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物质的检测全国各地精选试题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物质的检测全国各地精选试题专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08: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物质的检测全国各地精选试题专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现有2.0g含Na2O杂质的Na2O2样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盐酸、硫酸和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
B.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
C.若去掉装置E会导致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低
D.若反应结束后有气体体积计算得气体质量为0.32g,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78%
2.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不可行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含CO32-
B.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NO3
C.先后添加石蕊试液、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溶液鉴别开
D.向试管中加水就可以鉴别萃取实验后分液漏斗中哪层是水层,哪层是有机层
3.下列对某些物质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取少量待测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C.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D.某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4.有一无色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Cl﹣、Mg2+、Fe3+、CO、SO、H+,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且浓度 ≥0.2mol/L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
C.Cl﹣一定存在 D.Fe3+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分异构体
B.烷基是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戊基(—C5H11)有7种结构
C.和互为同系物
D.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金属钠,若有氢气生成则含水
6.检验某溶液含有氯离子的试剂合理的是( )
A.AgNO3溶液 B.KI淀粉试纸
C.稀HNO3和AgNO3溶液 D.NaBr溶液和CCl4
7.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中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8.下列试剂可以鉴别乙醇、乙醛、溴乙烷、甲酸四种无色溶液的是
A.浓溴水 B.新制Cu(OH)2悬浊液
C.银氨溶液 D.FeCl3溶液
9.下列实验操作及对应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溶液加入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的溶解度小于
C 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 一定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D 向混有乙酸和乙醇的乙酸乙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溶液中的乙酸和乙醇
A.A B.B C.C D.D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所有的金属都有特殊焰色,可用焰色反应鉴定金属元素
C.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到浓硫酸中可以得到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D.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二、多选题
11.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F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CO↑+CO2↑+H2O。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CO通入银氨溶液产生黑色银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等装置⑥中出现较多黑色银粒且有连续气泡后再点燃④处酒精灯
B.实验完毕时,先熄灭④处酒精灯,再熄灭①处酒精灯
C.尾气处理装置可选用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D.当装置④中固体质量减轻了0.16g时,装置①中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12.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在空气中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和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流顺序是a→b→e→f→g→h→c→d
B.该实验缺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来吸收尾气
C.实验中的Ba(NO3)2溶液可用BaCl2溶液代替
D.实验结束后,还需向装置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13.实验室中某粉末样品是可能含的混合物.取少量该粉末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无白色沉淀生成;
③另取少量该粉末样品,溶于水,滴加溶液,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样品中一定含 B.该样品中可能只含
C.实验②中的气体一定无 D.实验③的目的是检验该样品中是否含
14.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将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说明已氧化变质
B 鉴定某涂改液中是否存在含氯化合物 取涂改液与K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取上层清液,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
C 检验苯中的苯酚 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浓溴水 若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苯中不存在苯酚
D 探究B、C、S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分别向饱和溶液和稀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粉末 前者无气泡冒出,后者有气泡冒出,说明非金属性:S>C>B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某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该气体为SO2
B 向某溶液中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C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
D 向某澄清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三、实验题
