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09: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20世纪初,比利时将刚果变为殖民地后,在当地开展有组织的可可种植,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同一时期,欧洲人掌握了生产固体巧克力的技术,巧克力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说明( )
A.比利时主导非洲殖民霸权 B.工业资本影响国际分工
C.全球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 D.英国的贸易断被打破
2.1873年,卡内基创办卡内基一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一一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
C.大企业推动工业革命 D.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3.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代,“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4.英国在1802年的工厂法中有如下规定:每个学徒无论男女,至少在前4年内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时间受教育……学习读、写、算或其中任意一种……教师的工资由雇主提供,学校办在工厂和作坊,上学时间都应计入学徒工工作时间内。”这些规定( )
A.有助于适应工业化大生产需要 B.严重侵害雇主群体的经济利益
C.提高了学徒工的社会政治地位 D.旨在维护学徒工人的受教育权
5.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为7.1亿,1800年突破9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 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研究发现,18世纪以前的一两千年,最发达的欧洲国家平均每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只有0.05%;而到了18、19世纪,欧洲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0世纪更是提高到了2%。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18—20世纪(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国际环境的安定 D.技术革新的关键性作用
7.17世纪英国部分生产领域的技术问题及相应的理论研究表
行业 技术问题 相应的理论研究
采矿业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与控制“矿中毒气”的方法研究
航海业 船只制造 对水中物体运动和船的漂浮性研究
军事 子弹的轨道与速度 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和抛射运动研究
该表表明,当时英国
A.确立海上霸权的地位 B.工业革命正在进行
C.出现科技结合的现象 D.化学工业高速发展
8.下列对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评价错误的是
A.它是为适应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
B.它产生后促使生产力得到更快更高发展
C.它的出现,解决了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
D.它的产生,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
9.“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旨在强调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工厂制度的产生
10.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 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 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1.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其实质是
A.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D.经济全球化最初的发展阶段
13.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如表所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② 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
③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④ 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4.研究表明,19世纪晚期,英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加入工业品市场和原材料的竞争之中,使英国失去了“对某些特定市场或多或少的绝对控制”。随着火车、轮船和冷冻技术投入使用,世界各地的粮食和肉类也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欧洲本地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的扩展促进了世界进步 B.欧洲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倒退趋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欧洲的农牧业产品没有竞争力
15.下表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从下表可知,世界航运业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A.航行里程明显增加 B.航运费用大幅下降
C.机器化程度提高 D.呈现多中心的格局
16.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工业城市中约有一半人没有工作,却没有任何失业保险;1842年英国手纺工每周工资不到3先令,而一家5口的生活每周至少要20先令。这种现象
A.直接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萌发 B.是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C.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可能性 D.表明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下图为欧洲人口密度示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工业化对欧洲人口增长存在一定影响。据图文信息推断,与下图示意最为接近的历史年代是
A.1750年 B.1800年 C.1850年 D.1900年
18.1893年的经济危机中,许多铁路公司因资本主义竞争的混乱无序和投资过度而破产,美国金融家摩根对破产的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通过合并同类企业、减少恶性竞争、降低运行成本等措施来保证行业的利润。这反映出(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19.下图为创作于19世纪初的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神父:“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两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车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
A.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B.新发明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
C.封建神学阻碍了技术的变革 D.动力革命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0.英国出口商品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1851年占比1/4升至1871年占比3/5。然而到1900年,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英国为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这反映了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外贸极大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C.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世界贸易呈现均衡发展态势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编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上)
(1)根据材料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大交换”的作用。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国际博览会,它重要的展品包括: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固特异公司的硫化橡胶、纺织机、缝纫机等。机器展区是博览会最吸引人的部分,博览会的《官方图录》对这部分给与了最为详尽的介绍和阐述,《官方图录》称之为“速度和力量的令人震撼的抒情”。
——摘编自王浩强《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
(3)依据材料概括1851年万国博览会展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向苏联让步,在否决权问题上通过了“雅尔塔公式”,即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理事会的多数票中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当常任理事国是争端当事国时,如果决议是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或是安理会为审议争端而进行调查时,不得行使否决权;如作出决定,考虑采取出兵、断交等手段时,可以行使否决权。这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会议决定,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美英苏三国通过的“雅尔塔公式”。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朝后期到清朝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现象。他们与单纯出租土地、坐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并且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通常也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牧、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副产品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经营地主注意改善对僮仆、雇工等劳动者待遇,以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但本人“纤啬惮费”,生活节俭,因此“赀日益,窖而藏者数万计”。成书于明末的《沈氏农书》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称“饱立饮食。然后责其工程,彼既无词谢我,我亦有颜诘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近代早期,英国部分乡绅为了追逐利润,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农场或牧场的形式精心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有些乡绅不满足自有地产的经营,还大量租地经营,成为租地农场主的一部分。14世纪末,英国劳动力市场已初步形成,这为拥有自营地的乡绅和乡绅农场主雇工经营创造了条件,圈地运动造成的大量缺少或没有土地的农民,也为农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租地农场对雇佣劳动的使用相当严厉以至于近似榨取。乡绅阶层中的大多数与市场紧密联系,他们不但经营地产,而且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他们依照市场价格的涨落及时调节生产,知晓何时种植生产何物最为赢利,乡绅还采用轮换耕种制度或者牧耕农业来提升经济效益。
