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年级下册3.3-3.4 重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年级下册3.3-3.4 重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09:14:57

文档简介

第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重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重力的方向与示意图
1.如图是小明在双休日时去公园玩过山车的情景。下列关于此过程中小明自身重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B.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D.方向变化,大小不变
2.(2022八上·宁波期末)下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正在上升的小球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C.斜抛向空中的铅球 D.挂在墙上的小球
3.(2021七下·拱墅期末)在跳台滑雪中,人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
A.B.C.D.
4.(2022八上·海曙月考)下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B.C.D.
5.如图所示为手拉质量为0.4kg的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
计算这个做圆周运动的小球的重力是多少牛顿。(g取10 N/kg)
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5)
(6)(7)
6、如图所示,物块A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请画出物块A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7、请在图中画出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的大小与探究
【例题1】把一个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 )
A.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B.重力不变,质量变小
C.质量和重力都发生变化 D.质量和重力都不发生变化2·1·c·n·j·y
【例2】(2021秋 福清市期末)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受到的重力比他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小。在空间站中,宇航员进行体能锻炼时,效果最好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举哑铃 B.做俯卧撑 C.拉弹簧 D.引体向上
【例题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例题4】小明在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读数是60kg,这时小明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如果他到月球上,月球对它表面上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月球上小明的质量为_______,重力约为_______。(g取9.8N/kg)21教育网
6.行星“葛利斯581d”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航天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 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g取10N/kg)(  )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7.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 ,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 kg
B.在地球上重为600 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 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 cm需要6 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 N的拉力
8.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甲航天员在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另一乙航天员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
A.甲乙测量结果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
B.甲乙都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
C.甲测量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乙的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
D.甲测不出物体的质量,乙测得的质量和地球上一样
9.(2021八上·慈溪期中)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图示,每只钩码的质量是 50g。
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钩码数/只 钩码质量/kg 钩码受到的重力/N 钩码受到的重力跟质量的比/(N·kg-1)
1 0.05 0.5 10
2 0.1 1 10
4 0.2 2 10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2)若该同学在弹簧秤下挂了7只钩码,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N。
10.小明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千克 重力/牛 比值( )/(牛·千克-1) 比值平均值/牛·千克-1)
0.10 0.99 9.9
0.20 1.96
0.30 2.91 9.7
(1)在实验探究中,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   和    。
(2)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
(3)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步骤):   。
(5)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填“变化”或“不变”)。
②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   。
③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   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6)若有个质量为60千克的航天员,则他在月球上的重力为   牛,质量为   千克(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 )
11.(2021七下·滨江期中)小林在探究“重力的大小的相关因素”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 (kg) 重力G(N) 比值g (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表可知,造成g值不同的因素之一可能是:   。
②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三、重力的应用
【例题1】小明利用重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正,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把画的左边调高一些 B.把画的右边调高一些
C.换用质量较小的重锤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地面垂直
(例1) (例2)
【例2】(2019 泰安模拟)有关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实验中发现,随着β角的改变,α角也跟着改变,而悬线OA的方向始终不变。据此可知,重力方向总是_______,建筑工人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重垂线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如图乙。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重垂线如图丙所示,则这堵墙一定是向_______倾斜(填“东”“西”“南”或“北”)。【版权所有:21教育】
【例3】.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光滑半圆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圆面上静止放置一条匀质、柔软、不可伸长的细棉线。棉线的两端A、B恰好与桌面不接触。棉线的最高点为C点。D点为线段OC的中点。则棉线的重心位置为(  )
A.C与D之间的某一点 B.D点
C.O点 D.D与O之间的某一点
4.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用力将鸡蛋扔在地上,鸡蛋不破 D.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
5.正在太空中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在完全失重的中国空间站的实验舱里,无法完成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让笔记本悬浮在空中
C.用重垂线校正物体是否竖直放置 D.用握力棒锻炼臂力
6.小科利用量角器、重锤和细线自制水平仪,放置于桌面上(如图),则该桌面(  )
A.左面低,右面高 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7.(2020八上)如图所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正确的是(  )
A.“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不倒翁”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8.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正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一边平行
9.利用重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B.C. D.
10.(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支杆OB固定在木板BC上,小球A通过细绳悬挂在杆端O处,利用此装置可以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缓慢增大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虚线始终与BC垂直)之间的夹角α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剪断悬线,小球将沿   (选填“OA”,“OA偏左”或“OA偏右”)方向下落。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乙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倾斜。
(10) (11)
11.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变化/不变);
(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重力方向是    .
(3)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如图乙所示,可以用图乙所示的水平仪R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当AB中空气泡在AB     位置时,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端,则表示A端的墙面    (选填“高”或“低”).