16.亚硫酰氯(SOCl2)又名氯化亚砜,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常用作脱水剂,主要用于制造酰基氯化物,还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的生产。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氯化亚砜并探究其性质。
已知:①实验室制备原理为。
②资料卡片:
物质 熔点/℃ 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 其他
76.1 137.5 遇水剧烈水解,易与反应
1.25 105.8 153.5 遇水剧烈水解,能溶于
78.8 119 遇水剧烈水解,受热易分解
实验一:制备并探究SOCl2的性质,制备SOCl2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已略去)。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可通过固体与70%浓反应制取,可通过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则上图中制取的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
(3)将上述装置制得的SOCl2通过蒸馏方法提取出来(加热及夹持装置略),装置安装顺序为①⑨⑧_______(填序号)。
(4)甲同学认为SOCl2可用作热分解制取无水的脱水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但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所以乙同学取少量在不断通入SOCl2蒸气的条件下加热,充分反应后通入N2,加水溶解,取溶解后的溶液少许,加入_______(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说明发生了副反应。
实验二:测定某SOCl2样品中SOCl2的纯度。
①准确称量称量瓶和盖的总质量,迅速加入样品,立即盖紧,称量,质量为。
②连同称量瓶一起放入盛有溶液的密封水解瓶中,盖紧并用蒸馏水封口,轻轻摇动,待称量瓶盖打开,将水解瓶放入冰水浴,浸泡水解1h后,将水解瓶中的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洗涤水解瓶2~3次,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静置至室温,定容,摇匀,得到溶液M。
③准确量取溶液M于碘量瓶中,加入两滴指示剂,用的盐酸中和过量的溶液至恰好完全。
④准确加入碘标准溶液,充分反应后,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的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反应为。平行测定两次,反应消耗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5)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为_______,样品中SO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的SOCl2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实际碘标准溶液浓度偏低
B.实际溶液浓度偏低
C.水解过程,气体吸收不充分,有部分气体逸出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四、有机推断题
17.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两种成分:
(1)甲有_____种结构。
(2)乙的含氧官能团的电子式为_____。1mol乙最多可与_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3)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已略去无关产物):
反应Ⅰ在该过程的作用是_____。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若一次取样,检验乙中所有官能团,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写出所用试剂:_____。
五、工业流程题
18.Ⅰ.莫尔盐是一种常用原料。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为了测定产品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 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 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已知:①
②的摩尔质量为392 g/mol
(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用含字母a、c的式子表示)。上表中第一次实验的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
B.滴定达到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Ⅱ.实验室由炼钢污泥(简称铁泥,主要成份为铁的氧化物)制备软磁性材料。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2)酸浸:用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浸取铁泥中的铁元素。若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铁元素浸出率的有_______(填序号)。
A.适当升高酸浸温度 B.适当加快搅拌速度 C.适当缩短酸浸时间
(3)还原:向“酸浸”后的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使Fe3+完全转化为Fe2+。“还原”过程中除生成Fe2+外,还会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
(4)除杂:向“还原”后的滤液中加入NH4F溶液,使Ca2+转化为CaF2沉淀除去。若溶液的pH偏低将会导致CaF2沉淀不完全,其原因是_______【,】。
(5)沉铁:将提纯后的FeSO4溶液与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反应,生成FeCO3沉淀。
①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设计以FeSO4溶液、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为原料,制备FeCO3的实验方案:_______。【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Fe(OH)2开始沉淀的pH=6.5】。
六、原理综合题
19.I.乙酸、碳酸、次氯酸、亚磷酸(H3PO3)在生产、生活及医药方面有广泛用途。已知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弱酸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常数 1.8×10-5 K1=4.4×10-7 K2=4.7×10-11 3.0×10-8
(1)根据表中数据,将pH=3的下列三种酸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______。
a.CH3COOH b.H2CO3 c.HClO
(2)常温下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①CH3COONH4②CH3COONa③CH3COOH,其中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标号)。
(3)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mol/L;请设计实验,比较常温下0.1mol/LCH3COONa溶液的水解程度和0.1mol/LCH3COOH溶液的电离程度大小:_____(简述实验步骤和结论)。
Ⅱ.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许多含氯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灭菌消毒剂。
(4)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在NaClO2溶液中存在ClO2、HClO2、ClO、Cl-等微粒。经测定,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未画出)。
①25℃时,Ka(HClO2)=______mol L-1。
