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进阶训练——构造中位线(适用于八年级)
一、阶段一
1.(2023·儋州模拟)如图,已知D、E分别是的边、的中点,是的中线,连接、、,若的面积为4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0 B.5 C.8 D.4
2.(2022·安顺)如图,在中,,,是边的中点,是边上一点,若平分的周长,则的长为( )
A. B. C. D.
3.(2022八下·宁海期末)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点D,使得CD= BC,过AC的中点E作EF∥CD(点F位于点E右侧),且EF=BC,连接DF,若AB=4,则DF的长为( )
A.3 B.2 C.2 D.
4.(2022·岱岳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D⊥AC,AD=AC,∠BAD=105°,点E和点F分别是AC和CD的中点,连接BE,EF,BF,若CD=8,则 BEF的面积是 .
5.(2022八下·青山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CF=BC,若EF=4,则DE的长为( )
A.4 B. C.2 D.
6.(2022八下·温州期中)如图,□ABCD的顶点C在等边 的边BF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G为DE的中点,连接CG.若AD=5,AB=CF=3,则CG的长为 .
7.(2022八下·盂县期中)如图 ,已知矩形 ABCD ,AD = 12, CD = 9 ,点 R 、P 分别是 DC ,BC 上的定点,点 E 、F 分别是 AP 、 RP 的中点,若CR = 4 ,则 EF =( )
A.12 B.6.5 C.9 D.不能确定
8.(2022八下·恩平期中)如图,将折叠书架画出侧面示意图,AB面板架,CD为支撑架,EF为锁定杆,F可在CD上移动或固定,已知BC=CE=8cm,如图1,将面板AB竖直固定时(AB⊥BD),点F恰为CD的中点,如图2,当CF=17cm,EF⊥AB,则底部BD= cm,支撑架CD的长度为 cm.
9.(2022八上·南宁期末)已知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交线段于,交的延长线于.若,则的长为( )
A.1 B.2 C.3 D.4
10.(2021九上·平昌期中)如图, ABC的中线BE,CD相交于点O,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连结DF,EG,试猜想DF与E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二、阶段二
11.(2022八下·虎林期末)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在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连接交于点F,若,则 .
12.(2022八上·招远期末)如图,在中,是中线,是角平分线,交延长线于点F,,则的长为 .
13.(2022九上·郑州开学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F是AE的中点,CF交BE于点G,若BE=8,则GE= .
14.(2022八下·滕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是 .
15.(2022八下·南山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BD为∠ABC的平分线,BC=6,AC=8.E、F分别是BD、AC的中点,则EF的长为( )
A.2 B.3 C.4 D.5
16.(2022·和平模拟)如图,已知∠AED=∠ACB=90°,AC=BC=3,AE=DE=1,点D在AB上,连接CE,点M,点N分别为BD,CE的中点,则MN的长为 .
17.(2022八下·赞皇期中)如图,,、相交于P,E、F分别为、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
A.1 B.2 C.3 D.4
18.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侧作等腰△ABM和等腰△CAN,AM=AB AC=AN,∠MAB=∠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EF.求证:DE=EF。
19.如图,在Rt△ABC中,∠B=90°,AB=2,BC=3,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结DF,EF,则EF的长为 。
20.(2021·沂水模拟)如图,在中,分别是边上的中线,于点O,点F是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
A.7 B.5 C.4 D.3
三、阶段三
21.(2023九下·靖江月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BC=12,D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直线AC,BC上的动点,∠EDF=90°,则线段EF的最小值为 .
22.(2022·乌兰浩特模拟)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取DE、BC的中点M、N,线段MN的长为( )
A.2.5 B.3 C.4 D.5
23.(2022八下·温州期中)如图,在 ABCD中,点E、F分别为AD、DC的中点,BF⊥CD,已知BF=8,EF=5,则 ABCD的周长为 .
24.(2021八上·平阳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120°,点F为CD中点,以AB,BD为边,AD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BDE,连接BE交AD于点O,且OF=BC=2,则AB的长为( )
A. B. C. D.
25.(2021九上·佛山月考)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点 分别为 上的动点(含端点), 分别为 的中点,则 长度的最小值为 .
26.(2021八下·蔡甸期末)在 中, , , 为 形内一点,以 为腰作等腰 ,使 ,连接 、 ,若 、 分别是 、 的中点, ,则 的长为 .
27.(2022八下·本溪期末)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是外角的平分线,于点E,于点D,连接.若,,,则的长是( )
A. B. C. D.
28.(2022八下·大兴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CD,DA延长线上的点,且,,连接EF,G为EF的中点,连接OE,交AD于点H,连接GH.
(1)求证:H是OE的中点;
(2)求GH的长.
29.(2022八下·淮安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E为BC的中点,F为DE上一动点,P为AF中点,连接PC,则PC的最小值是 .
30.(2021八下·宣汉期末)如图1,点是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直角边,在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点、分别是斜边、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连接、.
(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将图1中的绕着点顺时针旋转,如图2,点、、依然分别是、、的中点,请判断(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将图1中和都换成等边三角形,将图1中的绕着点顺时针旋转,如图3,点、、P依然分别是、、的中点,请判断(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E,如图,
∵D为BC的中点,G为BE的中点,
∴DG为△BCE的中位线,
∴DG∥AC,
∴S△ADG=S△EDG,
∵E点为AC的中点,
∴S△BCE=S△ABC=×40=20,
∵D点为BC的中点,
∴S△BDE=S△EBC=×20=10,
∵G点为BE的中点,
∴S△EDG=S△BDE=×10=5.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DG∥AC,由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及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得S△ADG=S△EDG,进而根据等底同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得S△BCE=S△ABC,S△BDE=S△EBC,S△EDG=S△BDE,再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延长CF至F,使CF=CA,
∵∠BCA=120°,
∴∠ACF=60°,
∴△CFA是等边三角形,
∴AF=AC=2,
∵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一点, 平分的周长,
∴AC+CE+AD=BE+BD,AD=BD,
∴AC+CE=BE,
∵AC=CF,
∴CF+CE=BE,
即EF=EB,
∴ED是△ABF的中位线,
∴ED=FA=.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CF至F,使CF=CA,证明△CFA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F=AC,结合平分的周长,推出ED是△ABF的中位线,即可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FE交AB于点H,
∵EF∥BC,E为AC的中点,
∴HE为△ABC的中位线,
∴BH=AB=2,HE=BC,
∵CD=BC,EF=BC,
∴HF=BD,
∴四边形BDFH为平行四边形,
∴DF=BH=2.