考点四、力的测量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 cm,当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 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 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70 N   B.10 N   C.35 N   D.20 N
3.如下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G=5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 N,0      B.0,10 N C.5 N,10 N D.5N,5 N
4.弹簧测力计在端点附近断裂,小明把断裂的那一部分取下,将剩余部分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点,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为测量值M,弹簧没有断裂前测量相同的力的测量值为N,比较两次测量值的大小则(   )
A.M比N大 B.M比N小 C.M等于N D.以上都有可能
5.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6. 如图所示,a、b、c三只弹簧秤上接连挂着三个重均为4牛的钩码,若弹簧秤自重不记,那么三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
A.12牛、8牛、4牛 B.12牛、0牛、4牛
C.4牛、4牛、4牛 D.12牛、0牛、0牛
7.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厘米。
(2)弹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__厘米,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8.如图1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2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 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2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如图2所示),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 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9、如右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图(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伸长长度每增加1cm,弹力增加 2 N。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
10.(2022七下·东阳期中)某同学学习了“力的测量”,为深入研究弹簧秤的原理,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的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如表的数据。
所挂钩码的个数(个) 0 1 2 3 4
弹簧长度(cm) 8 10 12 14 16
弹簧伸长量(cm) 0 2 4 6 8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   。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L1、L2,组成如图甲、乙两种装置,则甲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   cm,乙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   cm。(弹簧的重力不计)。
五、牛顿第一定律与探究
【例题1】(2021秋 昆明期末)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变为竖直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  )www-2-1-cnjy-com
A.立即停止运动
B.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
D.继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
【例2】(2021秋 南岸区期末)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总结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这条定律。这也说明了力    (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1-c-n-j-y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3.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  )
A.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B.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C.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D.大量的实验和科学家的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4.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2021七下·台州期末)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三种不同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选填“相同”、“不同”),实验发现小车在   是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在此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可以得出:若   的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
(1)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高度滑下,其目的是   。
(2)实验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7.“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材料一:400多年前,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材料二: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材料三:牛顿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实验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相同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规律 B.真空不能传声 C.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3)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4)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可多选)    。
A.科学知识是稳定、持久和确定的
B.科学知识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
C.判断科学知识是否正确需要多个实验的共同求证
D.对前人已有理论的合理批判会使科学有重大发现
E.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科学知识发展
六、惯性及其应用
【例题1】(2021秋 沂源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这个实验说明(  )
A.所有棋子都有惯性
B.飞出去的棋子有惯性
C.上面落下的棋子有惯性
D.最下面静止的棋子有惯性
【例2】(2021秋 徐汇区校级期末)小张同学行走时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张原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   ,所以身体向前倾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例3】.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例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活动中的一带,是指驾乘汽车要正确使用安全带,系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在    (选填“急停”或“急加速”)时,由于    带来的危害。
【例5】.(2021 阜阳模拟)如图所示,在相同的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的小轿车和满载货物的卡车,小轿车具有的惯性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满载货物的卡车具有的惯性。
【例6】.(2021 铁东区模拟)小明在厦门游玩时乘坐地铁2号线。上车前爸爸告诉小明:图中的地铁安全门可以防止乘客被卷向急驰的列车。小明乘坐地铁进站刹车时,小明感觉到身体向前倾。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帮小明解释“乘客被卷向疾驰的列车”和“身体向前倾”的原因。
【例7】.爸爸驾车送小明上学,在行车时小明看到方向盘前的中控台上放有两包香烟,如图甲;某时他看到香烟突然向中控台的左侧移动,如图乙。此时是因为车突然   (“加速”、“减速”、“左转”、“右转”)时,因香烟具有   造成的。同时,小明还看到前挡风玻璃上也有两包“香烟”(乙图箭头所指位置),玻璃上的“香烟”形成的原理是光的   。
(7)(8)(9)
8.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弹簧上。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若小球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下列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仍保持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直线运动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龙舟前进的力是水对船桨的力
B.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10.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B.高速公路上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
11.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12.忽略一切阻力,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3.(2022八上·慈溪竞赛)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小车上有一充满液体的密闭容器,容器内分别静止着气泡P、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Q、沉底的金属球M.当小车带着容器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三个小球的位置相对容器的运动情况是(  )
A.P球不动,Q球向左,M球向右 B.P球向左,Q球不动,M球向右
C.P球向右,Q球不动,M球向左 D.P球向左,Q球向右,M球不动
14.把一叠硬币放在桌子上,用一根薄塑料尺贴着桌面迅速打击底部的硬币。
(1)实验结果是被击中的硬币飞出,其他硬币不动。
对上述实验现象有以下几种解释,这几种解释都有错,请你在错的地方画一条横线。
A.最下面的硬币受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
B.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
C.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
(2)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是:这叠硬币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被击中的硬币由于受到塑料尺的   的作用,改变原来的   状态,飞出去,而其他硬币没有受到塑料尺的力的作用,由于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七、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题1】.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例题2】.有一热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突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继续匀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继续减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题3】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例4】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匀速下降的起重机 D.沿直滑梯匀速下滑的小孩
【例5】.(2021 沙依巴克区三模)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两者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匀速运动,且B在A的正前方。假设小车上表面无限长,不计空气阻力,当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A>mB,则肯定相碰 D.若mA<mB,则一定不相碰
(5) (6)
【例6】.(2022 广州二模)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如图是公交车突然减速前进,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旁边小轿车上的乘客看到此公交车正向东远离他,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公交车可能是向西运动
B.小轿车一定是静止的
C.若小轿车是运动的,则它一定向西运动
D.若小轿车向东运动,它的速度一定小于公交车
【例7】.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8) (9)
【例8】.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所示),驾驶员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例9】.在链球比赛中,小雄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的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10】.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A.B.C.D.