②25℃时,浓度均为0.1mol L-1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ClO2)______c(ClO)(填“>”“<”或“=”)。
(5)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气体ClO2的质量,过程如图:
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s),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稀硫酸;
步骤2:向玻璃液封管中加水;
步骤3: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入锥形瓶中被充分吸收(已知:ClO2+I-+H+→I2+Cl-+H2O,未配平);
步骤4:将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全部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 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2I-+S4O),消耗Na2S2O3溶液VmL。
①滴定至终点的颜色变化是______。
②测得ClO2的质量m(ClO2)=______(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③下列操作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标号)。
A.未将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
B.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D.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液体
20.过碳酸钠俗称固态双氧水,具有去污、杀菌等功效。过碳酸钠的制备原理为: 。
某兴趣小组使用与过氧化氢制备过碳酸钠的装置图如下: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
(2)结合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性质,推测制备过碳酸钠的过程中,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应______(填“>”、“<”或“=”),且加入溶液速率不能过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过碳酸钠的稳定性是重要的品质指标。以不同种类的稳定剂制备的过碳酸钠产品,测得其活性氧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制备过碳酸钠时应选择的稳定剂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通过过碳酸钠样品中含量的测定来计算样品纯度。取配成溶液,取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足量稀硫酸,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已知:)
①实验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该滴定实验过程中的仪器选择和操作都正确的是______。
A.涂凡士林 B.排气泡
C.滴定 D.读数
③该过碳酸钠的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④滴定时间过长,测得过碳酸钠产品纯度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七、结构与性质
21.臭氧有强氧化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将烟气中的SO2、NOx分别氧化为SO42- 和NO3 -。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饮用水消毒,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
(1)NO3-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SO42-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Fe3+基态核外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臭氧可用于含CN一碱性电镀废水的处理。第i步:CN一转化为OCN-;第ii步: OCN一继续转化为CO32一及两种单质气体。若第ii步转化时,O3与OCN-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2,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为测定大气中臭氧(O3)含量,将0℃、1.01×105Pa的空气VL慢慢通过足量KI溶液,使臭氧完全反应;然后将所得溶液用amL cmol/L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恰好到达终点。
(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滴定实验中除烧杯、锥形瓶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可选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作指示剂。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④甲同学认为在滴定前应微热溶液,以排除溶液中溶解的O3和O2,不然会使滴定结果偏_____(填“低”或“高”)。
参考答案:
1.C
【分析】通过测定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纯度。装置A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B装置除去混有的HCl,C装置进行干燥,在装置D中二氧化碳与样品中的过氧化钠反应,E装置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碳,避免影响氧气体积测定,装置F、G组合测定氧气的体积,实验开始需要先检验装置气密性,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装置A是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会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所以用盐酸而不用硫酸来反应,A 正确;
B.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在装置A中制取得到的CO2中含有杂质HCl,装置B中杂质HCl与NaHCO3反应产生CO2,因此B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Cl气体,B正确;
C.若去掉装置E,未反应的CO2气体进入F中,导致排出的水增多,因而会使O2测定体积偏大,由此使所测Na2O2试样的纯度偏高,C错误;
D.m(O2)=0.32g,则n(O2)=0.01mol,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n(Na2O2)=2n(O2)=0.02mol,其质量m(Na2O2)=0.02mol×78g/mol=1.56g,则样品中Na2O2试样的纯度为,D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不一定含CO32-,故A不可行;
B、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Na、K的焰色反应分别为黄色、紫色,则可鉴别,故B可行;
C、石蕊可将溶液分成三组,盐酸、硫酸为一组,硫酸钠、硝酸钾为一组,可鉴别出NaOH,再选氯化钡检验硫酸、硫酸钠,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可行;
D、向萃取实验后分液漏斗中加水,增高的层为水层,不变的为有机层,故D可行。
答案选A。
【点睛】考查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
3.D
【详解】A.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Ag+,故A错误;
B. 取少量待测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的物质,不一定是NaOH,故B错误;
C. 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可能是SO2,还可能是Cl2,故C错误;
