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选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08 07: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市朝阳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选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8-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
1.鱼漂是钓具里面必不可少的。某鱼漂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鱼漂上的三个点。当鱼漂静止时,水面恰好过点。某鱼咬钩后将鱼漂向下拉了一下,随后脱钩,使点刚好到达水面,鱼漂便上下运动,上升到最高处时,点到达水面。假设水面静止,鱼漂在间的横截面积不变,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则(  )
A.鱼漂的上下运动不一定是简谐运动
B.点过水面时,鱼漂有向下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C.点到达水面时,鱼漂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鱼脱钩后鱼漂由下往上运动时,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2.如图所示,质点O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O从平衡位置开始向y轴正方向运动,经0.2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4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
B.t=1.2s时,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
C.t=2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
D.t=2.6s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3.如图所示,、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a、b、c、d四点的振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点不是振动加强的点
B.b、c、d点振动的位移总为两列波的振幅和
C.a点的位移可能不等于零
D.经四分之一周期后,a、b、c三点均到达平衡位置,但d点不在平衡位置
4.如图所示,把一个底角很小的圆锥玻璃体倒置(上表面为圆形平面,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紧挨玻璃体下方有一平整矩形玻璃砖,它和圆锥玻璃体间有一层薄空气膜。现用红色光垂直于上表面照射,从装置正上方向下观察,可看到(  )
A.一系列明暗相间的三角形条纹
B.由中心向外,圆形条纹间距越来越大
C.若换成顶角更大的圆锥玻璃体,亮条纹将变稀疏
D.若将红光换成蓝光,亮条纹将变稀疏
5.金属探测仪(图)内部的线圈与电容器构成LC振荡电路,当探测仪检测到金属物体时,探测仪线圈的自感系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振荡电路中的电流频率发生变化,探测仪检测到这个变化就会驱动蜂鸣器发出声响。已知某时刻线圈中的磁感线如图所示,且电流强度正在增大,则此时(  )
A.电流由a流向b,且电容器正在充电
B.该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荷
C.该时刻线圈的自感电动势正在变大
D.若探测仪靠近金属时其自感系数增大,则振荡电流的频率升高
6.“小蜜蜂”是老师上课常用的扩音设备,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很多老师用上了蓝牙“小蜜蜂”(蓝牙属于电磁波),麦克风与扩音器不用导线连接,老师拿着麦克风在教室中间说话,放在讲台上的扩音器也能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蜜蜂”只能接收来自麦克风的信号
B.麦克风发出蓝牙信号是因为其中有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匀强磁场
D.麦克风回路可通过减小发射电磁波的波长来提高LC 振荡电路发射电磁波的本领
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密闭容器,甲中装满水,乙中充满空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容积恒定)(  )
A.两容器中器壁的压强都是由于分子撞击器壁而产生的
B.两容器中器壁的压强都是由所装物质的重力而产生的
C.甲容器中pA>pB,乙容器中pC>pD
D.当温度升高时,pA、pB不变,pC、pD都变大
8.(多选)对下列所示的图片、示意图或实验装置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单色光通过双缝后得到的干涉条纹
B.乙图是薄膜干涉的应用,用来检测平面的平整程度
C.丙图是用自然光照射前后两个竖直放置的偏振片(透振方向如箭头所示),若只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光屏上的亮度不变
D.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在铁丝圈内的肥皂膜上,出现水平干涉条纹
9.(多选)如图甲所示为电磁继电器自动双向开关,当DE中通过的电流较小时,电磁铁磁性弱,A与B接线柱接通;当DE中通过的电流增大到一定数值时,C与B接线柱接通。图乙为应用电磁继电器和光敏电阻实现路灯自动开、关的电路图,虚线框内为电磁继电器接入电路时的符号(M、N两接线柱分别与电磁继电器中接线柱A或C连接)。R为光敏电阻,R1为可调电阻,R0为保护电阻。开关S闭合,在光线暗时对路灯L供电,光线亮时对路灯L断电并同时接通LE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
B.为使电路正常工作,图甲中电磁继电器的A接线柱应与图乙中N接线柱连接
C.为更好的节能环保,光线更暗时对路灯自动供电,可将R1的阻值调小
D.当LED出现断路故障时,电磁继电器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10.(多选)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的纪录,弹性和吸油能力令人惊喜,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是空气密度的。设气凝胶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3),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千克气凝胶所含的分子数 B.气凝胶的摩尔体积
C.每个气凝胶分子的体积 D.每个气凝胶分子的直径
11.(多选)关于下面热学中的五张图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分子间的作用力跟距离的关系图,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要达到乙图的实验效果,应先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再把痱子粉撒在水面上
C.丙图中对同一气体而言,实线对应的气体分子温度高于虚线对应的气体分子温度
D.丁图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表现得越明显
12.(多选)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分子在Q点()时动能最大
B.乙分子在P点()时加速度为零
C.乙分子在Q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D.当时,随着x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3.(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纯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一滴油酸溶液中含纯油酸的质量为m,一滴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扩散后形成的纯油酸油膜最大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一滴油酸含有的分子数量为______;
(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的溶液有50滴,现取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测出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
A.2×10-10m B.2×10-9m C.5×10-10m D.5×10-9m
14.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有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实验中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像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L=0.7m。
(1)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用某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如图2所示的干涉图样,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的游标卡尺读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A位置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
(2)利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结果就可算出这种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nm。
(3)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将滤光片由红色的换成蓝色的,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填“变宽”或者“变窄”),若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填“变宽”或者“变窄”)。
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15.(8分)如图所示是一列沿轴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图像,实线是时刻的波形,虚线是时刻的波形。求:
(1)该列波的波长、周期和波速;
(2)若波速为,其传播方向和从时刻起质点运动到波谷的最短时间分别是多少?
