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09: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有一个双面碑,两面用不同的口吻叙述了同一件事:公元1521年4月27日,西拉普拉普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另一面写着:公元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西拉普拉普所部激战,重伤身亡于此。下列关于发哲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既是探险家又是殖民者 B.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C.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最先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2.观察下列两幅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动机源于( )
A.图①的信息 B.图②的信息
C.图①②的信息 D.以上都不对
3.西欧的某个时期,有人曾愤愤地写道:几年来,每一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包括面包师傅、梳毛工、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该现象反映了西欧( )
A.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中
B.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
C.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普及
4.关于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牙王室支持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葡萄牙王室支持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发现美洲
D.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是实现环球航行第一人
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史实不相符的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黄金的渴望
B.殖民扩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C.持续400余年的黑奴贸易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7.15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位于大西洋的对岸;还有许多学者推断,从葡萄牙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可以到达东方。上述认识( )
A.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现 B.受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C.得益于麦哲伦的航行经验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8.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欧洲活跃着一类新的职业探险家,他们多半是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他们乐意为任何资助他们的君主进行探险。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
A.宗教改革运动遍及欧洲 B.早期殖民争霸的激烈
C.欧洲民族国家相继崛起 D.远洋航海运动的兴起
9.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个西班牙人说:“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A.地圆学说的提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美洲大陆的发现
10.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商路的阻遏 B.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了急先锋
C.“传播上帝福音”是精神动力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1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继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后,沿着他的路线航行,到达了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这位航海家是
A.法国人卡蒂埃 B.英国人卡伯特
C.英国人哈德逊 D.英国人德雷克
12.图1、图2为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的经典名作,描绘了当时荷兰代尔夫特城镇的日常生活。图1中女子正抓住一个被安置在印度织锦台布上的玻利维亚银制水罐。图2中的女子在窗边读信,在土耳其风格的毯子上,一个青花瓷盘与各类水果清晰可见。这可以反映( )
A.荷兰控制了全球海陆通道
B.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C.浪漫主义成为了艺术潮流
D.全球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13.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奥斯曼帝国控制了旧商路 B.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D.造船技术的进步
14.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导致“贵金属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商品经济发展
C.西欧统治者的推动 D.拜金主义盛行
15.哥伦布远航前与西班牙王室签订了格拉纳达协议。协议指出,哥伦布将在上帝的支助下,效劳陛下进行远航。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人文主义鼓励冒险
C.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D.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16.15世纪—17世纪欧洲许多国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下列选项与哥伦布航行有关的是
A.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和西洋取宝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C.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17.新航路开辟前,西方与中国之间只有传统的连接华南—南海—东南亚—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这种状况到麦哲伦船队开辟西班牙—南美洲—马尼拉—西班牙的环球航线才得以改变。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中国与欧洲开始了贸易往来 B.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被西班牙垄断
C.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直接交流 D.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西班牙
18.15世纪后期,一个西班牙人说:“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A.海外扩张的开始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美洲大陆的发现
19.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 B.沿着B航线从欧洲可直达印度
C.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直达中国 D.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
20.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土耳其对东西方贸易的阻碍
C.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D.地理知识的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21.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让他们神魂颠倒的东方香料,他们势必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葡萄牙。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转口贸易。他们用美洲的白银换取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和奴隶,再用它们换胡椒。香料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整理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等
材料二 长江的“营业额几乎是难以估计的,即以原棉一项而论,其数量便十分可观。湖南、湖北等的茶叶在供应市场时肯定还得顺长江而下,总量便估计有7万吨。”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兴起的城市迅速壮大。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三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葡萄牙开辟的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并简述新航路开辟后香料贸易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2)结合所学,写出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攫取的交通领域的一项特权。根据材料二,简述上海“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你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这样的航海壮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奥二世国王把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这说明葡人直航印度的愿望是比较热切的。但直到9年后,达·伽马才率领探险船队出航。其间,皇家委员会的一些成员认为直航印度还有一定的困难,反对短时间内直航印度。同时,葡萄牙人认为新发现的4000多公里海岸线的西南非海岸地区,还有许多赚钱的营生可做,如到西非、西南非去贩运象牙、黄金等也能牟利。哥伦布西渡大西洋发现西印度后,引起西、葡两国权力和势力范围的争执,直到“教皇子午线”划定,葡萄牙这才免除西顾之忧,从而把主要注意力重新转向东方。