D. 某溶液中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或Fe3+,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A
【分析】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离子:Fe3+,①与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的离子有Cl-、、;②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气体,气体是氨气,一定有铵离子0.04mol;③不溶于盐酸的2.33g沉淀为硫酸钡,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是:2.33g/233g·mol-1=0.01mol;6.27g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碳酸钡质量为:6.27g-2.33g=3.94g,碳酸钡物质的量为:3.94g/197g·mol-1=0.02mol,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因而一定不含Ba2+;c()=0.02mol/0.1L=0.2mol·L-1,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为:n(+)=n()=0.04mol;n(-)=2n()+2n()=0.06mol,故一定有K+,至少0.02mol。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K+一定存在,且浓度 ≥0.2mol/L,故A正确;
B.依据计算可知碳酸根物质的量为0.02mol,故B错误;
C.一定没有的离子Fe3+、Ba2+,可能存在Cl-,故C错误;
D.同时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没有产生沉淀,说明一定不含Mg2+,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 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 烷基是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由于戊烷分子中含有8类氢原子,则戊基(—C5H11)有8种结构,B错误;
C. 和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 乙醇和水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则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不能加入金属钠,应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D错误;
答案选A。
6.C
【分析】检验某溶液含有氯离子,先加硝酸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硝酸银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详解】A. 硝酸银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故A错误;
B. 氯离子与KI不反应,不能检验,故B错误;
C. 先加硝酸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可检验氯离子,故C正确;
D. 氯离子与NaBr不反应,不能检验,故D错误;
答案选C。
7.B
【详解】A、茶叶灼烧需要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正确;
B、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或溶解固体,B不正确;
C、过滤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确;
D、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从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入手,考查物质的检验方法、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等。解题过程中首先确定实验原理,然后选择药品和仪器,再设计实验步骤。
8.B
【详解】A.乙醇、乙酸均不与浓溴水反应,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B.乙醇、乙醛、溴乙烷、甲酸分别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现象为:无现象,生成砖红色沉淀,溶液分层,生成蓝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B符合题意;
C.乙醇与银氨溶液互溶,溴乙烷不溶于银氨溶液,乙醛、甲酸都与银氨溶液生成光亮的银,不能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乙醛、甲酸与FeCl3溶液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诶B。
9.B
【详解】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可能生成AgCl沉淀,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故A错误;
B.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可说明氢氧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铁,可说明的溶解度小于,故B正确;
C.如溶液呈中性,则测定结果不变,为防止产生测定误差,因此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够发生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此题易错点在于C项,在测试pH时,若溶液呈酸性,则稀释后,pH增大;若溶液呈中性,稀释后,pH不变;若溶液呈碱性,稀释后,pH会减小。
10.D
【详解】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Ag+,A错误;
B.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有特殊焰色,例如铁、铝等,则不可用焰色反应鉴定所有金属元素,B错误;
C.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到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拌可以得到一定浓度的稀硫酸,C错误;
D.苯的密度比水小,则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正确;
故选D。
11.CD
【分析】加热时CO还原PbO得到Pb,CO的氧化产物为;根据制备CO的原理,装置①制得的CO中混有、(g),CO在加热时会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且空气中含有少量,这些都会干扰CO氧化产物的检验,则CO与PbO反应之前必须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O通入PbO之前必须除去其中的和(g)。
【详解】A.为防止CO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和空气中少量干扰CO氧化产物的检验,在CO与PbO加热反应前必须先通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当观察到装置⑥中产生黑色固体颗粒且有连续气泡产生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经完全排尽,再点燃④处酒精灯,故A正确;
B.实验完毕,为防止产生倒吸,应先熄灭④处酒精灯,再熄灭①处酒精灯,故B正确;
C.由于CO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NaOH溶液不能吸收CO,尾气处理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C错误;
D.加热④前要通CO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实验完毕后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CO,所以消耗的的物质的量比0.01mol要大,故D错误;
答案选CD。
12.BC
