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
1.内蒙古高原一些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成“老鼠跑过露脊梁”景象,这深刻地反映了( )
A.草场的季风变化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草场的载畜能力强 D.老鼠繁殖过量
2.下列农作物,在新疆绿洲上广泛种植的是( )
A.葡萄 B.柑橘 C.青稞 D.甘蔗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规律是( )
A.荒漠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B.荒漠草原一荒漠一草原
C.草原一荒漠一荒漠草原 D.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4.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是( )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脉 C.天山山脉 D.秦岭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1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0.9
7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5.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点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地区
C.②③两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D.③④两地位于半湿润区
6.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有灌溉农业 B.②地以旱作农业为主
C.③地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D.④地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
7.兰兰准备暑假去新疆旅游,她同学在QQ上发来四条有关新疆的信息,不可信的是()
A.那里夏季多暴雨,一定要带雨具
B.当地瓜果特别甜
C.那里有古老的地下水引水工程﹣坎儿井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
8.内蒙古高原植被由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原因是( )
A.自东向西,温度降低 B.自东向西,降水减少
C.自西向东,温度降低 D.自西向东,温度降低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局部景观素描图,甲乙所在河流中途消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能够反映该区域具有干旱环境特征的图例是( )
A.河流 B.绿洲
C.城市 D.铁路
10.关于甲乙所在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流属于外流河
B.雨水是该河流的主要水源
C.冬季河流水量大于夏季
D.甲地河流水量大于乙地
11.我国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夏季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1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能够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A.水资源污染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
C.水土流失问题 D.“城市热岛”问题
13.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 C.温暖 D.高寒
14.读鄂尔多斯轮廓图,下列关于鄂尔多斯自然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暖温带 B.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C.植被类型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D.河流稀少且冬季有结冰现象
15.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西走廊是中国东部通往西部的要道,自古以来都是富足之地。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河西走廊绿洲遍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河流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17.河西走廊区域与东北平原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光照充足 C.地广人稀 D.机械化水平高
18.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温暖 D.湿润
二、解答题
19.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和阿克苏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年降水量逐渐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分布着____牧区和____牧区。
(3)位于丙____盆地西北部的阿克苏,是____气候,降水少,光照____,昼夜温差____,出产的糖心苹果特别甜。
20.每年6-9月,当高温笼罩着上海、厦门、广州等南方城市时,来自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甘肃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向南方市场,带来蔬菜的清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夏菜”是指在气候寒旱的高原地区种植的蔬菜,常见类型有甘蓝、大白菜、娃娃菜、西蓝花等,适宜在17-25℃的环境中生长。甘肃省巧妙利用当地相对凉爽的夏季发展蔬菜种植,有效补充了华东、华南等地区夏季蔬菜供应缺口。
材料二:河西走廊(右图)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甘肃全省2/3以上的粮食、棉花、甜菜都是产自这里,使得河西走廊有“西北粮仓”之称。
(1)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甘肃省“高原夏菜”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从左图中甲、乙两地选出你认为更适合种植“高原夏菜”的区域,并阐述理由。
(3)河西走廊成为“西北粮仓”,得益于“天干地不干”的天然优势。从地理视角,解释河西走廊“天干地不干”的自然原因。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币上有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也成为世界各地人民认识中国的“名片”。
(1)2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分布在图中_______(填字母)区域,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分布在图中______(填字母)区域。
(2)图中B区域是我国的____地区,该地区内的耕地类型属于________。
(3)图中C区域是我国的____地区,该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该区域吐鲁番盆地的居民长期利用_________(工程)引水灌溉。
(4)图中A、B区域共同的气候类型同属____气候,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两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一线。该界线是1月______℃等温线和____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影响着各自区域的人类活动。依据所学,将下列项目进行填表归类(只填序号):①过桥米线②春节的冰灯展③高亢嘹亮的秦腔④常绿阔叶林 ⑤端午节的龙舟赛⑥落叶阔叶⑦炸酱面 ⑧唱腔柔婉的黄梅调
自然景观 饮食特点 唱腔特色 节日民俗
A区域
B区域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C 6.D
7.A
8.B
9.B 10.D
11.A
12.B
13.A
14.A
15.B
16.A 17.B
18.A
19.(1) 减少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2) 内蒙古 新疆
(3) 塔里木 温带大陆性 充足 大
20.(1)气温较低 或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或气温日较差大,晴天多 或光照强 或光照充足 或光照时间长,病虫害少
(2)选甲,①甲地区7月的气温在16-24℃之间(或夏季凉爽),适宜蔬菜生长;②靠近祁连山脉,雪山融水可用于灌溉;③远离兰州市,有更多土地能用于种植。④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选乙,①乙地区7月的气温在16-24℃之间(或夏季凉爽),适宜蔬菜生长;②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或靠近黄河,水源充足; ③临近兰州市,消费市场大。④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
(3)天干: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旱;地不干:有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农田。
21. A D 北方 旱地 西北 干旱 深居内陆 坎儿井 季风 秦岭-淮河 0 800 ④ ① ⑧ ⑤ ⑥ ⑦ ③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