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练习强化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练习强化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09:27:35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练习强化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实验时,若冷凝管内壁上出现馏出物固体,此时可以减小通入冷却水的量
B.浓硝酸应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C.滴瓶中的滴管在加完药品后应将滴管洗净后再放回原瓶
D.硝酸钾晶体制备过程中,趁热过滤后加入2ml水的目的是避免NaCl冷却结晶,提高KNO3纯度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生石灰干燥CO2
B.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
C.用Cu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少量NO
D.用NaOH溶液鉴别NH4Cl溶液和(NH4)2SO4溶液
3.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选用回收废纸制造的纸箱
B.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塑料袋
C.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骑自行车或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4.某小组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②中产生的气泡是氮氧化合物,不是氢气
D.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2H2O
5.在100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mol/L,c(H2SO4)=0.1mol/L,向其中加入 1.92g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u2+)为
A.0.15mol/L B.0.3mol/L C.0.225mol/L D.无法计算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铁红 B.过量铁粉在中燃烧制取
C.过量的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D.铁在热的浓硝酸中钝化
7.下列施用铵态氮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B.铵态氮肥应贮藏在避光、干燥
C.为了让氮肥迅速地被农作物吸收,宜在高温天进行施肥
D.铵态氮肥应放在阴凉处保存
8.将amol铁粉投入含bmolHNO3的稀硝酸中,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则a∶b不可能为
A.1∶4 B.1∶2 C.1∶3 D.3∶8
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
B.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2.6
C.常温下铁片投入足量浓中生成的分子数目为3
D.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纯碱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H2S的结构式:H—S—H
D.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2HCO+Ca2++2OH-═CaCO3↓+2H2O+CO
B.向NH4HSO4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NH+H++SO+Ba2++2OH-=BaSO4↓+H2O+NH3·H2O
C.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OH-=CO+H2O
D.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2++CO═CaCO3↓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NH3中混有的H2O B.观察浓硝酸与铁反应的现象 C.除去铝粉中混有的铁粉 D.除去SO2中的SO3杂质
A.A B.B C.C D.D
13.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Fe B.NH3 C.H2O D.CaCO3
14.一定量的Cu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不考虑与的转化),则反应消耗Cu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月球含有H、He、N、Na、Mg、Si等元素,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
(1)3He是高效核能原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
(2)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MgCl2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可由MgO制备。
①MgO的熔点比BaO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
②月球上某矿石经处理得到的MgO中含有少量SiO2,除去Si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MgO与炭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备MgCl2。若尾气可用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 则生成的盐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4)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月壤中提炼1kg3He,同时可得6000kgH2和700 kg N2,若以所得H2和N2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最多可生产碳酸氢铵________kg。
16.(1)实验室二氧化硫尾气吸收与工业烟气脱硫的化学原理相通。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是常用的烟气脱硫法。
石灰---石膏法的吸收反应为。
吸收产物亚硫酸钙由管道输送至氧化塔氧化,反应为。其流程如图所示。
碱法的吸收反应为。碱法的特点是氢氧化钠碱性强、吸收快、效率高。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试剂
价格(元) 0.36 2.90
吸收的成本(元) 0.027 0.232
石灰---石膏法和碱法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原理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碱法相比,石灰---石膏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石灰---石膏法和碱法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改进的、能实现物料循环的烟气脱硫方案____(用流程图表示)。
17.指出下列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学校燃烧煤煮饭_______,
(2)电解水得到O2和H2_______,
(3)浓硫酸具有如下的性质:A.酸性;B.强氧化性;C.吸水性;D.脱水性;E.难挥发性。下列事实主要表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填字母序号)。
①浓硫酸使蔗糖变黑_______,
②碳投入热的浓硫酸中溶解_______,
③浓硫酸与氧化铜反应_______,
④浓硫酸干燥氢气_______,
(4)浓硝酸具有如下的性质:A.酸性;B.强氧化性;C.不稳定性,下列事实主要表现浓硝酸的什么性质(填字母序号)。
①浓硝酸需避光保存_______,
②常温下可用铝或者铁遇浓硝酸钝化_______。
18.已知A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气体,D是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由A到D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如图:表示物质,表示过程,反应条件及催化剂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物质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合成"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吸收”中通入过量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工业上贮存物质D的溶液可选择的罐体材料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银 b.铜 c.铝 d.锌
19.(1)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药物,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原理:_______。
(2)夏季将食物保存在冰箱中,不容易腐败,原因是:_______。
(3)对植物而言,雷雨比自来水更营养,原因是:_______。
(4)铵态氮肥需密封包装,并置于通风阴凉处,原因是_______。
20.过量与稀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
21.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支充有12mL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下列图示正确的是_______,现象是_______, NO2气体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若要让试管内充满气体则需要通入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mL。