【详解】A.实验的目的是在空气中煅烧黄铜矿、验证生成的气体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和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故先将空气用浓硫酸干燥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并通过观察气泡来观察空气的流速,然后煅烧黄铜矿生成Cu、Fe3O4和SO2,由于生成的SO2中混有未反应的空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接着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多余的O2,最后通入Ba(NO3)2溶液验证SO2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并通过测定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测定黄铜矿的纯度,故气流顺序是a→b→e→f→g→h→c→d,A正确;
B.SO2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SO2能与Ba(NO3)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3SO2+3Ba2++2+2H2O=3BaSO4↓+2NO↑+4H+,尾气中的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B错误;
C.由于HCl的酸性强于H2SO3,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C错误;
D.实验结束后,还需向装置中通入过量的空气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SO2完全被Ba(NO3)2溶液吸收,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D正确;
答案选BC。
13.BD
【详解】取少量粉末样品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故样品中不含CuCl2,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产生的气体一定有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无白色沉淀生成,无法说明样品中不含Na2CO3;H++Cl-+ClO-=H2O+Cl2↑,而氯离子也可能来自于盐酸,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Cl,③另取少量该粉末样品,溶于水,滴加溶液,观察现象,其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a2CO3;
综上:
A.样品中可能只含有,也可能含有NaCl和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选项A错误;
B.样品中可能只含有,选项B正确;
C.因盐酸酸性强于碳酸,最终无白色沉淀生成,无法说明样品中不含Na2CO3,选项C错误;
D.另取少量该粉末样品,溶于水,滴加溶液,观察现象,其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a2CO3,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14.BD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成,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晶体已氧化变质,故A错误;
B.氯的中间价态化合物在热的KOH溶液中能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l-,加入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AgCl,则说明涂改液中存在含氯化合物,故B正确;
C.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少量三溴苯酚,易溶于苯,所以未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苯中不存在苯酚,故C错误;
D.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前者无气泡产生,后者有气泡产生,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能说明非金属性:S>C>B,故D正确;
故答案选BD。
15.AD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A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含有铁离子,而最初向该溶液中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铁离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Fe2+,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溶液不含有银离子、、,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含,故C错误;
D.向某澄清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溶液可能含有、、、等,故D错误;
故选AD。
16.(1) (球形)冷凝管 吸收未反应的和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瓶
(2)A
(3)⑥⑩③⑤
(4)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或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 当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AD
【分析】制备SOCl2需要先制取氯气和二氧化硫,根据装置分析,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故装置的左侧为制取氯气,右侧为制取二氧化硫。据此分析。
【详解】(1)a为冷凝管,因为反应过程有很多有毒的气体,需要进行处理,故b为吸收未反应的Cl2、SO2和SOCl2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瓶。
(2)根据分析装置A为制取氯气。
(3)组装蒸馏装置对混合物进行整理提纯,按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安装顺序为①⑨⑧,然后连接冷凝管,蒸馏装置中应选择直形冷凝管⑥,结构连接尾接管⑩,四氯化钛容易水解,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行最后连接③⑤。故连接顺序为:⑥⑩③⑤。
(4)SOCl2可用作热分解FeCl3 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SOCl2遇水剧烈水解生成氧化铝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Cl2具有还原性,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二者可以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可以检验亚铁离子,用铁氰化钾,或用钡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方法为: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或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滴定终点为碘单质完全反应,故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根据方程式SOCl2+ 4NaOH=Na2SO3+2NaCl+ 2H2O ; Na2SO3+H2O+I2=Na2SO4+2HI ;分析,有关系式为,SOCl2 ---I2,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V×10-3mol,则与SOCl2反应的碘的物质的量为(0.05×0.05-0.05V×10-3) mol,则SOCl2的质量为119×(0.05×0.05-0.05V×10-3)g,则质量分数为 =。
A.实际碘标准溶液浓度偏低,则硫代硫酸钠的用量减少,则与SOCl2反应的碘量增加,则SOCl2的质量分数增大。 B.实际溶液浓度偏低,则用量大,与与SOCl2反应的碘量减少,则SOCl2的质量分数减少;C.水解过程,气体吸收不充分,有部分气体逸出,则SOCl2的质量分数减小;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则标准液体积变小,与SOCl2反应的碘量增加,则SOCl2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AD。
