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实 验 设 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各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
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3、模拟实验是从微观来展示宏观的自然现象,实验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分析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持水土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
实验器材:塑料盆、沙土、粘土、大烧杯、小烧杯、水槽、塑料瓶底部打上孔做成花洒、铁架台、直尺、铁铲、厚度相同的方木等。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成因:
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年输沙量达16亿吨。那么,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在教学中,一般会给学生出示资料,让学生利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根据资料和老师的引导得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初二学生来讲,年龄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少,虽然理论上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已认识,但学生并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面对现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少的现状,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观察,去感受水土流失的成因,让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让学生在感性中体验。通过微观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宏观的自然现象。
实验设计:
实验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总结归纳:水土流失与土质、植被、坡度、降水的时间和强度有关。
实验类型:学生实验
试验前的要求:
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1-3组为第一大组,做土质不同,植被、坡度、降水相同的试验。4-6组为第二大组,做植被不同,土质、坡度、降水相同的试验。7-9组为第三大组,做坡度不同,土质、植被、降水相同的试验。10-12组为第四大组,做降水不同,土质、植被、坡度相同的实验。每组有3名同学,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安排分工,2号协助组长完成试验,3号做好记录,完成试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
实验过程中的预测和应对措施:
1、实验过程中一定认真小心,注意不要把烧杯打坏,把水洒在实验台上、把草皮掉在实验台上。
2、为了使塑料盆中的土深度相同,用尺子量,分别填上深度一厘米的土。
3、为了使降水的时间相同,让学生看好钟表时间。为了防止降水的高度一致,矿泉水瓶与铁架台一样高。把两矿泉水瓶站立放入水槽,为了使打了孔的矿泉水瓶内水位相同,用大烧杯量1000ml的水倒入水槽,让水通过矿泉水瓶打孔处进入矿泉水瓶中,使水位与水槽水位一致,再拧上瓶盖,防止拿瓶子时水从小孔处流失,用瓶盖来控制降水的强度。
4、为了使实验结果不会出现偶然性,相同的变量的实验由三个小组来完成。
在组长的负责组织下,同学们认真、小心的做实验,观察每个烧杯内的水土流失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过程:
活动一:
师:由1-3组同学分别来做第一组试验,让学生在两个塑料槽中分别填入粘土和沙土,用尺子量填入深度均为1厘米,分别在上面放上厚度相同的草皮,两水槽坡度都相同,降水的时间和强度也相同。
生:学生观察发现,从沙土槽中流出的是浑黄的水,烧杯中有大量水和泥沙,从黄土槽中流出的是淡黄的水,烧杯中有少量泥沙和水。3组同学实验现象相同。
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论证,在植被、坡度、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感知、探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师:由4-6组同学分别来做第二组试验,让学生在两个塑料槽中分别都填入深度为1厘米的黄土,两个水槽坡度都相同,降水的时间和强度也相同。一个塑料槽的黄土上覆盖厚的草皮,另一个覆盖稀疏的草皮。
生:学生观察发现,从草皮厚的塑料槽中流出淡黄的水,烧杯中有少量泥沙和水。从草皮稀疏的塑料槽中流出的是浑黄的水,烧杯中有大量水和泥沙。3组同学实验现象相同。
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与论证,土质、坡度、降水相同的条件下,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感知、探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师: 由7-9组同学分别来做第三组试验,让学生在两个塑料槽中分别填入深度为1厘米的黄土,黄土上覆盖厚度相同的草皮,降水的时间和强度也相同,一个塑料槽后面垫上一块方木,使坡度为20度,另一个塑料槽后面垫上三块方木,使坡度为60度。
生:学生观察发现,从坡度为20度的塑料槽中流出淡黄的水,烧杯中有少量泥沙和水。从坡度为60度塑料槽中流出的是浑黄的水,烧杯中有大量水和泥沙。3组同学实验现象相同。
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与论证,土质、植被、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感知、探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
师:由10-12组同学分别来做第四组试验,让学生在两个塑料槽中都填上黄土,用尺子量填入深度均为1厘米。分别在黄土上放上厚度相同的草皮,两塑料槽坡度都相同。用大烧杯量取1000ml水倒入水槽中,把两矿泉水瓶站立放入水槽中,水槽中的水从矿泉水瓶打孔处进入,使矿泉水瓶中的水位与水槽水位一致时,再都拧上瓶盖,防止拿矿泉水瓶时水从小孔处流失。用瓶盖来控制降水强度,一个降水量大,另一个降水量小。降水的高度都与铁架台高度一致,降水的时间都大致相同。
生:学生发现从降水强的塑料槽中流出的是浑黄的水,烧杯中有大量的水和泥沙。从降水量小的塑料槽中流出的是淡黄的水,烧杯中有少量的水和泥沙。3组同学实验现象相同。
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与论证,在土质、植被、坡度相同的条件下,在同等时间内,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感知、探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把这四组实验结论归纳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针对不同部位水土流失情况,在黄土高原地区采取具体措施,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陡坡:种草、灌木和山杏;缓坡:建梯田、种山杏、牧草。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实验教学是直观教学,能够把知识化难为易,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水土流失实验,学生更易理解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同时在黄土高原地区积极相应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政的政策。
课堂总结:让学生谈收获
巩固练习:做课本P29—P31页活动题.
板书设计:
实验设计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