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1张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
第十八单元
第4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时空重点
1960年
1967年
1947年
1949年
1959年
华约
成立
欧共体成立
1955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68年
1985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3年
万隆会议召开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北约成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纳米比亚独立
欧盟成立
联合国成立
1945年
1961年
1969年
20世纪90年代
1995年
1999年
2003年
不结盟运动兴起
进入信息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美国轰炸南联盟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东、西德成立
“非洲年”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古巴独立
美国人登上月球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在对峙过程中,美苏互有攻守,既有对抗,也有缓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同时随着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两极格局中又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主题概览
内容导航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课时精练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一、“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含义
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 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 ”的演说。
国家利益
1947
杜鲁门主义
4.主要表现
项目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 ____________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49年,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概念阐释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西欧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材料 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另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欧共体的建立。还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既加速了欧洲的分裂又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迟萍萍、李海龙《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
运用世界史的史实,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重点探究
答案 示例
观点:马歇尔计划造成了欧洲的分裂。
论证:二战后美国实力膨胀,欧洲衰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美国扶持欧洲抵御苏联以建立其霸权,针对其做法,苏联阻止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成立经互会。由此,马歇尔计划实施后,两个具有相当规模、性质不同的世界市场同时存在,并围绕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欧洲陷入了分裂的状态。总之,马歇尔计划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对立,造成了欧洲的分裂。
二、 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
(1)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2)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思维点拨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1)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 ”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 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政治大国
第三世界的兴起 1955年 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
(2)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概念阐释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已宣告独立,但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军事威胁,面临着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峻任务。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表现
20世纪70年代 日趋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5年以后 走向缓和 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重点探究
答案 现象: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对重大国际问题拥有了表决权。
问题:这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内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摘自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讲话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多极化力量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返 回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1.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针对的都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而不是 1949年4月北约组织的建立。
4.“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
5.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易错提醒
1.“冷战”的起源问题的争论
观点1: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有学者指出,美苏之间爆发冷战绝非偶然,而是战争后期两国在波兰问题和德国问题上利害冲突的延伸。
观点2: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或仅仅是由美国的政策和措施引起的。
观点3:强调英国在冷战形成中的主动作用。英国由于自身力量不足,为抵抗苏联的不断扩张,于是“拉拢美国结成亲密的联盟”。
精准读背
观点4: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冷战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阵线分明 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主导力量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斗争方式 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体现矛盾 体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对峙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美苏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
返 回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2·6月浙江选考)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与西欧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B.“赤字”问题是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
C.欧元的启用加剧了欧美间的贸易战
D.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国内贸易
1
2
3
4
5
√
6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60至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美国受到日本和西欧的冲击,这意味着日本与西欧的崛起挑战美国的经济霸权,A项正确;
上述矛盾产生的根源是日本和西欧自身经济发展引发的,而非“赤字”问题,排除B项;
1999年欧元诞生,排除C项;
材料没有提及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对比数据,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1
2
3
4
5
6
2.(2020·1月浙江选考)二战后,美苏争锋,冷战局面出现。如图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示意图,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美苏核赌博造成的危机是冷战背景下第一次“
特种战争”
②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华盛顿、纽约处在导
弹射程之内
③美苏对抗与危机虽不时发生,但双方力图寻
求途径达成妥协
④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
2
3
4
√
5
6
由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示意图可以看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华盛顿、纽约处在导弹射程之内,美国也对古巴实行了海上封锁,故②④正确;
1
2
3
4
5
6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背景下第一次