17. 2 5 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 +NaOH+NaCl+H2O 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分析】根据甲结构中含碳碳双键,存在顺反异构判断;根据醛基的结构特点画出其电子式,由乙的结构判断与H2加成的物质的量;根据碳碳双键和羟基的性质,氧化羟基先要把碳碳双键转化,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检验这两种官能团要排除相互干扰,确定试剂添加顺序;据此解答。
【详解】(1)甲存在顺反异构,所以甲有两种结构,即(顺)和(反);答案为2。
(2)由乙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氧官能团为醛基,醛基中C原子与O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C原子与H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C原子中还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苯环、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答案为,5。
(3)甲发生反应I为加成反应,然后醇羟基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基,氯原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反应I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Cl+H2O;答案为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NaOH+NaCl+H2O。
(4)乙中醛基能被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应该先检验醛基后检验碳碳双键,先将醛基氧化为羧基,然后用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由于检验醛基是碱性环境,检验碳碳双键需酸性环境,还需硫酸酸化,所以其检验先后顺序所用试剂为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18.(1)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30 s内不变色 AC
(2)AB
(3)H2
(4)pH偏低形成HF,导致溶液中F-浓度减小,CaF2沉淀不完全
(5) 或 在搅拌下向FeSO4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控制溶液pH不大于6.5;静置后过滤,所得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1)
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Fe2+的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向溶液中滴加中高锰酸钾溶液,当不再消耗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显紫红色,即滴定到终点,故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方法是: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30 s内不变色。
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V==25.00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可知n[ (NH4)2SO4·FeSO4·6H2O]=5n (KMnO4)=25×10-3×c×5 mol,则500 mL溶液中含有n[ (NH4)2SO4·FeSO4·6H2O]= 25×10-3×c×5 mol ×=2.5c mol,所以所以质量分数=2.5c×;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则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增加,A符合题意;
B.滴定达到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则导致滴定管体积读数偏少,B不符合题意;
C.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所消耗的液体体积增加,C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C;
(2)
铁泥的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铁泥用H2SO4溶液“酸浸”得到相应硫酸盐溶液,向“酸浸”后的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将Fe3+还原为Fe2+,Fe3+可以用硫氰化钾来检验;向“还原”后的滤液中加入NH4F,使Ca2+转化为CaF2沉淀而除去;然后进行“沉铁”生成FeCO3,将FeCO3沉淀经过系列操作制得a-Fe2O3,据此分析作答。
A.适当升高酸浸温度,加快酸浸速率,能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A正确;
B.适当加快搅拌速率,增大铁泥与硫酸溶液的接触,加快酸浸速率,能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B正确;
C.适当缩短酸浸时间,铁元素的浸出率会降低,C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3)
为了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酸浸”过程中硫酸溶液要适当过量,故向“酸浸”后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的反应有: Fe+2Fe3+=3Fe2+、Fe+2H+=Fe2++H2↑, “还原”过程中除生成Fe2+外,还有H2生成;
(4)
向“还原”后的滤液中加入NH4F溶液,使Ca2+转化为CaF2沉淀,Ksp (CaF2)=c(Ca2+)·c2(F-),当Ca2+完全沉淀(某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表明该离子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F-)至少为。若溶液的pH偏低,即溶液中H+浓度较大,H+与F-形成弱酸HF,导致溶液中c(F-)减小,CaF2沉淀不完全;
(5)
①将提纯后的FeSO4溶液与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反应生成FeCO3沉淀,生成FeCO3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NH3·H2O+NH4HCO3=FeCO3↓+(NH4)2SO4+H2O[或FeSO4+NH3+NH4HCO3=FeCO3↓+(NH4)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②根据题意Fe(OH)2开始沉淀的pH=6.5,为防止产生Fe(OH)2沉淀,所以将FeSO4溶液与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反应制备FeCO3沉淀的过程中要控制溶液的pH不大于6.5;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要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最后的洗涤液中不含,则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在搅拌下向FeSO4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控制溶液pH不大于6.5;静置后过滤,所得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
19.(1)c
(2)②①③
(3) 10-4 将等浓度的CH3COONa、CH3COOH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用pH测定溶液pH。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大于CH3COO-的水解作用;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小于CH3COO-的水解作用
(4) 1.0×10-6 <