【例11】.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的
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的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 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的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的
(11)(12) (13)
【例12】.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例13】1.(2022 市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盛满水的容器中吊着一铁块P和木块Q,当容器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两者相对于容器的运动情况是(  )(双选)
P向右运动 B.P向左运动
C.Q向左运动 D.Q向右运动
【例14】(2022 市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货车内部悬挂一个小球,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球的悬线摆角不同,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双选)
A.甲车在前行中加速 B.乙车在倒车中加速
C.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丁车在前进中刹车
15.在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活动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纸板、玻璃等物品。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是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理想化推论是(  )
A.小车在毛巾、纸板、玻璃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B.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远
C.小车在玻璃上所受阻力小
D.如果没有阻力,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1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被竖直抛向空中,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到达最高点B。如果小球到达A点处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立即静止在空中A点
B.继续向上运动一段,最后静止在B点处
C.以A点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上运动通过B点
D.继续向上运动一段,到达B点处后匀速直线向下运动
17.(2022八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
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
D.由于惯性,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
18.(2022八上·温岭月考)设球形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受空气的阻力f=6πηrv(式中r为球的半径,η为空气的粘滞系数, v为球的速度),当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时速度会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一个最大值,则(  ) (球的体积V球=4πr3/3)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最大速度一样大
B.质量越大的球最大速度一定越大
C.同种材料的实心球体积越大最大速度一定越大
D.半径相同的球的最大速度都一样大
19.(2021八上·慈溪期中)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各物体,M>m,物体与桌面无摩擦力。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物体没离开桌面之前(  )
A.一定不相碰 B.不一定相碰 C.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20.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    (填“a”“b”“c”或“d”)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若轨道变为半圆形,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20) (21)
21.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22.(2021九上·平阳期中)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速度为负值,意味着运动方向相反),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小孩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的时间段为   ;整个过程中小孩和蹦床接触的时间段为   。
(22)(23)(24)
23.(2021八上·西湖月考)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飞叶拨动后能旋转是因为   ,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4.如图是单摆实验,A点的高度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当小球荡到B点位置时绳子突然断裂(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请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对三个有错误的运动轨迹的错误原因作出简要的说明。
轨迹    ;
轨迹    ;
轨迹    。
25.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刹车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刹车制动器(即刹车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作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A)。
(1)汽车在刹车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   。
(2)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40 50 60 80 10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19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54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如果司机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驾驶,从发现情况,到决定刹车再到车停
止时,车通过的距离为   米。
(3)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刹车时,车轮仍保持滚动,但滚动减慢,直至车停。
方式二:刹车时,车轮不能滚动,只能滑行,直至车停。
图B反映的是以方式一和方式二刹车所产生的刹车制动距离的比较。从图中可知,在车速相同时,采用哪种刹车方式刹车后,制动距离较短     。
2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运动,研究它的速度变化。小明在实验中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方法是   。
(2)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实验中应控制    和斜面与水平面的   不变。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物体质量/克 200 250 300 350
在水平木板上滑 0.651 0.651 0.651 0.651
27.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不计空气阻力,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力及小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可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一、重力的方向与示意图
1.【答案】B2.【答案】D3.【答案】D4.【答案】B
5.【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g=10 N/kg,小球的质量m=0.4 kg,根据G=mg,可知小球的重力为G=0.4 kg×10 N/kg=4 N。
(2)解:如答图所示:
(6)(7)
二、重力的大小与探究
【例题1】把一个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 )
A.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B.重力不变,质量变小
C.质量和重力都发生变化 D.质量和重力都不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在地球和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但是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减小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所以把一个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不变,重力变小,故只有A符合题意。2·1·c·n·j·y
【例2】(2021秋 福清市期末)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受到的重力比他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小。在空间站中,宇航员进行体能锻炼时,效果最好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举哑铃 B.做俯卧撑 C.拉弹簧 D.引体向上
【答案】C
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4750N+4980N=9730N>两后轮的压力:4040N+3960N=8000N;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4750N+4040N=8790N<两右轮的压力:4980N+3960N=8940N;则物体应放在左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左后部,即AOD区域上。21cnjy.com
故选:C。
【例题4】小明在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读数是60kg,这时小明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如果他到月球上,月球对它表面上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引力的,则月球上小明的质量为_______,重力约为_______。(g取9.8N/kg)21教育网
【答案】600 60kg 98N
6.【答案】B7.【答案】B8.【答案】D
9.【答案】(1)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3.5
10.(1)弹簧测力计;天平
(2)9.8;9.8
(3)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
(4)取若干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规则柱状体,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再进行比较
(5)不变;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
(6)98;60
11.【答案】(1)天平;弹簧测力计(2)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大小成正比(3)纬度差异;质量
三、重力的应用
【例题1】(2021秋 官渡区期末)小明利用重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正,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把画的左边调高一些 B.把画的右边调高一些
