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8 15: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考试
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几十年前,采伐林木、垦荒种地、建设铁路等人类活动是导致东北豹从长白山迁出和消失的主要原因。1986年国家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东北豹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
B.东北豹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会减少
C.标记重捕法不适用于对该地区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
D.采集粪便并检测DNA分子的方法也可监测东北豹等大型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2.某小岛植被丰富,科研人员将数量较少的野兔引入该岛,两年后通过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记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发现种群数量每月增加30%,在此期间,研究人员还对小岛上某些植物种群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期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种群密度的制约
B.研究期间野兔的数量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3
C. 野兔的引入一定会使小岛的物种多样性增加
D.小岛上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天敌、干旱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3.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静置的培养液取适量的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B.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
C. 未对酵母菌进行染色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
D.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
4.某地区中两种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甲、乙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下列关于该模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在数量变化上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B.若乙种群数量过小,不足以制约种群甲的增长,会导致二者数量变化不符合该模型
C.乙的种群数量明显多于甲的种群数量,因此乙为被捕食者,甲为捕食者
D.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或猎物种群存在多种捕食者,则二者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
5.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从2002年开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某地退耕还林后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荫树种,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的高度基本一致。
树高X(m) 马尾松(株) 石栎(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x≤5 8 9 7 5 8 46 48 50 47 45
510x>15 13 16 14 15 12 3 2 1 2 2
合计 80 81 81 84 85 81 78 84 79 77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每个样方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B.该群落的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具有叶薄、叶绿体大且呈深绿色等适应弱光条件的特征
C. 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石栎种群密度为1995株/公顷
D.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特性预测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种
6.“沼液肥田”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举,某农技站调查了沼液量施用不同的围垦麦田的
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土层同一深度处的两种小动物生态位可能不同
B.土层中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C.施用沼液可提高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且对0~10cm土层的影响显著大于10~20cm土层
D.沼液施用量的多少,不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
7.研究小组从某池塘生态系统(系统内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量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 鱼甲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四,五营差级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包含5条食物链
C.若鱼乙突然被大量捕捞,则短期内河虾数量会增多
D.一只河虾捕食了一只水蚤,则水蚤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约10%被河虾同化
8.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践活动,研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各组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组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 该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预期第2组落叶的腐烂程度最高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 为避免1.3组灭菌处理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可将其放在60°C恒温箱中处理1h
D.土壤与落叶混合后埋在野外比埋在实验室设置的环境中,能更好地控制变量
9.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使用绿电等系列举措,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C. “碳中和”是指生产者CO2的同化量等于所有生物CO2的释放量
D.低碳交通、垃圾回收、使用绿电等举措有效减少了生态足迹
10.某水库人工养殖四大家鱼一青、草、鲢、鳙,其中鲢鱼除投放的有机饲料外,还以浮游藻类植物为食。科研人员对水库中鲑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藻类植物同化的能量 鲢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鲢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鲢鱼粪便中的能量 鲢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散失的
110 50.8 22.7 ? 4.2 21.8
A.链鱼粪便中的能量是24.8KJ/·a)
B.从藻类到鲑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
D.减少饲料的投放,使鱼更多地利用藻类,既降低成本,又减轻水体污染,还可以获得高产出
11.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规模化养殖场污水含有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建设人工湿地,污水从前部进入,经过湿地中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从后部流出,可有效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湿地美化环境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B.少量污水流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说明湿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C.人工湿地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低
