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重点中学20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重点中学20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09:48:48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 下图中反映了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A项正确;B项是《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文明,排除B项;C项是古代中国的青铜文明,排除C项;D项属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排除D项。故选A项。
2. 学者杨俊明曾说:“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它)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不属于这里的“制度文明”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 中央到地方完善的税收系统
C. 行省制度 D. 由波斯人和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波斯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波斯帝国的重要职务由波斯人担任,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
3. “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还有给法律学生当作法学的入门教材等。”下列法律文献能体现这些内容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民法典》 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结合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D项正确;A项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排除;B项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排除B项;C项是拿破仑颁布的法律,排除。故选D项。
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下列关于四大宗教产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印度教 ②基督教 ③佛教 ④伊斯兰教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产生于公元8世纪,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故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 ,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是
①麦哲伦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迪亚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是达·伽马,B项正确;麦哲伦进行的是环球航行,迪亚士发现的是好望角,排除A、C、D项。故选B项。
6. 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下列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传统商路的断绝 C. 工业革命兴起 D. 封建庄园的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可知,这一时期意大利城市呈现出一种衰落的趋势,是因为贸易中心的转移导致,A项正确;材料问的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兴起,排除C项;“解体”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7. 文艺复兴时期,某作家在其代表作《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这位作家是( )
A. 但丁 B. 彼特拉克 C. 薄伽丘 D. 莎士比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人文主义之父”,结合所学可知是彼特拉克,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彼特拉克,排除ACD项。故选B项。
8. 下列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西欧重商主义的盛行 D.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以及意大利的统一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表现,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在14、15世纪,排除A项;这一时期欧洲盛行自由主义,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 如图为世界近代史上某项重要发明,它的重大意义是( )
A.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标志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所示发明为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A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内燃机和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
A. 法国大革命爆发 B. 第一国际成立
C. 巴黎公社建立 D. 十月革命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结合所学可知是巴黎公社运动,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第一国际成立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为配合中学生历史研学旅行,某旅行社制作了下面的文化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印度的桑奇大塔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的魅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而象形文字、胡夫金字塔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项正确;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属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不是两河流域,排除B项;汉谟拉比石柱是两河流域,不是罗马,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A. 将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标注在①
B. 将60进制的发明和冶铁技术的起源标注在②
C. 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标注在③
D. 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标注在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材料给出的亚非文明古国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发明60进制和冶铁技术的古代西亚居民,生活在图中标注②的区域,B项正确;①处是非洲北部,并非留下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所在区域,排除A项;古巴比伦史诗的《吉尔伽美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应标注在图中的②而非③处,排除C项;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是古埃及发明的,应将其标注在①处,不是图中的④处,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如图是古代罗马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一个蕞尔小邦发展成一个帝国又走向衰落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③所处的阶段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 元首制 ” ,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灭亡,③所处的阶段是罗马帝国,B项正确;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到公元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②是罗马共和国,排除A项;395年罗马帝国灭亡,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时间是395-476年,东罗马帝国是395-1453年,④⑤分别是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排除CD项。故选B项。
14.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西欧( )
A. 封建庄园与农奴制盛行 B. 专制王权的软弱
C. 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城市自治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 -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呈现自治的趋势,而同时期中国的城市则在封建政府的牢牢控制之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封建庄园和农奴制,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国家的专制王权呈现加强趋势,排除B项;材料与教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 地中海因位于三大洲之间而得名,历史上横跨这一地区的四个帝国有
①罗马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奥斯曼帝国④拜占庭帝国
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消灭波斯,建立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时间是公元前27年至公元395年,奥斯曼帝国时间是1299年——1923年,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可见,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早于罗马帝国,排除A项;罗马帝国早于拜占庭帝国,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早于拜占庭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美洲的是
①《一千零一夜》 ②阿兹克特人的陶制印模
③玛雅文字 ④《查士丁尼法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阿兹克特文明与玛雅文明都是美洲的,②③B项正确;①《一千零一夜》是亚洲阿拉伯的, ④《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古罗马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传播伊斯兰教思想
B. 新航路开辟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可得出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必然要对外扩张,开辟新航线是不可避免的,B项正确;ACD项都只是其原因条件之一,并不是材料强调的必然性,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 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下图反映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是哪个国家经营的(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英国 D. 荷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墨西哥”“马尼拉”“菲律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方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可知图中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是西班牙经营的,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 《共产党宣言》这样描述一位诗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文中的“他”是( )
A. 查士丁尼 B. 但丁 C. 莎士比亚 D. 伏尔泰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结合所学可知,“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丁,B项正确;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莎士比亚所在的时期比但丁晚,排除C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0. 对下面年代尺体现的主题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C. 欧美国家民主化进程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通过了《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军事帝国,打击了欧洲反法联盟,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颁布了《民法典》,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据此可知,对材料中年代尺体现的主题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欧美国家民主化进程,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184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1.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 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 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表述绝对,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832-1886年,伦敦就曾4次霍乱流行,仅1849年一次就死亡14000人。……在1873、1880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光荣革命 B. 圈地运动 C. 工业革命 D. 宪章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1873、1880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伦敦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严重,疾病流行,C项正确;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排除A项;圈地运动发生在农村,排除B项;宪章运动指的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23. 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24年,欧文建设“新和谐公社”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B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
