的地区,非洲语言、印第安语和欧洲语言融合成了克里奥尔语。到了18世纪,美国的南部占人口总数3/4的黑人都用此进行交流。这一现象反映了
A.非洲语言在发展中消亡
B.美洲多元化文明的形成
C.美洲地区经济发展加速
D.殖民扩张带来文化融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近代以来,非洲语言、印第安语和欧洲语言在美洲交融、发展为克里奥尔语,反映了殖民扩张带来文化融合,D项正确;
美洲新语言的形成,不能说明非洲语言在发展中消亡,排除A项;
一种混合语言的产生不能说明美洲形成了多元化文明,排除B项;
美洲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13.(2022·福州月考)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A.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
B.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
C.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民众意识的觉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选择题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人民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14.(2022·杭州高三月考)19世纪中后期,大批华工被贩卖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开采金矿,金矿开采完毕后,由于遭受歧视,很多穷苦的华工只能蜗居在唐人街里,以种菜、做家具、做厨师等方式来谋生,那些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这些华工
①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融入了当地的主流文化
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
材料“巧夺天工的中式家具以及中式餐馆里的可口饭菜,成功地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表明华工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①正确;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中,国际政治地位并未提升,故②错误;
华工受到歧视,只能在当地的唐人街生存,并未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故③错误;
材料中的中式家具和中式餐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华工生产的中式家具和中式餐饮的热销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故④正确;
选择C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5.(2022·大连期中)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福斯塔特遗址,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 000片,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且器型、色彩、花纹、风格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据此推断
A.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范围较为广泛
B.海外贸易促进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C.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
D.商路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选择题
15
16
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和中国陶瓷的仿制品,可以推断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
仅埃及一地文物的发现,不足以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为广泛,排除A项;
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与埃及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的仿制品”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不能说明古代埃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6.(15分)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三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 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4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论证: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
影响: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5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成就: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
影响: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新文化;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3)认真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结论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正确。)(6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历史解释:从趋势看,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知识精英移民成为新趋势。从原因看,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在近代,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而引起,导致欧洲人口大量流向美洲和澳洲,非洲奴隶和华工被作为苦力流向美洲、澳洲。在现代,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结果,如西欧和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地区吸收了不发达地区的大量劳动力和知识精英。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