故答案为:B.
【分析】如图,延长FE交AB于点H,易推出HE为△ABC的中位线,可得BH=AB=2,HE=BC,再由CD=BC,EF=BC,即得HF=BD,从而推出四边形BDFH为平行四边形,即得DF=BH=2.
4.【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H⊥BF于H .
∵AD=AC,∠DAC=90°,CD=8,
∴AD=AC=4
∵DF=FC,AE=EC,
∴EF= AD=2 , EF//AD,
∴∠FEC=∠DAC=90°,
∵∠ABC=90°,AE=EC,
∴BE=AE=EC=2 ,
∴EF=BE=2 ,
∵∠BAD=105°, ∠DAC=90°,
∴∠BAE=105°-90°=15°,
∴∠EAB=∠EBA=15° ,
∴∠CEB=∠EAB+∠EBA=30°,
∴∠FEB=90°+30°=120°,
∴∠EFB=∠EBF=30°,
∵EH⊥BF,
∴EH= EF= , FH= EH= ,
∴BF=2FH=2 ,
S△EFB=
故答案为 .
【分析】过点E作EH⊥BF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证明△BFE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5.【答案】C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如图,连接,
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延长BC到点F, CF=BC,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CB=90°,∠A=30°,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DC,延长BC使CF=BC,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BC,DE=BC,可证得CF=DE,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CD,AB的长;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BC的长,由此可求出DE的长.
6.【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DC交EF于点H,
∵ ABCD,AD=5,AB=CF=3,
∴AD∥BC,BC=5,CD=CF=3,
∴BF=BC+CF=5+3=8,∠FCH=∠EBF,
∵等边△BEF,
∴∠F=BEF=∠EBF=∠FCH=60°,EF=BF=8,
∴△FCH是等边三角形,
∴CH=CF=FH=3,
∴HE=EF-HF=8-3=5,
又∵G为DE的中点,
∴CG为△DHE的中位线,
∴CG=HE=×5=.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DC交EF于点H,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AD∥BC,BC=5,CD=CF=3,从而得BF=8,∠FCH=∠EBF,再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得∠F=BEF=∠EBF=∠FCH=60°,EF=BF=8,进而证出△FCH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可求出HE的长,最后根据中位线性质定理得CG=HE,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7.【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R,
在Rt△ADR中, AD = 12,DR=CD-CR=9-4=5,
由勾股定理可得:
AR= ,
因为点 E 、F 分别是 AP 、 RP 的中点,
所以EF是△APR的中位线,
所以EF=AR=6.5.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AR,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R的长,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AR=6.5。
8.【答案】18;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
∵EF⊥AB,CF=17,BC=CE=8,
∴EF= =15,
如图,取BC中点G,
∵点F恰为CD的中点,
∴FGBD,BD=2FG,
∵AB⊥BD,
∴FG⊥AB,
∵CG=BC=4cm,
∴EG=8+4=12(cm),
∵EF=15cm,
∴FG==9,
∴BD=2FG=18(cm),
∴CD==2(cm) ,
故答案为:18 ;2.
【分析】取BC中点G,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FG∥BD,BD=2F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G的长,即可得到BD=2FG=18,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DM∥BC交AB于M,
∵,
∴,
∵为的中点,是等边三角形,
∴是的中位线,
∴,,,
∴,,
∵,,
∴,
在和中,
∵,
∴,
∴,
故答案为:C.
【分析】作DM∥BC交AB于M,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MD=DC=BM=5,结合已知由ME=BM-BE算出ME的长,进而利用AAS判断△DEM≌△DFC,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解:DF∥EG,DF=EG,证明如下:
连接AO,
∵BE是AC的中线,
∴E是AC的中点,
又∵G是OC的中点,
∴GE是△ACO的中位线,
∴ ,GE∥AO,
同理可证明DF是△ABO的中位线,
∴ ,DF∥AO,
∴DF∥EG,DF=EG.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接AO,根据中线的概念可得E是AC的中点,推出GE是△ACO的中位线,得到GE=AO,GE∥AO,同理可得DF=AO,DF∥AO,据此解答.
11.【答案】3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O作OM∥BC交CD于M,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BO=DO,
∴CM=DM=,
∵,
∴CE=CM,
∵OM∥BC,
∴CF是△EMO中位线,即;
故答案为:3.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再根据中位线定理求得CF.
12.【答案】2.5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交于点G,
∵是的角平分线,
∴,
在和中,
,
∴,
∴,
∴,
∵,
∴,
故答案为:2.5.
【分析】延长交于点G,先利用“ASA”证明,可得,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可得。
13.【答案】2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E的中点M,连接FM和CM,
∵F是AE的中点,M为BE的中点,
∴FM是△ABE的中位线,
∴FM∥AB,FM=AB,
∵E为CD的中点,即EC=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CD=AB,
∴FM∥EC,EC=FM,
∴四边形EFMC是平行四边形,
∴EG=EM=EM=BE=2.
故答案为:2.
【分析】取BE的中点M,连接FM和CM,根据中位线定理求出FM∥AB,FM=AB,然后再证明四边形EFMC是平行四边形,得出EG=EM,结合EM=EM,即可解答.
14.【答案】6.5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N,DB
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
EF是的中位线
由题意得,当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此时EF的值最大
由勾股定理得,DB=
的最大值为6.5
故答案为:6.5.
【分析】连接DN,DB,先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B的长即可。
15.【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C⊥BC,
∴∠ACB=90°,
∵BC=6,AC=8.