D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及所学知识可得,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不能说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材料表述不正确,D 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1824年,欧文建设“新和谐公社”,最终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表述正确,但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4. 19 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召开会议,所达成的协议中包含“以刚果河为界,北部归法国, 南部归比利时,葡萄牙占有刚果河的南岸,刚果河和尼日尔河必须保持自由贸易状态” 等内容,该会议( )
A. 导致了列强全面殖民入侵非洲 B. 被称为“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C. 化解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D.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以刚果河为界,北部归法国, 南部归比利时,葡萄牙占有刚果河的南岸,刚果河和尼日尔河必须保持自由贸易状态” 可得出这次会议是柏林会议,1884 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因此,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B项正确;柏林会议是加速瓜分非洲,排除A项;矛盾不能化解,排除C项;柏林会议不是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25. 如图描绘的场景表明,拉美人民
A. 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艰巨任务
B. 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
C. 共同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显示的是美国的“大棒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因此材料漫画反映的是美国对拉美人民的压迫,说明拉美人民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A项正确;材料显示了美国的拉美的压迫,并非强调拉美人民“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排除B项;美国的“大棒政策”压迫了拉美人民而非“共同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大棒政策”是美国压迫拉美的政策而非英国,排除D项。故选A项。
三、材料分析题
26. 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通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固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述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4世纪末起罗马帝国的国教名称,并指出其诞生于材料一所示地图中哪一位置(写出序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世纪罗马帝国与东汉交流出现的变化,简析罗马帝国与汉朝交流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在2世纪空前繁荣的原因。
【答案】(1)基督教,位置:④
(2)变化:由间接交流到直接交流。影响: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3)原因: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贸易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国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④符合题意。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固不得自达”“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可知,由间接交流到直接交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贸易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过程中走在前列的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名称和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变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次革命中最突出标志及两次革命期间使用蒸汽动力和使用燃油动力的交通工具各一项。
【答案】(1)西班牙、葡萄牙
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变革: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推动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
(3)A点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突出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蒸汽机车(火车)或汽船B点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或飞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得出西班牙、葡萄牙。根据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并结合所学得出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得出促使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推动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
【小问3详解】
根据A点处于“1700--1800年”中间可知A点处于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突出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蒸汽机车(火车)或汽船;根据材料时间“1900年”可知B点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或飞机。2022—2023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 下图中反映了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A. B.
C. D.
2. 学者杨俊明曾说:“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它)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不属于这里的“制度文明”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 中央到地方完善的税收系统
C. 行省制度 D. 由波斯人和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3. “内容为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还有给法律学生当作法学的入门教材等。”下列法律文献能体现这些内容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民法典》 D. 《查士丁尼法典》
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下列关于四大宗教产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印度教 ②基督教 ③佛教 ④伊斯兰教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5.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是
①麦哲伦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迪亚士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下列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传统商路的断绝 C. 工业革命兴起 D. 封建庄园的解体
7. 文艺复兴时期,某作家在其代表作《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这位作家是( )
A. 但丁 B. 彼特拉克 C. 薄伽丘 D. 莎士比亚
8. 下列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西欧重商主义的盛行 D.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9. 如图为世界近代史上某项重要发明,它的重大意义是( )
A.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 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标志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10. 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
A. 法国大革命爆发 B. 第一国际成立
C. 巴黎公社建立 D. 十月革命胜利
11. 为配合中学生历史研学旅行,某旅行社制作了下面的文化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印度的桑奇大塔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魅力
12.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A. 将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标注在①
B. 将60进制的发明和冶铁技术的起源标注在②
C. 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标注在③
D. 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标注④
13. 如图是古代罗马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一个蕞尔小邦发展成一个帝国又走向衰落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③所处的阶段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4.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西欧( )
A. 封建庄园与农奴制盛行 B. 专制王权的软弱
C. 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城市自治的兴起
15. 地中海因位于三大洲之间而得名,历史上横跨这一地区的四个帝国有
①罗马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奥斯曼帝国④拜占庭帝国
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②③
16.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美洲的是
①《一千零一夜》 ②阿兹克特人的陶制印模
③玛雅文字 ④《查士丁尼法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传播伊斯兰教思想
B. 新航路开辟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 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
18. 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下图反映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是哪个国家经营的(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英国 D. 荷兰
19. 《共产党宣言》这样描述一位诗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文中的“他”是( )
A. 查士丁尼 B. 但丁 C. 莎士比亚 D. 伏尔泰
20. 对下面年代尺体现的主题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C. 欧美国家民主化进程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21.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 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 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2. “1832-1886年,伦敦就曾4次霍乱流行,仅1849年一次就死亡14000人。……在1873、1880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光荣革命 B. 圈地运动 C. 工业革命 D. 宪章运动
23. 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24年,欧文建设“新和谐公社”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B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
D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A. A B. B C. C D. D
24. 19 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召开会议,所达成的协议中包含“以刚果河为界,北部归法国, 南部归比利时,葡萄牙占有刚果河的南岸,刚果河和尼日尔河必须保持自由贸易状态” 等内容,该会议( )
A. 导致了列强全面殖民入侵非洲 B. 被称为“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C. 化解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D.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5. 如图描绘的场景表明,拉美人民
A. 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B. 完全冲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藩篱
C. 共同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武装斗争
三、材料分析题
26. 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通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固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述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4世纪末起罗马帝国的国教名称,并指出其诞生于材料一所示地图中哪一位置(写出序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世纪罗马帝国与东汉交流出现的变化,简析罗马帝国与汉朝交流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在2世纪空前繁荣的原因。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过程中走在前列的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名称和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变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次革命中最突出标志及两次革命期间使用蒸汽动力和使用燃油动力的交通工具各一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