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课件(苏教版)(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课件(苏教版)(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05 20:49:01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化学是中心科学(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承上启下)“数理化生”按研究对象从简单到复杂分为: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领头学科 中心学科 前沿学科
上游科学 中游科学 下游科学 化学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有关学科对人类需求的贡献1.1.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新分子和新材料的飞速增长[交流与讨论] 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空气、乙醇、水、硫酸铵、铜、碘酒、碘、氧气、石墨、食盐水 按照物质的性能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
根据导电性能,分为 ;
根据溶解性,分为 ;
根据存在状态,分为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可溶、微溶、难溶固体、气体、液体物
质混合物纯净物如溶液、空气等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如:Cu、Fe、Ag等如:S、I2、O2等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酸碱盐氧化物其他按照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分类:[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①钠(Na); ②氯气(Cl2);
③氯化铁(FeCl3)溶液; ④硫酸(H2SO4);
⑤碳酸钙(CaCO3); ⑥氧化钙(CaO);
⑦氢氧化钠(NaOH); ⑧葡萄糖(C6H12O6)。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④、⑤、⑥、⑦、⑧③①、②④、⑤、⑥、⑦、⑧[问题解决]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Mg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 1、请根据所学完成并补充下表。5、碱→盐6、盐→盐7、单质→单质8、化合物→单质2、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单质钙和氯气,钙在氯气中燃烧可以得到氯化钙。请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可能的转化,写出相关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⑦CaCO3 CaO + CO2↑ ④CaO + H2O = Ca(OH)2① 2Ca + O2 2CaO③CaCl2   Ca + Cl2 ↑⑤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⑥Ca(OH)2 + CO2 = CaCO3↓ + H2O ② Ca + Cl2 CaCl2[整理与归纳]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完成下表的填充。A +B = ABAB = A +BA+BC = AC+BAB+CD=AD+CB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请说出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各组反应均可以发生: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与盐酸,稀硫酸与NaOH溶液。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以上事实,你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①要有沉淀生成;
②要有气体生成;
③要有水生成。[交流与讨论]有人认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将你的观点与同学交流讨论。 课件26张PPT。1-1-2 物质的量思考:
以2H2 + O2 2H2O反应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
的宏观和微观意义。 宏观: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每4g氢气与32g氧气生成36g水。微观: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 32g氧气中含多少个氧分子?
2个氧分子的质量是多少g?[说明]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包括4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加减字。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联系起来的物理量。
符号: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1)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碳-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1。 [思考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
(2)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5)1摩尔小麦约含6.02×1023麦粒。[思考二]
(1)1mol碳原子约含_______________个碳原子;
(2)1mol硫酸分子约含______________个硫酸分子,
(3)10mol钠离子约含_______________个钠离子;
(4)0.5mol电子约含_______________个电子;
(5)3.01×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6)N个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mol。6.02×10236.02×10236.02×10243.01×10230.5[思考三]1摩尔氧中含有多少个微粒? (1)1摩尔氧分子(O2)中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O2)(2)1摩尔氧原子(O)中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O) (3)1摩尔氧离子(O2-)中含有6.02×1023个氧离子(O2-) (4)1摩尔氧气中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5)1摩尔氧分子(O2)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 (O)[思考四]1molH2SO4中含有多少摩尔H?多少摩尔O?[解析]1个硫酸分子中有2个H原子和4个O原子,当同时扩大阿伏加德罗常数倍之后,有以下关系:
H2SO4 ~ 2H ~ 4O
1 2 4
NA 2 NA 4NA
1mol 2mol 4mol
可以看出微粒个数之比等于微粒物质的量之比。所以1molH2SO4中含有2摩尔H和4摩尔O。 解此类型题时关键在于:找出所给微粒与待求微粒之间的关系。[思考五]0.5molNa2SO4·10H2O含有多少molNa+,
多少molSO42-,多少个水分子?[解析]
Na2SO4 ~ 2 Na+~ SO42- ~ 10H2O
1 2 1 10
0.5mol 1mol 0.5mol 5mol[问题解决]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
(1)0.5mol氢气中氢分子数 ;
(2)1molNaCl中氯离子数 ;
(3)1molH2SO4中氧原子数 ;
(4)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
(5)9.03×1023个铁原子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1)作业
9、填空
(1)1molC约含 个碳原子;
(2)2mol硫酸约含 个硫酸分子, 氧原子;
(3)10molNaCl约含 个钠离子;
(4)0.1molNaOH中约含 个OH-;
(5)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 mol;
(6)1.204×1024个H2O的物质的量是 mol。
10、5molNa2SO4·10H2O含有多少molNa+?多少molSO42-?多少个水分子?[复习提问]
(1)物质的量有什么用?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如何转换?(3)计算:
①1molH2O中约含有_______个H2O、______个H、
________个O。
②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__mol。
③1molNa在化学反应中失去___________个e-。
⑤_____mol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molCO2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思考]1mol分子、离子、原子、电子所含的微粒数目是否相等?它们的质量是否也相等? 二、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思考一]回答下列问题
(1)O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Cl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3)OH-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4)SO42-的摩尔质量是多少?32g/mol71g/mol17g/mol96g/mol2、数学表达式: [思考二]下列物质各是多少克?含有多少个微粒?
