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地理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东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贫乏的水资源和复杂的宗教文化。二战以来,这里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战争冲突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中东正在为领土而战,为石油而战,为水而战。中东的所有资源中,石油最丰富,却最缺水,最容易引发危机的是水。
中东问题的形成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民族之间长期对峙斗争的结果。阿以双方始终强调以武力解决中东问题,实现本地区的和平,但经过多次交战,双方都认识到武力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灾难、死亡和仇恨,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实现阿以之间的和平与合作。
基础知识要求:
在地图上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找到主要的国家和城市、海洋、海峡及运河;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根据中东的河流图,说出本区水资源的状况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争端和冲突。
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地图和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状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的习惯。
通过对本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等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科学的人地观。
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在处理各国和各民族的关系中,应加强对话,放弃对抗,才能创造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成因: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稀缺水资源的分配和宗教文化的差异。
教学难点: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联系两洋、三洲和五海的枢纽地位。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展示、问题设问和读图分析为主。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和相关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近来汽油又涨价,石油气也涨价,石油及其制品的价格总是在不断地涨呀涨,涨得没完没了。有谁能说出我们所消费的石油制品是从哪里输入的吗? 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东的概念 提出问题:谁知道“中东”这个名称的由来? 学生回答。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而划分出来的地理区域,按距离欧洲的远近,将部分东方的地区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中东的范围 提出问题:中东包括哪些国家呢? 在课本的图中找出相应的国家或地区,再到讲台前把它们指读出来。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承转:中东地区国家众多,自古以来一直是战火纷飞,在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著名的战争。根据课本中的材料,请同学们回答中东历史上发生过哪几次著名的战争?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探究活动:中东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战火纷飞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课文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使本区战乱不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展示:中东的地形图。提出问题:1、中东沟通了哪两大洋?2、联系哪三大洲?3、五海指的是哪五海? 分别要求学生到讲台前一一指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非洲和欧洲,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和阿拉伯海。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提出问题:1、从地中海到红海必须经过哪个交通要道?2、从地中海到黑海又必须要经过哪里?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归纳小结:中东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这两个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
提出问题: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分别是哪些大洲的分界线? 分别要求学生到讲台前一一指读出以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为界的大洲,以及它们各自沟通的海洋。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探究活动:分析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归纳小结: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亚洲各国到欧洲的航程,例如从波斯湾运石油到西欧各国,走苏伊士运河比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要缩短航程7000多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进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课堂小结 中东是世界的热点地区,形成的原因之一是这里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它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同时还有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这两个沟通东西方的战略要地,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所以一些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争斗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成为世界上的热点地区。
巩固新课:
1、中东处在联系 、 、 三大洲,沟通 洋和 洋的枢纽地位,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投影中东空白轮廓图,要求学生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印度洋、太平洋、亚洲、非洲、欧洲、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波斯湾)
板书: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因地理位置而战: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第二课时:
授课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中东地区长期冲突和战争不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一节课大家都知道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和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等。这一节课我们就从上述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从复习旧课的基础上过渡到新课。
丰富的石油资源 多媒体展示: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图。提出问题:1、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各占多少?2、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学生读图回答。 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评价:从储量、产量和出口量的比重可以看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
多媒体展示: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提出问题: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投影表格: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国家和地区航线A航线B航线C 分组完成填表并各组派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探究活动:1、同样是输出到西欧各国,却有航线A和航线B,两者有什么差异?2、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 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归纳补充:航线A经苏伊士运河,到欧洲的距离最短。运费最经济。但是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受到深度和宽度的限制,不能够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所以25万吨以上的油轮只能走航线B,绕道非洲的好望角,到达西欧各国。
探究活动:为什么中东为石油而战? 讨论后回答。 训练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补充: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所需要的石油大部分都从中东输入。随着世界能源的日趋紧张,发达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水资源匮乏 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提出问题: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提出问题:该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征? 学生读图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归纳分析学生的回答:全年各月的气温都在20度以上,降水只在11和12月才有(不足50mm),而其余各月都没有降水纪录。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全年高温少雨。
过渡:中东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多媒体展示:中东的河流分布图。提出问题:中东有哪些主要的河流?中东哪些国家各共用哪些河流? 学生据图分析回答。
归纳小结:水资源是中东最稀缺的资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也是战乱的根源。自古到今,中东由于水资源而引发的冲突比比皆是。
探究活动:除了战争之外,中东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请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学生展开讨论,发言。 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总结: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发展节水型产业等等。
宗教纷争 多媒体展示:阿拉伯人、犹太人和波斯人图。提出问题:中东有哪些民族?以及在哪些国家和信仰哪些宗教? 学生读图回答。 培养读图能力。
归纳总结:中东是多种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保留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上的差异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阅读材料: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
课堂小结 中东之所以长期冲突不断,成为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原因有很多,除了我们上一堂课学的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之外,还有与我们这一堂课所学的内容——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宗教文化差异等等,密切相关。
巩固新课:
1、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主要输往的国家和地区有 , 和
。
2、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视为宗教圣城的是( )
A、开罗 B、耶路撒冷 C、麦加 D、巴格达
3、引发中东战乱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匮乏,造成中东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的破坏 B、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用水需求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河流多数是国际性河流,要流经多个国家
板书设计:
2、因石油而战:石油丰富,分布集中,地位重要。
3、因水而战:水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4、因文化差异而战:多民族汇聚,文化差异,宗教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