C.换用质量较小的重锤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地面垂直
【答案】B
【解答】解:墙上的画挂正时,重垂线应与画的竖直边框平行。由图可知,画的上边缘的左侧调低一些或者其右侧调高一些都可使画挂正,故B正确,ACD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故选:B。
【例2】(2019 泰安模拟)有关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实验中发现,随着β角的改变,α角也跟着改变,而悬线OA的方向始终不变。据此可知,重力方向总是_______,建筑工人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重垂线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如图乙。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重垂线如图丙所示,则这堵墙一定是向_______倾斜(填“东”“西”“南”或“北”)。【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竖直向下 西
【例3】.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光滑半圆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圆面上静止放置一条匀质、柔软、不可伸长的细棉线。棉线的两端A、B恰好与桌面不接触。棉线的最高点为C点。D点为线段OC的中点。则棉线的重心位置为(  )
A.C与D之间的某一点 B.D点
C.O点 D.D与O之间的某一点
【解答】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圆的重心即为圆的圆心,此图为半圆面,可把棉线分割为AC段和BC段,如图:
AC的中点E和BC的中点E’连线与CO交于F,F点在D之上,所以可判断整个棉线的重心位置应为C与D之间的某一点,故A正确;
故选:A。
4.C 5.C 6.B 7.A 8.C 9。A
10.【答案】变大;OA;左
11.【答案】(1)不变(2)竖直向下的(3)中间;高
考点四、力的测量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 cm,当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 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 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D )
A.70 N   B.10 N   C.35 N   D.20 N
【解析】由于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 cm,当弹簧伸长7 cm-5 cm=2 cm时,受到外力的大小为20 N,所以选项D正确。
3.如下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G=5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D )
A.5 N,0      B.0,10 N C.5 N,10 N D.5N,5 N
4.弹簧测力计在端点附近断裂,小明把断裂的那一部分取下,将剩余部分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点,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为测量值M,弹簧没有断裂前测量相同的力的测量值为N,比较两次测量值的大小则( B )
A.M比N大 B.M比N小
C.M等于N D.以上都有可能
5.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6. 如图所示,a、b、c三只弹簧秤上接连挂着三个重均为4牛的钩码,若弹簧秤自重不记,那么三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A )
A.12牛、8牛、4牛
B.12牛、0牛、4牛
C.4牛、4牛、4牛
D.12牛、0牛、0牛
7.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2____厘米。
(2)弹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6____厘米,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0-6____。
8.如图1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2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 200 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2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如图2所示),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 200 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9、如右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刻度尺____;
(2)图(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伸长长度每增加1cm,弹力增加 2 N。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弹簧自身有重力 。
10.(2022七下·东阳期中)某同学学习了“力的测量”,为深入研究弹簧秤的原理,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的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如表的数据。
所挂钩码的个数(个) 0 1 2 3 4
弹簧长度(cm) 8 10 12 14 16
弹簧伸长量(cm) 0 2 4 6 8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   。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L1、L2,组成如图甲、乙两种装置,则甲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   cm,乙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   cm。(弹簧的重力不计)。
【答案】(1)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的伸长是有限的 (3)14;11
答案解析部分
五、牛顿第一定律与探究
【例题1】(2021秋 昆明期末)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变为竖直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  )www-2-1-cnjy-com
A.立即停止运动
B.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
D.继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B
【解答】解:在空中由静止变为竖直下落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当物体突然失去重力,则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因此物体将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例2】(2021秋 南岸区期末)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总结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这条定律。这也说明了力    (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1-c-n-j-y
【答案】牛顿;不是。
【解答】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得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牛顿;不是。
1.【答案】D2.【答案】B3.【答案】D4.【答案】D
5.【答案】相同;木板;运动
6.【答案】(1)同一;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小;远(3)匀速直线(4)不是;运动状态
7.答案为:(1)CAB;(2)B;(3)没有涉及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4)CDE。
六、惯性及其应用
【例题1】(2021秋 沂源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这个实验说明(  )
A.所有棋子都有惯性
B.飞出去的棋子有惯性
C.上面落下的棋子有惯性
D.最下面静止的棋子有惯性
【答案】C
【解答】解: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棋子被击飞,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上面的棋子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在下面的棋子上,所以该实验说明上面落下的棋子具有惯性,故C正确。
故选:C。
【例2】(2021秋 徐汇区校级期末)小张同学行走时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张原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   ,所以身体向前倾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脚;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人的上身和脚原来相对于地面都是运动的,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他的脚停止了运动(即脚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而他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向前倾倒。
故答案为:脚;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3】.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答】解: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来。故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D。
【例4】.(2021 船营区校级二模)“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活动中的一带,是指驾乘汽车要正确使用安全带,系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在    (选填“急停”或“急加速”)时,由于    带来的危害。
【解答】解:
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随车高速行驶,当车急刹车时,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停止运动,驾驶员和乘客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为了避免急刹车出现的事故,要系好安全带。21·cn·jy·com
故答案为:急停;惯性。
【例5】.(2021 阜阳模拟)如图所示,在相同的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的小轿车和满载货物的卡车,小轿车具有的惯性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满载货物的卡车具有的惯性。
【解答】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因为满载货物的卡车比小轿车的质量大,所以小轿车具有的惯小于满载货物的卡车具有的惯性。
故答案为:小于。
【例6】.(2021 铁东区模拟)小明在厦门游玩时乘坐地铁2号线。上车前爸爸告诉小明:图中的地铁安全门可以防止乘客被卷向急驰的列车。小明乘坐地铁进站刹车时,小明感觉到身体向前倾。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帮小明解释“乘客被卷向疾驰的列车”和“身体向前倾”的原因。
【解答】答:(1)列车急驰而过时,被列车带动的空气速度变大,压强变小,人身后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身体前后会产生压强差,同时产生的压力差使人容易被身后的空气推向铁轨而发生危险,因此,地铁安全门可以防止乘客被卷向急驰的列车;
(2)小明在行驶的地铁上,与地铁一起运动,当地铁突然刹车时,脚随着车一起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往前倒。
【例7】.爸爸驾车送小明上学,在行车时小明看到方向盘前的中控台上放有两包香烟,如图甲;某时他看到香烟突然向中控台的左侧移动,如图乙。此时是因为车突然   (“加速”、“减速”、“左转”、“右转”)时,因香烟具有   造成的。同时,小明还看到前挡风玻璃上也有两包“香烟”(乙图箭头所指位置),玻璃上的“香烟”形成的原理是光的   。