(1)100摩O2
(2)0.5摩Cl2
(3)1摩OH-
(4)3摩SO42-
(5)2mol铝离子 【例1】483gNa2SO4·10H2O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所含水分子的数目是多少?[问题解决]参考例1解题方式,计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1)9.8gH2SO4的物质的量
(2)5.3gNa2CO3的物质的量
(3)0.25molCaCO3的质量
(4)2.0molH2O的质量[交流与讨论]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2)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反应
(3)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4)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2)作业
9、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数相同的SO2和SO3,其物质的量比为___,摩尔质量比为___,质量比为___,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 。
(2)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
(3)已知68克A和16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mol C和108克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
10、含6.02×1023个钠离子的Na2SO4的质量是多少?
*11、2.16g X2O5中含有0.1mol 氧原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1、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区别和联系 关于物质的量的探究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区别和联系 3、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区别和联系4、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 5、摩尔质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90g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1.5mol NaOH质量为多少克? 3、9.8g硫酸里含有多少个硫酸分子? 4、含有1.5×1022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0.7g,
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思考]国际单位制中有哪七大基本物理量?1、长度——米(m)2、质量——千克(Kg)3、时间——秒(S)4、电流——安培(A)5、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6、发光强度——坎德拉(cd)7、物理的量——摩尔(mol)创立分子学说的阿伏加德罗(意大利) 1811年提出分子假说:“相同体积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1、定义: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叫
阿佛加德罗常数。 12C表示的意义一种碳原子核内6个质子6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2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是 6.02×1023 mol-1课件14张PPT。1-1-3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体 液体 气体微粒排列紧密,
微粒间空隙很小 在固定位置上振动 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微粒排列较紧密,
微粒间空隙较小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 微粒之间距离较大 可以自由移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交流与讨论]1、已知下列物质的密度,计算1mol这些物质的体积,并填空。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标准状况下的1mol气体22.4L
(标准状况)6.02×1023分子气体物质在相同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2、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利用这些因素对以上计算结果作出解释。(1)在温度、压强一定时,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2)当微粒数一定时,固、液态物质由于:
①内部紧密堆积,体积主要由微粒大小决定。
②内部紧密堆积,改变温度、压强对体积影响不大。
③1mol不同固体、液体的体积不相等。(3)气态物质:
①分子间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得多(约相差10倍),体积主要由分子间距离决定。
②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
③同温、同压下,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基本相等。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Vm 单位:L/mol3、表达式:4、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混合气体)5、标准状况下:Vm约22.4L/mol6、标准状况: 温度:0oC、压强1.01×105Pa
通常状况: 温度: 20oC、压强1.01×105Pa[思考一]1、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错,物质应是气体)2、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错,应标明条件-标准状况)3、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
为22.4L。(对,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错,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5、任何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错,“标准状况下”、“约为”;单位应为L/mol)6、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可能约为22.4L/mol。(错,不一定) [思考二]标准状况下:
(1)44.8升氢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0.5摩尔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3)14克CO的体积是多少?
(4)33.6升氮气中含多少个氮分子?[复习]
1、在标准状况下,若两种气体所占体积不同,其原因是 ( )
A、气体性质不同
B、气体分子的大小不同
C、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同
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2、在标准状况下,2 mol CO2的体积是多少?
