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11:3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师。
——毛泽东
李大钊同志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
——江泽民
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
——胡锦涛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
——习近平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
板块一:扫描回忆,梳理事件
节点 时间 事件
1 李大钊( )
2 李大钊( )
3 李大钊( )
4 李大钊( )
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回忆的时间点,在这些时间中分别都发生了哪些事情。试着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这些事情。
板块一:扫描回忆,梳理事件
节点 时间 事件
1 1927年春天 李大钊(坚守岗位)
2 1927年4月6日 李大钊(被 捕)
3 十几天过去了 李大钊(被 审)
4 1927年4月28日 李大钊(被 害)
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回忆的时间节点分别都发生了哪些事情。试着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这些事情。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请默读课文第2—29自然段,思考: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请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并交流。
自学建议:
1.按照文中叙述中的“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进行阅读汇报
2.交流:请大家看到( ),这是( )描写,我从( )等重点词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 )的人。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背景资料
1926年,北洋军阀张作霖自任“安国军”总司令,并发表“反共宣言”,积极支持蒋介石清除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彻底走上反对共产党的道路,并开始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卫队打死47人,伤200余人。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仅一省区,被杀害的就有2000多人。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请默读课文第2—29自然段,思考: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请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并交流。
自学建议:
1.按照文中叙述中的“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进行阅读汇报
2.交流:请大家看到( ),这是( )描写,我从( )等重点词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 )的人。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语言描写)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动作描写)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神态描写)
匪徒们纷乱的喊叫、沉重的皮鞋声、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残暴 (侧面烘托)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请默读课文第2—29自然段,思考: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请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并交流。
自学建议:
1.按照文中叙述中的“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进行阅读汇报
2.交流:请大家看到( ),这是( )描写,我从( )等重点词语,感受到李大钊先生是一个( )的人。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仍旧穿着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
平静
慈祥
安定
沉着
“是的,我是最大的”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课外资料(读红色的字体)
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对所有事件“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要株连。”
课外资料
敌人见硬的不行,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张作霖的参谋长亲自出马,他以同乡的身份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父亲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板块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革命事业必将胜利!
1935年5月29日,红四团的22位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只剩下铁链的泸定桥,奋不顾身,冲向敌阵,夺取了红军长征又一次关键胜利。
红四团勇士们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1947年1月12日,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保护党的组织,共产党员刘胡兰毫无惧色地走向敌人的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刘胡兰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
1998年,举世罕见的洪灾肆虐全国。人民子弟兵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众志成城,创造了抗洪救灾、保卫家园的伟大奇迹。
2020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奋斗在抗疫的最前线。
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力量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永垂不朽!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927年4月28日
板块三:探究写法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开头)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又哭了,从地上捡检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结尾)
首尾呼应
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前后照应的好处?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