材料二 1}世纪以前,印度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已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印度与波斯、阿拉伯、东非等也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东欧通过波罗的海、北海与西欧保持密切的海上联系,小亚细亚和北非通过地中海与欧洲保持密切的海上联系。达·伽马一行开辟了从葡萄牙到印度、从西欧经大西洋、印度洋到南亚的新航路,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紧密地联系起来。欧印新航路的开辟还直接导致土耳其人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并通过威胁到它们的侧翼,遏制了土耳其穆斯林的征服扩张。
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箭《开辟欧印新航路的意义、利润、时间和人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直到9年后,达·伽马才率领探险船队出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伽马一行”远航的历史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材料“西拉普拉普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体现的是麦哲伦具有航海家和殖民者的双重身份,A正确;麦哲伦船队完成的是环球航行,B排除;麦哲伦本人并未完成环球航行,C排除;材料与奴隶贸易无关,D排除。故选A。
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图②反映了欧洲对财富的追求,这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动机,故选B,排除D;图①反映的是15世纪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主观动机,排除AC。
【点睛】
3.A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劳动人民,包括面包师傅、梳毛工、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一些普通人的地位在上升,而昔日的骑士地位在下降,这与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的状态直接有关,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一些普通人的地位逐渐上升,没有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的问题,故B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普通人的地位逐渐上升,而骑士地位逐渐下降的现象,没有具体体现封建专制体制的发展状态,并且骑士阶层代表的是封建主义的利益,因此材料不能体现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指的是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的思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想,故D选项错误。
4.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麦哲伦丧身于菲律宾,没有完成环球航行,故D说法符合题意;1487年,葡萄牙王室支持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王室支持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发现美洲,A、B和C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5.A
【详解】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人们对黄金的渴望,是发生在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前,在资本主义精神出现之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殖民地扩展和世界市场扩展都是资本主义为了更多利润而进行的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黑奴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赚钱作为一种美德掩盖了这种血腥贸易的罪恶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是为了更多的赚取利润,以体现其自身的美德和能力,故D项与史实相符,排除。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容易可能被题干中的“美德”误导,实际上资本主义精神无关正义和美德。
6.D
【详解】依据材料“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获得贵金属黄金、白银和海外财富,以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D项正确;“否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期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为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而非企业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而不是突显企业家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位于大西洋的对岸;还有许多学者推断,从葡萄牙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可以到达东方”及所学知识可得,当时的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印度中国在大西洋对岸,并且对东方的向往,推动着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A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麦哲伦环球航行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20日-1522年9月6日期间率领的探险船队完成的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 15世纪末16世纪初期,欧洲职业探险家活跃显然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兴起的远洋航海活动,D项正确;当时宗教改革运动刚从德国兴起,排除A项;激烈的殖民争霸是从16世纪后期开始的,排除B项;欧洲民族国家崛起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后,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5世纪后期”、“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可知,15世纪后期,西欧出现寻金热,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和货币需求量增加,B项正确;A项是客观条件,排除;C项是思想因素,排除;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排除。故选B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传统商路的阻遏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A符合题意,故选A;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新航路的开辟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德雷克到达了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故选D;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英国人哈德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2.D
【详解】根据材料“女子正抓住一个被安置在印度织锦台布上的玻利维亚银制水罐”、“女子在窗边读信,在土耳其风格的毯子上,一个青花瓷盘与各类水果清晰可见”及所学知识可得,此时世界市场连接成一起,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全球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项正确;这幅作品的内容与荷兰相关,但是不能说“荷兰控制了全球海陆通道”,排除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女性地位的变化 ,排除B项;材料只是两幅图片,不能的出结论,浪漫主义成为了艺术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寻金热”成为欧洲人寻找通往亚洲新通道的动力,当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B项正确;AC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依据“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金银同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等信息,可知导致“贵金属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金银作为理想的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成为财富的象征,B正确;“贵金属热”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之一,而非影响,A排除;题干不仅反映西欧统治者追求黄金和白银,也反映西欧商人追求黄金和白银,因此统治者的推动并非主要原因,C排除;拜金主义盛行是“贵金属热”出现的后果,而非根本原因,D排除。故选B。
15.C