“特种战争”指的是越南战争,故①错误;
从结果来看,双方力图寻求途径达成妥协,故③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②③④,故D正确。
3.(2021·1月浙江选考)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日益强烈。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1
2
3
4
√
5
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D正确;
国际经济新秩序尚在形成之中,A排除;
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是南斯拉夫、印度和埃及,B排除;
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
2
3
4
5
6
1
2
3
4
5
4.(2021·河北卷)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6
√
根据材料丘吉尔用鹰形容美国,苏联外交官每天用镰刀去戳鹰,“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可知二战后美苏关系紧张,B项正确;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排除A项;
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排除C项;
材料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
1
2
3
4
5
6
5.(2022·山东卷)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 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
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
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1
2
3
4
√
5
6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学者倡导欧洲国家迅速采取行动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避免欧洲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说明学者认为欧洲受到挑战并对未来有所担忧,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发展模式,排除A项;
材料主要是强调学者对欧洲的认识,没有涉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威胁,排除D项。
1
2
3
4
5
6
6.(2021·重庆卷)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月的枪声》,该书叙述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发生的一系列很小的、不重要的事件,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军事冲突。肯尼迪想让国家安全委员会重视
A.维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B.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
C.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D.收缩美国海外军事力量
1
2
3
4
√
5
6
由材料可知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的书中,叙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因很小的、不重要的事件最终导致了世界性的战争,警示提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的能力,故选B项;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丧失核垄断地位,排除A项;
《8月的枪声》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且材料并未提及对待苏联的态度,排除C项;
20世纪60年代美国扩大海外军事力量,排除D项。
1
2
3
4
5
返 回
6
课时精练
1.(2022·临沂高三二模)下图中的两幅漫画体现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态度。这主要是由于
A.价值观念不同
B.时代背景不同
C.研究视角不同
D.政治立场不同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同一个历史
事件,由于各自政治立场的不同,
其所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故选
D项;
价值观念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立场的不同,排除A项;
两幅漫画所创作的时间都是1947年,说明其时代背景是相同的,排除B项;
两幅漫画所体现的主题是相同的,涉及的都是美国与欧洲的关系,说明二者的研究视角是相同的,排除C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2022·金华高三模拟)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意在对抗苏联。下列关于“北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应对“华约”的挑战而建立
B.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C.由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12国创立
D.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B项正确,排除C、D项;
“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排除A项。
3.据统计,马歇尔计划共对西欧投入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不过,有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完善的计划,反而忽视了欧洲重建的许多最基本的需求。导致“缺乏系统”“忽视”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冷战的需要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德国分裂的制约 D.西欧联合的排斥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且还要控制欧洲,把欧洲作为其与苏联冷战的前沿阵地,故选A项;
朝鲜战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
德国分裂是美苏对峙的产物,并未对美国产生制约的作用,排除C项;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西欧,被西欧联合排斥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4.(2022·莆田三模)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经历了从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制度进行对外暴力干预到用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程序来规范其他国家的行为,要求相关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来维护现存国际体系和国家程序的过渡。这一变化反映出冷战后的美国
A.对外放弃武力威胁
B.建立了单极世界格局
C.综合国力大大下降
D.霸权主义呈现新形式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体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变化,即霸权主义形式发生了新变化,故选D项;
从材料来看,美国对于违背其意志的国家仍没有排除动武的可能性,排除A项;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只能代表美国的态度,无法反映世界的格局,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美国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其实力的衰落,排除C项。
5.(2022·义乌市高三)1953年9月,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战争)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B.促使新中国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
C.推动中国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迈进
D.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毛泽东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A项正确;
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
早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C项;
材料不能说明朝鲜战争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
6.(2022·稽阳联谊学校高三模拟) “我不是要发出最后通牒,而是说明一项事实,如果不撤除那些基地,我们就要把它们搞掉。总统非常尊敬大使的国家和贵国人民的勇气,贵国也许会感到必须采取报复行动,但是这一行动结束以前,死的不仅是美国人,俄国人也免不了要死。……我们只有很少的几个小时了,我们需要立刻得到苏联的回答。”肯尼迪政府的要员在他的回忆录中记录的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德国的分裂
C.柏林墙的修建 D.朝鲜的激战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一局,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因此由题干“撤除那些基地、肯尼迪总统”等信息推断是古巴导弹危机,A项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2022·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乌克兰问题有其复杂的历史经纬,局势演变至俄乌两国刀兵相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冷战结束后,北约的多轮东扩是造成地区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下列关于北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约的建立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②北约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③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④联邦德国是北约创始成员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约建立于 1949 年,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1946 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①错误;