【解答】解:
(1)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性质,当汽车突然向右转弯时,香烟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香烟会向左侧移动。
(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小明还看到前挡风玻璃上也有两包“香烟”。
故答案为:右转;惯性;反射。
8.【解答】解:小球突然失去重力,此时只受弹簧的弹力作用,马上做加速运动,当离开弹簧后将不受任何力,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C
14.【答案】(1)A.惯性不能被克服; 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C.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则答案为:A.最下面的硬币受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
B.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
C.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
(2)力;静止;惯性
七、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题1】.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解答】解:汽车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射出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右运动,又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子弹还会向下运动,所以子弹会射向靶面的右下方,即Ⅳ区。
故选:D。
【例题2】.有一热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突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继续匀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继续减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答】解:原来物体随气球匀速上升,物体从热气球中掉出后,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阻力作用,所以会减速上升,到达最高点后,在重力作用下,会加速下降,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例题3】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答案】D
【解答】解: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21*cnjy*com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错误;
D、物体速度改变,则运动状态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例4】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匀速下降的起重机
D.沿直滑梯匀速下滑的小孩
【答案】A
【解答】解: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其方向在发生改变,所以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符合题意;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不改变,不合题意;
C、匀速下降的起重机,运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都不改变,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不改变,不合题意;
D、沿直滑梯匀速下滑的小孩,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不改变,不合题意。
故选:A。
【例5】.(2021 沙依巴克区三模)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两者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匀速运动,且B在A的正前方。假设小车上表面无限长,不计空气阻力,当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A>mB,则肯定相碰 D.若mA<mB,则一定不相碰
【解答】解:小车停止前,AB小球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故选:D。
【例6】.(2021 广州二模)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如图是公交车突然减速前进,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旁边小轿车上的乘客看到此公交车正向东远离他,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公交车可能是向西运动
B.小轿车一定是静止的
C.若小轿车是运动的,则它一定向西运动
D.若小轿车向东运动,它的速度一定小于公交车
【解答】解:
A、公交车突然减速前进,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由图可知,乘客的上半身向东运动,这说明公交车是向东运动的,故A错误;
BCD、公交车向东运动,若小轿车是运动的,小轿车可以向西运动,也可以向东运动,若向东运动,与公交车远离小轿车,则它的速度一定小于公交车,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例7】.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答】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的位置保持不变,即木块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小车的惯性只与它的质量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惯性,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故C正确;
D.木块的重力作用在木块上,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也作用在木块上,即二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例8】.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所示),驾驶员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水和杯子一起跟随汽车向前运动,当驾驶员突然刹车时,水杯受到桌面的阻力而减速,而其中的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因此杯中的水会向前溢出。
故选B。
【例9】.在链球比赛中,小雄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的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分析】当链球受到的拉力消失时,它会保持消失时那个时刻的方向继续运动,作图画出四个点链球的运动方向即可判断。
【解答】小雄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当他在甲、乙、丙、丁四个点放开链球时,链球的运动方向如下图所示:
观察上图可知,当链球在乙处放开时飞得又远且在有效区内。
故选B。
【例10】.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飞机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物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投掷四件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因此落到地面上后间隔的距离也相等,按照落地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②③④;
故选C。
【例11】.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的
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的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 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的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的
【答案】D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针对每个选项中的情形确定小车的倾倒方向,然后与图中的情形进行比较判断即可。
【解答】A.当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运动的时候,如果小车突然停止,那么木块会由于惯性向右倾倒,而甲图的情形不符,故A错误;
B.当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运动的时候,如果小车突然启动,那么木块会由于惯性向左倾倒,而乙图的情形不符,故B错误;
C.图甲所示的现象应该是小车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的,而小车突然停止应向右倾倒,故C错误;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例12】.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解答】解: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右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②列车突然向左运动,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③列车突然向右刹车,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④列车突然向左刹车,水杯由于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②③
【例13】(双选)1.(2022 市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盛满水的容器中吊着一铁块P和木块Q,当容器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两者相对于容器的运动情况是(  )
A.P向右运动 B.P向左运动 C.Q向左运动 D.Q向右运动
【解答】解:
AB、当容器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相比,铁块P质量大、惯性大,铁块P的运动状态难改变,而同体积的水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铁块P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D、当容器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相比,木块Q质量小、惯性小,木块Q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而同体积的水的运动状态难改变,所以木块Q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例14】(双选)(2022 市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货车内部悬挂一个小球,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球的悬线摆角不同,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前行中加速 B.乙车在倒车中加速
C.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丁车在前进中刹车
【解答】解:A、甲图中球向前摆,说明汽车在减速,球由于惯性才会向前摆,故A错误;
B、乙图中球向前摆,说明汽车在减速或反向行驶,球由于惯性才会向前摆,故也有可能是在倒车中加速,故B正确;
C、丙图中球在竖直方向,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的运动状态不变,故C正确;
D、丁图中球向后摆,说明汽车在加速,球由于惯性才会向后摆,故D错误。
故选:BC。
15.【答案】D16.【答案】C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A
20.【答案】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状态
