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找到如下资料:牛津大学建立于11世纪晚期,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下列观点中,可以用上述资料加以证明的是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D.中世纪大学脱离了教会控制
2.公元1233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指责他的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因为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并认为山于国王违约在先,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封君封臣关系具有契约属性 B.英国君主专制制度趋于解体
C.封君封臣处于相互对立关系 D.英国自由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3.有学者指出,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封建主常常既有自己的封君,又有自己的封臣,但封君只与自己的直接封臣有联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该学者旨在表明,该制度
A.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局面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实现了君民共治的结果 D.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
4.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D.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5.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
C.基督教神学丧失统治力 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6.(某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它具有法典的特征。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性地位”下列对此法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官地位突出,可创立、解释先例
②明确立法和司法分工,法官作用不太突出
③立法绝对中心地位,司法从属地位
④司法绝对中心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封君封臣制度的不平等性是十分明显的。但当时,从下至上,这一不平等是共通的。不论是出于个人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还是当时法律系统的缺乏,都使得中世纪注定只能以此种方式来维持社会的安定性。这表明封君封臣制度的实行
A.保证了国家的有序运转 B.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
C.消除了各阶层间的矛盾 D.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8.下表是11-15世纪欧洲兴起的大学数量及地域分布。推动这一时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
国家地区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苏格兰 西班牙 葡萄牙 德意志 匈牙利
大学数量 20 18 2 3 13 1 16 3
A.理性时代的到来 B.宗教改革的开展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近代科学的兴起
9.11、12世纪这两百年间,在西欧不仅有城市兴起,而且有数不清的乡村市场如雨后春笋涌现。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封建庄园的瓦解 B.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
C.各国王权的强化 D.基督教会控制的松弛
10.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后来,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罗马教皇门前冒着大雪站立了三天三夜。这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A.教皇惩处“异端” B.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
C.王权大于神权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11.“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代希腊 B.古代日本 C.中古欧洲 D.古代俄罗斯
12.中古西欧,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据此可知,中古西欧( )
A.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相同 B.政治上缺乏严格的契约精神
C.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减弱 D.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
1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易我于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见于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C.英国的议会制度 D.西欧庄园的农奴制度
14.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主要因军事政治兴起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一个人可以同时是两人、多人的封臣。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欧封建制度下
A.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B.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C.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D.教会势力庞大
16.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规章》规定:“本行会任何人俱不得在星期日,或任何其他类似星期日之宗教节日将其所制之马刺悬挂于……任何从事本行业之人,若非本城之自由人即不得在本城购买、建造或租货屋……”这表明当时的行会
A.具有在经济领域的立法权 B.束缚了伦敦制造业的发展
C.代表的是社会上层的利益 D.履行一定的城市自治职能
17.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下面的曲线图,反映了8-18世纪西欧( )
A.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 B.城市市民权力的演变历程
C.宗教神权的演变历程 D.资产阶级权力的演变历程
18.他们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和领主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 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
19.1251年,在英国某郡的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中古西欧王权的分散和软弱性 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英国普通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
20.“中世纪”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其特点包括
①政治分裂割据 ②经济为庄园制 ③教会地位显赫 ④王权至高无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奴与奴隶的异同,并说明农奴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2.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任何一种文明都是与其他文明在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概括指出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拜占庭文明加以阐释。
23.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摘编自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它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可得出欧洲的中世纪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对大学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具有契约属性,封君封臣以土地为纽带,封臣要效忠封君并服兵役,封君有保护封臣生存的义务,A项正确;英国君主专制制度于17世纪废除,13世纪时英国尚未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封君封臣属于相互依存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关系,排除C项;材料与自由平等理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是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在该制度下,封君只有通过自己的封臣才可以联系到下一级的封建主,而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这会导致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A项正确;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B项;这种制度属于封建制度,没有实现君民共治,排除C项;这种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帝国是前336年—前323年;罗马帝国世界是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拜占廷帝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时间是395—1453年。由此可知,按兴起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故C正确,排除B、C、D。
5.D
【详解】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中,“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反映了中世纪市民阶层对社会各阶层的评判,歌颂了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中古西欧的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们普遍认可王权强化,排除B项;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它具有法典的特征。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性地位”可得,这指的是大陆法系的特征,明确立法和司法分工,法官作用不太突出,立法绝对中心地位,司法从属地位,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英美法系的法律法官地位突出,可创立、解释先例,罗马法的司法属于从属地位,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7.D
【详解】依据“但当时,从下至上,这一不平等是共通的。不论是出于个人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还是当时法律系统的缺乏,都使得中世纪注定只能以此种方式来维持社会的安定性”,说明封君封臣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有其合理性,由此得出它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D正确;题干只是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在当时实行的必要性,没有体现其保证了国家的有序运转,A排除;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在封地内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利于实现中央集权,B排除;封君封臣制度具有不平等性,显然不可能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C排除。故选D。
