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手指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8 16: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理解“窈窕”“附庸”等词语的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仿造课文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大拇指、食指的特点,了解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三、过程与方法: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都能读懂文意。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教学第二课时中,设计“理解——品读——练笔”三大教学环节,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作者的语言和进行仿写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所得。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导入:看漫画,谈感受。幽默风趣是丰子恺独特的风格。他的漫画如此,散文也是如此。
2.我们有学过他的文章,看见这只《白鹅》,他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将白鹅的“傲慢样子”描绘得栩栩如生。今天,让我再来学习他的散文——手指。(板书课题:手指)学生起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2.丰子恺成长小故事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3.写作背景
《手指》为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集,精选了丰子恺先生作品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如《手指》《杨柳》《阿庆》等,情感真挚、富有童趣,能带给小读者们启迪和思考。让读者感受这位"现代中国艺术家中的艺术家"的文学和艺术魅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呢?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不够流利的自然段,再仔细读一读。
3.交流自学情况。
相机进行多音字“薄”的教学。
(1)课件出示由会认字组成的词语:
按弦揿电铃 窈窕薄弱
(2)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薄”在本课中的读音,然后讲解它的另外两个读音。
(3)课件出示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拇指 搔痒 秽物 轧伤 拧螺丝 纽扣 相貌 周仓 渺小 享乐 
附庸 爱憎
(4)按结构分成三组出示会写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好字形,读好字音。
左右结构:拇、搔、秽、轧、拧、螺、纽、扣、貌、渺、憎
上下结构:仓、享
半包围结构:痒、庸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②汇报交流,重点指导识记“貌、庸”等字。
(5)出示含有“堂皇、附庸、渺小、享乐、薄弱、养尊处优”这些词语的句子。
①学生读句子,要求读得流利。
②结合句子或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按字音、字形、词性分块、分组出示生字,利用规律进行对比识记。基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选择词语,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在读句子中初步了解课文。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交流,解答遇到的不懂的词语。
2.指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3.互相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互相交流,并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分写)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总写)
四、认真阅读诵全文,小组按导学案认真探究下节课要完成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手指》一课,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原来,每个手指都各有特点。那么,大家看看自己的手指,说说你喜欢哪根手指,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简单有效。
二、品析词句,感受风趣
1.初步交流:丰子恺笔下的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性格,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根手指?并阐述理由。
2.重点研读学习第2自然段,要求:①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感到风趣的语句;②在旁边做好批注,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1)预设1:“身体矮小而胖,头大而肥”“抵住”“按住”“扳住”读着这些有趣的词句,眼前浮现出了类似人物的大拇指形象。教师点拨:作者用到了第一种表现形式——巧用拟人。
(2)预设2:“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等词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大拇指埋头苦干的样子。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了第二种表现形式——妙用夸张。
(3)预设3:“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给人瘙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那些出人头地的事情轮不上大拇指,有时苦干却没有得到好处。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了第三种表现形式——善用对比,凸显出大拇指无私奉献的品质。
(4)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赋予大拇指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描述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富有趣味。
4.对照生活,展开联想。
(1)思考: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形象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2)借助“大拇指让我联想到了 ,因为 。”句式,指名学生交流。
5.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语言之趣。
(1)个别读、齐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展开朗读,读出排比的节奏感和“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等词语的力量感。
(2)变换人称读,将“他”转化为“我”,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拇指进行角色扮演朗读。
(3)出示漫画,师生合作朗读,进一步感受风趣的语言特色。
三、聚焦语言,品味性格之趣。
1.大拇指的性格和作用又有怎样的特点?
(最肯吃苦 不会讨巧)
2.出示句子: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作者怎么把大拇指最肯吃苦这个特点写出来的。
拇指的“苦”体现在哪里?
师生轮读 。每天有那么多的苦活累活等着拇指去做,但是拇指不怕苦不怕累,随叫随到。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大拇指?
3.能通过朗读,把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表现出来吗?
4.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大拇指的姿态,你现在还是觉得这是他的短处吗?
5.出示句子: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拇指的“不会讨巧”,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拇指呢?
5.作者是怎样把拇指的性格和作用写有趣的?(拟人化的写法,排比句式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课文《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下面,我们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
2.指一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3.拓展阅读。

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的一生\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是一枚果实\含辛茹苦\收藏天地精华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拓展训练时空,学习运用语言,巩固表演和朗读技能。
五、课文总结
这样的人生才有智慧,幽默风趣,也就是在这样的人生体验中,自然而然的产生,我们今天学习课文,习得技法,将来好好体验,好好成长,享受属于自己的幽默风趣人生。因为: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愿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精妙的语言,智慧的语言,用一首小诗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精妙的语言是什么?
是三春的桃李,
是盛夏的微风,
是中秋的朗月,
是冬日的暖阳,
是治疗苦恼的医师,
是惩治罪恶的利斧。
难怪有人说,
智慧的语言如天籁,
言有意,润无声。
六、作业布置:
一级作业:摘抄文中风趣的语言。
二级作业:完善小练笔。
三级作业: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知识能力落实的检测,三级作业有梯度,有不同能力点的考察,同时有选择的作业可以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七、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特点。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课堂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