A. B. C. D.
(2)常温下,铁制品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盛装浓硝酸,原因是_______。
22.氮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有密切关系。
(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上N2和H2合成NH3
②N2和O2放电条件下生成NO
③NH3催化氧化生成NO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①治理NO污染通常是在氧化剂作用下,将NO氧化成溶解度高的NO2,然后用水或碱液吸收脱氮。下列物质可以用于氧化NO的是_______(填序号)。
ANaCl溶液 B.K2Cr2O7溶液 C. Na2CO3溶液 D.KMnO4溶液
②NO也可用NaClO碱性溶液氧化并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化肥,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③目前处理柴油车尾气中NOx和PM2.5等的方法之一,是用车用尿素[CO(NH2)2]溶液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中将NOx无害化处理,写出该系统无害化处理N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O与NO在Rh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关键反应,用Rh做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过程I为_______过程(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当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_______mol。
②已知过程I的焓变(lmolCO参加)为akJ/mol,过程II的焓变为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3..实验室中用Cu和稀HNO3反应制取NO,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硝酸所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24.汽车尾气(含CO、SO2、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可使CO和NO反应产生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为:______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请写出汽车尾气形成硝酸型酸雨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蒸馏实验时,冷凝管内壁上出现馏出物固体,说明冷却效果太好,此时可以减小通入冷却水的流速,A正确;
B.浓硝酸见光分解且会氧化橡胶塞,浓硝酸应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细口试剂瓶中,B正确;
C.滴瓶中的滴管在加完药品后洗净后再放回原瓶会导致试剂浓度变化,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趁热过滤后加入2ml水,可以避免NaCl因温度变化过大而析出,影响硝酸钾纯度,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干燥二氧化碳,应用浓硫酸等,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正确;
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故C错误;
D.二者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则不能用于检验,故D错误。
答案选B。
3.B
【详解】A.选用回收废纸制造的纸箱,有利于减少树木的砍伐,故A不合题意;
B.选用一次性筷子、纸杯,不利于森林保护,塑料袋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使土壤环境恶化,故B符合题意;
C.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故C不合题意;
D.骑自行车或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故D不合题意;
答案选B。
4.B
【详解】A.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选项A正确;
B.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铝表面形成的氧化物薄膜溶于稀硝酸为复分解反应,过程中不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
C.加水稀释硝酸浓度变稀,产生气泡说明铝和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②中产生的气泡是氮氧化合物,不是氢气,选项C正确;
D.③中沉淀溶解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2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C
【详解】根据已知n(H+)=0.1L×0.4mol/L+0.1L×0.1mol/L×2=0.06mol;n()=0.1L×0.4mol/L=0.04mol;n(Cu)==0.03mol,稀硝酸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3Cu2++2NO↑+4H2O,由于在反应方程式中n(Cu): n(H+):n()=3:8:2,所以硝酸根和铜过量,氢离子不足,根据反应3Cu+8H++2=3Cu2++2NO↑+4H2O,n(H+)=0.06mol,所以n(Cu2+)==0.0225mol,c(Cu2+) = ==0.225mol/L,所以C符合题意。
故答案:C。
6.C
【详解】A.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A错误;
B.过量铁粉在中燃烧生成,得不到氯化亚铁,B错误;
C.过量的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和水,C正确;
D.铁在热的浓硝酸中反应,在常温下发生钝化,D错误;
答案选C。
7.C
【详解】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容易水解产生氢氧化钾,与铵态氮肥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A正确;
B.铵态氮肥见光易分解,潮湿易潮解,应贮藏在避光、干燥,B正确;
C.氮肥高温易分解,不宜在高温天进行施肥,降低肥效,C错误;
D.铵态氮肥高温易分解,见光易分解,应放在阴凉处保存,D正确;
故答案为:C。
8.B
【详解】将amol铁粉投入含bmolHNO3的稀硝酸中,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产物为硝酸铁和NO,化学方程式的关系为,根据物料守恒硝酸铁的物质的量为amol,可知a∶b=1∶4;
若产物为硝酸亚铁和NO,化学方程式的关系为,可知a∶b=3∶8;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
9.C
【详解】A.一个甲基含有电子数为9,1mol甲基含有的电子数目为9NA,A正确;
B.一个CH337Cl中含有中子数为6+20=26个,标准状况下2.24LCH337Cl为0.1mol,0.1molCH337Cl中含有中子数2.6NA,B正确;
C.常温下铁遇到浓硝酸发生钝化,C错误;
D.10.6g碳酸钠固体为0.1mol,一个碳酸钠中含有一个碳酸根离子和两个钠离子,0.1mol碳酸钠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3NA,D正确;
故答案选C。
10.C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故A错误;
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用一条短线来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为结构式,硫化氢的结构式为H-S-H,故C正确;
D.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产物没有碳酸根,离子方程式:Ca2++ HCO+OH-=CaCO3↓+H2O,故A错误;
B.NH4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生成硫酸钡、一水合氨、水,离子方程式为:NH+2OH-+Ba2++H++ SO═H2O+BaSO4↓+NH3 H2O,故B正确;
C.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SO+ HCO+2OH-= CO+H2O+NH3 H2O,故C错误;
D.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Ca(OH)2+ CO═CaCO3↓+2OH-,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A.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有吸水性,可用于除去NH3中混有的H2O,能达实验目的,选项A不符合;