∴,
∵,
∴∠ADB=∠DBC,
∵BD为∠ABC的平分线,
∴∠ABD=∠CBD,
∴∠ABD=∠ADB,
∴AB=AD=10,
连接BF并延长交AD于G,
∵,
∴∠GAC=∠BCA,
∵F是AC的中点,
∴AF=CF,
在△AFG和△CFB中,,
∴△AFG≌△CFB(AAS),
∴BF=FG,AG=BC=6,
∴DG=10-6=4,
∵E是BD的中点,
∴EF= DG=2.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16.【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N并延长DN交AC于F,连接BF,如图,
∵∠AED=∠ACB=90°,AC=BC=3,AE=DE=1,
,
,
,
∵点N为CE的中点,
,
在和中,
,
,
,
∵点M为BD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在和中,
,
,
.
【分析】连接DN并延长DN交AC于F,连接BF,根据,证出,得出,得出是的中位线,再证出,得出,即可得解。
17.【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G,
∵AB∥DC,
∴∠D=∠B,
∵F为BD的中点,
∴DF=BF,
在△DFC和△BFG中, ,
∴△DFC≌△BFG(ASA),
∴BG=CD=6,CF=FG,
∴AG=AB BG=4,
∵CF=FG,CE=EA,
∴EF=AG=×4=2,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G,先利用“ASA”证出△DFC≌△BFG,可得BG=CD=6,CF=FG,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AG的长,再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AG=×4=2。
18.【答案】证明:如图,连结BN,CM.
AM=AB,AC=AN, ∠MAB=∠CAN,
∠MAB+∠CAB=∠CAN+∠CAB,
即∠MAC=∠BAN.
△MAC≌△BAN(SAS).
MC=BN.
又D,E,F分别为MB,BC,CN的中点,
DE=MC,EF=BN,
DE=EF.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BN,CM,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可推出∠MAC=∠BAN,利用SAS可证得△MAC≌△BA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MC=BN;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等量代换可证得结论.
19.【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结DE,CD.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BC,
∴DE∥CF.
∵CF=BC,∴DE=CF,
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
∴EF=CD
在Rt△ABC中,∠B=90°,AB=2,BC=3,
CD===,
∴EF=CD=
故答案为:.
【分析】 连结DE,CD,利用已知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BC,DE=BC,由此可推出DE=CF,DE∥CF,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EF=C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即可求出EF的长.
20.【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
,
分别是边上的中线,
是的中位线,
,
同理可得:,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故答案为:B.
【分析】取的中点,连接,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最后利用菱形的性质可得。
21.【答案】6.5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交AE于点M;过点D作,交BC于点N
∵∠EDF=90°,
∴
∴最小时,EF取最小值
∵,
∴当点和点M重合,点和点N重合时,、DF分别取最小值,即最小值,最小值,
最小值为
∵∠ACB=90°,
∴,
∵D是AB的中点
∴、为Rt△ABC中位线
∵AC=5,BC=12
∴,
∴最小值
故答案为:6.5.
【分析】过点D作DM⊥AE,交AE于点M;过点D作DN⊥BC,交BC于点N,由勾股定理可得 ,故当DE2+DF2最小时,EF取最小值,即当点E和点M重合,点F和点N重合时,DE、DF分别取最小值,即DF最小值为DN,DE最小值为DM,EF的最小值为,由题意可得DM、DN为Rt△ABC中位线,据此可得DM、DN的值,进而可得EF的最小值.
22.【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作CH//AB,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
∵BD//CH,
,,
,
,
在和中,
,
,
,,
在中,,,
,
,,
,
故答案为:A.
【分析】作CH//AB,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先证明,得出,,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H的值,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E,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与H点,过点E作EG⊥BF,
∵平行四边形ABCD,
∴AB∥DC,AB=CD,
∴∠EAB=∠EDH,∠EBA=∠EHD,
又∵E为AD的中点,
∴AE=ED,
∴△AEB≌△DEH,
∴AB=DH,BE=EH,
∵BF⊥CD,EG⊥BF,
∴EG∥HF
∴EG为△BHF的中位线,
∴GF=BF=×8=4,
∴EG==3,
∴HF=6,
∵F为CD的中点,
∴AB=DH=DC=2DF=2FC,
设FC=x,则HF=DH+DF=2x+x=3x=6,
∴x=2,
∴AB=4,BC==2,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2(AB+BC)=2(4+2)=8+4.
故答案为:8+4.
【分析】连接BE,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与H点,过点E作EG⊥BF,先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及E为AD的中点,可证明△AEB≌△DEH,可得AB=DH,BE=EH,从而可证明EG为△BHF的中位线,求得GF=4,从而得EG=3,进而得出HF=6,由F为CD的中点,可推得AB=DH=DC=2DF=2FC,设FC=x,则HF= 3x=6,解得x=2,从而求得AB=4,BC=2,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4.【答案】B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
∵MF为△BCD的中位线,
∴MF∥BC,MF=BC=1,
∵OM为△ABD的中位线,
∴OM∥AB,OM=AB,
∴∠OMF=∠ABD=120°,
∴∠FMH=60°,∠MFH=30°,
∴FH=,MH=,
∴OH===,
∴OM=OH-MH=,
∴AB=2OM= .
故答案为:B .
【分析】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MF∥BC,MF=BC,OM∥AB,OM=AB,则可求出∠OMF=120°,然后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H和MH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H长,最后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OM长,则可求出AB长.