(5) 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1.35cV×10-2g BD
【详解】(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等浓度时该酸电离程度就越大。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离平衡常数:K(CH3COOH)>K(H2CO3)>K(HClO),所以pH=3的三种溶液的浓度:c(HClO)>c(H2CO3)>c(CH3COOH),当将溶液稀释100倍后,弱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中c(H+)有所增加,因此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H+):HClO>H2CO3>CH3COOH,故溶液中 pH变化最小的是HClO,故合理选项是c;
(2)常温下相同浓度的溶液:①CH3COONH4、②CH3COONa、③CH3COOH,①②是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③是弱酸,只有很少部分发生电离,所以③CH3COOH中c(CH3COO-)最小;在②CH3COONa中只有CH3COO-部分水解,而在①CH3COONH4中CH3COO-、双水解,水解彼此促进,使c(CH3COO-)比②CH3COONa溶液中少,因此三种溶液中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3)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c(H+)=10-10 mol/L,则溶液中c(OH-)=10-4 mol/L,溶液中的OH-完全由水电离产生,所以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4 mol/L;常温下0.1mol/LCH3COONa溶液的水解程度和0.1mol/LCH3COOH溶液的电离程度大小比较方法为将等浓度的CH3COONa、CH3COOH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用pH测定溶液pH。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大于CH3COO-的水解作用;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小于CH3COO-的水解作用;
(4)①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K=,观察图像可以看出,当pH=6时,c()=c(HClO2),因此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②25°C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HClO2的电离大于离子的水解,故c(HClO2)(5)①滴定至终点时溶液中的碘单恰好反应完,溶液的颜色变化是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②根据反应2ClO2+10I-+8H+=5I2+2Cl-+4H2O、I2+2=2I-+ 可知2ClO2~5I2~10,测得ClO2的质量m(ClO2)== 1.35cV×10-2g;
③A.未将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则部分碘损失,消耗标准液体积偏低,测得溶液浓度偏低,选项A错误;
B.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标准液浓度偏低,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高,溶液浓度偏高,选项B正确;
C.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则读数偏低,测得溶液浓度偏低,选项C错误;
D.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液体,则所加溶液体积偏大,测得溶液浓度偏高,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20.(1)恒压滴液漏斗(或恒压分液漏斗)
(2) < 与快速反应将放出大量的热,造成的分解而损失
(3)a
(4) 当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溶液不褪色 AC % 偏低
【详解】(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或恒压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或恒压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制备过碳酸钠的过程中,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小于2:3;且加入Na2CO3溶液速率不能过快,因为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过氧化氢分解;
故答案为:<;H2O2与Na2CO3快速反应将放出大量的热,造成H2O2的分解而损失。
(3)存储期间,a复合稳定剂活性氧的质量分数变化的最少,且最高,故选a;
故答案为:a。
(4)高锰酸钾为紫色,当最后半滴加入后,溶液变成紫色,半分钟紫色不退去时,证明反应为终点;
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腐蚀胶皮管,滴定应该用酸式滴定管,并且旋转开关需要涂抹凡士林,防止漏液,滴定时,滴定管在锥形瓶上方,顺时针晃动锥形瓶,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综上所述可知AC正确;
设H2O2浓度为cmol·L-1,根据方程式可知:
c=0.004Vmol·L-1,n(2Na2CO3 3H2O2)=n(H2O2)=cV1=×0.004Vmol·L-1×0.1L=0.0013Vmol,则过碳酸钠的纯度为:;
滴定时间过长,过氧化氢有少量分解,则测得过碳酸钠含量偏低;
故答案为:当最后半滴高锰酸钾加入后,溶液变成紫色,且半分钟紫色不退去时,证明反应为终点;AC;;偏低。
21. sp2 (正)四面体形 3d5 2OCN—+2OH—+3O3=2CO32一+N2+3O2+H2O H2O+O3+2KI═O2+I2+2KOH 碱式滴定管 淀粉 0.0112ac/V 偏高
【详解】(1)N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5+1-3×2)=3,中心原子N原子杂化类型为sp2;SO42-中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2)F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原子失去4s能级2个电子及3d能级1个电子形成Fe3+,Fe3+基态核外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d5。
(3)第ii步:O3与OCN一生成CO32一及两种单质气体,则生成N2和O2,又因为O3与OCN-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2,废水呈碱性,所以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CN-+2OH-+3O3=2CO32-+N2+3O2+H2O。
(4)①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K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根据生成两种单质,则为O2和I2,所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O3+2KI=O2+I2+2KOH。
②用Na2S2O3溶液滴定含I2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等。
③I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Na2S2O3与I2反应后,蓝色将褪去,故该实验中可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根据H2O+O3+2KI=O2+I2+2KOH、2Na2S2O3+I2=Na2S4O6+2NaI可得,n(O3)=n(Na2S2O3)=×cmol/L×a×10-3L=mol,所以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mol×22.4L/mol÷V L=0.0112ac/V。
④O3和O2也能氧化Na2S2O3,若含I2的溶液中溶有O3和O2,则滴定时消耗的Na2S2O3偏大,会导致滴定结果偏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