——摘编自李璐《浅析16—18世纪乡绅与英国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时期经营地主和近代早期英国乡绅在农业经营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国明清时期经营地主相比,近代早期英国乡绅在农业经营上不同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二 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带来了交通运输的变革;而交通运输状况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的巨大变化,促使各地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便交通运输发生质的变化,并将港口同陆上交通连结,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从而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大工厂制出现的背景,并简述其对“伟大工业的奠基”的作用。
(2)根据所学指出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交通运输变革对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材料时间20世纪初,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结合材料“在当地开展有组织的可可种植,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可分析出工业资本影响国际分工,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比利时主导非洲殖民霸权,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比利时,体现不出全球贸易发展,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国没有形成贸易垄断,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材料表明三家钢铁公司合并使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生产降低了成本,说明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排除A;C错在因果倒置,排除;D表述太绝对,错误。
【点睛】
3.D
【详解】注意限定信息“主要原因”,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欧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差距在拉大,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故D项正确;一战对已开发地区,如欧洲也造成巨大破坏,排除A;早期殖民扩张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欧美资本主义确立会对经济差距的扩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4.A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80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每个学徒无论男女,至少在前4年内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时间受教育”则强调对工人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进而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A项正确;工人文化水平提高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长远来看工厂法仍是在维护雇主的利益,排除B项;加强对学徒工的教育和提高其社会地位无关,排除C项;加强对学徒工的教育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D项“旨在”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关系,①错误;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推动了人口增长,②正确;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不符合材料主旨, ③错误;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④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欧洲爆发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由此引发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变,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并不涉及代议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英国部分生产领域出现的技术问题有了相应的理论研究,这说明当时出现了科技的结合,C正确;16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确立海上霸主地位而且题干信息无A选项内容无关,排除;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在1765年,排除B;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排除D。
8.C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垄断组织的形成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单个企业的有序生产不能改变整个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故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依然会周期性爆发,而在垄断资产阶级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故排除D,C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故AB不符合题意。
9.B
【详解】根据材料“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说明小中阶级被富人和穷人两大阶级取代,即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阶级变迁,没有说明生产力变化,逻辑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贫富差距但并未说明激化,逻辑错误,排除C项;机器的使用推动工厂的诞生,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汤因比评价英国技术革命,依据史实,这个革命应该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D项正确;工业革命时英国已经摆脱封建制度的统治,排除A项;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与内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A
【详解】从材料来看,发明出蒸汽机并不是关键,而是将蒸汽机推广使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工厂和专利起到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B选项只体现出其中的一方面,排除;C选项没有人清楚本题强调的是推广,排除;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提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内容,排除。故选A项。
12.B
【详解】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这都不是对垄断的正确理解。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揭示了垄断的实质。故此题应选D。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1年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原理,1769年卡特莱特研制出了水力织布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在1765年,爱迪生在1882年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表中所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C项正确;其它排序均存在时间顺序上的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世界交通运输业的进步,英国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下降,欧洲农牧业产品难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竞争,这反映出工业革命的扩展促进了世界进步,A项正确;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而非“倒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交通运输的发展,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农牧业产品并不是没有竞争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从材料信息看,世界航运业经历了从帆船到汽船的跨越,说明世界航运业逐步实现机器化,故选C项;材料涉及船舶的动力问题,而非里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航运费用问题,也没有涉及格局问题,排除B、D项。