21.【答案】不会;A、B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22.【答案】t0—t2;t1—t5
23.【答案】受到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不变
24.如图是单摆实验,A点的高度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当小球荡到B点位置时绳子突然断裂(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c 。请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对三个有错误的运动轨迹的错误原因作出简要的说明。
轨迹  a,图中a曲线的最高点超过了A点的高度,表明机械能增大了,这是不可能的 ;
轨迹  b,图中b曲线的最高点与A点的高度相同,说明重力势能相同,但此时小球仍具有向右运动的速度,说明b曲线中小球的机械能大于A点的机械能,故b不可能 ;
轨迹  d,小球离开细线时,由于惯性,应具有沿原方向向上运动的速度,小球不可能沿d曲线运动 。
25.【答案】(1)惯性
(2)车速;22
(3)刹车方式一(或“方式一”)
26.【答案】(1)让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
(2)物体静止时释放的高度;粗糙程度
(3)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质量无关
27.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不计空气阻力,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力及小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可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解答】答:小球在下降的过程中,没有和弹簧接触时,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小球速度变大;当小球和弹簧接触时,弹力不断变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压缩到最短时,小球速度为零。第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重力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重力的方向与示意图
1.如图是小明在双休日时去公园玩过山车的情景。下列关于此过程中小明自身重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B.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D.方向变化,大小不变
2.(2022八上·宁波期末)下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正在上升的小球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C.斜抛向空中的铅球 D.挂在墙上的小球
3.(2021七下·拱墅期末)在跳台滑雪中,人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
A.B.C.D.
4.(2022八上·海曙月考)下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B.C.D.
5.如图所示为手拉质量为0.4kg的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
计算这个做圆周运动的小球的重力是多少牛顿。(g取10 N/kg)
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5)
(6)(7)
6、如图所示,物块A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请画出物块A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7、请在图中画出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的大小与探究
【例题1】把一个物体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 )
A.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B.重力不变,质量变小
C.质量和重力都发生变化 D.质量和重力都不发生变化2·1·c·n·j·y
【例2】(2021秋 福清市期末)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受到的重力比他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小。在空间站中,宇航员进行体能锻炼时,效果最好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举哑铃 B.做俯卧撑 C.拉弹簧 D.引体向上
【例题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例题4】小明在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读数是60kg,这时小明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如果他到月球上,月球对它表面上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球表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月球上小明的质量为_______,重力约为_______。(g取9.8N/kg)21教育网
6.行星“葛利斯581d”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航天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 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g取10N/kg)(  )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7.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 ,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 kg
B.在地球上重为600 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 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在地球上的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 cm需要6 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 N的拉力
8.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甲航天员在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另一乙航天员站在月球表面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
A.甲乙测量结果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
B.甲乙都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
C.甲测量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乙的结果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
D.甲测不出物体的质量,乙测得的质量和地球上一样
9.(2021八上·慈溪期中)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图示,每只钩码的质量是 50g。
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钩码数/只 钩码质量/kg 钩码受到的重力/N 钩码受到的重力跟质量的比/(N·kg-1)
1 0.05 0.5 10
2 0.1 1 10
4 0.2 2 10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2)若该同学在弹簧秤下挂了7只钩码,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N。
10.小明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千克 重力/牛 比值( )/(牛·千克-1) 比值平均值/牛·千克-1)
0.10 0.99 9.9
0.20 1.96
0.30 2.91 9.7
(1)在实验探究中,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   和    。
(2)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
(3)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步骤):   。
(5)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填“变化”或“不变”)。
②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是   。
③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   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6)若有个质量为60千克的航天员,则他在月球上的重力为   牛,质量为   千克(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 )
11.(2021七下·滨江期中)小林在探究“重力的大小的相关因素”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测量对象 质量m (kg) 重力G(N) 比值g (N/kg)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表可知,造成g值不同的因素之一可能是:   。
②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
三、重力的应用
【例题1】小明利用重垂线检查墙上的画是否挂正,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把画的左边调高一些 B.把画的右边调高一些
C.换用质量较小的重锤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地面垂直
(例1) (例2)
【例2】(2019 泰安模拟)有关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实验中发现,随着β角的改变,α角也跟着改变,而悬线OA的方向始终不变。据此可知,重力方向总是_______,建筑工人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重垂线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如图乙。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重垂线如图丙所示,则这堵墙一定是向_______倾斜(填“东”“西”“南”或“北”)。【版权所有:21教育】
【例3】.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光滑半圆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圆面上静止放置一条匀质、柔软、不可伸长的细棉线。棉线的两端A、B恰好与桌面不接触。棉线的最高点为C点。D点为线段OC的中点。则棉线的重心位置为(  )
A.C与D之间的某一点 B.D点
C.O点 D.D与O之间的某一点
4.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用力将鸡蛋扔在地上,鸡蛋不破 D.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
5.正在太空中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在完全失重的中国空间站的实验舱里,无法完成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让笔记本悬浮在空中
C.用重垂线校正物体是否竖直放置 D.用握力棒锻炼臂力
6.小科利用量角器、重锤和细线自制水平仪,放置于桌面上(如图),则该桌面(  )
A.左面低,右面高 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7.(2020八上)如图所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正确的是(  )
A.“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不倒翁”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8.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正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一边平行
9.利用重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B.C. D.
