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9 09: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下了《国际歌》。歌中唱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作者用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下的真理之歌,这场为“真理”而进行的斗争,其主要意义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获得实践上的成功
B.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标志着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获得了解放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借鉴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B.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纲领
C.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它全面否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
3.马克思起草了一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关于这个“纲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在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起草的
C.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
D.指导了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以下属于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 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③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 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
6.“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包括)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评价的这部著作
A.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最早提出暴力革命的方式
C.吸收了英法美的文化成果 D.预见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7.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之所以说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从根本上是由于
A.公社缺乏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
B.未结成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
C.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等导致财政紧张
D.法国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
8.有人说:“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根本原因是
A.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还没有建 B.资本主义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
C.工人运动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D.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领导
9.有思想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不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然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搞一点一滴的试验,建立起一个一个的社会主义据点,然后以点到面,逐步推广,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这一理论
A.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C.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D.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想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818年 B.1848年 C.1871年 D.1917年
11.巴黎公社革命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主要原因是
A.没有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 B.没有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没体现无产阶级专政特点 D.没有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
1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评论说: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他们的政治理智弄得他们认不清社会贫困的根源,歪曲了他们对自己真正目的的认识。这表明( )
A.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B.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C.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D.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提上日程
13.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14.在①-④四个国家发生的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爆发了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B.②掀开了1848年革命的序幕
C.③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D.④拟定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5.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提出以下口号:“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没有给面包,就要革命”和“宁愿做自由人死在绞架上,而不愿过着奴隶生活”。这些口号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
A.受到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B.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C.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D.从各国自发斗争走向了联合斗争
16.19世纪初某思想家曾设想,领袖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的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每个人的收入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度,但能让人民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对外实行和平外交政策。这一设想
A.映照出一个民主以及科学的光明时代
B.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美好愿望
C.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1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C.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18.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原则性纲领提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武装才能夺取政权。而晚年的恩格斯提议:“我们是革命者、颠覆者,但是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据此可知,恩格斯
A.丰富了无产阶级斗争学说 B.承认科学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缺陷
C.否定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D.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19.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们创造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并在实践上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下列对马克思、恩格斯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
A.马克思参加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B.《资本论》三卷先后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出版
C.恩格斯直接领导了英国工人运动与法国巴黎公社
D.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建了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20.19世纪英国思想家密尔提出,公共事务管理应主要掌握在富人手里;投票权应规定非熟练工人有一张投票权,熟练工人有两张,工头有三张,农场主、制造业者、商人有三到四张,著作家、艺术家、公务员、大学毕业生等有五到六张。据材料可知密尔主张
A.政治权力是富人的特权 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制约工人掌握政治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成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选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1815年到1848年,变革的力量席卷了整个欧洲。在英国,希望改革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宪章运动成了当时典型的政治事件。下面是1838年提交给下议院的第一份宪章摘录:敬请贵院十分慎重地考虑我们的请愿,作出最大努力,通过合乎宪法的各种方式,制定一项法律,对每个精神健全、未被宣判有罪的法定成年男子,给予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
——丹尼斯·舍曼等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所反映的权力转型。结合所学,简述《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百余年间,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分析“工人阶级领导的宪章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22.无产阶级的奋斗
材料一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欧美国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历程表
时间 事件
1866年 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会议上,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了决议中。八小时工作制第一次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们共同争取的目标。
1886年5月1日 芝加哥工人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并与警察发生冲突。
1889年7月 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1902年 芝加哥的企业主们向美国工业委员会提交报告指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以来,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同样的报告像雪片一样从美国各地飘向华盛顿。
20世纪20年代 欧美主要的工业国家普遍完成了8小时工作制的立法。
——摘编自徐晓飞《十九世纪西方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艰苦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晚期欧洲工人阶级的工作状况。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抗争与思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特点。
23.源流:历史的延续与发展
材料一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革命”(revolution)一词原意为“旋转”“转一圈后回归”,在政治上表示政府组成人员的更替。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词汇变成了“通过武力从根本上变更政治体制”的意思。此次革命高举与过去制度诀别的普遍性理念,从而超出了一国的政变,波及其他国家。作为宪法前言的《人权宣言》,开头就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2)根据材料二,说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1848年以前,“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在欧洲徘徊……如果我们环顾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不敢因此而低估在反抗双元革命中诞生的、具有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力量,这一思想体系在1848年已做了首次的经典性阐述。(注:“反抗双元革命”指反对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弊端)
——[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3)“首次的经典性阐述”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加下划线部分的观点?请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歌》是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用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下的真理之歌,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这正如《国际歌》中所唱,巴黎公社为“真理”而进行的斗争,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获得实践上的成功,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而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排除B项;“标志着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获得了解放”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共产党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但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终究会被共产主义所取代,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共产党宣言》借鉴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它的发表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3.A
