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785年的美国,关于1美元价值多少,各州的规定并不统一(见如表)。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政治精英采取的措施是实行
州 1美元的价值
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 6先令
中部大西洋各州 7先令6便士
南卡罗来纳等州 4先令6便士
A.总统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 D.司法独立
2.有人认为英国近代确立的政治制度不应该叫“君主立宪制”,而应该谓之“立宪君主制”,这主要是因为英国
A.君主是制定法律的主体 B.法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君主的
C.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 D.君主和法律的地位都很重要
3.论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学者指出:“这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强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吻合的是
①宪法确定帝国为邦联制国家
②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③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
④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且作用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反映俄国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大国崛起》中写道:“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这集中体现在责任政府制度即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上。英国是最早确立内阁制的国家,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就起源于英国。”这说明
A.英国人在世界上第一个打破了专制王权
B.英国是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基础
D.英国的内阁只对选民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6.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为
A.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7.独立后的美国仍处于一片混乱状态,为了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1787年5月在如图哪个地点召开了制宪会议
A.① B.② C.③ D.④
8.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10.美国众议院议长、共和党领袖博纳征对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越过国会授权推动医改和移民法案,公开指责奥巴马“像个皇帝”,随后又宣布正式起诉政府“违宪”。对美国政治表述正确的是
A.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违宪
B.最高法院可以裁定总统行政令是否违宪
C.宪法蓝本设计政党制度意在防范权力集中
D.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对峙矛盾难以调和
11.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
①俄国 ②日本 ③中国 ④埃及
A.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
12.1832年议会改革前夕,英国一位议员慷慨陈词:“原则是明确的、理智的和连贯的,这就是承认中产阶级有广泛的直接的代表份额,这对我国制度不会带来暴力震……这反映了改革的主要背景是
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工业革命 D.宪章运动
13.有学者指出:“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A.立法权掌握在国王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虚位元首”
14.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
A.独立战争爆发 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15.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建筑的三角形门楣,其从左至右刻着代表孔子、摩西和梭伦的人物雕像。据这组雕像的设计者麦克尼尔说:“法律是文明的一个要素,美国的法律自然地继承或派生于以前的文明之中。因此,最高法院大楼的东侧门楣雕像群寓意对源自东方的基本法律和戒律的借鉴。”据此可知( )
A.美国文化派生于东方文化 B.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C.美国文化以东方文化为主流 D.东方文化比美国文化优秀
16.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般日本的经验,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真正要义”是
A.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效法西方 B.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
C.明治维新前,日本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推翻旧势力统治,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17.读下表,表中内容说明这次议会改革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地区 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65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
北方郡选区 获得65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13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
A.有利于扩大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
B.导致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地位超过了旧贵族
C.最终使英国工人阶级获得了充分的选举权
D.使英国的政治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地区
18.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反映了
A.美国的殖民侵略发展到亚洲
B.美国发展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C.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潮流
D.日本已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19.1841年,以皮尔为首的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胜利,英国女王接受劝告,邀请皮尔组阁。皮尔趁机敦请女王改组宫廷,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皮尔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反映出英国( )
A.议会权力逐渐超越国王 B.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发展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激烈 D.资产阶级开始控制议会
20.有学者认为,在早期的科学家中,牛顿的处境是比较好的,这可能与英国社会的政治状况有关。当时英国“比较好的”“政治状况”是
A.宗教改革时新教地位的确立 B.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和完成
C.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
申克尔设计的博物馆及其二楼大厅透视图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影响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博物馆内部核心是一个圆厅,按申克尔的意图,圆厅是展示博物馆最珍贵藏品的地方。圆厅共两层,环绕着20根科林斯柱,柱子之间摆满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像。博物馆1825年开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战胜奥地利。匈牙利摆脱奥匈帝国赢得独立;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脱离土耳其取得完成独立。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延伸,视为抵抗外来敌人的守护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英国、俄国、法国以及新独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纷纷进行殖民扩张,甚至巴尔干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加入抢夺帝国的行列,“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
——摘编自赖海榕黄玉桃《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国家画廊”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民族主义发展对德国的积极影响,并简析其对欧洲的消极影响
2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以什么文件的颁布为标志?议会制度在这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2)代议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2分)
2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渐进式政治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此以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国王只能在议会限制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32年6月,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开始了”的标志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的主要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在邦联制之下,中央权力软弱,美国各地美元的价值不同,国内货币、市场不统一,针对这种情况,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项正确;A、C、D 三项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项。
2.C
【详解】英国光荣革命后,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制约,法律地位高于君主,C项正确;君主是制定法律的主体,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法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君主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地位低于法律,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与“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相一致,②符合题意;“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与“普鲁土的强权”相一致,③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的是联邦制而不是邦联制,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①、④与题意不符。因为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因为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因为④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能够说明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所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且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背景
5.A