D.依据自生原理,人工湿地应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并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12.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在这里,山顶是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山坡上是层层梯田:半山腰上建有村寨:山脚下有江河。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将种稻、养鱼、养鸭相结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维持哈尼梯田这一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山顶的森林
B.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利用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
C.梯田生态系统在能量上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在物质上能实现自给自足
D.哈尼梯田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13.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等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菌种是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前一次发酵物中的微生物
B.制作果酒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制作果醋、腐乳、泡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C. 制作果酒、果醋、泡菜主要利用的是胞内酶,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是胞外酶
D.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和泡菜液表面的“白膜”分别是由醋酸菌和酵母菌繁殖形成
14.三位高中生在运动后吃了冰激凌,两人出现腹泻现象,他们怀疑冰激凌中大肠杆菌超标,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们配制了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成分:蛋白膝、乳糖KH2PO3、琼脂、H2O、伊红—亚甲蓝)对同品牌的多个冰激凌进行检测,下列有关该培养基及实验思路的叙述合理的是
A. 培养基灭菌完成后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 该培养基中蛋白陈提供的主要营养为碳源和维生素
C.将冰激凌原液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
D.需要设置不进行涂布的平板和涂布大肠杆菌的平板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15. 苹果酵素是以苹果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得到的一种新型饮品,它含有丰富的酸性成分,具有软化血管、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等功效。苹果酵素的生物发酵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持续发酵90天,每隔15天测定总酸(主要是醋酸和乳酸)含量和乙醇含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完成后,苹果酵素中的醋酸明显多于乳酸
B.第一个月隔天通气的目的是抑制发酵液中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第二个月乙醇的含量逐渐减少,45天后发酵液中总酸含量开始超过乙醇含量
D.第三个月总酸含量发生的变化可能与醋酸菌的发酵作用密切相关
16.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且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培养基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可降解化合物A的异养微生物
B.将目的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的涂抹在培养基的表面
C.选择A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扩增
D. 上述方法获得的目的菌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17.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对发酵工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B.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可用于防治病虫害
C.利用淀粉发酵生产酒精、乙烯等能源物质,对解决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D.啤酒发酵的过程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18.某植物有甲、乙两个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甲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乙培养基的最佳激素浓度(见下表)进行预实验。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___
品种乙培养基种类 细胞分裂素相对浓度 生长素相对浓度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培养基A m1 n1
诱导生根分化培养基B m2 n2
诱导生芽分化培养基C m3 n3
A. 培养基A、B、C是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两种激素的浓度和比例得到的
B.用作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通常需要先用酒精消毒,再用次氯酸钠消毒
C.若以0.5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培养基B的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为m2+1.5
D.为探究培养基C最佳激素浓度配比,两种激素均须进行浓度梯度设置
19.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常使用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无菌水处理细胞
B. 过程④为再分化,一般先诱导生根,再诱导生芽
C.未融合和融合的原生质体分别为2种、3种,应选择表面有两种荧光的进行后续操作
D.用此方法获得新品种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0.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广泛,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处于不断分化的状态,因而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B.在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用聚乙二醇处理,可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C.生产中培育香蕉脱毒苗常用的方法是取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D.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6分)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是处于生态平衡中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的特征。
(2)2022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吴刚教授团队在神农架林区发现了翩翩起舞的金裳凤蝶,雄蝶色彩变幻不定,雌蝶舞姿华贵美丽。金裳凤蝶的舞蹈传递的信息属于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
