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8 12: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可以配成pH为13的溶液
D.生活中常见的有酸味的物质,如柠檬、西红柿中含有酸
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过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在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检验氧气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是单质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就是溶液
D.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5.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物质鉴别
洗涤剂除油污--------乳化作用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盘水 氮气和二氧化碳-------点燃的木条浓硫酸和浓盐酸----------有无刺激性气味
C.物质用途 D.环境保护
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的电光源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气焊等 减少水质污染----------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酸雨污染---------尽量少用化石燃料
A.A B.B C.C D.D
6.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同学们设计了下面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干燥氢气和氧气 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少量稀盐酸检验熟石灰是否变质 D.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制取烧碱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作溶剂
B.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
C.盐酸具有挥发性——除铁锈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作干燥剂
8.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9.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10.下列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测铅笔芯的导电性 B.点燃蜡烛,用冷碟子收集炭黑
C.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D.用玫瑰花浸出液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
11.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蚊子的毒液中含有蚁酸,所以人被叮以后痛痒难忍,可以涂抹下列哪种物质解痒
A.食醋 B.食盐溶液 C.肥皂水 D.酒精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H+与 OH-结合成 H2O
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酒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二、填空题
14.回答问题
(1)2022年是中国航天的“超级大年”。神舟飞天、夸父追日、墨子传信、天宫入轨……一个个重大航天项目在无垠的宇宙书写着中国式的独特浪漫,更长远的探索计划蓄势待发。
①中国空间站中有电解水制氧系统,该系统利用循环水制取氧气,从而使氧气可重复供人呼吸,而生成的氢气可以与收集到的 CO2在特殊反应器内转化为水和甲烷(CH4)。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甲烷(CH4)是一种洁净能源,原因是_______。
②“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舱带回月球样品。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一个氦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稀有气体氦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
(2)我国是世界上率先开始大规模冶炼金属的国家之一,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冶金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
①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金属铜。孔雀石受热易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请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铁制品容易锈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盐酸除去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原理_______。
(3)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化工原料NaCl和KCl。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2℃时,将4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②在t1℃时,各取一定量NaCl和KCl固体分别加水至完全溶解,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升温至t2℃,此时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
③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如图二所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三所示。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请分析推断可能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原因_______。
15.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B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色。
(3)C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___。
三、实验题
16.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3)三天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现有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40t,理论上能够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_______t。
四、简答题
17.(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日常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生石灰、食 盐、熟石灰、稀盐酸、烧碱、大理石的化学式填空。
①在饼干袋中放有一包标有“请勿食用”的干燥剂,这一干燥剂是__________;
②可用于清洗钢铁表面铁锈的是__________;
③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
⑤能用于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的是_____________
(2)①合理膳食有益健康。瘦肉、鸡蛋、豆腐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②小玲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急需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______(填“氮肥”、“磷 肥”、“钾肥”或“复合肥”)
18.现实验室要把20%的硫酸配制成5%的稀硫酸,小洪同学看了室内温度计上的示数为25℃。查了书本中不同温度下各浓度的硫酸密度(g/mL),部分数据如下:
H2SO4浓度% 15℃时密度 20℃时密度 25℃时密度 30℃时密度
15 1.1045 1.1020 1.0994 1.0968
20 1.1424 1.1394 1.1365 1.1335
25 1.1816 1.1783 1.1750 1.1718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浓硫酸密度和温度、浓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配制20g 5%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水____________mL,需要20%的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3)稀释浓硫酸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②倾倒时,试剂瓶口要紧挨着烧杯壁
③振荡,使烧杯内的溶液混合均匀
五、计算题
19.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C 6.C 7.C 8.D 9.D 10.A 11.C 12.C 13.D
14.(1) 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污染 氦原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或氦原子电子层的第一层是最外层,且只有2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
(2)
(3) 2∶5 等于 甲试管中的固体逐渐溶解,乙试管内析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固体逐渐溶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因此会析出固体
15. 放热 紫 NaCl和HCl 减小 固体溶解,且产生气泡
16.(1)A
(2)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3) 铁丝生锈 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4)
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大气 140
17. CaO HCl NaCl Ca(OH)2 NaOH 蛋白质 钾肥
18.(1)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硫酸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硫酸密度越小
(2) 15 4.4
(3)①②
19.(1)氧化铜(或CuO) 32%
(2)19.6%