【详解】根据“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这集中体现在责任政府制度即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上。英国是最早确立内阁制的国家”可知,英国是最早确立内阁制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打破了专制王权的国家,A项正确;荷兰是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英国的内阁名以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美国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二者都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故选C;A项不符合南北战争,排除;B项不符合独立战争,排除;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D项错误。
【点睛】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5月,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因此①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②纽约、③波士顿和④约克镇都不是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地,其他选项错误。故选A。
8.A
【详解】由材料“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可得出代表们希望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故A项正确;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题干中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故B项排除;“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据题干“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可得出此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体制,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
9.D
【详解】根据所学,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ABC项不是主要原因。
10.B
【详解】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众议院起诉美国政府本身在程序上并不违宪,宪法蓝本设计政党制度意在防范权力集中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两党之间“根本”利益并不对峙,矛盾也不难以调和,但是最高法院的确是可以裁定总统行政令是否违宪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点睛】
1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日本。所以选D。
12.C
【详解】根据材料“这就是承认中产阶级有广泛的直接的代表份额,这对我国制度不会带来暴力震荡”,可知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大增,所以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有利于维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C项正确;圈地运动发生于英国工业革命前,排除A项;光荣革命爆发于1688年,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排除B项;宪章运动属于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
13.B
【详解】材料“17世纪结束之际”是指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此时的英国刚刚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立法权属于议会,排除A项;《权利法案》明确规定,议会的权力大 于国王的权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项正确;英国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排除C项;此时英国国王仍享有行政权,还不是“统而不治” “虚位元首”,排除D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这是“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的直接原因,故D项正确;独立战争爆发时间是1775年,与题干的“1864年”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1783年,故B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时间信息是“1864年”。
15.B
【详解】据题意可知,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建筑上有孔子、摩西和梭伦等人物雕像,这体现了美国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包容,说明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B项正确;美国文化并不是从东方文化派生出来的,排除A项;美国文化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而非以东方文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东方文化比美国文化优秀,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推翻旧势力统治,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D选项符合题意。日本对西方的学习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学习,A选项排除。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不属于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B选项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同步进行的,C选项排除。
17.A
【详解】表格显示1832年议会改革的席位中衰败选区被减少,新兴工业城市的议会席位增加,这有利于大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和贵族席位信息,故B项错误;C中充分选举权说法错误;D中没有比较南方席位信息。
18.C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853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可知,反映的是“黑船”事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反映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潮流,C项正确;A项是对美国的影响,不符合“从世界范围来看”,排除;材料只涉及了美国,没有涉及其他国家,无法得出美国发展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而且这一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D项是对日本的影响,不符合“从世界范围来看”,排除。故选C项。
19.B
【详解】材料反映英国政党政治日益成熟,王权日益缩小,议会权力日益扩大,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议会权力已经超越国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激烈,排除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开始控制议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牛顿(1643—1727)1687年出版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此时英国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8年取得胜利(“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故选B项;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此时牛顿早已去世,排除D项。
21.(1)特点:体现出浓厚的古希腊柱式建筑;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富有人文精神;政治影响:有利于提升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巩固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2)积极影响:推动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制定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消极方面:推动了殖民扩张;引发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
【详解】(1)特点:根据申克尔设计的博物馆及其二楼大厅透视图,可知博物馆体现出浓厚的古希腊柱式建筑;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根据“第一座公众博物馆”得出富有人文精神。政治影响:可从有利于提升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巩固德意志帝国的统一等分析总结。
(2)积极影响:根据“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得出推动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根据所学,还可从制定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等,分析民族主义发展对德国的积极影响;消极方面:根据“进行殖民扩张”得出推动了殖民扩张;根据“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结合所学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从引发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等分析其消极影响。
【点睛】
22.(1)英国(1分);“光荣革命”(1分);《权利法案》(1分);君主立宪制(1分)。
(2)总统共和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3分)。
(3)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2分);实质是维护的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2分)。
【详解】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中世纪是就有议会,被西方誉为“议会之母”,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3)该问考查代议制的特点和实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要重点掌握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颁布的法律文件、政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确立过程及影响;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及局限性;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3.(1)1689年《权利法案》。
影响:以法律形式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
成效:扩大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
(3)和平性、渐进性。
【详解】(1)根据“从此以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并结合所学得出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根据“国王只能在议会限制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得出影响是以法律形式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2)1832年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期间,结合“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可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成效根据“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并结合所学可可脂主要是是扩大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
(3)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英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和平性、渐进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