25.【答案】2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作DH⊥AB于H,连接DN,如图
∵ , °
∴ °
∵DH⊥AB
∴∠DHB=90°
∴四边形BCDH是矩形
∴BH=CD=5
∴AH=AB-BH=3
在Rt△DHA中,由勾股定理得:
∵ 分别为 的中点
∴
当DN最小时,EF最小,而当DN⊥AB时,DN最小,即此时点N与点H重合,DN的最小值为4
∴ =2
即EF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
【分析】作DH⊥AB于H,连接DN,则四边形BCDH是矩形得出BH=CD=5,AH=AB-BH=3,由勾股定理求出DH,再由三角形最危险的了即可得出,再求出DN的最小值即可。
26.【答案】2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D,取BD的中点F,连接FM,FN,
∵∠BAC=∠EAD,
∴∠BAC-∠BAD=∠EAD-∠BAD,
即∠BAE=∠CAD,
在△AEB和△ADC中,
,
∴△AEB≌△ADC(SAS),
∴BE=CD,
∵M是ED的中点,F是BD的中点,
∴FM是△BED的中位线,
∴FM= BE,FM∥BE,
∴∠DFM=∠EBD,
同理得FN= CD,FN∥CD,
∴FM=FN,∠FNB=∠DCB,
∵∠DFN=∠DBC+∠FNB=∠DBC+∠DCB,
∴∠MFN=∠DFM+∠DFN= 180°-120°=60°,
∴△FMN是等边三角形,
∴MN=FN=1,
∴CD=2.
故答案为:2.
【分析】连接BD,取BD的中点F,连接FM,FN,证明△AEB≌△ADC(SAS),可得BE=C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M= BE,FM∥BE,FN= CD,FN∥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MFN=90°,可证△FMN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N=FN=1,从而求出CD.
27.【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
延长交于点F,延长、交于点G,
∵平分,,
∴,,
∴,,
∴,
∴,
∵,,,
∴,
∵平分,,
∴,,
∴,,
∴,
∴,
∴,
∵,,
∴是边上的中线,即点E是的中点,
∵,,
∴是边上的中线,即点D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交于点F,延长、交于点G,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得出,得出是的中位线,即可得解。
28.【答案】(1)证明:取AD中点M,连接OM.
∵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O是BD的中点.
∵M是AD的中点,
∴OM是的中位线,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
∴,.
在和中,
,
∴≌,
∴,
∴H是OE的中点.
(2)解:连接OF.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M是AD中点,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G是EF中点,H是OE中点,
∴GH是的中位线,
∴.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四边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利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2)先求出 ,再求出FM=4,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9.【答案】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AD中点H,连接BH,CH,设BH与AE的交点为O,连接CO,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2,AD=BC=4,,,
∵点E是BC中点,点H是AD中点,
∴AH=CE=DH=BE=AB=CD=2,
∴四边形BEDH是平行四边形,,
,
∴,
∵点P是AF的中点,点H是AD的中点,
∴,
∴点P在BH上,
∵,
∴,
∴,
∵点P在BH上,
∴当CP⊥BH时,此时点P与H重合,PC有最小值,
在Rt△CDH中,
∴PC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取AD中点H,连接BH,CH,设BH与AE的交点为O,连接CO,可证四边形BEDH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可知当CP⊥BH时,此时点P与H重合,PC有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H的长即可.
30.【答案】(1)PM=PN;PM⊥PN
(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
∵△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E=CD,∠ACB=∠ECD=90°,
∴∠ACE=∠ACB+∠BCE=∠BCE+∠ECD=∠BCD,
∴△ACE≌△BCD(SAS),
∴AE=BD,∠EAC=∠DBC,
∵∠BHO=∠AHC,
∴∠BOH=∠ACH=90°,
∴∠HOD=90°,
同理得,PM∥BD,,PN∥AE,
∴PM=PN,∠OGP+∠GOD=180°,∠OGP+∠MPN=180°,
∴∠MPN=∠GOD=90°,
∴PM⊥PN;
(3)解:(1)中结论不成立,PM=PN,∠MPN=120°,
如图所示,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
∵△ACB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E=CD,∠ACB=∠ECD=60°,
∴∠ACE=∠ACB+∠BCE=∠BCE+∠ECD=∠BCD,
∴△ACE≌△BCD(SAS),
∴AE=BD,∠EAC=∠DBC,
∵∠BHO=∠AHC,
∴∠BOH=∠ACH=60°,
∴∠HOD=120°
同理得,PM∥BD,,PN∥AE,
∴PM=PN,∠OGP+∠GOD=180°,∠OGP+∠MPN=180°,
∴∠MPN=∠GOD=12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1)∵△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E=CD,∠ACE=∠ECD=90°,
∴△ACE≌△BCD(SAS),∠AEC+∠EAC=90°
∴AE=BD,∠AEC=∠BDC,
∴∠BDC+∠EAC=90°,
∵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是线段AD的中点,
∴PM,PN分别是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DE的中位线,
∴,PM∥BD,,PN∥AE,
∴PM=PN,∠NPD=∠EAD,∠MPA=∠BDA,
∴∠NPD+∠MPA=90°,
∴∠MPN=90°,
∴PM⊥PN.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E=CD,∠ACE=∠ECD=90°,证明△ACE≌△BCD,得到AE=BD,∠AEC=∠BDC,结合∠AEC+∠EAC=90°可得∠BDC+∠EAC=90°,易得PM,PN分别是△ABD和△ADE的中位线,则PM=BD,PN=AE,PM∥BD,PN∥AE,推出PM=P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NPD=∠EAD,∠MPA=∠BDA,则∠NPD+∠MPA=90°,据此解答;
(2)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E=CD,∠ACB=∠ECD=90°,证明△ACE≌△BCD,得到AE=BD,∠EAC=∠DBC,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HO=∠AHC,则∠BOH=∠ACH=90°,同理可得PM=BD,PN=AE,PM∥BD,PN∥AE,推出PM=P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OGP+∠GOD=180°,∠OGP+∠MPN=180°,则∠MPN=∠GOD=90°,据此解答;
(3)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E=CD,∠ACB=∠ECD=60°,证明△ACE≌△BCD,得到AE=BD,∠EAC=∠DBC,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HO=∠AHC,则∠BOH=∠ACH=60°,进而可得∠HOD的度数,同理可得PM=BD,PN=AE,PM∥BD,PN∥AE,推出PM=P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OGP+∠GOD=180°,∠OGP+∠MPN=180°,则∠MPN=∠GOD,据此解答.