【详解】材料出自 1848年《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共产党宣言》是为正义者同盟写的,排除B;C不符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排除;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发生在1844 年,排除D。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出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结果,④错误,排除ABD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及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均属于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选C项。
5.D
【详解】从“选民无财产限制”和“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此举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故答案为D项;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工农联盟,排除C项。
6.A
【详解】依据材料“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可知该文献提出的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可知列宁评价的是《共产党宣言》,该文献中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A正确;《共产党宣言》并不是最早提出暴力革命的方式,B错误;《共产党宣言》吸收的是英法德的文化成果,C错误;工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经济基础,出现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D错误。
【点睛】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方向。
7.D
【详解】根据所学,法国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这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ABC项都只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详解】从材料“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可以看出此题是考查的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巴黎公社失败是必然的,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未得到充分发展,还未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阶段,选项B正确;选项A从组织条件分析,选项C从思想理论条件分析,选项D从主观条件分析,这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9.D
【详解】圣西门认为实现社会主义“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通过建立据点进行试验,“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不通过阶级斗争就能实现社会主义,这显然是空想,D项正确;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圣西门的这一理论是空想社会主义中不切实际的主张,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排除B项;材料所述观点是以温和方式逐步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并非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排除。故选B。
11.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因此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但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A项正确;B项不是判定巴黎公社性质的主要依据,排除;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特点,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工人阶级没有认清自己的真正目的,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无产阶级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B项;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提上日程,是在第一国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高度灵活”“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可知巴黎公社创立了无产阶级民主形式,为无产阶级专政做了初步准备,故D项正确;巴黎公社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具备无产阶级性质,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其政权也不具备社会主义性质,故排除B项;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并不能作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故排除C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1月西西里岛人民起义揭开了革命的序幕,西西里位于意大利,②是意大利, B项正确;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发生在德国,①是英国,排除A项;首个社会主义政权是苏俄,③是法国,排除C项;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诞生在英国,④是德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工人运动口号中有“自由”“工作”等信息,这说明当时的工人运动受到了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排除B项;当时马克思主义尚未产生,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各国工人运动走向联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度,但能让人民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的想法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美好愿望,故选B;启蒙思想映照出一个民主以及科学的光明时代,是资本主义思想,不符合“实行按劳分配”,排除A;马克思主义要求废除私有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启蒙思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没有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排除D。
17.B
【详解】依据材料“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推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工人生活条件更加的艰苦,资本家的利润却在逐渐的增加,经济危机的发生凸显了制度本身的弊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吸收融合优秀文明成果,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晚年恩格斯针对社会形势的变化,对过去持有怀疑态度的普选权发生重大思想改变,即主张在通过合法手段利用议会进行斗争,同时坚持武装斗争,这说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斗争学说进行了重大的发展,故选A;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B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信息只是体现出晚年恩格斯开始重视合法斗争,并没有说明放弃武装斗争,排除C;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恩格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资本论》三卷先后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出版,故B正确;马克思并未参加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A;C错在“直接”,排除C;D错在创立“第二国际”,排除D。故选B。
20.C
【详解】题干反映出英国思想家密尔一方面主张公共事务管理应主要掌握在富人手里,另一方面限制工人的投票权,可见他主张制约工人掌握政治权力,C正确;政治权力是富人的特权只是对应题干材料中的部分内容,A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密尔主张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体现他认为应限制工人掌握政治权力,BD排除。故选C。
21.(1)转型:从王权至上到议会权力至上。重要成果:通过《王位继承法》等法令,进一步限制王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2)诉求:立法保障普遍选举权。积极影响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详解】(1)第一小问转型,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知,《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停止法律之权,无征税权等,说明《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实现了从王权至上到议会权力至上的转型。第二小问重要成果,根据所学可知,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等法令,《王位继承法》限制国王的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权利,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国王的行政权进一步丧失,责任内阁制形成并不断完善;立法权归于议会,行政权归于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2)第一小问诉求,据材料二“制定一项法律,对每个精神健全、未被宣判有罪的法定成年男子,给予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得出立法保障普遍选举权。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二“希望改革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宪章运动成了当时典型的政治事件”结合所学得出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22.(1)状况:A工人工作时间长;B生产节奏快;C劳动强度高;D管理苛刻;E工资低;F安全风险大。 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2)特点:A以和平斗争、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或和平斗争与暴力斗争相结合);B组织性强;C斗争的长期性;D注重国际工人联合斗争(或接受国际工人组织的指导);E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或马克思主义影响);F斗争持续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详解】(1)状况:根据“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得出工人工作时间长,生产节奏快,劳动强度高,管理苛刻;根据“工资却很低”得出工资低;根据“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可得出安全风险大。 抗争与思索:根据所学可得出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2)特点:根据“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芝加哥工人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并与警察发生冲突。”得出以和平斗争、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根据“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得出组织性强;从时间可得出斗争的长期性;根据所学可得出注重国际工人联合斗争(或接受国际工人组织的指导);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或马克思主义影响);根据“欧美主要的工业国家普遍完成了8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得出斗争持续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23.(1)变化: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创办了多所大学;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等。
(2)意义: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法国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在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启蒙思想的原则;也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3)“首次的经典性阐述”:《共产党宣言》(或科学社会主义)。“双元革命”指的是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加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王权。
【详解】(1)根据材料“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可知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创办了多所大学;根据材料“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及所学知识可知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材料“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可知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2)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后“革命”一词含义发生了变化,其《人权宣言》指出人们生来是平等自由的,综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法国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在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启蒙思想的原则;也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3)结合1848年的相关史实可知,首次的经典性阐述是《共产党宣言》。根据所学可知“双元革命”指的是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加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王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