B.利用浓硝酸与铜丝反应产生二氧化氮,观察反应的现象,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能达实验目的,选项B不符合;
C.铝粉和铁粉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盐,不能将二者分开,不能达实验目的,选项C符合;
D.SO3能与浓硫酸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而浓硫酸不能与SO2反应,可用浓硫酸除去SO2中的SO3杂质,能达实验目的,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13.D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一般是强酸、强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以及大部分盐,它们溶于水的部分或者熔融状态时,可以完全变成阴、阳离子,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氨气溶于水后,结合成NH3 H2O,能够电离出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H2O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即H2O H++OH-,是弱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CaCO3溶于水的部分或者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4.D
【详解】设反应消耗Cu的物质的量为x,的物质的量为y。
(1)若为稀硝酸,则有
解得,。
(2)若为足量的浓硝酸,则有
解得,。
(3)若为浓硝酸且量不足,则反应按上述两个反应进行,反应开始阶段按(2)进行,之后按(1)进行,反应生成的气体为和NO的混合气体;消耗的Cu和的物质的量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即反应消耗的Cu的物质的量在至之间,消耗的的物质的量在至之间;故选择D;
答案选D。
15.(1)1
(2)
(3) 高
(4)3950
【详解】(1)是高效能原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2=1。
(2)钠是11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
(3)①氧化镁和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钡离子半径大于镁离子半径,氧化镁形成的离子键强,熔点高。
②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与碳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备,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若尾气可用足量溶液完全吸收,即氯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物为。
(4)得6000kg H2和700kg N2,依据化学方程式,若以得到和为原料想可知氢气过量,依据氮气中氮元素守恒计算,经一系列反应最多可生产碳酸氢铵的质量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离子结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性质的判断,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依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计算;
(2)钠原子时11号元素,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3)①依据氧化镁和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结合离子键的强弱分析判断熔点高低;②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硅酸性氧化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硅是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属于原子晶体;③与碳粉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备,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氯气、二氧化碳,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依据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分析可知氢气过量,依据氮气全部反应,结合氮原子守恒计算碳酸氢铵质量。
16. 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成本低 亚硫酸钙在输送中容易造成管道堵塞
【详解】(1)NaOH和Ca(OH)2同为碱,石灰---石膏法和碱法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原理相同之处是利用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Ca(OH)2比NaOH价格低廉,但缺点是Ca(OH)2溶解性不好,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因此和碱法相比,石灰---石膏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亚硫酸钙在输送中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故答案为:碱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成本低;亚硫酸钙在输送中容易造成管道堵塞;
(2)可用NaOH吸收SO2得Na2SO3,再用Ca(OH)2和Na2SO3反应得CaSO3和NaOH,然后NaOH循环利用,流程如下 ,故答案为: 。
17.(1)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 D B A C
(4) C B
【解析】(1)
燃烧煤煮饭,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
①浓硫酸使蔗糖变黑,是利用的浓硫酸的脱水性,选D;
②碳投入热的浓硫酸中溶解,是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选B;
③浓硫酸与氧化铜反应,是利用浓硫酸的酸性,选A;
④浓硫酸干燥氢气,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选C。
(4)
①浓硝酸需要避光保存,是因为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选C;
②常温下可用铝或铁遇浓硝酸钝化,是因为它的强氧化性,选B;
18. HNO3 N2+3H22NH3 将一氧化氮完全吸收生成硝酸 c
【分析】A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气体,则A为氮气,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
【详解】(1)A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气体,说明A为氮气,则物质A的电子式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因此物质D的分子式为HNO3;故答案为:;HNO3。
(2)“合成"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故答案为:N2+3H22NH3。
(3)“吸收”中通入过量O2的目的是将一氧化氮完全吸收生成硝酸;故答案为:将一氧化氮完全吸收生成硝酸。
(4)浓硝酸与银、铜、锌都要反应,与铝发生钝化,因此工业上贮存物质D的溶液可选择的罐体材料为铝;故答案为:c。
19. 3HCl+ Al(OH)3=AlCl3 + 3H2O 低温降低了反应速率 雷雨中发生的反应产生的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硝酸盐,即氮肥 铵盐易潮解,受热易分解
【详解】(1)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可用氢氧化铝来中和过多的盐酸,化学方程式为:3HCl+ Al(OH)3=AlCl3 + 3H2O,故答案为:3HCl+ Al(OH)3=AlCl3 + 3H2O;
(2)食物腐败的本质原因是食物发生化学反应,低温可降低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延长保质期,故答案为:低温降低了反应速率;
(3)雷雨比自来水更营养,是因为雷雨中发生的反应产生的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硝酸盐,即氮肥,故雷雨更有营养,故答案为:雷雨中发生的反应产生的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硝酸盐,即氮肥;
(4)铵态氮肥易潮解,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处,故答案为:铵盐易潮解,受热易分解。
20.