1 / 1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进阶训练——构造中位线(适用于八年级)
一、阶段一
1.(2023·儋州模拟)如图,已知D、E分别是的边、的中点,是的中线,连接、、,若的面积为4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0 B.5 C.8 D.4
【答案】B
【知识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E,如图,
∵D为BC的中点,G为BE的中点,
∴DG为△BCE的中位线,
∴DG∥AC,
∴S△ADG=S△EDG,
∵E点为AC的中点,
∴S△BCE=S△ABC=×40=20,
∵D点为BC的中点,
∴S△BDE=S△EBC=×20=10,
∵G点为BE的中点,
∴S△EDG=S△BDE=×10=5.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DG∥AC,由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及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得S△ADG=S△EDG,进而根据等底同高三角形面积相等得S△BCE=S△ABC,S△BDE=S△EBC,S△EDG=S△BDE,再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2.(2022·安顺)如图,在中,,,是边的中点,是边上一点,若平分的周长,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延长CF至F,使CF=CA,
∵∠BCA=120°,
∴∠ACF=60°,
∴△CFA是等边三角形,
∴AF=AC=2,
∵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一点, 平分的周长,
∴AC+CE+AD=BE+BD,AD=BD,
∴AC+CE=BE,
∵AC=CF,
∴CF+CE=BE,
即EF=EB,
∴ED是△ABF的中位线,
∴ED=FA=.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CF至F,使CF=CA,证明△CFA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F=AC,结合平分的周长,推出ED是△ABF的中位线,即可解答.
3.(2022八下·宁海期末)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点D,使得CD= BC,过AC的中点E作EF∥CD(点F位于点E右侧),且EF=BC,连接DF,若AB=4,则DF的长为( )
A.3 B.2 C.2 D.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FE交AB于点H,
∵EF∥BC,E为AC的中点,
∴HE为△ABC的中位线,
∴BH=AB=2,HE=BC,
∵CD=BC,EF=BC,
∴HF=BD,
∴四边形BDFH为平行四边形,
∴DF=BH=2.
故答案为:B.
【分析】如图,延长FE交AB于点H,易推出HE为△ABC的中位线,可得BH=AB=2,HE=BC,再由CD=BC,EF=BC,即得HF=BD,从而推出四边形BDFH为平行四边形,即得DF=BH=2.
4.(2022·岱岳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D⊥AC,AD=AC,∠BAD=105°,点E和点F分别是AC和CD的中点,连接BE,EF,BF,若CD=8,则 BEF的面积是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H⊥BF于H .
∵AD=AC,∠DAC=90°,CD=8,
∴AD=AC=4
∵DF=FC,AE=EC,
∴EF= AD=2 , EF//AD,
∴∠FEC=∠DAC=90°,
∵∠ABC=90°,AE=EC,
∴BE=AE=EC=2 ,
∴EF=BE=2 ,
∵∠BAD=105°, ∠DAC=90°,
∴∠BAE=105°-90°=15°,
∴∠EAB=∠EBA=15° ,
∴∠CEB=∠EAB+∠EBA=30°,
∴∠FEB=90°+30°=120°,
∴∠EFB=∠EBF=30°,
∵EH⊥BF,
∴EH= EF= , FH= EH= ,
∴BF=2FH=2 ,
S△EFB=
故答案为 .
【分析】过点E作EH⊥BF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证明△BFE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5.(2022八下·青山期中)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CF=BC,若EF=4,则DE的长为( )
A.4 B. C.2 D.
【答案】C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如图,连接,
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延长BC到点F, CF=BC,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CB=90°,∠A=30°,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DC,延长BC使CF=BC,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BC,DE=BC,可证得CF=DE,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CD,AB的长;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BC的长,由此可求出DE的长.
6.(2022八下·温州期中)如图,□ABCD的顶点C在等边 的边BF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G为DE的中点,连接CG.若AD=5,AB=CF=3,则CG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DC交EF于点H,
∵ ABCD,AD=5,AB=CF=3,
∴AD∥BC,BC=5,CD=CF=3,
∴BF=BC+CF=5+3=8,∠FCH=∠EBF,
∵等边△BEF,
∴∠F=BEF=∠EBF=∠FCH=60°,EF=BF=8,
∴△FCH是等边三角形,
∴CH=CF=FH=3,
∴HE=EF-HF=8-3=5,
又∵G为DE的中点,
∴CG为△DHE的中位线,
∴CG=HE=×5=.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DC交EF于点H,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AD∥BC,BC=5,CD=CF=3,从而得BF=8,∠FCH=∠EBF,再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得∠F=BEF=∠EBF=∠FCH=60°,EF=BF=8,进而证出△FCH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可求出HE的长,最后根据中位线性质定理得CG=HE,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7.(2022八下·盂县期中)如图 ,已知矩形 ABCD ,AD = 12, CD = 9 ,点 R 、P 分别是 DC ,BC 上的定点,点 E 、F 分别是 AP 、 RP 的中点,若CR = 4 ,则 EF =( )
A.12 B.6.5 C.9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R,
在Rt△ADR中, AD = 12,DR=CD-CR=9-4=5,
由勾股定理可得:
AR= ,
因为点 E 、F 分别是 AP 、 RP 的中点,
所以EF是△APR的中位线,
所以EF=AR=6.5.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AR,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R的长,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AR=6.5。
8.(2022八下·恩平期中)如图,将折叠书架画出侧面示意图,AB面板架,CD为支撑架,EF为锁定杆,F可在CD上移动或固定,已知BC=CE=8cm,如图1,将面板AB竖直固定时(AB⊥BD),点F恰为CD的中点,如图2,当CF=17cm,EF⊥AB,则底部BD= cm,支撑架CD的长度为 cm.
【答案】18;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
∵EF⊥AB,CF=17,BC=CE=8,
∴EF= =15,
如图,取BC中点G,
∵点F恰为CD的中点,
∴FGBD,BD=2FG,
∵AB⊥BD,
∴FG⊥AB,
∵CG=BC=4cm,
∴EG=8+4=12(cm),
∵EF=15cm,
∴FG==9,
∴BD=2FG=18(cm),
∴CD==2(cm) ,
故答案为:18 ;2.