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②③正确;
联邦德国并非北约的创始会员国,而是在 1955 年加入北约,这也加快了苏联建立“华约”的步伐,④错误;
B项正确,排除A、C、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2023·浙江百师联盟高三调研)英国正面临的危险是,欧陆六国可能会取代英国成为“北大西洋联盟的第二号成员”,这一集团的影响注定会削弱英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继续待在共同市场之外并继续同六国竞争,英国将在政治上处于美、苏、西欧大陆以次的地位,在政治和外交上将有被孤立的危险。同时,未来世界的外交渠道有可能会绕过英国而从欧共体通过,从而给英国的大国地位及其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威胁。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处境是
A.第三世界的领袖 B.欧共体的创始国
C.国际地位受到削弱 D.与美国结盟对抗整个世界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根据材料信息“如果英国继续待在共同市场之外并继续同六国竞争,英国将在政治上处于美、苏、西欧大陆以次的地位,在政治和外交上将有被孤立的危险”以及“有可能会绕过英国而从欧共体通过”可知,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处境是国际地位受到削弱,故C项正确。
英国不属于第三世界阵营,故排除A项;
英国并不是欧共体的创始国,故排除B项;
英国并没有与美国一起共同对抗整个世界,故排除D项。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2022·秦皇岛高三模拟)2012年,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伊朗举行,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首席议员说:“与其说是‘不结盟’,还不如说是‘反美国家联盟’,(它的)首脑就是新主席国伊朗的哈梅内伊,加上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和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遭到了美国的极力破坏
B.从团结合作走向分裂
C.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认为不结盟运动是反对美国的,这正说明不结盟运动威胁和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对不结盟运动的破坏,排除A项;
B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夸大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排除。
10.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16
17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在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故D正确。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2022·青岛高三二模)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飞机制造业、军火业、造船业等军需企业予以彻底摧毁、拆除。1952年,美国却将战后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这基于
A.日本民主化改革失败
B.日本军部法西斯抬头
C.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D.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彻底摧毁、拆除了日本的军需企业,意在铲除日本法西斯势力,后来随着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为了制衡中国,称霸亚洲,又有意扶植日本,故选D项;
日本民主化改革失败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日本军部法西斯抬头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排除C项。
12.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 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这里面又有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美国此举
A.基于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增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力量
C.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态势
D.意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世纪60年代正是大量民族国家产生并发展的时期。冷战背景下,美国大力援助发展中国家,意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项正确;
20世纪60年代经济多极化趋势尚未加强,排除A项;
美国援助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B项;
美国的援助并未直接针对苏联,因此不能加剧冷战对峙的态势,排除C项。
13.(2022·宁波镇海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人物为美苏两国领导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
漫画说明当时美苏
A.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B.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
C.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与需求
D.提倡军事克制,反对热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由漫画中的“让我们给这玩意儿加把锁吧”及“核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与和谈,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危机结束,可见在美苏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B
项正确;
材料只体现了“冷战”,排除A项;
美苏在争霸中极力争夺利益,排除C项;
由材料无法推出提倡军事克制,反对热战,排除D项。
14.两极格局终结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欧盟希望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依赖美国的状况
②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③中国参加反霸权主义的不结盟运动
④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
根据所学,中国并没有参加反霸权主义的不结盟运动,③错误;
①②④都是多极化的表现,B项正确,排除A、C、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15.(2022·荆州高三模拟)1993年克林顿脱口而出说:“我想念冷战。”随后,有一位美国人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才能使它团结起来。”以上材料表明
A.美国的综合国力还有待提高
B.冷战客观上产生了积极作用
C.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团结
D.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选择题
15
16
17
根据材料可知,克林顿和另一个美国人,都表达了对“冷战”的思念和肯定,其原因是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内部的团结和发展,这说明冷战客观上产生了积极作用,B项正确;
美国综合国力是否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冷战不是战争,排除C项;
1993年美苏争霸已结束,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择题
15
16
17
16.(2021·1月浙江选考)(15分)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二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三 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 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弾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4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
原因: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分)
答案 科学家:法拉第。
成就: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
特点:“科”“技”结合的典范。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6分)
答案 “代表战”:朝鲜战争。
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观点: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论证:“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的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0分)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示例
观点: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但其霸权地位也受到部分削弱。
论述: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霸权地位受到部分削弱。美苏长期对抗,也消耗了美国实力,动摇了霸主地位;扶持德国和日本复兴,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美国经济和政治霸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拖累了美国,削弱了其霸权地位。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