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1-15世纪欧洲的意大利、法国、德意志等国兴起了很多大学。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欧洲城市发展,工商业繁荣,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教会和国王的支持,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兴起,C项正确;理性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时间是在16世纪,排除B项;近代科学兴得益于大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在西欧不仅有城市兴起,而且有数不清的乡村市场如雨后春笋涌现”可知城市的兴起,乡村市场的涌现,都是工商业的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仅仅依据材料中工商业的发展无法得出封建庄园是否瓦解,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中世纪欧洲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没有涉及王权的强化和基督教会的控制,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材料“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罗马教皇门前冒着大雪站立了三天三夜”是对卡诺萨觐见的描述,这是教权与世俗王权之间发生的一场不流血的斗争,反映的是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所示的是中古时代欧洲的社会现象,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故选C项;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于古代的欧洲,古代希腊、古代日本和古代俄罗斯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排除ABD。故选C。
1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领主可以抛弃附庸,但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说明中古西欧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D项正确;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排除A项;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具有契约精神,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体现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减弱,而是强调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在举行封君封臣仪式时,接受土地的封臣要向封君宣誓,封臣要效忠封君,封君要保护封臣,由此可见,材料所述“誓词”见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故选B;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指的是古代印度社会四大等级的划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英国的议会制度主要是关于中央政治权力的设置,其中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西欧庄园的农奴制度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农奴对封建主人身依附的基础之上,封建主通过土地将农奴世代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保护农奴的义务,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14.B
【详解】依据材料“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①正确;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而不是军事政治兴起,②错误;城市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③正确;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可得出在西欧有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依靠土地来维系,导致封臣可以效忠不同的封君,容易形成地方的割据和分裂,A项正确;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并不明显,排除B项;这一制度下王权较分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据题意可知,当时的行会做出了制约性规定,这说明行会发挥了自治功能,D项正确;行会是制定了具有自治特点的规章制度,并不是具有立法权,也不能说明代表社会上层的利益,排除AC项;这些规章是强化自治,并不是束缚伦敦制造业发展,排除B项。故选D项。
17.A
【详解】由曲线图并结合8-18世纪西欧历史可知,这是西欧封建王权的演变历程,16世纪达到顶峰,17、18世纪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迅速衰落,A项正确;城市市民权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教神权在14世纪后渐趋衰落,排除C项;资产阶级权力在18世纪应该是上升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根据“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领主”等信息可知场景应该发生在中古西欧的庄园内,故选C项;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时期还没有诞生基督教,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中古的日本并不信奉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据材料“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可知中古欧洲的部分庄园内,村民可以通过内部组建陪审团、警察和庄园法庭实现基本自治,C项正确;11世纪后,中古欧洲的王权呈现出增强的趋势,材料中的现象在中古欧洲不具有普遍性,排除A项;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以来,英国王权呈现出明显增强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只存在部分没落的贵族庄园中,不具有普遍性,也不适用于所有普通人,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中世纪的西欧王权较弱,因此政治分裂割据,当时的经济形式主要是庄园制,而且社会被教会控制,教会的地位显赫,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中世纪的西欧王权较弱,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同:农奴与奴隶均没有人身自由,属于被剥削的阶级;异:农奴相较于奴隶而言拥有一定的权利,生产更有积极性。影响:由于农奴的处境较之奴隶有一定改善,生产积极性较高,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农奴被固定在土地上,缺乏人身自由,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封建社会后期,农奴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因素。
【详解】根据材料“……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并结合所学可知,农奴与奴隶的相同之处是:农奴与奴隶均没有人身自由,属于被剥削的阶级。根据材料“……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可得出,农奴相较于奴隶而言拥有一定的权利,生产更有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从农奴较之奴隶生产积极性更高可得出,农奴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从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可得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农奴制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2.特点:拜占庭文明是集多种文明为一体的独特的融合性文明。拜占庭帝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及历史地位促进了帝国文明的繁荣。宗教上承袭基督教,文化上承袭古希腊,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官僚机构和立法制度)则大致源于罗马;独特的地理优势便于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统治者的使命感也促进了拜占庭文明的繁荣。拜占庭文明的独特地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保存延续了希腊罗马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对欧洲近代法律产生重要影响。
【详解】关于特点,根据材料“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得出拜占庭文明是集多种文明为一体的独特的融合性文明。
关于阐释,根据材料“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得出拜占庭帝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及历史地位促进了帝国文明的繁荣;根据材料“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宗教上承袭基督教,文化上承袭古希腊,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官僚机构和立法制度)则大致源于罗马;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统治者的努力、对后世文明产生深远影响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
23.(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写出两点即可)
(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1)
自由:依据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可以得出在城市里自由流动;依据“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可以得出司法自由;依据“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可以得出财产自由;依据“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可以得出身份自由;依据“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可以得出土地自由;依据“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可以得出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因素:依据材料一“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可知,日耳曼人的观念;依据“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可知,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依据“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可知,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
(2)
特点:依据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它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可以得出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依据“它是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依据“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可以得出王权较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