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西周贵族墓葬中的陪葬玉器材质上佳、雕工精卓、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墓葬中的玉器所选玉质大多粗糙平常、雕琢草率。这种差异反映出当时( )
A.关注现实的趋势在增强
B.贵族阶层的特权完全丧失
C.宗法分封体制逐渐解体
D.官营手工业地位遭遇冲击
2. 2023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大约1.32万年的人类遗址。出土的陶片质地均匀、器型规整,胎土掺杂着植物茎秆,属于典型的夹炭陶工艺。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一些鹿类和鸟类的骨骼表面存在切割等痕迹。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 )
赵家徐姚遗址出土的原始陶塑
A.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点
B.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领先与发达
C.提供了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证据
D.印证了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3. 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大量接收政府和民间的捐输,它们据此开展典当业务,以“济民”名义放贷牟利,还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据此可知当时寺院从事典当业务的重要信用来源是( )
A.寺院承担的赋役义务 B.老百姓对佛门的信仰
C.信贷服务的逐利动机 D.政府的三教并行政策
4.宋仁宗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皇帝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B.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C.分权原则得到贯彻
D.中枢决策权力转移
5. 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视金人为“胡虏”。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以上现象表明( )
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
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
6.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投资创办《舆论日报》,收购《申报》《中外日报》,补贴《上海泰晤士报》《时事报》《神州日报》等民营报纸,并争取到直隶、云贵、江西、安徽等地督抚的资金支持。据此可推知其旨在应对( )
A.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B.阻力重重的维新运动
C.民族经济的迅猛发展D.南北官员的内部论争
7.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士大夫坚守华夏中心意识和文化至上心理,以“师夷”为耻,认为这是“用夷变夏”。另一部分士大夫则承认西方文明在物质层面上的先进性,通过“师夷制夷”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为范式和限度走“曲线”保文化的道路。由此可知,这二者( )
A.所属阶级立场不同
B.对“中学”的态度迥异
C.都认可西方的文化
D.都产生了民族危机意识
8.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了党史上的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表明我们党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写道:“至于农民当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这表明中共三大( )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借鉴了新三民主义思想
D.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9. 湘鄂西、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在开展武装斗争时逐渐形成一套战略战术,该战略战术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这一战略战术意在( )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C.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D.推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10.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民主德国进口的工业设备中以小型机床为主。到了1956年,中国在小型机床上的进口额降低到了1952年的水平,进口的品类也转向了高精尖的仪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中德两国关系的恶化
B.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C.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
D.“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11. 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疆界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迎来著名的希腊化时代
B.首次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C.基督教兴起且影响力扩大
D.形成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
12. 18世纪,法国经营时尚物品的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服饰的种类、色彩、质地空前多样,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上述现象(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 B.标志着理性主义应运而生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显示出工业革命迅猛发展
13.自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的30余年中,英国政坛出现了8次内阁因缺乏议会下院多数支持而自动辞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的英国( )
A.民主共和制度完善
B.内阁对议会负责
C.议会主权原则确立
D.实行议行合一制
14.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
B.标志着宏观调控的加强
C.满足了精英群体的文化诉求
D.导致了欧洲教育开始世俗化
15. 1917年墨西哥宪法改变了此前的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分割大地产,发展小所有制,发展农业”。1917—1940年,共分配土地6300万英亩,约144万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农民受益。这些现象反映当时(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遇强烈抗拒B.规模经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C.考迪罗制度残余受到新政权打击D.种族歧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16. 2022年9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等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该法案引发多方关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提出要出台欧洲自己的“通胀削减法案”。由此可知,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 )
A.旨在保护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B.具有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创新力提升
二、材料题(共4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这深刻体现了茶道与人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饮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赋茶以教化功能。同时,人们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这些都是以敬茶之礼,扬天人之德,彰心灵之美。
——摘编自陈永昊《论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材料二:17、 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的一股“中国热”。这股“中国热”从思想领域延伸为对中国的器物和品饮文化的追求。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群众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理念。(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在英国传播的影响。(10分)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4所示。
——摘编自陈翰笙主编《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材料二
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
——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
材料三
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
——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基础。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1955年,国家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1958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两个养老保险制度在适当放宽养老条件和提高待遇标准的基础上作了统一规定,并一直沿用到1978年。
——摘编自马杰、郑秉文《计划经济条件下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评价》
材料二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五章第三节中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截至2021年9月23日,北京,湖南、江西等21个省份已完成意见征求工作。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注意的问题。(5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书籍 出版时间 作者 Foreigner/foreign affairs的中译情况
《华英字典》 1822年 (英)马礼逊 编者在书中将“foreigner”翻译为“夷人,番人,番鬼”,但同时也指出“夷人”之说不当,只是为了顺应当时中国的语言现状,不得已而为之。
《海国图志》 1842年 魏源 作者在编撰中将“foreign affairs”译为“夷务”。
《增广海国图志》 1895年 林乐知、瞿昂来、傅兰雅、徐建寅增补 编者将“foreign 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
《英华大辞典》 1908年 颜惠庆 编者将“foreigner”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
——摘编自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综合表格中的“foreigner”和“foreign affairs”的中译衍变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参 考 答 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C B B D A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B A B A C B
二、问答题
17.(16分)
(1)基本理念:重教崇德(融汇儒家思想、有教化的功能);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伦和谐(扬人德心灵之美)。(6分)
(2)影响:改变饮食习惯,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了社会风气;传递了雅致的生活情趣;形成了典雅的社会风尚;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发展;推动中英茶叶贸易,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10分,每点2分,任答5点即可)
18.(14分)
(1) 材料一:租佃经营普遍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雇佣关系微弱。(每点2分,共4分)
材料二: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
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2分)价值评估:① 材料一为乙方观点提供佐证,材料二为甲方观点提供佐证。② 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一平均每个县调查了4个村,材料二仅涉及蔬菜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并且两则材料只能反映特定地区的情况,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故仍需搜集更多史料互证。(4分)
19.(10分)
(1)特点:侧重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社会保障涵盖所有的劳动者;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利写入宪法并实施。(5分)
(2)注意问题: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正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5分)
20.(12分)
示例:
论题:近代以来中文翻译中对外国人及其事务的称呼日趋中性化,反映对西方认识的加强。(2分)
论述:鸦片战争之前,受天朝上国心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清朝对外国人的称呼带有轻蔑和鄙视色彩。鸦片战争之后,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仍在其著作中以“夷”称呼外国人,说明中国的大门虽然已打开,但其认识仍然有限。洋务运动时期,用中性的“洋务”等称呼外国事务,说明随着民族危机持续加深,部分中国人深刻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进而引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清末出现了“客民”等词,说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在中国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同时“外人”等词也说明国人的外交观念和国际法知识不断完善。(8分)
总之,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近代国人对西方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外交观念也逐渐近代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