【详解】根据材料“哥伦布将在上帝的支助下,效劳陛下进行远航”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宗教因素,即传播基督教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传播基督教的需要,AB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1492年,哥伦布率3艘帆船启锚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以后,哥伦布又3次进行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尽管他一直没有到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故C正确;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和西洋取宝以及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排除A;非洲东海岸也是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排除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是麦哲伦,排除D。故选C。
1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前西方与中国之间并没有直达的海上航路,只能靠中转,而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后,开辟了西欧直达中国的航路,为中西方文化的直接交流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西方与中国之间就有贸易往来,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被西班牙垄断”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的西欧,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由材料“15世纪后期”“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黄金等贵金属的狂热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使得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C项正确;对黄金的追求是航海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原因,而不是海外扩张导致了人们对黄金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对人们追求黄金的影响,排除B项;美洲大陆的发现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人们对黄金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D航线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沿着D航线可以实现环球航行,故答案为D项;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美洲,排除A项;沿着B航线可以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排除B项;通过C航线绕过好望角直达印度,排除C项。
20.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加,故A项正确;B项是直接原因,C项是社会根源,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21.(1)路线:从欧洲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
影响:促使香料在欧洲从奢侈品向大众化商品转变;密切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品和人员的联系;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权:内河航行权或铁路修筑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原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广阔的腹地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
(3)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依据: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详解】(1)路线:根据材料“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让他们神魂颠倒的东方香料,他们势必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葡萄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
影响:根据材料“他们用美洲的白银换取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和奴隶,再用它们换胡椒。香料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促使香料在欧洲从奢侈品向大众化商品转变,密切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品和人员的联系,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攫取的交通领域的一项特权,包括内河航行权、铁路修筑权等。
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兴起的城市迅速壮大。”可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根据材料“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可知,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其有广阔的腹地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
(3)核心理念:根据材料“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商、共建、共享。
依据:根据材料“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根据材料“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22.(1)从描述原住民情况看,西班牙想把美洲变为殖民地。从列举当地物产看,欧洲人远航的目的是劫掠。
(2)原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场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这种贡赐贸易,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造成航海业每况愈下。
(3)观点:“世界历史”就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一个全世界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
论述: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
【详解】(1)结论:依据材料“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可知,西班牙想把美洲变为殖民地;依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可知,欧洲人远航的目的是劫掠。
(2)原因:依据材料“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影响以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分析,即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场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这种贡赐贸易,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造成航海业每况愈下。
(3)观点:依据材料“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可知,“世界历史”就是人类从相对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一个全世界密切联系的整体的历史过程。论述:结合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历史的状况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即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初是原始的、相对孤立与分散的人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这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发展,越来越使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人们越来越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
23.(1)原因:对航海条件准备不足(国内一些势力的反对);葡萄牙人热衷于在已发现地区开展殖民活动;葡西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
(2)历史影响:开辟了欧印新航路;将旧大陆重要文明中心和文明区域通过海上航路联系起来;促进了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遏制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皇家委员会的一些成员认为直航印度还有一定的困难,反对短时间内直航印度”、“葡萄牙人认为新发现的4000多公里海岸线的西南非海岸地区,还有许多赚钱的营生可做”、“引起西、葡两国的权力和势力范围的争执”可得出,对航海条件准备不足;葡萄牙人热衷于在已发现地区开展殖民活动;葡西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
(2)历史影响:根据材料“开辟了从葡萄牙到印度、从西欧经大西洋、印度洋到南亚的新航路”、“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紧密地联系起来”、“导致土耳其人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遏制了土耳其一穆斯林的征服扩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开辟欧印新航路、加强各文明中心的联系、促进欧洲商业中心转移、遏制奥斯曼帝国扩张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