【分析】取BC中点G,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FG∥BD,BD=2F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G的长,即可得到BD=2FG=18,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即可。
9.(2022八上·南宁期末)已知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交线段于,交的延长线于.若,则的长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DM∥BC交AB于M,
∵,
∴,
∵为的中点,是等边三角形,
∴是的中位线,
∴,,,
∴,,
∵,,
∴,
在和中,
∵,
∴,
∴,
故答案为:C.
【分析】作DM∥BC交AB于M,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MD=DC=BM=5,结合已知由ME=BM-BE算出ME的长,进而利用AAS判断△DEM≌△DFC,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答案.
10.(2021九上·平昌期中)如图, ABC的中线BE,CD相交于点O,F、G分别是BO、CO的中点,连结DF,EG,试猜想DF与E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解:DF∥EG,DF=EG,证明如下:
连接AO,
∵BE是AC的中线,
∴E是AC的中点,
又∵G是OC的中点,
∴GE是△ACO的中位线,
∴ ,GE∥AO,
同理可证明DF是△ABO的中位线,
∴ ,DF∥AO,
∴DF∥EG,DF=EG.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接AO,根据中线的概念可得E是AC的中点,推出GE是△ACO的中位线,得到GE=AO,GE∥AO,同理可得DF=AO,DF∥AO,据此解答.
二、阶段二
11.(2022八下·虎林期末)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在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连接交于点F,若,则 .
【答案】3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O作OM∥BC交CD于M,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BO=DO,
∴CM=DM=,
∵,
∴CE=CM,
∵OM∥BC,
∴CF是△EMO中位线,即;
故答案为:3.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再根据中位线定理求得CF.
12.(2022八上·招远期末)如图,在中,是中线,是角平分线,交延长线于点F,,则的长为 .
【答案】2.5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交于点G,
∵是的角平分线,
∴,
在和中,
,
∴,
∴,
∴,
∵,
∴,
故答案为:2.5.
【分析】延长交于点G,先利用“ASA”证明,可得,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可得。
13.(2022九上·郑州开学考)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F是AE的中点,CF交BE于点G,若BE=8,则GE= .
【答案】2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E的中点M,连接FM和CM,
∵F是AE的中点,M为BE的中点,
∴FM是△ABE的中位线,
∴FM∥AB,FM=AB,
∵E为CD的中点,即EC=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CD=AB,
∴FM∥EC,EC=FM,
∴四边形EFMC是平行四边形,
∴EG=EM=EM=BE=2.
故答案为:2.
【分析】取BE的中点M,连接FM和CM,根据中位线定理求出FM∥AB,FM=AB,然后再证明四边形EFMC是平行四边形,得出EG=EM,结合EM=EM,即可解答.
14.(2022八下·滕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是 .
【答案】6.5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N,DB
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
EF是的中位线
由题意得,当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此时EF的值最大
由勾股定理得,DB=
的最大值为6.5
故答案为:6.5.
【分析】连接DN,DB,先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B的长即可。
15.(2022八下·南山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BD为∠ABC的平分线,BC=6,AC=8.E、F分别是BD、AC的中点,则EF的长为( )
A.2 B.3 C.4 D.5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C⊥BC,
∴∠ACB=90°,
∵BC=6,AC=8.
∴,
∵,
∴∠ADB=∠DBC,
∵BD为∠ABC的平分线,
∴∠ABD=∠CBD,
∴∠ABD=∠ADB,
∴AB=AD=10,
连接BF并延长交AD于G,
∵,
∴∠GAC=∠BCA,
∵F是AC的中点,
∴AF=CF,
在△AFG和△CFB中,,
∴△AFG≌△CFB(AAS),
∴BF=FG,AG=BC=6,
∴DG=10-6=4,
∵E是BD的中点,
∴EF= DG=2.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16.(2022·和平模拟)如图,已知∠AED=∠ACB=90°,AC=BC=3,AE=DE=1,点D在AB上,连接CE,点M,点N分别为BD,CE的中点,则MN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DN并延长DN交AC于F,连接BF,如图,
∵∠AED=∠ACB=90°,AC=BC=3,AE=DE=1,
,
,
,
∵点N为CE的中点,
,
在和中,
,
,
,
∵点M为BD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在和中,
,
,
.
【分析】连接DN并延长DN交AC于F,连接BF,根据,证出,得出,得出是的中位线,再证出,得出,即可得解。
17.(2022八下·赞皇期中)如图,,、相交于P,E、F分别为、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G,
∵AB∥DC,
∴∠D=∠B,
∵F为BD的中点,
∴DF=BF,
在△DFC和△BFG中, ,
∴△DFC≌△BFG(ASA),
∴BG=CD=6,CF=FG,
∴AG=AB BG=4,
∵CF=FG,CE=EA,
∴EF=AG=×4=2,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G,先利用“ASA”证出△DFC≌△BFG,可得BG=CD=6,CF=FG,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AG的长,再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AG=×4=2。
18.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侧作等腰△ABM和等腰△CAN,AM=AB AC=AN,∠MAB=∠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EF.求证:DE=EF。
【答案】证明:如图,连结BN,CM.
AM=AB,AC=AN, ∠MAB=∠CAN,
∠MAB+∠CAB=∠CAN+∠CAB,
即∠MAC=∠BAN.
△MAC≌△BAN(SAS).
MC=BN.
又D,E,F分别为MB,BC,CN的中点,
DE=MC,EF=BN,
DE=EF.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BN,CM,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可推出∠MAC=∠BAN,利用SAS可证得△MAC≌△BA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MC=BN;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等量代换可证得结论.
19.如图,在Rt△ABC中,∠B=90°,AB=2,BC=3,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结DF,EF,则EF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结DE,CD.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BC,
∴DE∥CF.