16.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9世纪40年代初的英国,工人失业情况严重,收入无法满足需要,这都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无产阶级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不满,谋求改变,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故选C;这种现象推动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而非空想社会主义主义,排除A;这种情况是资产阶级剥削的结果,而不是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结果,排除B;材料反映的内容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排除D。
1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化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图中英国和德国的地区人口密度最大,可见两国的工业化程度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工业化完成是在19世纪后期,1900年最为接近,D项正确;其他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C
【详解】材料“进行大规模并购,通过合并同类企业、减少恶性竞争、降低运行成本等措施来保证行业的利润”说明美国出现垄断组织,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项正确;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材料中的机器是蒸汽机车,而神父对其质疑的行为,反映的是新发明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交通领域的变革,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神学对技术的阻碍,排除C项;材料与环境污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德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迅速在世界贸易比重中显著上升,说明的是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英国仍然是世界贸易中心,C排除;材料明显体现的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D排除。故选A。
21.(1)主要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举例:西亚的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传入其他地区;波斯、马其顿、罗马通过武力扩张,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促进文明传播。
(2)作用:促进了物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发展;但是病毒的传播也给美洲等地区带来了灾难。
(3)特点:以工业品(工业制成品、机器)为主;背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评价:“雅尔塔公式”是联合国成立过程中在否决权问题上达成的大国一致原则,是在二战即将胜利的背景下,反法西斯国家借鉴国联的否决机制未能有效制止战争的教训通过协商妥协达成的;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和平解决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但同时带来了大国主导国际秩序的弊端。
【详解】(1)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得出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举例:结合所学知识,涉及文明的交流问题,可答:西亚的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传入其他地区;波斯、马其顿、罗马通过武力扩张,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促进文明传播。
(2)作用:根据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结合所学知识,考查“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可知促进了物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发展;但是病毒的传播也给美洲等地区带来了灾难。
(3)特点:根据材料“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固特异公司的硫化橡胶、纺织机、缝纫机等”,得出以工业品(工业制成品、机器)为主。
背景:根据材料“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国际博览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根据材料“即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理事会的多数票中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当常任理事国是争端当事国时,如果决议是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或是安理会为审议争端而进行调查时,不得行使否决权;如作出决定,考虑采取出兵、断交等手段时,可以行使否决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对“雅尔塔公式进行”的评价,得出“雅尔塔公式”是联合国成立过程中在否决权问题上达成的大国一致原则,是在二战即将胜利的背景下,反法西斯国家借鉴国联的否决机制未能有效制止战争的教训通过协商妥协达成的;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和平解决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但同时带来了大国主导国际秩序的弊端。
22.(1)同: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注重集约经营;经营范围广泛;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市场联系密切;都使用雇工生产等。
异:英国资本主义性质更加明显;商品经济意识更加浓厚;对雇工管理严格,剥削沉重;农业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经营地主注重提高待遇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个人崇尚生活节俭等。
(2)原因:英国近代早期圈地运动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等。
认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受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状况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的发展。
【详解】(1)同:根据“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并且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农场或牧场的形式精心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出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注重集约经营;根据“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牧、渔业”“不但经营地产,而且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得出经营范围广泛;根据“以提高生产效率”“乡绅还采用轮换耕种制度或者牧耕农业来提升经济效益”得出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据“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乡绅阶层中的大多数与市场紧密联系”得出与市场联系密切;根据“注意改善对僮仆、雇工等劳动者待遇”“租地农场对雇佣劳动的使用相当严厉以至于近似榨取”得出都使用雇工生产等。
异:根据“圈地运动造成的大量缺少或没有土地的农民,也为农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得出英国资本主义性质更加明显;根据“乡绅阶层中的大多数与市场紧密联系,……而且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得出商品经济意识更加浓厚;根据“租地农场对雇佣劳动的使用相当严厉以至于近似榨取”得出对雇工管理严格,剥削沉重;根据“经营地主注意改善对僮仆、雇工等劳动者待遇,以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生活节俭”得出中国经营地主注重提高待遇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个人崇尚生活节俭等。
(2)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英国近代早期圈地运动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思想解放等分析总结。
认识:可从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和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状况相互影响分析回答。
23.(1)背景: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劳动分工的细化;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等。作用: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变化:出现铁路运输和轮船远洋运输。影响: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根据材料“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分工的细化;根据材料“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及所学知识可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等。作用:根据材料“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可知,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根据材料“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可知,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根据材料“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可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变化:根据材料“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带来了交通运输的变革”及所学知识可知,出现铁路运输和轮船远洋运输。影响:根据材料“交通运输状况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的巨大变化,促使各地的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可知,加快城市发展并突出了城市的主体地位;根据材料“运河和铁路的兴修便交通运输发生质的变化,并将港口同陆上交通连结,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从而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可知,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