(3)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物种,1986年国家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神农架川金丝猴的根本措施,原因是_______。2019年4月科考人员调查确定神农架一带的川金丝猴数量为1471只,种群数量、分布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增长,直接决定神农架川金丝猴数量变化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
(4)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柄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分析,栖息地破碎后,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受到天敌捕食的压力会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栖息地破碎化还导致神农架川金丝猴形成不同种群,从而影响基因交流,导致___(填“遗传”或“物种”)多样性下降。
22.(18分)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城市河流含碳有机物、无机盐(包括铵盐、磷酸盐以及重金属盐等)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绿藻等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水华。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河流局部某绿藻种群数量极少时,仍在短时间内爆发了水华。气象观测表明,这种“非正常”的快速爆发前,往往有大风天气。试从种群“S”形增长过程中增长速率变化的角度解释大风天气引起局部快速水华的原因:___。除了风,影响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还有___(至少答出两点)。
(2)科研人员使用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治理水华。浮床上栽培的植物通过___,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并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人提出浮床上栽培的植物可选择种植蔬菜。请你对该建议予以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沉水植被面积是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沉水植被面积越大,河流生态系统越健康。某河流为防治水华,在2018年集中拆除了养殖围网,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了围网拆除前后沉水植被的分布面积,如下图所示。
①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功能,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 (填一种生物成分)才能保证这一功能的正常进行。②围网养殖地在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结构,围网拆除后,该河流的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演替。单从沉水植被面积这项指标来看,拆除围网后____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该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3.(14分)苹果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誉,真菌VM(苹果黑腐皮壳菌)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欲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抑制真菌VM的芽孢杆菌,从而实现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步骤一: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①取5g土壤加入____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得到10倍土壤悬液,继续进行等比稀释后接种到培养基上。②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较多,为了避免混淆,需要在使用前做好标记。例如
应在培养皿的______ (答位置)标注组别、样品稀释度、培养日期等信息。
③若103稀释倍数下的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为173、188、179,则每克土壤中含相关微生物___个。
④根据_____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并进一步纯化,获得若干种纯化的芽孢杆菌。
(2)步骤二:目的菌株筛选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的A处均接种等量真菌VM,在实验组平板的B处分别接种等量的同种芽孢杆菌,所有平板均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各组的菌落生长情况。筛选目的菌株的依据是___。
(3)步骤三:抑菌效果测定①选取健康果树枝条进行消毒和打孔,实验组枝条上分别涂抹等量不同稀释倍数的目的菌菌液,对照组枝条上涂抹的Y是___。在所有枝条的打孔处接种等量的真菌VM,观察枝条的生长状况。
②步骤二已筛选出了目的菌株,为何还要进行步骤三?请阐述理由___。
24.(12分)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物,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红豆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生长缓慢且再生能力差,这对紫杉醇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将红豆杉)与柴胡(2n=12)进行不对称体细胞杂交,以尝试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剥离红豆杉种子的胚作为外植体接种于经过____处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选取红豆杉种子的胚作为外植体的原因是___。
(2)将培养得到的红豆杉愈伤组织和柴胡愈伤组织分别用酶解法处理,各自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与未经紫外线照射的柴胡原生质体采用_____(填一种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诱导融合后,科研人员只统计了7组染色体数目不大于24条的细胞,结果如下表所示
材料 融合细胞组号
1 2 3 4 5 6 7
染色体数(条) 9~11 12 12~14 12~16 13 14 24
①科研人员仅以染色体数目不大于24条的细胞作为筛选的目标细胞,这是因为
柴胡细胞染色体数为12条,并且___.②根据上表结果,可初步判断组号为___的细胞为杂交细胞。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C 10.D 11.C 12.C 13.B14.D 15.A 16.B 17.B 18.C 19.D 20.C
21.(每空2分,共16分)
(1)收支平衡
(2)行为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改善川金丝猴的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答出“提高环境容纳量或K值”即可给分)出生率和死亡率(1分)、迁入率和迁出率(1分)
(4)增大 柄息的破碎化会导致每块栖息地面积变小(或栖息地总边界长度变长,1分),被捕食高风险区占比变大(或相对安全区占比变小,1分),种群被捕食的压力变大 遗传
22.(18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大风将不同区域的绿藻集中到某一区域,达到某一特定区域的K/2,种群增长速率大 温度、光照强度等(答对1个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答生物因素不给分)
(2)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遮挡光照(答对1点得1分,共2分)不合理(1分),水体中重金属盐被蔬菜吸收后会随食物链富集,进而危害人体健康(2分)(答出“生物富集危害人体健康”给分)
(3)①物质循环 分解者②水平 次生 不利于(1分)
23.(14分,每空2分)
(1)①45. ②底部 ③1.8×106④菌落
(2)实验组A处菌落直径最小(或实验组A处菌落的直径与对照组A处菌落的直径之比最小)
(3)①无菌水(“蒸馏水”“清水”等答案不给分)②目的菌株在平板上和实际生产中(或苹果树枝上)的抑菌效果可能有差异,需进一步检验其实际抑菌效果
24.(12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或“湿热灭菌”)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2)电融合法或离心法(答出一种即可)
(3)①红豆杉细胞一个染色体组(或基因组)的染色体数为12条(3分)②3、4、5、6(3分,漏答扣1分,错答不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