∵CF=BC,∴DE=CF,
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
∴EF=CD
在Rt△ABC中,∠B=90°,AB=2,BC=3,
CD===,
∴EF=CD=
故答案为:.
【分析】 连结DE,CD,利用已知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BC,DE=BC,由此可推出DE=CF,DE∥CF,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EF=C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即可求出EF的长.
20.(2021·沂水模拟)如图,在中,分别是边上的中线,于点O,点F是的中点,若,则的长是( )
A.7 B.5 C.4 D.3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的中点,连接,
,
,
分别是边上的中线,
是的中位线,
,
同理可得:,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故答案为:B.
【分析】取的中点,连接,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最后利用菱形的性质可得。
三、阶段三
21.(2023九下·靖江月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BC=12,D是AB的中点.E,F分别是直线AC,BC上的动点,∠EDF=90°,则线段EF的最小值为 .
【答案】6.5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交AE于点M;过点D作,交BC于点N
∵∠EDF=90°,
∴
∴最小时,EF取最小值
∵,
∴当点和点M重合,点和点N重合时,、DF分别取最小值,即最小值,最小值,
最小值为
∵∠ACB=90°,
∴,
∵D是AB的中点
∴、为Rt△ABC中位线
∵AC=5,BC=12
∴,
∴最小值
故答案为:6.5.
【分析】过点D作DM⊥AE,交AE于点M;过点D作DN⊥BC,交BC于点N,由勾股定理可得 ,故当DE2+DF2最小时,EF取最小值,即当点E和点M重合,点F和点N重合时,DE、DF分别取最小值,即DF最小值为DN,DE最小值为DM,EF的最小值为,由题意可得DM、DN为Rt△ABC中位线,据此可得DM、DN的值,进而可得EF的最小值.
22.(2022·乌兰浩特模拟)如图,在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取DE、BC的中点M、N,线段MN的长为( )
A.2.5 B.3 C.4 D.5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作CH//AB,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
∵BD//CH,
,,
,
,
在和中,
,
,
,,
在中,,,
,
,,
,
故答案为:A.
【分析】作CH//AB,连接并延长交于,连接,先证明,得出,,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H的值,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3.(2022八下·温州期中)如图,在 ABCD中,点E、F分别为AD、DC的中点,BF⊥CD,已知BF=8,EF=5,则 ABCD的周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E,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与H点,过点E作EG⊥BF,
∵平行四边形ABCD,
∴AB∥DC,AB=CD,
∴∠EAB=∠EDH,∠EBA=∠EHD,
又∵E为AD的中点,
∴AE=ED,
∴△AEB≌△DEH,
∴AB=DH,BE=EH,
∵BF⊥CD,EG⊥BF,
∴EG∥HF
∴EG为△BHF的中位线,
∴GF=BF=×8=4,
∴EG==3,
∴HF=6,
∵F为CD的中点,
∴AB=DH=DC=2DF=2FC,
设FC=x,则HF=DH+DF=2x+x=3x=6,
∴x=2,
∴AB=4,BC==2,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2(AB+BC)=2(4+2)=8+4.
故答案为:8+4.
【分析】连接BE,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与H点,过点E作EG⊥BF,先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及E为AD的中点,可证明△AEB≌△DEH,可得AB=DH,BE=EH,从而可证明EG为△BHF的中位线,求得GF=4,从而得EG=3,进而得出HF=6,由F为CD的中点,可推得AB=DH=DC=2DF=2FC,设FC=x,则HF= 3x=6,解得x=2,从而求得AB=4,BC=2,即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4.(2021八上·平阳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120°,点F为CD中点,以AB,BD为边,AD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BDE,连接BE交AD于点O,且OF=BC=2,则AB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
∵MF为△BCD的中位线,
∴MF∥BC,MF=BC=1,
∵OM为△ABD的中位线,
∴OM∥AB,OM=AB,
∴∠OMF=∠ABD=120°,
∴∠FMH=60°,∠MFH=30°,
∴FH=,MH=,
∴OH===,
∴OM=OH-MH=,
∴AB=2OM= .
故答案为:B .
【分析】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MF∥BC,MF=BC,OM∥AB,OM=AB,则可求出∠OMF=120°,然后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H和MH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H长,最后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OM长,则可求出AB长.
25.(2021九上·佛山月考)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点 分别为 上的动点(含端点), 分别为 的中点,则 长度的最小值为 .
【答案】2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作DH⊥AB于H,连接DN,如图
∵ , °
∴ °
∵DH⊥AB
∴∠DHB=90°
∴四边形BCDH是矩形
∴BH=CD=5
∴AH=AB-BH=3
在Rt△DHA中,由勾股定理得:
∵ 分别为 的中点
∴
当DN最小时,EF最小,而当DN⊥AB时,DN最小,即此时点N与点H重合,DN的最小值为4
∴ =2
即EF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
【分析】作DH⊥AB于H,连接DN,则四边形BCDH是矩形得出BH=CD=5,AH=AB-BH=3,由勾股定理求出DH,再由三角形最危险的了即可得出,再求出DN的最小值即可。
26.(2021八下·蔡甸期末)在 中, , , 为 形内一点,以 为腰作等腰 ,使 ,连接 、 ,若 、 分别是 、 的中点, ,则 的长为 .
【答案】2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D,取BD的中点F,连接FM,FN,
∵∠BAC=∠EAD,
∴∠BAC-∠BAD=∠EAD-∠BAD,
即∠BAE=∠CAD,
在△AEB和△ADC中,
,
∴△AEB≌△ADC(SAS),
∴BE=CD,
∵M是ED的中点,F是BD的中点,
∴FM是△BED的中位线,
∴FM= BE,FM∥BE,
∴∠DFM=∠EBD,
同理得FN= CD,FN∥CD,
∴FM=FN,∠FNB=∠DCB,
∵∠DFN=∠DBC+∠FNB=∠DBC+∠DCB,
∴∠MFN=∠DFM+∠DFN= 180°-120°=60°,
∴△FMN是等边三角形,
∴MN=FN=1,
∴CD=2.