44.8 L 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是否相同?D物质
质量物质
的量微粒
个数÷M×M×NA÷NA×22.4L/mol÷22.4L/mol(标准状况)气体体积例1、0.464g氦气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在标准状况下,这些氦气的体积为多少? 三、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关于质量和体积的换算例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3、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的氢气?课件9张PPT。1-4物质的分散系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复习思考1】什么叫 溶液?什么叫悬浊液?什么叫乳浊液?①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②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分子或离子(直径<1nm) 分散质:固体颗粒、液滴(直径>100nm)(2)浊液2、分类(3)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 ~100nm之间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氢氧化铁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硫酸铜溶液没有。 加入氢氢化铁胶体的试管中浑浊现象消失,在试管底部出现沉淀。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的颗粒并沉降。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与溶液。
(3)氢氧化铁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附溶液中的悬浮颗粒,因此可作为净水剂使用。1nm—100nm>100nm>100nm<1nm均一、透明
、较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均一、透明、稳定能不能不能能分子集
合体很多分子
集合体很多分子
集合体小分子
、离子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无论是固态或是水溶液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等。如:蔗糖、酒精等。1、定义[练一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盐酸、 硫酸、 硝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氯化钠、 碳酸钠、 硫酸铝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3、电离方程式[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理解电解质、非
电解质的概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铜、硫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硝酸钾溶液、碳酸钙、二氧化碳、蔗糖
[小结]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课件8张PPT。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石油炼制示意图过滤蒸发萃取和分液蒸馏[归纳]
根据混合物的性质确定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1、若是一种难溶的固体和一种液体的混合物,可以选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开来。
2、若是两种溶解度有明显差异的固体物质溶于水组成的混合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有时为了提高分离的效果,还可以进行重结晶。3、若是一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可以用萃取的方法将物质从溶解度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萃取之后一般要通过分液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离开。
4、两种沸点有明显差别的液体的混合液可以用蒸馏(分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也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液体物质中的难挥发性杂质。结束课件16张PPT。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004雅典奥运会匈牙利男子铁饼冠军法泽卡斯被取消金牌 ??? 2005-03-14 09:21:22 新京报 司机酒后驾车 失控轿车空中“翻跟斗”   2005年3月16日,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停售这两种产品……
肯德基含苏丹红 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停售
我国30家企业88种食品被检出
含有苏丹红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化 学方法:1-2-2 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般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部分。一、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 入2mL NH4Cl、(NH4)2SO4溶液,再各加入2mL 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均有 气味的气体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 色。
反应方程式:
检验方法: 取少量试样,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即有NH4+。刺激性蓝实验现象:试管内有 生成,再滴入几滴稀硝酸后 。
反应方程式:
检验方法: 取少量试样,滴加 几 滴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有Cl-。 【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 加入1mL NH4Cl、KCl溶液,各滴加 3 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实验现象:试管内有 生成,再滴入几滴稀盐酸后 。
反应方程式:
检验方法: 取少量试样,滴加 几 滴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即有SO4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解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 入1mL (NH4)2SO4、K2SO4溶液,各滴加3滴BaCl2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未知溶液,再各加入1mL 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NH4)2SO4溶液,则另一瓶为K2SO4 溶液。【实验4】取一根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用铂丝蘸取少量NaCl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实验现象:火焰呈 色黄一些金属的焰色课件15张PPT。
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思考】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怎样表示?一、物质的量浓度3、单位 mol/L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定义式【例1】将53.0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容量瓶1、使用范围:
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2、特点:
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只有一条刻度线。3、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50 mL、100mL、250mL、500 mL等)。配制溶液时,要根据要求选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1)计算
m(Na2CO3) = n(Na2CO3)·M(Na2CO3)
= 0.1mol·L-1×0.1 L×106g·mol-1
= 1.06 g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活动与探究】配制100mL 0.1mol/L 的Na2CO3溶液?实际称量质量为: 1.1 g 2、称量仪器:①托盘天平(含滤纸) ; ②药匙; 问题1、使用托盘天平要注意哪些问题?
(1)使用前要调零
(2)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
大小相同的称量纸;
(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
的原则;
(4)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5)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问题2、NaOH能否直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为什么?应如何操作?3、溶解问题3、为什么要在烧杯中溶解,而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而物质的溶解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仪器:③烧杯;④玻璃棒; 4、转移问题4、应当如何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问题5、将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碳酸钠未被
转移。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仪器:⑤容量瓶; 问题6、洗涤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
(2)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问题7、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5、定容问题8、应如何定容?问题9、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必须重新配制。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仪器:⑥胶头滴管。 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问题11、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不能。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
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问题10、应该如何摇匀?操作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定容。仪器:
①托盘天平或量筒;
②药匙;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作业
1、把49克H2SO4配成2L稀硫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在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400mL稀盐酸,此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 12.5克CuSO4·5H2O可配制成0.2mol/L硫酸铜溶液多少毫升?课件4张PPT。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2)[复习提问]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要用到哪几种仪器?2、(1)将342gC12H22O11(蔗糖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溶解在1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mol/L?为什么?
(2)从1L1mol/L的C12H22O11溶液中取出100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怎么得出来?[强调] (1)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且不同物质(尤其是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和性的。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例1、用2gNaOH固体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能得到NaOH溶液多少L?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Na2SO4 = 2Na+ + SO42-
1mol 2mol 1mol例2、将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的计算 例3、实验室为确定一瓶稀盐酸的浓度,用0.1000mol/LNaOH溶液中和25.00mL该盐酸。当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24.50mL。试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解决]
为测定某K2SO4溶液的浓度,取25.00mL待测液,向其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并干燥,得到BaSO4沉淀1.165g。该K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课件8张PPT。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割,他们的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这些电子带负电荷,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新的原子壳层结构模型,他发现了氢原子光谱。
启示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海森伯四代师生都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向自己的恩师挑战,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科学探索精神的光辉![练习]画出1~18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圆圈表示原子核,+11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课件6张PPT。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2 认识原子核一 、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 中子不带电, 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在原子中:(1)核电荷数(Z)=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XAZ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Z个N个=(A-Z)个原子符号Z个A练习一:填表171101340171835101二、元素、同位素、核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注意]
(1)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和其它原子形成不同分子,如:D2O重水、T2O超重水。
(2)同种元素的核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3)同种元素的各种核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