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宫赋》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07: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阿 房 宫 赋
唐 杜牧
设计人:王达礼
导 入
关于秦灭亡的原因,有人从秦本身入手,有人从秦的对立面六国入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秦最宏伟、奇丽、壮观的阿房宫为角度阐述秦灭亡原因的课文《阿房宫赋》。
(二)讲授新课
学习主线:古代诗文阅读“五看”
一看整体,知体裁
二看题目,知题材
三看作者,知背景
四看注释,知大意
五看内容,知情感
1.看整体,知体裁
学生活动1:学生泛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体裁。
教师总结:
此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知识补充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整齐和声调和谐。起源于楚辞,至荀况《赋篇》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赋”的字义是铺叙,《文心雕龙 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在形式上,赋字数不限,但以四、六言为主。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事。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2.看题目,知题材
学生活动2:学生分析课文题目,思考文章题材。
文章的题目是《阿房宫赋》,而阿房宫是秦灭亡前的标志性建筑,作者以此为名,可得知文章以借古讽今为题材。
教师总结:
3.看作者,知背景
学生活动3: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知晓课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总结: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清明》《山行》《江南春》《泊秦淮》《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金谷园》《秋夕》《阿房宫赋》等多首。
背 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当时杜牧二十三岁。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执政者荒淫无度,奢侈浪费,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
4.看注释,知大意
学生活动4:让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翻译原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总结:
〔毕〕:
完结。
〔二川〕:
指渭水和樊川。
〔钩心斗角〕: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霁〕:
指雨过天晴。
〔冥迷〕:
指分辨不清。
〔妃嫔媵(yìng)嫱〕:
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缦立〕:
久立。缦,通“慢”。
〔鼎铛(chēnɡ)玉石,金块珠砾〕: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而族灭也〕:
族:使……灭族。
5.品内容,知情感
学生活动5:教师分段设置问题,学生从文中找寻答案。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主要写什么?可分为几层?每一层分别写什么?请简要分析。
品读第一段:翻译全文,讨论回答问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译: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教师总结:
第一层:写建阿房宫的巨大耗资。
完结
统一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到达
译:
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教师总结:
第二层:写阿房宫规模之大。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译:
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
教师总结:
第三层:写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和壮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译:
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教师总结:
第四层:写宫中的人物活动。
教师总结:
本段总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赏析性总结:
由外到内,由楼阁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的宏伟、豪华,极显宫中生活之荒淫、奢靡,为后文灭亡作铺垫。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品读第二段:翻译全文,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主要写什么?可分为几层?每一层分别写什么?请简要分析。
译: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教师总结:
第一层:主要写供“玩乐”宫女的来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译:
(光如)明星闪亮,是因为宫女打开了梳妆的镜子;绿云纷纷扰扰,是宫女们在梳头;渭河樊川水面上涨起了一层脂膏水,是宫女们卸妆了;浓烟滚滚,弥漫天际,是因为宫女们在焚烧香料熏衣物。宫中车过处,犹如风驰电掣;驻足远听,一下就不知去到了哪里。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译:
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教师总结:
第二层:极写宫中之奢靡。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译: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
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石块,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教师总结:
第三层:写秦掠夺之无度,浪费之荒唐。
赏析性总结:
叙写珠宝陈设,揭示抢掠行径。
品读第三段:翻译全文,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主要写什么?可分为几层?每一层分别写什么?请简要分析。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教师总结:
第一层:写秦只顾私利,不顾民情,挥霍无度之行径。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译:
(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
教师总结:
第二层:痛斥秦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
(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教师总结:
第三层:概括秦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灭亡的结局。
赏析性总结:
议论分析,指出秦不爱民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之覆辙。
品读第四段:翻译全文,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主要写什么?可分为几层?每一层分别写什么?请简要分析。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惜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
教师总结:
第一层: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
(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教师总结:
第二层:以史为鉴,讽刺、规劝唐王朝切勿让悲剧重演。
学生活动6:赏析文章艺术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教师总结: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文章小结:
文章以秦的标志性建筑阿房宫为切入点,先写阿房宫耗资之巨大,规模之宏伟,进而叙写秦之荒淫、奢靡和掠夺行径,最终指出六国及秦灭亡的原因,规劝唐王朝切勿重蹈覆辙。
1.杜牧《阿房宫赋》中表明不吸取前人经验教训,便会让人痛惜的两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理解性默写
2.《阿房宫赋》中,作者粗笔勾勒,表现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阿房宫赋》中,总写秦无节制的剥削和掠夺人民,并控诉其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搜刮来之后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弃着。
5.《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在河面上的长龙。
6.杜牧《阿房宫赋》中,突出楼阁中间的通道之宽、高,像彩虹一样有跨越度的两句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7.《阿房宫赋》中“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彼此环抱呼应。
8.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想象宫女活动时的场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形容宫女照镜子时的状态;“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形容宫女梳妆时的状态;“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形容宫女们卸妆后水流状态;“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形容宫女们焚烧香料熏衣物时的状态。
9. 杜牧《阿房宫赋》中,“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形容阿房宫的柱子之多;“架梁之椽,对于机上之宫女”形容宫殿椽子之多;“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形容宫殿钉头之多;“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形容瓦片之多;“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形容宫殿栏杆之多;“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形容音乐之频繁。
10.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还能一直流传的两句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逐句、逐段翻译全文。
2.背诵全文,着重注意理解性默写句子。
同步教案见 作者:王大米00
谢 谢 配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