16.(9分)如图所示,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点垂直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
(1)光线能否从AB边射出?请计算说明;
(2)请作出棱镜内完整的光路图,并标出光线出射方向与CD边的夹角;
(3)求光线第一次的出射点与C之间的距离。
17.(9分)2021年12月9日,我国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王亚平在水球里注入一个气泡,观察水球产生的物理现象。课后小明同学画了过球心的截面图,为内径是,外径是的同心圆,小圆内为空气,如图所示。假设一束单色光(纸面内)从外球面上点射入,光线与直线所成夹角,经折射后恰好与内球面在点相切,最后到达点。已知光速为。则
(1)此单色光在该水球内的折射率为多少?
(2)单色光从点到C点一共运动了多少时间?
(3)调整单色光在A点的入射角为,使其恰好在内球面上发生全反射,试求出此时的的值。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当鱼漂静止时,水面恰好过点,由平衡条件有
取向下为正方向,鱼漂向下运动时,鱼漂的合力为
整理可得
可知,鱼漂的上下运动是简谐运动,故A错误;
B.点过水面时,鱼漂有向下的最大位移,则有向上方向的最大加速度,故B错误;
C.点到达水面时,鱼漂在平衡位置,鱼漂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
D.鱼脱钩鱼漂时,有向下的最大位移,由下往上运动,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质点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0.2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一个单位,可知波的周期
A.由图可知,该波在t=0.4s传播到A点,此时A点处于平衡位置,且速度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
B.t=1.2 s时,质点A振动时间
A点刚好振动一个周期,此时A点处于平衡位置,且速度沿y轴正方向,故B正确;
C.质点B开始振动的时间7×0.2s=1.4s;t=2 s时,质点B振动时间
因为B点开始振动时沿y轴正方向,所以经过,刚好第一次到达波谷,故C错误;
D.t=2.6 s时,质点B振动时间
说明此时质点B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d点和b、c点一样是振动加强点,A错误;
BC.b、c、d是振动加强点,但位移并不是始终处于最大值;a是振动减弱点,a的位移始终等于零,BC错误;
D.由题图可知,a点为振动减弱的点,b、c、d点均为振动加强的点,经四分之一周期后,a、b、c三点均到达平衡位置,但d点不在平衡位置,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B.由于截面是等腰三角形,从圆心向外,经过相同的宽度,空气膜厚度增加量相同,根据光的干涉原理知,从装置的正上方向下观察,可看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等距圆形条纹,故AB错误;
C.若增大玻璃体顶角,则空气薄膜厚度变小,由等厚干涉原理可知条纹将向外偏移,亮条纹将变稀疏,故C正确;
D.蓝光波长比红光短,若将红光换成蓝光,条纹间距变小,亮条纹将变密集,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该时刻线圈中的磁感线可知电流的方向由b流向a,且电流强度正在增大,电场能减小,电荷量在减少,故电容器正在放电,A错误;
B.电流的方向由b流向a,且电流强度正在增加过程中,电容器放电,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荷,B正确;
C.电流强度正在增大,磁场能增加,故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则该时刻线圈的自感电动势正在减小,C错误;
D.若探测仪靠近金属时,相当于给线圈增加了铁芯,所以其自感系数L增大,根据公式可知,其自感系数L增大时振荡电流的频率降低,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因为蓝牙属于电磁波,周围空间存在其他电磁波信号,所以“小蜜蜂”不只接收到了来自麦克风的信号,故A错误;
B.恒定的电流产生恒定的电场,不能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不能产生电磁波信号,故B错误;
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稳定的磁场,但不是匀强磁场,选项C错误;
D.减小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则会提高频率,可以提高LC振荡电路发射电磁波的本领,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B.甲容器中A、B处压强是由所装物质的重力而产生的,乙容器中C、D处压强是由分子撞击器壁而产生的,故AB错误;
C.根据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p=ρgh
可知
pA>pB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C、D处气体分子平均碰撞情况一致,乙容器中
pC=pD
故C错误;
D.当温度升高时,pA、pB不变,pC、pD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8.BD
【详解】A.甲图图样中平行不等距,则该图样是单色光的衍射图样,选项A错误;
B.乙图是薄膜干涉的应用,用来检测平面的平整程度,选项B正确;