10.(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支杆OB固定在木板BC上,小球A通过细绳悬挂在杆端O处,利用此装置可以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缓慢增大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虚线始终与BC垂直)之间的夹角α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剪断悬线,小球将沿   (选填“OA”,“OA偏左”或“OA偏右”)方向下落。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乙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倾斜。
(10) (11)
11.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变化/不变);
(2)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重力方向是    .
(3)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如图乙所示,可以用图乙所示的水平仪R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当AB中空气泡在AB     位置时,表示墙面水平.若空气泡在A端,则表示A端的墙面    (选填“高”或“低”).
考点四、力的测量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仔细观察每个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自制弹簧测力计时,量得弹簧原长5 cm,当弹簧受到5 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0.5 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 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
A.70 N   B.10 N   C.35 N   D.20 N
3.如下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G=5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 N,0      B.0,10 N C.5 N,10 N D.5N,5 N
4.弹簧测力计在端点附近断裂,小明把断裂的那一部分取下,将剩余部分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点,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为测量值M,弹簧没有断裂前测量相同的力的测量值为N,比较两次测量值的大小则(   )
A.M比N大 B.M比N小 C.M等于N D.以上都有可能
5.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6. 如图所示,a、b、c三只弹簧秤上接连挂着三个重均为4牛的钩码,若弹簧秤自重不记,那么三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
A.12牛、8牛、4牛 B.12牛、0牛、4牛
C.4牛、4牛、4牛 D.12牛、0牛、0牛
7.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厘米。
(2)弹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__厘米,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
8.如图1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然后甲同学用200N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B,则A测力计示数为FA= N;若甲、乙两同学同时用200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测力计(如图2所示),则此时B测力计的示数FB= N(均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绳的重)。
9、如右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图(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伸长长度每增加1cm,弹力增加 2 N。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
10.(2022七下·东阳期中)某同学学习了“力的测量”,为深入研究弹簧秤的原理,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的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如表的数据。
所挂钩码的个数(个) 0 1 2 3 4
弹簧长度(cm) 8 10 12 14 16
弹簧伸长量(cm) 0 2 4 6 8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   。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L1、L2,组成如图甲、乙两种装置,则甲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   cm,乙图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   cm。(弹簧的重力不计)。
五、牛顿第一定律与探究
【例题1】(2021秋 昆明期末)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变为竖直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下落过程中,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  )www-2-1-cnjy-com
A.立即停止运动
B.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
D.继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
【例2】(2021秋 南岸区期末)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总结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命名这条定律。这也说明了力    (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1-c-n-j-y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3.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  )
A.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B.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C.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D.大量的实验和科学家的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4.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2021七下·台州期末)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三种不同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选填“相同”、“不同”),实验发现小车在   是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在此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可以得出:若   的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
(1)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高度滑下,其目的是   。
(2)实验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7.“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材料一:400多年前,伽利略提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材料二: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材料三:牛顿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实验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相同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规律 B.真空不能传声 C.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3)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4)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可多选)    。
A.科学知识是稳定、持久和确定的
B.科学知识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
C.判断科学知识是否正确需要多个实验的共同求证
D.对前人已有理论的合理批判会使科学有重大发现
E.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科学知识发展
六、惯性及其应用
【例题1】(2021秋 沂源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这个实验说明(  )
A.所有棋子都有惯性
B.飞出去的棋子有惯性
C.上面落下的棋子有惯性
D.最下面静止的棋子有惯性
【例2】(2021秋 徐汇区校级期末)小张同学行走时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张原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当他的   (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   ,所以身体向前倾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例3】.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例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活动中的一带,是指驾乘汽车要正确使用安全带,系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在    (选填“急停”或“急加速”)时,由于    带来的危害。
【例5】.(2021 阜阳模拟)如图所示,在相同的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的小轿车和满载货物的卡车,小轿车具有的惯性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满载货物的卡车具有的惯性。
【例6】.(2021 铁东区模拟)小明在厦门游玩时乘坐地铁2号线。上车前爸爸告诉小明:图中的地铁安全门可以防止乘客被卷向急驰的列车。小明乘坐地铁进站刹车时,小明感觉到身体向前倾。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帮小明解释“乘客被卷向疾驰的列车”和“身体向前倾”的原因。
【例7】.爸爸驾车送小明上学,在行车时小明看到方向盘前的中控台上放有两包香烟,如图甲;某时他看到香烟突然向中控台的左侧移动,如图乙。此时是因为车突然   (“加速”、“减速”、“左转”、“右转”)时,因香烟具有   造成的。同时,小明还看到前挡风玻璃上也有两包“香烟”(乙图箭头所指位置),玻璃上的“香烟”形成的原理是光的   。
(7)(8)(9)
8.如图所示,小球静止在弹簧上。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若小球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下列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仍保持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直线运动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龙舟前进的力是水对船桨的力
B.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10.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B.高速公路上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
11.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
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
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
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
12.忽略一切阻力,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头的运动情况是()
A.始终静止不动
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