【详解】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氧化生成,同时被还原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1) C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水面上升 3NO2+H2O=2HNO3+NO 3
(2) 能 铁的表面被浓硝酸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硝酸跟铁继续反应
【详解】(1)NO2气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NO2为12mL,产生4mLNO难溶于水,所以液面上升总体积的,选C;加入氧气,NO和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H2O+3O2=4HNO3,则与NO反应需通入氧气的体积是,若要让试管内充满气体则需要通入氧气的体积为3mL,故答案为:C;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水面上升;3NO2+H2O=2HNO3+NO;3。
(2)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铁的表面被浓硝酸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硝酸跟铁继续反应,因此铁制品能盛装浓硝酸,故答案为:能;
铁的表面被浓硝酸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硝酸跟铁继续反应。
22.(1) ①② 4NH3+5O24NO+6H2O
(2) BD 2NO+3ClO- +2OH- = 2+3Cl-+H2O 2CO(NH2)2+6NO=5N2+2CO2+4H2O
(3) 吸热 CO2 4 2NO(g)+2CO(g)=2CO2(g)+N2(g) ΔH=+2(a+b)kJ/mol
【解析】(1)固氮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元素,N2和H2合成NH3,N2和O2放电条件下生成NO,符合固氮的定义,故选:①②;反应③NH3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氧化NO需要氧化剂,NaCl溶液、Na2CO3溶液均不与NO反应,K2Cr2O7、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NO,故选:BD;②NO也可用NaClO碱性溶液氧化并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化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ClO- +2OH- = 2+3Cl-+H2O;③尿素[CO(NH2)2]溶液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2CO(NH2)2+6NO=5N2+2CO2+4H2O;
(3)①过程I断裂化学键需要吸热,该反应方程式为2C0+2NO=N2+2CO2,C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为CO2,氮元素从+2降低至0价,有2个N原子降价,当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4mol;②反应的热效应为过程I和过程II的热效应之和,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2CO2(g)+N2(g) ΔH=+2(a+b)kJ/mol。
23.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 N Cu(NO3)2 NO 2:3 酸性、氧化性
【分析】反应生成硝酸铜、NO、水,Cu失去电子被氧化,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详解】用Cu和稀HNO3反应制取NO,反应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失去电子被氧化,N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Cu为还原剂,对应的产物Cu(NO3)2为氧化产物,硝酸为氧化剂,对应的产物NO为还原产物,由反应可知,8mol硝酸反应只有2mol作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生成硝酸铜体现硝酸的酸性,生成NO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则该反应体现硝酸的性质为酸性、氧化性。
24. SO2、NO 2CO+2NO2CO2+N2 CO 降低 3NO2+H2O=2HNO3+NO
【分析】根据导致酸雨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根据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可知CO与NO反应生成的是N2和CO2,由此即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详解】(1)因导致酸雨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汽车尾气中含CO、SO2和NO等,所以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
(2)根据题给信息: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该气体是CO2和N2,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反应中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3) CO、SO2、NO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汽车尾气形成硝酸型酸雨的过程是氮的氧化物转化为硝酸,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专题7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氮的固定
第二单元 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
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9 金属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金属的冶炼方法
第二单元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第三单元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