C.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形成偏振光,因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所以没有光射到光屏上,光屏发黑,若只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振方向不再垂直,则光屏上的亮度将变大,选项C错误;
D.丁图是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图,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上同一高度处肥皂膜厚度相同,在肥皂膜上出现水平干涉条纹,选项D正确。
故选BD。
CD
【详解】AB.由题意可知,光线较暗时,接M接线柱,图甲中电磁继电器的A接线柱应与图乙中M接线柱连接,此时AB接通,流过DE的电流较小,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减小而增大,故AB错误;
C.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小到一定值,AB接通,光线更暗时,光敏电阻的阻值更大,根据
可知要实现光线更暗时对路灯自动供电,可将R1的阻值调小,故C正确;
D.当LED出现断路故障时,不影响电磁继电器部分的电路,可以正常工作,故D正确。
故选CD。
10.ABC
【详解】A.a千克气凝胶的摩尔数
n=
则a千克气凝胶所含有的分子数
N=nNA=NA
故A正确;
B.气凝胶的摩尔体积
故B正确;
C.1 mol气凝胶中包含NA个分子,故每个气凝胶分子的体积
故C正确;
D.设每个气凝胶分子的直径为d,则
V0=πd3
联立可得
故D错误。
故选ABC。
11.AC
【详解】A.由图甲作用力跟距离的关系图可知,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A正确;
B.要达到乙图的实验效果,应先把痱子粉撒在水面上,再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故B错误;
C.温度升高时,速率分布最大的区间将向速率增大处移动,丙图中对同一气体而言,实线对应的气体分子温度高于虚线对应的气体分子温度,故C正确;
D.丁图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表现得越不明显,故D错误;
故选AC。
12.BD
【详解】ABC.乙分子从Q点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变小后变大,可知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在P点达到最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零,即加速度为零,故P点为平衡位置,AC错误,B正确;
D.当时,随着x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正确。
故选BD。
13. C
【详解】(1)[1]一滴油酸的体积为
一滴纯油酸油膜最大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直径
[2]一滴油酸的摩尔数为
分子数为
(2)[3]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油酸体积为
油膜分子是单分子油膜,根据
故选C。
14. 1.16 660 变窄 变窄
【详解】(1)[1]A、B位置的读数为
(2)[2]条纹间距为
由得
(3)[3]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大,由可知将滤光片由红色换成蓝色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4] 若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由可知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15.(1)4m,周期和波速见解析;(2)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详解】(1)由图可知波长
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则波速
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周期
则波速
(2)若波速为,由知
所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由,质点振动到波谷位置,最短经过时间
16.(1)不能,见解析;(2) ,β=45°;(3)
【详解】(1)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由折射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边的入射角为60°,发生全反射,光线不能从AB边射出。
(2)光路图如图所示
设光线在边的入射角为,折射角为,由几何关系得
小于临界角,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是在边上
由折射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3)设在AB边,BC边,CD边的交点分别为M,N,P,由题中数据可得
则根据几何知识
光线第一次的出射点与之间的距离为
17.(1);(2);(3)
【详解】(1)根据题意,设单色光在点折射角为,由几何关系可得
则此单色光在该水球内的折射率为
(2)根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可知,单色光在水球内的传播距离为
由可得,单色光在水球内的传播速度为
则单色光从点到C点的运动时间为
(3)单色光在A点的入射角为,使其恰好在内球面上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
则有
由正弦定理有
解得
则有
解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