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
D.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3.(2022八上·慈溪竞赛)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小车上有一充满液体的密闭容器,容器内分别静止着气泡P、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Q、沉底的金属球M.当小车带着容器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三个小球的位置相对容器的运动情况是(  )
A.P球不动,Q球向左,M球向右 B.P球向左,Q球不动,M球向右
C.P球向右,Q球不动,M球向左 D.P球向左,Q球向右,M球不动
14.把一叠硬币放在桌子上,用一根薄塑料尺贴着桌面迅速打击底部的硬币。
(1)实验结果是被击中的硬币飞出,其他硬币不动。
对上述实验现象有以下几种解释,这几种解释都有错,请你在错的地方画一条横线。
A.最下面的硬币受外力作用,克服惯性,飞出去了;
B.上面的硬币没有惯性,所以静止不动;
C.上面的硬币受到惯性作用,所以仍落在原处。
(2)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是:这叠硬币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被击中的硬币由于受到塑料尺的   的作用,改变原来的   状态,飞出去,而其他硬币没有受到塑料尺的力的作用,由于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七、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题1】.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例题2】.有一热气球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突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A.继续匀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继续减速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题3】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例4】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匀速下降的起重机 D.沿直滑梯匀速下滑的小孩
【例5】.(2021 沙依巴克区三模)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两者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匀速运动,且B在A的正前方。假设小车上表面无限长,不计空气阻力,当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则两小球(  )
A.一定不相碰 B.一定相碰
C.若mA>mB,则肯定相碰 D.若mA<mB,则一定不相碰
(5) (6)
【例6】.(2022 广州二模)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如图是公交车突然减速前进,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旁边小轿车上的乘客看到此公交车正向东远离他,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公交车可能是向西运动
B.小轿车一定是静止的
C.若小轿车是运动的,则它一定向西运动
D.若小轿车向东运动,它的速度一定小于公交车
【例7】.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8) (9)
【例8】.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所示),驾驶员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仍保持水平B.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例9】.在链球比赛中,小雄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的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  )
A.甲 B.乙 C.丙 D.丁
【例10】.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A.B.C.D.
【例11】.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的
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的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 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的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的
(11)(12) (13)
【例12】.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填序号)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例13】1.(2022 市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盛满水的容器中吊着一铁块P和木块Q,当容器突然由静止向右运动时,两者相对于容器的运动情况是(  )(双选)
P向右运动 B.P向左运动
C.Q向左运动 D.Q向右运动
【例14】(2022 市北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所示,货车内部悬挂一个小球,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球的悬线摆角不同,关于货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双选)
A.甲车在前行中加速 B.乙车在倒车中加速
C.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丁车在前进中刹车
15.在探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活动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纸板、玻璃等物品。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是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理想化推论是(  )
A.小车在毛巾、纸板、玻璃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B.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远
C.小车在玻璃上所受阻力小
D.如果没有阻力,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1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被竖直抛向空中,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到达最高点B。如果小球到达A点处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
A.立即静止在空中A点
B.继续向上运动一段,最后静止在B点处
C.以A点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上运动通过B点
D.继续向上运动一段,到达B点处后匀速直线向下运动
17.(2022八上·宁波期末)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
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
D.由于惯性,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
18.(2022八上·温岭月考)设球形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受空气的阻力f=6πηrv(式中r为球的半径,η为空气的粘滞系数, v为球的速度),当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时速度会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一个最大值,则(  ) (球的体积V球=4πr3/3)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最大速度一样大
B.质量越大的球最大速度一定越大
C.同种材料的实心球体积越大最大速度一定越大
D.半径相同的球的最大速度都一样大
19.(2021八上·慈溪期中)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各物体,M>m,物体与桌面无摩擦力。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物体没离开桌面之前(  )
A.一定不相碰 B.不一定相碰 C.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20.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    (填“a”“b”“c”或“d”)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若轨道变为半圆形,当小球滚至右侧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20) (21)
21.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22.(2021九上·平阳期中)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速度为负值,意味着运动方向相反),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小孩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的时间段为   ;整个过程中小孩和蹦床接触的时间段为   。
(22)(23)(24)
23.(2021八上·西湖月考)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飞叶拨动后能旋转是因为   ,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4.如图是单摆实验,A点的高度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当小球荡到B点位置时绳子突然断裂(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请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对三个有错误的运动轨迹的错误原因作出简要的说明。
轨迹    ;
轨迹    ;
轨迹    。
25.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刹车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刹车制动器(即刹车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作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A)。
(1)汽车在刹车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   。
(2)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40 50 60 80 10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19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54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如果司机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驾驶,从发现情况,到决定刹车再到车停
止时,车通过的距离为   米。
(3)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刹车时,车轮仍保持滚动,但滚动减慢,直至车停。
方式二:刹车时,车轮不能滚动,只能滑行,直至车停。
图B反映的是以方式一和方式二刹车所产生的刹车制动距离的比较。从图中可知,在车速相同时,采用哪种刹车方式刹车后,制动距离较短     。
2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运动,研究它的速度变化。小明在实验中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方法是   。
(2)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实验中应控制    和斜面与水平面的   不变。
(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物体质量/克 200 250 300 350
在水平木板上滑 0.651 0.651 0.651 0.651
27.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不计空气阻力,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力及小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可结合图示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