故答案为:2.
【分析】连接BD,取BD的中点F,连接FM,FN,证明△AEB≌△ADC(SAS),可得BE=C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M= BE,FM∥BE,FN= CD,FN∥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MFN=90°,可证△FMN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N=FN=1,从而求出CD.
27.(2022八下·本溪期末)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是外角的平分线,于点E,于点D,连接.若,,,则的长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
延长交于点F,延长、交于点G,
∵平分,,
∴,,
∴,,
∴,
∴,
∵,,,
∴,
∵平分,,
∴,,
∴,,
∴,
∴,
∴,
∵,,
∴是边上的中线,即点E是的中点,
∵,,
∴是边上的中线,即点D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交于点F,延长、交于点G,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得出,得出是的中位线,即可得解。
28.(2022八下·大兴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CD,DA延长线上的点,且,,连接EF,G为EF的中点,连接OE,交AD于点H,连接GH.
(1)求证:H是OE的中点;
(2)求GH的长.
【答案】(1)证明:取AD中点M,连接OM.
∵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O是BD的中点.
∵M是AD的中点,
∴OM是的中位线,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
∵,
∴,.
在和中,
,
∴≌,
∴,
∴H是OE的中点.
(2)解:连接OF.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
∴,
∴.
∵,M是AD中点,
∴.
∵,
∴.
∴在中,,,.
由勾股定理得:.
∵G是EF中点,H是OE中点,
∴GH是的中位线,
∴.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四边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利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2)先求出 ,再求出FM=4,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9.(2022八下·淮安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E为BC的中点,F为DE上一动点,P为AF中点,连接PC,则PC的最小值是 .
【答案】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AD中点H,连接BH,CH,设BH与AE的交点为O,连接CO,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2,AD=BC=4,,,
∵点E是BC中点,点H是AD中点,
∴AH=CE=DH=BE=AB=CD=2,
∴四边形BEDH是平行四边形,,
,
∴,
∵点P是AF的中点,点H是AD的中点,
∴,
∴点P在BH上,
∵,
∴,
∴,
∵点P在BH上,
∴当CP⊥BH时,此时点P与H重合,PC有最小值,
在Rt△CDH中,
∴PC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取AD中点H,连接BH,CH,设BH与AE的交点为O,连接CO,可证四边形BEDH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可知当CP⊥BH时,此时点P与H重合,PC有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H的长即可.
30.(2021八下·宣汉期末)如图1,点是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直角边,在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点、分别是斜边、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连接、.
(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将图1中的绕着点顺时针旋转,如图2,点、、依然分别是、、的中点,请判断(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将图1中和都换成等边三角形,将图1中的绕着点顺时针旋转,如图3,点、、P依然分别是、、的中点,请判断(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PM=PN;PM⊥PN
(2)解:(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
∵△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E=CD,∠ACB=∠ECD=90°,
∴∠ACE=∠ACB+∠BCE=∠BCE+∠ECD=∠BCD,
∴△ACE≌△BCD(SAS),
∴AE=BD,∠EAC=∠DBC,
∵∠BHO=∠AHC,
∴∠BOH=∠ACH=90°,
∴∠HOD=90°,
同理得,PM∥BD,,PN∥AE,
∴PM=PN,∠OGP+∠GOD=180°,∠OGP+∠MPN=180°,
∴∠MPN=∠GOD=90°,
∴PM⊥PN;
(3)解:(1)中结论不成立,PM=PN,∠MPN=120°,
如图所示,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
∵△ACB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E=CD,∠ACB=∠ECD=60°,
∴∠ACE=∠ACB+∠BCE=∠BCE+∠ECD=∠BCD,
∴△ACE≌△BCD(SAS),
∴AE=BD,∠EAC=∠DBC,
∵∠BHO=∠AHC,
∴∠BOH=∠ACH=60°,
∴∠HOD=120°
同理得,PM∥BD,,PN∥AE,
∴PM=PN,∠OGP+∠GOD=180°,∠OGP+∠MPN=180°,
∴∠MPN=∠GOD=12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1)∵△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E=CD,∠ACE=∠ECD=90°,
∴△ACE≌△BCD(SAS),∠AEC+∠EAC=90°
∴AE=BD,∠AEC=∠BDC,
∴∠BDC+∠EAC=90°,
∵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是线段AD的中点,
∴PM,PN分别是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DE的中位线,
∴,PM∥BD,,PN∥AE,
∴PM=PN,∠NPD=∠EAD,∠MPA=∠BDA,
∴∠NPD+∠MPA=90°,
∴∠MPN=90°,
∴PM⊥PN.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E=CD,∠ACE=∠ECD=90°,证明△ACE≌△BCD,得到AE=BD,∠AEC=∠BDC,结合∠AEC+∠EAC=90°可得∠BDC+∠EAC=90°,易得PM,PN分别是△ABD和△ADE的中位线,则PM=BD,PN=AE,PM∥BD,PN∥AE,推出PM=P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NPD=∠EAD,∠MPA=∠BDA,则∠NPD+∠MPA=90°,据此解答;
(2)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E=CD,∠ACB=∠ECD=90°,证明△ACE≌△BCD,得到AE=BD,∠EAC=∠DBC,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HO=∠AHC,则∠BOH=∠ACH=90°,同理可得PM=BD,PN=AE,PM∥BD,PN∥AE,推出PM=P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OGP+∠GOD=180°,∠OGP+∠MPN=180°,则∠MPN=∠GOD=90°,据此解答;
(3)连接AE,BD两者交于点O,设BC与AE交于H,MP与AE交于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E=CD,∠ACB=∠ECD=60°,证明△ACE≌△BCD,得到AE=BD,∠EAC=∠DBC,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BHO=∠AHC,则∠BOH=∠ACH=60°,进而可得∠HOD的度数,同理可得PM=BD,PN=AE,PM∥BD,PN∥AE,推出PM=P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OGP+∠GOD=180°,∠OGP+∠MPN=180°,则∠MPN=∠GOD,据此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